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课件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文言文复习之词类活用课件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PDF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9 09:1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整体复习
词类活用
文言文考查的范围
课内 课外
文言文 文言文
阅读 比较阅读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实词用法与翻译
文言文实词理解、翻译的方法判断原则:
(1)古今通用的意思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由双音节代替,用近义合成方式进行理解、翻译
予观夫巴陵胜状。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3)古汉语中的专有词汇,不必翻译(人名、地名、官名、书名等)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4)古今词语语义有轻微差别,根据语境来处理(通过句子语境、文言文语感的培养)
君子固穷。 欲穷其林。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5)古今词义相差很多(所谓古今异义)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约为婚姻。
文言文实词用法与翻译
文言文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等。
文言文实词掌握与学习的原则:
以教材出现的文言文实词为基本框架;
大量阅读基础上的积累、意思迁移、比较与联系;
要结合实词所在具体语句的语境进行分析判断。
中考文言文实词常常涉及到的内容:
词类 古今
多义 异义
词类
通假字
活用
词类活用——词性的补充知识
(一)名词:表示人、事物或时间、地点的名称
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例:司马迁、秦、澳门
普通名词,例:朋友、同志、牛、马、羊(个体名词);人民、人口、群众(集合名词);道德、精神、思
想、文化(抽象名词);水、油、肉、声音(物质名词)
时间名词,例:秋天、早晨
处所名词,例:河岸、东郊
方位名词,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
名词语法特征:
(1)名词常常在动词前后,做主语或宾语;
(2)名词可以被数量词、形容词修饰,不可以被副词修饰;
(3)名词与介词一起组成介词短语可以做状语修饰谓语;
(4)时间名词可以做状语。
词类活用——词性的补充知识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现等。
*表示动作 走、听、看、跑、批评、宣传、保卫、学习
*表示心理活动 爱、恨、怕、喜欢、羡慕、讨厌、
*表示存在、发生、变化、消失 在、发生、有、演变、发展、生长、死亡
*判断动词 是
*能愿动词(助动词) 能、会、愿意、可以、敢、应该、要
趋向动词 来、去、上、下、进、出、回、开、上来、下去、起来
形式动词 进行、加以
关系动词 等于、像、似
动词的主要语法特征:
(1)动词可以加宾语,组成动宾结构短语;
(2)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3)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副词;
(4)“是”也可以是副词,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肯定(强调的确、确实)。
词类活用——词性的补充知识
(三)形容词:表示形状、性质和状态等
性质形容词:好、坏、大、小、高、矮、低、长、短、聪明、笨
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墨绿、火热、血红、水灵灵
形容词语法特征:
(1)形容词可以做定语;
(2)形容词可以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3)大多数形容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
(4)形容词加“地”做状语可以修饰动词;
(5)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但兼有动词义的可以带宾语(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词类活用——词性的补充知识
(四)副词:副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表示程度 很、最、极、十分、非常、分外、更、更加、越、过于、几乎
表示范围 都、大都、总、共、一齐、一律、单单、通通
表示时间、频率 已、已经、曾、曾经、刚、刚才、正在、马上、还是、始终、总是
表示处所 四处、处处
表示肯定、否定 必须、的确、不、不必、没有、是、是否、不必、不曾
表示方式、情态 特意、猛然、忽然、公然、连忙、赶紧、悄悄
表示语气 难道、究竟、大约、难怪、幸亏、幸而、居然、必然、必须
表示关联 便、也、又、却
副词词语法特征:
(1)副词做状语,大多可以修饰动词,有些可以修饰形容词;
(2)个别表示程度的副词可以做补语(“很、极”)。
(五)代词:起代替和指示作用。语法功能与所代替的语言单位的语法功能大致一样。人称代词、疑问
代词、指示代词。
词类活用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2 名词活用为状语,作副词
3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4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5 动词活用为名词
6 数词活用为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知识概述: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名词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
名词前可以加数量词、指示代词和形容词;
名词不可以加宾语、补语;
名词不可以被能愿动词、副词修饰。
当名词不具备以上名词的语法功能,反而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时(如名词处于谓语位置、名词加宾
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了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基本规则就是:名词带宾语或名词受副词修饰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三种类型
表示事物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范增数目项王 一狼洞其中
表示方位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定语+名词”结构活用为动词。例:皆玄衣白刃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判断依据
名词后加宾语(很多情况下是带“之”字)
例:左右欲刃相如; 策之不以其道;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处处志之
