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2021年11月7日,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进行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当她站立在机械臂上做科学检测时,它相对于以下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地球 B.天和核心舱 C.月亮 D.太阳
2、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中,由陆、海、空三军航空兵组成的12个空中梯队,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阵容接受检阅。图所示,当空中梯队护卫党旗通过天安门上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飞机为参照物,党旗是运动的 B.以驾驶员为参照物,飞机是运动的
C.以飞机为参照物,党旗是静止的 D.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党旗是静止的
3、在行驶的列车上,小红听到妈妈叫大约3岁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路边的树木 B.小孩子的座位 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D.铁轨
4、一名标准身材中学生的手上最接近6厘米的是( )
A.手掌长 B.手掌宽
C.大拇指长 D.手指宽
5、小明在一次跑步中,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1,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2,那么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6、湘潭五大桥全长大约是4.2km,小明爸爸开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70km/h,要从湘江南岸到湘江北岸需要的时间是( )
A.6min B.4.2min C.36min D.3.6min
7、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而不能避免和消除
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D.误差其实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8、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得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
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9、潜水运动员在200m的水下,听到岸上教练发出的声音,需要的时间是(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450m/s)( )
A.0.14s B.0.59s C.0.12s D.0.18s
10、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甲和丁 B.甲和丙 C.甲和乙 D.乙和丁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用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时的情形,则上、下两个刻度尺的读数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而图乙中是他们在铅笔上整齐排绕20匝漆包线,则漆包线直径为_______。
2、如图所示,在铅笔上整齐排绕20匝漆包线,则漆包线直径为______mm。
3、复兴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
(1)超长版复兴号列车总长度达440______(填单位);
(2)如图乙所示,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立一枚硬币可保持长时间稳定不倒,以硬币为参照物,窗外的树木是______的。由图丙可知该硬币的直径为______cm;
(3)复兴号以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通过的路程为______ km。
4、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______m/s,已知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1.5×108km,那么太阳发出的光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s。
5、甲、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是,所用时间之比是,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一列火车行驶途中以108km/h的速度通过长度为1100m的桥梁,火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50s。求:火车的长度。
2、汽车仪表盘上安装有速度计,它可以指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图是某汽车上速度计的指针位置,求汽车以这个速度匀速行驶140km需用多长时间?
3、高速公路已广泛应用的ETC收费系统,对过往车辆无需停车即能实现收费,现有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以如图甲所示的速度匀速行驶25min后到达某收费站(如图乙),在进入距收费站s1=50m的ETC通道口开始减速,经t1=4s后运动至收费站左边界,然后再以6m/s的速度匀速通过长s2=36m的收费站,不计车长,求:
(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
(2)汽车通过收费站所用的时间t2;
(3)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收费站全过程平均速度大小。
4、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在某次跳伞表演中,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下落,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前10s下落了200m,再匀速直线运动25s下落至地面,求:
(1)运动员在前10s下落的平均速度;
(2)直升机悬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
5、如图所示的两个交通标志牌,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处到重庆最少需要多久?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点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______(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测量原理是______;
(2)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
(3)实验测得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从A滑到C的时间,则BC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
(4)实验时,发现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
(5)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______(选填“有”或“无”)关。
序号 小车的轻重 运动距离 运动时间
1 较轻
2 较重
3 更重
2、小阳用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测量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和_________;
(3)小车通过全程s1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上半段路程s2的平均速度为v2,则v1_______v2(选填“=”或“≠”);
(4)小阳还想探究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上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他应该让质量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来比较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即为运动,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即为静止。
王亚平相对于地球、月亮、太阳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以地球、月亮、太阳为参照物时王亚平是运动的;王亚平相对于天和核心舱的位置不变,则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时王亚平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是静止的。
AC.飞机悬挂党旗匀速通过天安门上空时,党旗与飞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以飞机为参照物,党旗是静止的,故A错误,C正确;
B.飞机悬挂党旗匀速通过天安门上空时,飞机驾驶员与飞机之间没有发生位置变化,以飞机驾驶员为参照物,飞机是静止的,故B错误;
