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压强和浮力课时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 “绿色环保,低碳出行”,共享单车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大家。据统计长沙一年超400万市民骑行共享单车,成为“单车上的悠闲之都”。关于图示单车中的物理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把手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增大摩擦力
B.马鞍形状的软座垫可减小人所受到的压强
C.单车在速度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不变
D.在骑行单车时,要利用地面的摩擦力才能前进
2、下列物理量中能用来鉴别物质种类的是( )
A.密度 B.质量 C.体积 D.压强
3、如图所示,两个圆柱形容器A、B,盛有体积相同的同种液体且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若两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分别为FA、FB,受到的液体压强分别为pA、pB,则它们的关系是( )
A.FA=FB、pA>pB B.FA=FB、pA<pB
C.FA>FB、pA=pB D.FA<FB、pA=pB
4、首先用实验测定大气压强值的意大利物理学家是( )
A.托里拆利 B.阿基米德 C.牛顿 D.欧姆
5、如图甲所示,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挂一合金块A,合金块A浸没在装有水深为10cm、底面积为100cm2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的质量为200g(容器的厚度忽略不计)。容器底部有个由阀门B控制的出水口。打开阀门B缓慢放水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放水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整个过程中金属块始终不与容器底部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10N/kg)( )
A.随着放水时间的增加,合金块A受到的浮力一直减小
B.合金块A受到的最大浮力为22N
C.合金块A的密度为3.2×103kg/m3
D.阀门B未打开时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为4.4×103Pa
6、九年级第一学期物理练习册共有70页,平放在水平桌面中央时,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
A.1帕 B.35帕 C.70帕 D.140帕
7、以下实验中,在进行多次实验时,无需用到不同液体的是( )
A.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B.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
C.测定液体的密度
D.研究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8、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柳絮飘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就停止了运动
9、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型汽车有宽大的车轮,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B.高压锅运用了液体沸点随气压升高而降低的原理
C.三峡船闸利用连通器的原理
D.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10、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欧姆
C.托里拆利 D.牛顿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如图所示,A为边长0.1m的正方体,重5N,B为粗糙水平面,F为竖直作用在A上的力,大小为6N,则图甲中B所受压力为______ 牛,受到的压强是______ Pa,图乙中B所受到的压强为______ Pa。
2、为纪念______在物理学中的贡献,将他的名字作为压强的单位,生活在3.6亿年前的一种邓氏鱼(如图所示)在啃食猎物时每平方厘米的咬合力高达,由此可计算出它的咬合压强高达______。
3、水平地面上放了一个底面积为400c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正方体物块A的重为6N、边长为10cm,用一根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并浸没于水中,此时水深为30cm。则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剪断细线,待A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
4、1912年秋季的一天,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远洋轮之一“奥林匹克号”正在大海上航行,离它100米左右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与它平行疾驶(如图)。突然,小军舰偏离了方向,一个劲地向“奥林匹克号”冲去,最终与“奥林匹克号”相撞在一起。其原因就是:当两船彼此行行驶时,两船之间的水由于被挤在一起,水相对于船的流速要比外部______,压强就要比外部______,从而水就把两船挤在一起了。
5、长度相同的圆柱体铁块和铜块,横截面积之比为1∶2,现将它们竖直正放在水平桌面上时,铁和铜块对桌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如图是某冷饮店推出的一种服务产品:店方为顾客提供一种密度为0.95×103 kg/m3的果汁饮料,饮料中放冰块。已知饮料和杯子的总质量是0.4kg,冰块质量是20g,杯子底面积为20cm2(不考虑杯壁厚度),杯中饮料的深度为10cm。(g=10N/kg)求:
(1)杯底受到液体压力是多少?
(2)杯底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大?
2、一块写有校训,质量为32t的花岗岩石料立在用砖砌成的长4m、宽2m、高0.5m的水平基座上(如图所示),石料与基座的接触面积为2m2.已知砖的密度为2×103kg/m3,基座砖缝中水泥砂浆的密度与砖的密度相同。(g取10N/kg)求:
(1)花岗岩石料的所受的重力;
(2)石料对基座的压强;
(3)基座对地面的压强。
3、某水平公路路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一辆卡车的质量为2t,当装载3t货物静止在该路面上时,车轮与路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1。请通过计算说明卡车对该路面是否产生损坏。(g取10N/kg)
4、水平地面上有底面积为300cm2的薄壁盛水柱形容器A,内有重力为4N、边长为10cm正方体物块B,通过一根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浸没于水中,此时水面距容器底30cm(如图所示)。求:
(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物块B受到的浮力;
(3)剪断细线,待物块B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5、如图所示,先将薄壁轻质柱形容器甲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足够高,其底面积为1.5×10-2米2,再将质量为2千克、高度为0.2米、底面积为0.5×10-2米2的圆柱体乙置于甲中,然后向甲中倒入0.1米深的水。求:
(1)圆柱体的密度ρ;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3)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和压强p容;
(4)继续向甲中倒入4×10-3米3的水,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详解】
A.把手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马鞍形状的软座垫,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单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其重力不变,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在速度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单车在骑行时,主动轮受到向前的摩擦力(动力),所以要利用地面的摩擦力才能前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种类,故A符合题意;
B.质量是指组成物体的物质的多少,不是物质的特性,所以不能用来鉴别物质的种类,故B不符合题意;
C.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是物质的特性,不能用来鉴别物质的种类,故C不符合题意;
D.压强是指压力的作用效果,不是物质的特性,不能用来鉴别物质的种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
本题中,两柱形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根据密度公式有
故体积相同的同种液体质量相同,根据G=mg可知,液体的重力相同,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根据,因A容器底面积大,可得出pA<pB,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
