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第7单元 折线统计图(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第7单元 折线统计图(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08 15:12:28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2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一、情境引入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观察两图中数据,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一、情境引入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情境引入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上海的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呢?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数统计图
观察两幅图不太容易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的情况。为了方便比较,把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并为一幅,尝试画一画。
二、学习新课
死亡人口
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做法相同,根据上面的数据描出对应的点,标出对应数据,然后连线。
二、学习新课
死亡人口
二、学习新课
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同时看到多个量的变化趋势。
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能说说上海出生人口
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
上海出生人口数总体上在逐年增加;死亡人口数也在逐年增加。
二、学习新课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
关系?
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差是人口自然增长数。上海人口数从1995年开始负增长。
(3)结合全国2001-2010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
统计表,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吗?
二、学习新课
观察全国2001-2010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可以发现:全国2001-2010年出生人口数呈下降趋势,死亡人口呈上升趋势,但每年的出生人口都大于死亡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越来越小,所以上海和全国人口情况的共同规律是死亡人口呈上升趋势。
三、巩固反馈
4.
(1)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答:乙地一年12个月气温都比较高,气温差别不大,甲地
4~10月气温较高,而其他几个月气温较低,气温差别较大。总体来说,甲、乙两地的气温先上升再下降。
三、巩固反馈
4.
(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应的生长期的生长温度为7~10℃,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答:这种植物适合在甲地种植。
三、巩固反馈
4.
(3)小明住在乙地,他们一家要在“十一”黄金周去甲地旅游,你认为应该作哪些准备?
答:甲地10月的平均气温是17.5℃,比乙地气温低,所以要注意保暖。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
年龄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男生/cm 125 132 136 140 145 150 157 163 167
女生/cm 123 127 135 141 145 152 156 157 158
(1)比较男生和女生的身高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把你的身高与平均值作比较,你有什么想法?
三、巩固反馈
5.下面是某地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统计表。
7
8
9
10
11
12
13
125
130
135
140
145
150
155
160
165
170
120
0
14
15
男生
女生
(1)通过比较发现该地区7~15岁的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在13岁之后,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缓,增长速度要比男生的慢。
(2)通过把自己身高与平均值比较,可体会到统计对我们生活的指导作用。
三、巩固反馈
某地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1.用两条不同的折线表示两组不同的数据的统计图,叫做复
式折线统计图。复式统计图用两种不同颜色(形式)的折
线表示不同的数据,并标明图例。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数量的
增减变化情况,还能比较各组数据中对应数量的大小。
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
法基本相同,只是用不同的折线表示不同的量,需标明图例。
四、课堂小结(共21张PPT)
第1课时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队伍/支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一、情境引入
一、情境引入
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 )年到( )年的队伍增加最快。
你是怎么得到答案的?能不能更直观地看出队伍支数的变化?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队伍/支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2007
2008
1.这是我们收集到的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的数据。
(一)探究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2.我们已经将这些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制成了统
计表,为了更好地进行分析,我们还可以将这些
数据怎样做?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表
时间 / 年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队伍 / 支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制作成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信息:名称,横轴,纵轴,每一年的参赛队伍的多少。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二、学习新课
根据这个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如果我挡住条形统计图的一部分,你还能看出这一情况吗?
可以。
直条的高低。
二、学习新课
刚才有同学说到,从这幅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在2009年到 2012年这段时间里,参赛的队伍数量是不断增加的,你同意吗?
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全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这说明“分析增减的变化情况”和“直条的完整度”没有关系。如果我们只想分析变化情况,你觉得可以怎样绘制统计图更简单呢?自己动手在下图上试一试。
二、学习新课
二、学习新课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
(2006~2012年)
横轴表示年份。
纵轴表示参赛队伍的支数。
点表示每年的参赛队伍数量。
通过线的陡度可以看出2007~2008年参赛队伍数量增加最快。
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
(2006~2012年)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折线的起伏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更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1)你发现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
(2006~2012年)
从2006年至2007,2008至2009年参赛队伍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从2007至2008,2009至2012年呈现上升趋势。总体来看,从2006年到2012年,参赛队伍是呈上升趋势的。
青少年们科技意识增强了,越来越喜欢机器人大赛了。
(2)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
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
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
折线统计图。
年龄 0 1 2 3 4 5 6 7 8 9 10
身高/cm 50 74 85 93 101 108 115 120 130 135 141
二、学习新课
身高/cm
二、学习新课
绘制的过程是怎样的?
先确定出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的意义,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对应的点,最后把相邻的两个点连起来就绘制出了折线统计图。
注意还要确定合适的单位长度,每个点处还要写出对应的数据。
二、学习新课
(1)陈东哪一年长得最快?长了多少厘米?
陈东0~1岁长得最快,长了24cm。
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
身高/cm
二、学习新课
(2)收集、整理你自己的身高数据,利用方格纸绘
制折线统计图,说一说你发现 了什么。
陈东0~10岁身高情况统计图
身高/cm
1.某小学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
的学生人数如右表。根据表中的数
据 ,制成折线统计图。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数 20 26 32 47 68 83
三、巩固反馈
1.某小学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
的学生人数如右表。根据表中的数
据 ,制成折线统计图。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数 20 26 32 47 68 83
三、巩固反馈
(1)四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是多少?
答:四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是47人。
(2)李阳所在年级喜欢看普读物的人数排第二位,
李阳是哪个年级的?
答:李阳是五年级的。
1.某小学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
的学生人数如右表。根据表中的数
据 ,制成折线统计图。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数 20 26 32 47 68 83
三、巩固反馈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
答案不唯一。如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共有多少人?
20+26+32+47+68+83=276(人)
答:共有276人。
三、巩固反馈
2.下面是我国农村居民2005-2011年年人均收入情况统计图。
(1)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答: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巩固反馈
2.下面是我国农村居民2005-2011年年人均收入情况统计图。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答案不唯一。如我国农村居民哪年年人均纯收入最多?
答:2011年。
1.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
(1)先在统计图的上方写标题;
(2)建立横轴和纵轴,确定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
(3)描点:描点时要注意先找准横轴上的点,再找准纵轴
上相对应的点,分别过两点画横轴、纵轴的垂线,两
条垂线的交点便是所要描的点;
(4)连点成线:用线段顺次连接所有点;
(5)表明数据。
四、课堂小结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不但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
减变化情况。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