名词前边有状语修饰
例:但微颔之;江浙之梅皆病
名词后边有补语
例:遂许斋戒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能愿动词or副词+名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先帝创业未半;狼不敢前
两个名词连用,两个名词间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一狼洞其中;恐前后受其敌;苔痕上阶绿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判断依据
名词与上下文中相应的动词处于同一地位,包括结构相同、节奏和韵律也相同。
例:籍吏民,封府库
“所+名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个标志是方位名词在“而”之后
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作副词
名词活用为状语,作副词知识概述:
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的;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可以用作状语的;
古汉语中有名词可以活用为状语,作副词;
名词作副词当状语,翻译时需要加上适当的介词。
名词活用为副词,作状语的基本规则就是:
1“名词+动词”的格式,名词前翻译加上“像、在、对、向、往、用”等介词构成介
词短语但没有改变意愿,就是活用为副词做状语
2 “名词+动词”当名词是陈述主体的时候,这个名词就是主语不需要活用后作副词,
如“半空云集”“云归而岩穴暝”
3 “名词+动词”当名词不是陈述的主体,并且没有活用为动词,那么名词就活用为状
语,作副词了,如“宾客云集”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作副词
名词活用为状语,作副词的判断依据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以作状语的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的特征作为比喻来修饰动词。常翻译成
“像……样”“跟……似的”
例:其一犬坐于前;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趋向(一般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译为“往……”“向……”
例: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待方式或身份,译为“用(以,当)……”“……当作……”“像对待……一样”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作副词
名词活用为状语,作副词的判断依据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用的工具,译为“用……”
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事不目见耳耳,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间词“岁、月、日”都有“每年、每月、每天”的意思
例:朝而往、暮而归;良庖岁更刀,割也
名词活用为状语与活用为动词的分析:
1 名词活用为状语后边一般紧挨着动词(这个动词也可能是名词活用来的)“兄事之” “大江东去”
2 名词活用为动词后边一般不紧挨着动词了“大江东”
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知识概述:
形容词一般用于定语、状语、谓语;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是为了替代跟它性质、状态或特征有关的人或事物;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
转化为了名词。
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判断依据
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偏正短语,省略了中心语(名词),这个省略了中心语的短语可以
做主语、可以做宾语,就成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做了主语或宾语。
活用的直接判断形式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已省略)(形容词此时已经活用为名词,
做了宾语结构)
活用的直接判断形式可以是:形容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已省略)+动词(形容词此时已经活用为名词,
作了主语结构)
例: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例: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例: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例:温故而知新
例: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四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知识概述:
形容词和动词一样可以作谓语,但是形容词不可以带宾语;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基本规则就是:
1 形容词要加宾语了,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
2 一个形容词前边有一个能愿动词,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
3 “所”字固定结构
四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判断依据
形容词+名词(或“代词、名词性短语”),如果形容词不是对后边的名词(或“代词、名词性短语” )
构成修饰关系,就可以算作一个动宾短语,那么此时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了动词(成为谓语),一般含有
“使怎样”“认为怎样”。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三种活用:
1 活用为一般动词
2 活用为使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后续单独介绍)
3 活用为意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后续单独介绍)
例:亲贤臣,远小人 例:商人重利轻别离 例:风烟俱净
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例:尔安敢轻吾射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五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知识概述:
动词活用为名词常常就表示事物的名称
动词活用为名词常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
动词活用为名词,基本规则就是:
1 常常出现在“其”“之”的后边
2 以一个动作行为代替这个动作行为发出的主体
