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水的净化 第二课时说课课件-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4.2水的净化 第二课时说课课件-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08 10:5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课题2 水的净化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围绕水的净化问题,将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机的串连起来,前一部分介绍含不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后一部分以硬水软化为例介绍含溶解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这一课题中硬水软水的鉴别和硬水的转化是中考的常考考点之一。本节课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进而借硬水软化方法介绍引出含可溶性杂质水的净化方法—蒸馏。过滤和蒸馏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这为以后系统学习混合物的分离提供了知识准备,为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混合物分离的一般方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教材在地位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并学会用肥皂水检验硬水与软水,初步了解硬水的危害及硬水的软化方法。
2.了解蒸馏的基本操作技能。
2、学习目标
3、学习重难点:
重点:区分硬水和软水,硬水的软化方法。
难点:蒸馏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说学情
学生知道水垢,但不知道水垢的形成原因;听说过硬水和软水,但对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不清楚。由于本课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处于兴奋和好奇的状态。所以可结合这点优势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特征,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的教法——实验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即通过给学生创设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讨论,进行实验,解决问题,层层推进,使学生沿着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认识规律来学习,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四、说学法
1、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的习惯;
2、让学生从身边的物质中学习化学的方法;
3、养成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教学过程
1、设计问题,导入新课[提问]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操作的水,澄清透明,比较洁净,是不是纯净物?为什么?然后通过生活中的现象-经常用来烧水的水壶或装水的开水瓶结有一层黄色物质水垢,对水垢的形成进行分析,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新课探究
活动一 分组实验 硬水与软水的鉴别
通过对水垢形成原因的分析,让学生观看课本,找出硬水和软水的定义,教师强调关键字。提出问题如何区分硬水和软水?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分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完成实验4-3,并请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明确软水和硬水的区分方法。本实验原为演示实验,本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观察,从而对软硬水的区分方法有更直观的认识。
活动二 提问:使用硬水有什么危害?
学生明确软硬水的区分方法后,接着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
活动三 既然硬水有如此多的危害,如何将硬水转换为软水?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讲解使硬水软化的方法,从而引出蒸馏操作。
活动四 [视频播放]“蒸馏水的制作”的教学短片。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找出蒸馏操作的注意事项,教师讲解蒸馏的原理,展示蒸馏的简易装置,使学生对蒸馏操作有初步的认识。
C.吸附 D.蒸馏
2、天然水分别经过下列净化操作后,一定能得到软水的是( )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1、下列净化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静置 B.吸附 C.过滤 D.蒸镏
3、下列方法能区别硬水与软水的是( )
A.观察颜色 B.加入明矾 C.溶解食盐 D.加入肥皂水
3、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4、分享收获,强化思想
课后作业
1、下列方法可使海水转化为饮用水的是( )
A.过滤 B.静置沉淀 C.活性炭吸附 D.蒸馏
2、小冬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活性炭的作用是————
(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_________ 来检验。(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用 方法。
六、板书设计:
一、硬水与软水
1.定义:
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3.硬水的危害
4.硬水的软化方法
生活中:煮沸 实验室:蒸馏
2022年4月6日
谢谢各位评委
老师和同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