D.飞机悬挂党旗匀速通过天安门上空时,党旗与天安门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以天安门为参照物,党旗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小红听到妈妈叫大约3岁的小孩“别动”,意思是让小红坐在座位上不要离开,要相对于作为静止,因此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小孩子的座位,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
由常识可知,一名标准身材的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m,手掌的长度约为20cm,手掌的宽度约为10cm,大拇指的长度约为6cm,手指的宽度约为1cm,故可知最接近6厘米的是大拇指的长度,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
设总路程是2s,则前一半与后一半路程都是s,由 可得物体的前半段路程运动时间
物体的后半段路程运动时间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6、D
【详解】
由题意可知,大桥的全长为s=4.2km,车的速度为v=70km/h,故由可得,从湘江南岸到湘江北岸需要的时间为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详解】
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受测量方法和所用仪器的限制产生的;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D
【详解】
A.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即估读值,再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故A错误;
B.为了减小误差,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是非常有必要的,故B错误;
C.即使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但误差无法避免,只能减小,故C错误;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故D正确。
故选D。
9、A
【详解】
已知s=200m,v=1450m/s,根据可得
故选A。
10、A
【详解】
图甲是v-t图像,表示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即为匀速直线运动,图乙是s-t图像,表示路程不随时间变化,即为静止,图丙是v-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而增大,即加速运动,图丁是s-t图像,表示速度随时间成正比变化,即为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图甲和图丁 为匀速直线运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2.9cm 2.90cm 1.8
【详解】
[1]由图甲可知,上面刻度尺上1cm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5cm,物体左侧与4.0cm对齐,右侧与6.9cm对齐,所以由上面刻度尺可得物体的长度为
l1=6.9cm-4.0cm=2.9cm
[2]下面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1mm,故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4.00cm对齐,右侧与6.90cm刻度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2=6.90cm-4.00cm=2.90cm
[3]图乙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漆包线的左端与6.00cm对齐,右端与9.60cm对齐,故漆包线圈的长度为
l=9.60cm-6.00cm=3.60cm
故漆包线的直径为
2、1.87
【详解】
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漆包线两端对应的示数分别是6.00cm和9.74cm,则漆包线的直径为
3、m 运动 2.50 50
【详解】
(1)[1]一节车厢长约为20m,超长版复兴号列车总长度达440m。
(2)[2]硬币随列车一起运动,以硬币为参照物,窗外的树木相对于硬币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窗外的树木是运动的。
[3]由图丙可知,刻度值的分度值为1 mm,硬币左侧与3.00 cm对齐,右侧与5.50 cm对齐,所以该硬币的直径为
d=5.50 cm -3.00 cm =2.50 cm
(3)[4]复兴号以3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0min,通过的路程为
4、3×108 500
【详解】
[1]由物理学常识可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2]由题意可知,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s=1.5×108km=1.5×1011m
故由可知,太阳发出的光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为
5、
【详解】
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三、计算题
1、400m
【详解】
解:火车的速度
v=108km/h=30m/s
火车运行距离
s总=vt=30m/s×50s=1500m
火车的长度
答:火车的长度是400m。
2、2h
【详解】
解:根据速度计可知,一个小格表示10km/h,由指针的位置,可知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70km/h,根据速度公式,汽车以这个速度匀速行驶140km需用的时间为
答:汽车以这个速度匀速行驶140km需用2h。
3、(1)37.5km;(2)6s;(3)8.6m/s
【详解】
解:(1)由图甲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
v=90km/h
由v=可得,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
s=vt=90km/h×h=37.5km
(2)由v=可得,汽车通过收费站所用的时间
t2===6s
(3)由v=可得,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收费站全过程平均速度
v===8.6m/s
答:(1)汽车到达收费站前匀速行驶的路程为37.5km;
(2)汽车通过收费站所用的时间为6s;
(3)汽车从开始减速到离开收费站全过程平均速度大小为8.6m/s。
4、(1)20m/s;(2)400m
【详解】
解:(1)运动员在前10s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2)根据可知运动员在后25s下落的高度为
所以直升机悬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为
答:(1)运动员在前10s下落的平均速度为20m/s;
(2)直升机悬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为400m。
5、1.5h
【详解】
解:由标志牌信息可知此时距离重庆还有120km,最大行驶速度为80km/h,则最短时间为
答:交通标志牌处到重庆最少需要1.5小时。
四、实验探究
1、间接 停表 0.5 减小斜面的坡度 无
【详解】
(1)[1][2]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所以我们测量的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然后通过计算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所以是间接测量。
(2)[3]我们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然后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故需要的测量工具还有停表。
(3)[4]实验测得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从A滑到C的时间,那么小车在BC段运动的时间为
图中可以得出BC段的距离为
则BC段的平均速度为
(4)[5]时间越短,测量时误差越大,越不容易测准。如果斜面坡度大,小车就会运动的快,所以为了便于测量时间,我们要减小斜面的坡度。
(5)[6]根据表格可知,不同重量的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都相同,根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也相等,所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无关。
2、 刻度尺 秒表 ≠ 不同 相同
【详解】
(1)[1]如果测量出小车通过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根据可得出小车的平均速度,故该实验的原理是。
(2)[2][3]根据实验原理,要测量通过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故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3)[4]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因小车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大,小车通过全程s1的平均速度为v1,通过上半段路程s2的平均速度为v2,v1≠v2。
(4)[5][6]小阳还想探究不同质量的物体从斜面上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他应控制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只改变小车的质量。即他应该让质量不同的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来比较平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