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闭卷考试。本卷共有五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总分人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下表对应的答案框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1.小明假日随父母一起外出旅游,在一处远古人类遗址看到了一个远古人的头部复原像(如图1),头像还保留着一些猿类的特点,请你帮助他判断这个头部复原像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可能吃的主食是
A.麦面食 B.小米粥 C.大米饭 D.玉米馒头
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歌颂的是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禹
4.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名称和建立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朝、禹 B.夏朝、启 C.商朝、汤 D.商朝、武王
5.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这一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 禅让制 C.郡县制 D. 分封制
6.下列成语与春秋时期人物对应的四组,错误的一项是
A. 退避三舍—— 晋文公 B. 一鸣惊人——楚庄王
C.问鼎中原——吴王夫差 D.卧薪尝胆——勾践
7. 战国中期,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败魏国的军事家是
A.孙武 B.孙膑 C.吴起 D.伍子胥
8.战国前期,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因素是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手工业的发展
9.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A. 曹操 B.诸葛亮 C.周瑜 D.孙权
10.仔细观察图2,可以判断图中的两个人物是
A.刘邦和项羽
B.秦孝公和商鞅
C.陈胜和吴广
D.汉武帝和董仲舒
11.在中国,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要划龙舟,吃粽子,相传是为了纪念
A.孔子 B.老子 C.屈原 D.孟子
12.战国时期,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右图3反映的策略是
A.连横
B.远交近攻
C.金元外交
D.合纵
13. 标志着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治的历史事件是
A.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B.张骞首次出使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东汉派班超经营西域
14. 他是南朝人,经过刻苦钻研,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约早1100年。他是
A.华佗 B.华罗庚 C.陈景润 D.祖冲之
15.历史上有“一战定三国”之说,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一战”是指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16.我国古代北方农民南迁,其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B.南方气候优于北方
C.北方统治者实行移民政策 D.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北方的劳动力
17.青铜时代,以青铜器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重要而得名。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不包括的时期是
A. 夏朝 B.商朝 C. 西周 D.战国
18.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下列哪些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
①甲骨文 ②司母戊鼎 ③秦陵兵马俑 ④圆形方孔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 B.商鞅 C.管仲 D.李冰
20.下列古代科技成就中,哪一项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A. 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B.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C. 蔡伦改进造纸术???????????????????????? D. 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21.“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把我国的古代思想文化推向了一个高峰,这一现象发生在
A.汉朝时期 B.秦朝时期 C.战国时期 D.西周时期
22.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这部著作是
A.《汉书》 B.《史记》 C.通典》 D.《资治通鉴》
23.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24.在秦汉时期的美术中,雕塑的成就最为突出,堪称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大型陈列馆的是
A.云冈石窟 B.秦始皇陵兵马俑 C.战国编钟 D.龙门石窟
25.一位秦朝老人收到家书,得知其子在参与长城西起点的修筑。请你告诉老人他的儿子在下列哪个地方
A.临洮 B.长安 C.咸阳 D.陇西郡
26.
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得分
评卷人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分。
名称
时间
内容
春秋争霸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从此,我国历史进入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
战国争雄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之后,我国进入战国时期,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争雄。
27.以下表述是从表中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划“√”;违背了表中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划“×”;是表中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1)春秋战国实际上是东周的两个时期。( )
(2)出现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局面均与西周王权衰落有关。( )
(3)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时间之所以被称为“春秋时期”,与孔子修订鲁国史书《春秋》有关。( )
(4)战国后期,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
(5)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国家分裂持续了五个多世纪。( )
得分
评卷人
三、填图题:本大题2小题,第28题4分,第29题6分,共10分。
28.观察丝绸之路示意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4分)
A.长安
B.葱岭
29.观察下图回答问题。(6分)
图4是远古中国境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居住的房屋。(2分)
(2)图5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图6这件书法作品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得分
评卷人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2小题,第30题7分,第31题7分,共14分。
3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主下诏,以为: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首)也,宜改姓元氏。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其中“魏主”是谁?这次事件有何影响?(3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这次事件对该国有何影响?(2分)
(3)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给你什么启示?
31.材料 “他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
——翦伯赞
请回答:
(1)材料中的“他”是谁?他曾几次出使西域?(2分)
(2)他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去多少年?他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蜚声中外的东西方文明交往之路叫什么?(3分)
(3)他在出使西域的路途中历尽坎坷,我们应该学习和发扬他的哪些优秀品质?(2分)
得分
评卷人
五、问答题:本大题2小题,第32题10分,第33题9分,共19分。
32.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分)记录孔子思想的著作是什么?(1分)孔子之后在战国时期,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哪两个? (2分)
(2)孔子作为教育家,他对古代教育有哪些杰出贡献?(3分)请你列举他的教育名言2条。(2分)
33.诗词中常将“秦皇”与“汉武”并称,秦朝与汉朝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深远。
(1)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地方管理体制方面,推行什么制度?(1分)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在对待王国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2)秦始皇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统一的“秦陶量”、“秦权”和长度计量标准,这在历史上称为什么?(1分)汉武帝为了控制全国经济,采取哪些措施?(2分)
(3)在思想文化方面,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2012—2013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B
A
D
C
B
A
B
C
C
D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D
B
A
D
A
D
C
C
B
D
B
A
C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2)×(3)○(4)○(5)√
三、填图题:共10分。
28题:从左到右:B、A(各2分)
29题:(1)半坡居民(2分)
(2)统一货币(2分)
(3)王羲之(2分)
四、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2小题,第30题7分,第31题7分,共14分。
30.(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1分) 北魏孝文帝;(1分) 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1分)
(2)商鞅变法;(1分)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1分)
(3) 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进行改革;今天我们要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深化改革、勇于创新等等。(言之成理即可)(2分)
31.(1)张骞(1分)两次出使西域(1分)
(2)借用西域大月氏的力量,夹击匈奴(1分)十三年(1分)丝绸之路(1分)
(3)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分)
五、问答题:本大题2小题,第32题10分,第33题8分,共18分。
32.(1)儒家学派(1分);仁(1分);《论语》(1分);孟子和荀子(2分)
(2)创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编订《诗》、《书》和《春秋》等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3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任写两句(2分)
33.(1)郡县制;(1分)颁发“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1分)
(2)统一度量衡;(1分)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2分)
(3)秦始皇焚书坑儒(1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