首先用实验测定大气压强值的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托里拆利,用到的器材有水银、1米以上的长玻璃管,水槽。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
A.由图乙可知,随着放水时间的增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先不变后增加再不变,
由可知,合金块A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后减小,故A错误;
B.由乙图可知,当合金块A全部露出水面后,测力计的示数即合金块A的重力为
合金块全部浸入水中时的示数为
则合金块A最大的浮力为
故B错误;
C.由 可得,合金块A的质量
由 可得,合金块A的体积
则合金块A的密度
故C正确;
D.由题意可知,阀门B未打开时容器中水的体积
所以容器中水的重力
容器的重力
由图乙可知阀门B未打开时合金块全部浸入水中时的示数为
则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
所以此时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
故D错误。
故选C。
6、B
【详解】
一张纸的重力约为0.05N,则70页练习册为35张,总重力约为
G总=nG=35×0.05N=1.75N
一张纸的面积约为0.06m2,则它对桌面的压强
由计算可知,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35Pa,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
A.阿基米德原理是研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到的重力之间的关系,为了寻找普遍规律,需要更换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故A不符合题意;
B.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影响因素实验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之间的关系,为了寻找普遍规律,需要换用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研究,故B不符合题意;
C.测定液体的密度时,多次实验是为了减小误差,无需更换液体,故C符合题意;
D.研究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为了总结出液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变化规律,需用不同的液体进行多次实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
A.柳絮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气体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故B符合题意;
C.塑料吸盘能“吸”在墙壁上,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水凝结成冰,分子仍在不断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
A.大型汽车有宽大的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车对地面的压强,故A错误;
B.压强越大,沸点越高,所以,高压锅就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的原理,故B错误;
C.三峡船闸在工作时,闸室分别与上游和下游构成连通器,运用了连通器的原理,故C正确;
D.拦河大坝上窄下宽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
1643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强的的大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11 1100 100
【详解】
[1][2]对甲图中A受力分析可知,甲图中A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G、向下的压力F及水平面B向上的支持力F1,物体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受力平衡状态,因水平地面B受到的压力与B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所受的压力为
则B受到的压强为
[3]乙图中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G、向上的压力F及水平面对物体向下的压力F2,同理可知B受到的压力为
则图乙中B受到的压强为
2、帕斯卡
【详解】
[1]为纪念法国科学家在物理学中的贡献,将他的名字作为压强的单位,简称帕,用符号Pa表示。
[2] 邓氏鱼咬合压强大小为
3、3000 2900
【详解】
[1]水面距容器底的深度为30cm,则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
[2]正方体物块A浸没于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则物块A受到的浮力
所以剪断细线,待物块A静止后处于漂浮状态,则物块A漂浮时所受浮力
;
漂浮时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木块漂浮时水的深度
待A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4、大 小
【详解】
[1][2]由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知,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因此,若两船靠得比较近且并排前进,两船之间的水流通道变窄,水相对于船的流速要比外部大,压强就要比外部小,小于两船外侧的压强,便形成向内的压强差,容易发生撞船事故。
5、79:89
【详解】
因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圆柱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因圆柱体铁块和铜块的长度相同,所以,铁和铜块对桌面的压强之比
三、计算题
1、(1)1.9N;(2)2100Pa
【详解】
解:(1)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强
杯子底面积
杯底受到液体压力是
(2)饮料、冰块和杯子的总质量
饮料、冰块和杯子的总重力
杯底对桌面压强
答:(1)杯底受到液体压力是1.9N;
(2)杯底对桌面的压强是2100Pa。
2、(1)3.2×105N;(2)1.6×105Pa;(3)5×104Pa
【详解】
解:(1)石料受到的重力为
(2)由数据知,石料与基座的接触面积是2m2,由于石料放在水平基座上,石料对基座的压力大小等于石料受到的重力大小,即
则石料对基座的压强
(3)根据和可得,基座受到的重力大小
基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
基座对地面的压强
答:(1)花岗岩石料的重量为3.2×105N;
(2)石料对基座的压强为1.6×105Pa;
(3)基座对地面的压强为5×104Pa。
3、见解析
【详解】
卡车与货物所受总重力
G=mg=(2+3)×103kg×10N/kg=5×104N
卡车装载货物时对路面的压力
F=G=5×104N
卡车对路面的压强
因p卡
4、(1)3×103Pa;(2)10N;(3)2800Pa
【详解】
解:(1)此时水面距容器底的深度为
则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
(2)正方体物块B浸没于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则物块B受到的浮力
(3)由于正方体物块B浸没于水中时
所以,剪断细线,待物块B静止后处于漂浮状态,则物块B漂浮时所受浮力
由F浮=ρ液gV排得,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所以此时液体的深度为
则
答:(1)此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为3×103Pa;
(2)物块B受到的浮力为10N;
(3)剪断绳子,待物块B静止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2800Pa。
5、(1)2×103kg/m3;(2)980Pa;(3)29.4N,1960Pa;(4)3920Pa
【详解】
解:(1)根据题意知道,圆柱体的体积
由知道,圆柱体的密度
(2)由知道,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水=ρ水gh=1000kg/m3×9.8N/kg×0.1m=980Pa
(3)根据题意知道,水的体积
水的质量
m水=ρV水=1000 kg/m3×10-3m2=1kg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mg=(2kg+1kg)×9.8N/kg=29.4N
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4)继续向甲中倒入4×10-3m3的水,则水的深度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水′=ρ水gh=1000 kg/m3×9.8 N/kg×0.4m=3920Pa
答:(1)圆柱体的密度2×103kg/m3;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980 Pa ;
(3)容器对水平地面的压力29.4N,压强1960Pa ;
(4)继续向甲中倒入4×10-3米3的水,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3920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