如,“一屠晚归”“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五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的判断依据
从短语结构判断:可以将句子中的这个动词看作一个定语,是要修饰一个名词(短语中心语)的,这个动
词活用作名词后与被修饰的名词(短语中心语)构成偏正短语,但是在句子中被修饰的名词(短语中心语)
被省略掉了,在翻译的时候就用这个动词的名词事物性质来翻译: (动词+名词)偏正短语→动词活用为名
词的格式。
从句式结构判断:处于主语或宾语位的动词可判断为活用为名词。
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例: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
例:汝亦知射乎
六数词活用为动词
数词活用为动词知识概述:
数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数目以及动作次数的词,是用来修饰或说明名词或动词的
数词活用为动词时,在句子中充当谓语
数词活用为动词,基本规则就是:
1 从句子分析,数词处于谓语位置
2 名词+数词
如,“六王毕,四海一”
六数词活用为动词
数词活用为动词的判断依据
从句子成分角度判断
名词+数词的位置形式判断
例:令民不得复私仇,禁厚葬,皆一之于法。
词类活用
1 使动用法
2 意动用法
词类活用——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的知识概述
一般句子,主语是动作的施动者,宾语是动作的对象。 例:吴广素爱人
不论是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还是动词本身的使用,如果采用了使动用法,那么句子的主语就不是
动作的施动者,可以理解成主语使宾语发生了某个动作。 例:项伯杀人,臣活之
常见的使动用法的三种用法:
(1) 动词使动用法
(2) 形容词使动用法(活用)
(3) 名词使动用法(活用)
词类活用——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的判断依据
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充当谓语,对宾语含有“使(让)……怎么样”的意思
就是使动用法,也就是说宾语实际是动作的施行者。
简单说来,当我们遇到一个动宾结构,要有意识的去区分是普通动词用法(或者形容词、名词活用为动
词),还是使动用法(同样后边要提到的意动用法也一样),同时,结合上下文去进行翻译理解。
例: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例: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例: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例: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一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宾语”,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使(宾语)怎么样”
不及物动词:动作不涉及其他对象,如“坐、站、走、来”,在古汉语中带宾语,做使动用法
例:君将哀而生之乎?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及物动词:有些动词表示的动作本身就要有涉及的对象(宾语),否则意思就不完整了,如“喝水”“爱
护森林”。及物动词一般用法就是动词支配宾语,而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中宾语成了动作的施行者,主语
是使宾语发生了这个动作行为。
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
二形容词使动用法
形容词使动用法
形容词可以做谓语,但不可以带宾语,如果“形容词+宾语”了,那么这个形容词就等于活用为了动词
当形容词活用为了动词,并且是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就有了形容词所表示的形式或状态,这
个形容词就是活用为动词,并且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译为“使……怎样”“让……怎样”
例: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例: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黔首”是统治阶级对老百姓的蔑视称呼
例: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蓄积,以实仓廪。
三名词使动用法
名词使动用法
名词+宾语,名词充当了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所表
示的人或事物。
一般译为“使……怎样”“让……怎”
例: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例: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词类活用——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知识概述
意动用法同样,宾语是动作的对象。
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
(1)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形式和状态;
(2)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如何如何”而使动用法是“使宾语如何如何”;
(3)意动用法是存于意念的,是想法或看法(是主观意识),而使动用法是见于事实的,是做法(是客
观事实)。例:鼻大可小;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意动用法的判断依据
判断是否是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名词
判断形式“以+宾语+为+谓语(活用为动词的形容词或名词)”
一形容词意动用法
形容词意动用法
“形容词+宾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一般可以译为“认为……”“以为……”
进行判断的形式为“认为+宾语+形容词”“以+宾语+为+形容词”
例:成以其小,劣之。
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例: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例:渔人甚异之。
一形容词意动用法
名词意动用法
“名词+宾语”,宾语前的名词充当了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就是这个名词所
表示的人或事物。
一般可以译为“认为……”“以……为……”
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例: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例:性贪而狠,党豺为虐。
例: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例: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THANK YOU
语文学习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