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件-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件-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08 12:06: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1、什么是化学呢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化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对象:
范围:
3、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化学究竟是什么呢?
结构
体现和反映
性质
体现和反映
用途
决定
决定
物质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________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______的变化。
2.化学变化:____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______变化、放出______、生成______等;
②常伴随______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没有
形态

颜色
气体
沉淀
能量
一、知识点学习
3.判断依据:是否有___________生成。
4.联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同时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________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_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
其他物质
一定不
一定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爆炸,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属于物理性爆炸;
【注意】
1. 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光合作用 B.酒精挥发 C.海水晒盐 D.风能发电
A
二、典型例题
2.下列民间制作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佛山剪纸 B.连州甜酒 C.潮州木雕 D.信宜竹编
B
3.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棒:“我被摔成了两段。”B.蒸发皿:“看!食盐水冷却析出了晶体。”C.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D.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跑掉了。
C
4. 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灯泡发光 B.风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蓄电池放电
D
知识点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2.化学性质:通过_______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化学
化学
一、知识点
物质的用途
决定
体现
铜丝作导线
氢气作燃料
5.下列用途只有应用化学性质的是( )
A.生铁制成铁锅
B.金刚石作装饰品
C.铜丝作导线
D.用煤气烹饪
D
二、典型例题
6.下列选项中属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SO2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胆矾是一种蓝色的固体
C.石灰石可与盐酸反应 D.水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C
7. 新疆棉花享誉世界。下列棉花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织成棉纺线 B.制成医用棉球
C.制一次性口罩 D.酿制棉籽
D
7.下列变化及性质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请填写序号)
①铁生锈 ②水是无色液体 ③矿石粉碎 ④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 ⑤酒精挥发 ⑥食物腐烂 ⑦汽油易挥发 ⑧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⑨电灯丝通电发光、发热 ⑩纸张燃烧
③⑤⑨
①⑥⑩
②⑦⑧

知识点3:
1.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解释与结论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
实验验证
反思与评价
一、知识点
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白色块状固体,______,有轻微气味,_____溶于水,密度比水_____。
(2)燃着时:蜡烛的火焰分三层,分别为______、_____和_____,其中____温度最高,____温度最低。
在蜡烛的火焰上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时有____________生成。
(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硬度小


外焰
内焰
焰心
外焰
焰心
二氧化碳
蜡烛蒸气凝成的小颗粒
3.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______,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
(2)关注物质的______(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______(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及对结果的解释和描述 。
性质
变化
现象
典例3 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平放入
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现象如图A,
这说明焰心____________;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状态______,焰心物质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
温度最低
气态
可燃性
二、典型例题
(3)猜想和验证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假设①:焰心气体含二氧化碳 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
假设①不成立
假设②:焰心气体含石蜡蒸汽 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再用火焰点燃 _____ 假设②成立
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片或小烧杯
石灰水不变
浑浊
不能点燃
玻璃管内壁有固体附着
8.下列有关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内层火焰最明亮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稍有黑烟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刚熄灭蜡烛时,烛芯有一缕白雾飘出
B
9.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
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
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
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并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A
收集呼出的气体 :
①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
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
③将导管插入集气瓶口,缓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口有气泡溢出
④在水下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收集空气:
3.收集气体
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盖好,其中为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
一、知识点回顾
步骤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无明显变化,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少
步骤2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
现象
结论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无明显变化,而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步骤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观察出的气体中观察现象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片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对比。
现象
结论
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变化, 而另一块上有水雾出现
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比吸入的空气中的多
二、典型例题与易错题
10.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只有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C.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只有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D
11.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下列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 )
A.甲中熄灭,乙中变旺
B.甲中变旺,乙中熄灭
C.甲、乙都变旺
D.甲、乙都熄灭
氧气
二氧化碳


B
12. 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有一操作如图,该操作说明该气体( )
A.极易溶于水
B.易溶于水 C.不易溶于水
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C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本质区别 (判断依据)
伴随现象
相互联系
实例
说明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质的外形,形状、状态发生改变
伴随能量的变化,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发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发生,但发光发热等现象产生的变化却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小结
物质的变化 物质的性质
区别
联系
物质运动的形式,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其中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是物质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变化的可能性,是静态的
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体现出性质。
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说说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呢?
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观察并记录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能量的变化等
观察并记录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DE 气体比空气中 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比呼出的气体中 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比空气中 的含量高。
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含量明显发生变化的主要有 、 、 三种物质。
二氧化碳
氧气
水蒸气
二氧化碳
氧气
水蒸气
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