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08 17:1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密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我国开始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生育政策,从种群特征来看,该政策的实施直接影响的是( )
A.年龄结构 B.出生率 C.死亡率 D.性比率
2.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一夜间捕获了 50只灰仓鼠,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过一段时间,在同一地点捕获了 5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A.50 只 B.200 只 C.400 只 D.100 只
3.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的变化极少数是曲线X,其余的都是曲线Y的趋势
B.曲线X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N0表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C.不考虑迁入迁出,BC段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同一群落中不同种群的K值不同
4.以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植株上蚜虫卵的密度——样方法
B.种群的S型增长——数学模型建构法
C.酵母菌的种群密度——抽样检测法
D.变形虫的种群密度——黑光灯诱捕法
5.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湿度 D.温度
6.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 )
A.群落的物种组成 B.群落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C.群落中生物个体的数目 D.群落中物种的数目
7.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间的关系示意图,①、②和③依次表示的种间关系是
A.捕食、寄生、竞争
B.寄生、捕食、互利共生
C.互利共生、捕食、寄生
D.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8.下列生物构成一个群落的是
A.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
C.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和无机环境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金鱼藻
9.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时间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D.初生演替很容易发展到乔木阶段,次生演替很难发展到乔木阶段
10.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极强,发病快,往往在人体免疫系统进行有效反击前使人致死。有关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新冠肺炎病毒不能在患者的飞沫、排泄物中增殖
B.注射灭活的病毒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C.经过体液免疫过程可以将入侵肺细胞的冠状病毒完全清除
D.注射过疫苗的人和被感染的人体内都可检测到相应抗体,因此还需要检测病毒核酸
11.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为细胞外液,、、为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②③相比,①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B.与②相比,③中氧浓度低,浓度高
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酒精的过程发生在③中
D.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②
1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是(  )
A.突触 B.神经纤维
C.乙酰胆碱 D.一氧化氮
13.神经元细胞膜在静息时和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Na+和K+的流动情况主要表现为(  )
A.Na+外流、K+内流 B.Na+内流、K+外流
C.K+内流、Na+外流 D.K+外流、Na+内流
14.在制备抗毒血清时,需要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类型、所用的蛇毒以及制备的抗毒血清与下列选项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 B.特异性免疫、抗体、抗原
C.细胞免疫、抗体、抗原 D.体液免疫、抗原、抗体
15.目前我国接种的新冠灭活疫苗需要连续接种两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免疫学上,新冠灭活疫苗相当于抗原
B.疫苗接种后引发的免疫应答不具有特异性
C.两次注射可使机体产生更多的免疫活性物质
D.接种疫苗是目前抵御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之一
16.园林工人为使灌木围成的绿篱长得茂密、整齐。需要对绿篱定期修剪.其目的是( )
A.抑制侧芽生长 B.抑制顶端优势
C.抑制向光性生长 D.抑制其开花结果
17.下列关于对植物激素概念的理解,错误的是( )
A.都是有机物 B.在植物体内的含量都很低
C.对植物生长发育都有显著影响 D.由植物内分泌腺产生
18.“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其实是下列哪种激素( )
A.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 C.乙烯 D.生长素
19.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 ( )
A.植物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比向光一侧多,背光一侧生长快
B.植物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比背光一侧多,向光一侧生长快
C.植物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与背光一侧一样多,背光一侧生长快
D.植物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与背光一侧一样多,向光一侧生长快
20.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在麦田除草,其原理是:(  )
A.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 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衰老
C.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D.高浓度时抑制小麦生长
21.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最适合在(  )
A.种群数量为K时开始捕获
B.种群数量大于K时开始捕获
C.种群数量等于K/2时开始捕获
D.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开始捕获
22.如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
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
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
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3.关于种群的增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形增长
B.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值附近波动
C.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
D.自然界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在K值保持稳定,因此,都呈“S”形增长
24.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
A.捕食 B.竞争 C.寄生 D.互利共生
25.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性功能,下列各项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移植的器官被排斥
26.如图所示,M 点的作用,描述最准确的是(  )
A.促进根芽生长 B.促进根茎芽生长
C.促进根茎生长 D.促进芽茎生长
27.“塞罕坝”系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塞罕坝曾水草丰茂,禽兽繁集,后来清政府将树木砍伐殆尽,将美丽的高岭变成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降水不丰沛的高原上营造起万顷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塞罕坝林场所有的植物和动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B.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塞罕坝林场发生了初生演替
C.塞罕坝林场曾濒临崩溃说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D.人类活动会影响林场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方向
28.以下诗句中描述的种间关系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诗经·小雅·小宛》
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归园田居》
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鹿鸣》
D.“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放鹰》
29.如下三图均与种群“S”型增长有关,对三图对比分析解读,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B.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C.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D.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30.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31.下图表示某森林中植物和鸟类的分布情况,请回答:
(1)森林中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是一种_______关系。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杜鹃、啄木鸟等鸟类的分层现象与植物所能提供的_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3)要调查该森林中杜鹃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________法;而要调查某种植物(比如白皮松)的种群密度则要用__________法。
32.如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1)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___________细胞。(填细胞名称)
(2)A、B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细胞受到抗原、辅助性T细胞的刺激,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______、分化,形成记忆B细胞和__________细胞。(填细胞名称)
(4)消灭侵入宿主细胞中的HIV,还要依赖细胞免疫产生______(填字母)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5)图中无识别能力的细胞是____________。
(6)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
33.下图中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因为土壤中的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常用________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图乙中,在t2时刻甲的出生率____________(填“等于0”或“不等于0”)。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导致甲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4)在人为干预下,该生态系统被分割成环境不同的几个区域,后来某区域生物种类明显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____。
34.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 f 表示的结构是_____,c 表示_____。乙图中的 B 是_____。
(2)乙图中,缩手反射时,兴奋从 A 传到 B 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兴奋不能由 B 传到 A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_____的通透性增加;受刺激时,细胞膜对_____的通透性增加。
(4)“望梅止渴”属于__________反射,这种反射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
35.下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请据图回答:
(1)A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芽、根生长的效应分别是_____、促进、_____。(填“促进”或“抑制”)
(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由图中可知最敏感的是_____,最不敏感的是_____。
(3)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是_____mol/L。
(4)向光性是指在______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
(5)生长素主要的产生部位是________、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分布在生长________的部位。
(6)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
答案
B 2.B 3.A 4.D 5.A 6.A 7.D 8.A 9.C 10.C
11.D 12.A 13.D 14.D 15.B 16.B 17.D 18.C 19.A 20.A
21.D 22.B 23.C 24.B 25.B 26.B 27.C 28.B 29.B 30.D
31.竞争 垂直
栖息空间 食物
标志重捕 样方
32.(1) 辅助性T细胞
(2) 细胞毒性T细胞 抗体
(3) 增殖 浆
(4)A
(5)浆细胞
(6)蛋白质
33.群落的物种组成 取样器取样法
不等于0 乙捕食甲,导致甲的数量减少
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相对稳定
(次生)演替
34.(1) 感受器 神经中枢 突触后膜
(2)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3) K+ (或钾离子) Na+ (或钠离子)
(4) 条件 非条件
(5) 反射 反射弧
35.促进 抑制
根 茎
10-10
单侧光
幼嫩的芽 生长旺盛
吲哚乙酸或I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