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比例尺是比例知识在生活中最广泛的应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再结合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介绍线段比例尺怎样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又通过一张照片的放大,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最后说明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为1的比。例1教学是比例尺的求法,根据比例尺的定义,明确先统一长度单位,再相比、化简,为后面比例尺的计算作铺垫。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利用公式中已知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发现问题、思考、比较、合作交流等,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应用过程。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产生过程。
教学过程:
1、 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师:同学们,我们教室长9米,宽6米。今天让你们来当设计师,画出教室的平面图
组内合作:填学习卡,画平面图。
学生汇报并板前展示作品。
观察平面图,发现问题。
重点观察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
师:画平面图时长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用1:300,宽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用1:,200,可以吗?
明确:实际长与宽的比是3:2,画在纸上的长与宽的比必须也是3:2
师:由此可见,要想正确画出平面图,在同一副图上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比例尺(板书:比例尺)
学生在自己画的平面图左下方标出比例尺
2. 课件出示思考问题: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子相同吗?化简后的比例尺有单位吗?
(2)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
(3)化简后的比例尺,它的前项和后项一般是什么形式?
3.通过3个练习题,会利用公式中已知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4.课件出示中国地图,认识线段比例尺
师:线段比例尺怎样转化数值比例尺呢?
课件出示:
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0 50千米 100千米 150千米 ∣ ∣ ∣ ∣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 )千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
强调:
师:线段比例尺只看第一格对应的实际距离就可以了
2、 联系生活,认识放大比例尺。
1师:最近我想购买一套房子,售楼小姐给我推荐两套住宅
课件出示: A套 6cm4.5cm 比例尺1:200 B套 10cm6cm 比例尺1:100
师:我想买面积大些的,你们建议我买那套?
计算后组内交流汇报。
师:强调:不能把面积纳入比例尺公式,应该求出实际的长和宽,最后求面积。
2. 放大照片,认识放大比例。
课件出示:放大的昆虫,精密零件图纸
课件出示:
绘制一张精密零件图纸,它的实际长度5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2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3、 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 师:关于比例尺,我们了解很多,下面考考你们!
出示课件:
判断对错:一幅图的比例尺时1:20000厘米)( )由于图纸上的图距离小于实际距离所以比例尺都小于1( )一栋高60米的大楼,画在纸上是20厘米,这幅画的比例尺是1:3( )一个长5毫米的钉子,画在图纸上是6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2. 师:今年暑假,我和同学们要去新疆旅游,从哈尔滨坐火车去乌鲁木齐,帮老师算算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课件出示题(备选题)
量出地图上的距离是10.8cm火车每小时行120千米,需要坐多长时间火车? 0 500千米 1000千米比例尺:∣ ∣ ∣
师:比例尺在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希望同学们学好比例尺用好比例尺。下课!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
———— = 比例尺
实际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