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PART
0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近代中国的外交
屈辱
不平等
无自主权
不独立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出兵朝鲜,并将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威胁中国安全,阻止中国统一;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递交国书仪式
中国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递交国书仪式
1950年周恩来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正式建交。
苏联成为第一个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新中国的外交环境
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正式建立: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
周恩来总理与吴努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PART
02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日内瓦会议
1954年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这但是对我国有着巨大的意义,不仅代表着新中国在国际上有了自己的地位,也代表着新中国外交的开始。这是我国外交的破冰之旅,使我国和其他国家有了交流的机会,使其他国家更好的、全新的认识了新中国。
万隆会议
召开:1955年,印度尼西亚万隆。
地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结果: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意义: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周恩来总理出席万隆会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
① 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 共同的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 发展经济的任务;
③ 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同
意识形态不同
社会制度不同
异
同,是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基础;
异,强调不同之处的客观存在,并不妨
碍亚非国家间的团结合作。
“万隆精神”
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重大外交成就的原因:
国家独立
新中国成立
卓越的外交家的努力
正确的外交政策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的外交贡献:
周恩来提出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
1953年
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
1954年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
1955年
弘扬万隆精神
2015年,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于22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和万隆举行。来自约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或代表22日出席了在雅加达举行的亚非领导人会议。
课堂小结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1955年出席亚非国际会议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1953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