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7.1 第2课时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17.1 第2课时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9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09 08:0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17.1 勾股定理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第2课时 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能应用勾股定理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2.能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会运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直角三角形这一几何模型,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已知边与未知边长度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求出未知边长.
学习目标:
情景导入
如图所示,一棱长为 3 cm 的正方体.把所有的面都分成3×3个小正方形,假若一只蚂蚁每秒爬 2 cm,则它从下底面A点,沿表面爬行至右侧的B点,最少要花几秒
A
.
B
.
知识精讲
知识点一 勾股定理的简单实际应用
例1 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 m,宽2.2 m的长方形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分析:可以看出木板横着,竖着都不能通过,只能斜着.门框AC的长度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只要AC的长大于木板的宽就能通过.
解: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
AC2=AB2+BC2=12+22=5
因为AC大于木板的宽2.2m,所以木板能从门框内通过.
例2 如图,一架2.6m长的梯子AB斜靠在一竖直的墙AO上,这时AO为2.4m. 如果梯子的顶端A沿墙下滑0.5m,那么梯子底端B也外移0.5m吗
解: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OB2=AB2-OA2=2.62-2.42=1,
∴OB=1.
在Rt△CO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OD2=CD2-OC2=2.62-(2.4-0.5)2=3.15,
∴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5m时,梯子底端并不是也外移0.5m,而是外移约0.77m.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读懂题意,分析已知、未知间的关系;
(2)构造直角三角形;
(3)利用勾股定理等列方程;
(4)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问题
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
实际问题
转化
构建
利用
决解
归纳:
1.如图,池塘边有两点A,B,点C是与BA方向成直角的 AC 方向上一点,测得 BC = 60 m,AC = 20m. 求A,B 两点间的距离.(结果取整数)
解:在Rt△BAC 中,BC =60m,AC =20m,由勾股定理,得AB =
= ≈57(m).
答:A,B 两点间的距离约为57m.
针对练习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5,0)和B(0,4).求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由点A(5,0),B(0,4)可知OA=5,OB=4,又因为∠BOA=90°,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得AB=

解:
知识点二 利用勾股定理求两点距离及验证“HL”
例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3,5),B(1,2)求A,B两点间的距离.
A
2
1
-4
-3
-2
-1
-1
2
3
1
4
5
y
O
x
3
B
C
解:如图,过点A作x轴的垂线,过点B作x,y轴的垂线.相交于点C,连接AB.
∴AC=5-2=3,BC=3+1=4,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
∴A,B两点间的距离为5.
方法总结: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一般地,设平面上任意两点
思考:在八年级上册中,我们曾经通过画图得到结论: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学习了勾股定理后,你能证明这一结论吗?
已知:如图,在Rt△ABC 和Rt△A ′ B ′ C ′ 中,∠C=∠C ′=90°,AB=A′ B ′,AC=A′ C′ .求证:△ABC≌△A ′B ′C′ .
A
B
C
A
B
C′


证明:在Rt△ABC 和Rt△A ′B ′C ′中,∠C=∠C′=90°,根据勾股定理得
针对练习
1.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10米,另一棵高4米,两树相距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顶飞到另一棵树的树顶,小鸟至少飞行(  )
A.8米
B.10米
C.12米
D.14米
B
2.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脚的距离为0.7米,顶端距离地面2.4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2米,则小巷的宽度为(  )
A.0.7米
B.1.5米
C.2.2米
D.2.4米
C
知识点三 利用勾股定理求最短距离
例4 有一个圆柱形油罐,要以A点环绕油罐建梯子,正好建在A点的正上方点B处,已知油罐的底面半径是2 m,高AB是5 m,π取3,问梯子最短需多少米
A
B
A
B
A'
B'
解:油罐的展开图如图,则AB'为梯子的最短距离.
∵AA'=2×3×2=12, A'B'=5,∴AB'=13. 即梯子最短需13米.
例5 如图,一个牧童在小河的南 4 km的 A 处牧马,而他正位于他的小屋B的西 8 km北 7 km处,他想把他的马牵到小河边去饮水,然后回家.他要完成这件事情所走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牧童A
小屋B
A′
C
解:如图,作出点A关于河岸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就是最短路线.
由题意得A′C=4+4+7=15(km),BC=8km.
在Rt△A′CB中,由勾股定理得


针对练习
1.如图,圆柱的底面周长为6 cm,AC 是底面圆的直径,高BC =6 cm,P 是母线BC 上一点,且PC = BC.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P 的最短距离是(  )
A. cm  B.5 cm  
C.3 cm   D.7 cm
B
2.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点D 在BC 上,BD =3,DC =1,点P 是AB 上的动点,则PC +PD 的最小值为(  )
A.4
B.5
C.6
D.7
B
当堂检测
1.从电线杆上离地面5m的C处向地面拉一条长为7m的钢缆,则地面钢缆A到电线杆底部B的距离是(  )
A.24 m B.12 m
C. m D. m
D
3..已知点(2,5),(-4,-3),则这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
10
2.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5,AD =3,动点P 满足S△PAB= S长方形ABCD,则点P 到A、B 两点距离之和PA+PB 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D
4.在黄冈长江大桥的东端一处空地上,有一块矩形的标语牌ABCD(如图所示),已知标语牌的高AB =5 m,在地面的点E处,测得标语牌点A的仰角(即∠AEB )为30°,在地面的点F处,测得标语牌点A的仰角(即∠AFB)为75°,且点E,F,B,C 在同一直线上,求点E 与点F 之间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 ≈1.41, ≈1.73)
解:如图,作FH ⊥AE 于H.由题意可知∠HAF =∠HFA=45°,∴AH =HF ,设AH =HF =x m,则EF =2x m,EH = x m,在Rt△AEB 中,∵∠E =30°,AB =5 m,∴AE =2AB =10 m,
∴x+ x=10,∴x=5 -5,
∴EF =10 -10≈7.3(m),
答:点E 与点F 之间的距离约为7.3 m.
5.为筹备迎接新生晚会,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圆筒形灯罩,底色漆成白色,然后缠绕红色油纸,如图.已知圆筒的高为108cm,其横截面周长为36cm,如果在表面均匀缠绕油纸4圈,应裁剪多长的油纸?
解:如图,在Rt△ABC 中,∵AC =36cm,BC =108÷4=27(cm).由勾股定理,得AB 2=AC 2+BC 2=362+272=2025=452,∴AB=45cm,∴整个油纸的长为45×4=180(cm).
课堂小结
勾股定理
的应用
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用勾股定理解决点的距离及路径最短问题
解决“HL”判定方法证全等的正确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