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赋得古原草送别》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
*
望月有感
白居易(唐)
*
*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
一、解题
*
*
*
*
二、初读作品
结合注释,疏通作品内容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从“时难年荒”这一时代的灾难起笔,以亲身经历概括出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这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苦难的现实生活。
三、赏析作品
*
*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这两句展示了战争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破坏和痛苦。
*
三、赏析作品
*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巧用比喻,赋予孤雁、断蓬以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和骨肉相思之情。
三、赏析作品
*
*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三、赏析作品
*
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恐怕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
*
四、感悟作品
感
*
*
五、走进作者
白居易其人其诗
*
*
五六岁:学作诗
九岁:掌握诗歌用韵的规律
十一岁(建中三年):寄住于符离
十五岁(贞元二年):游走于苏杭一带
十六岁(贞元三年):作《赋得古原草送别》
*
从游学到初为闲散小官时期(772-806)
*
五、走进作者
十七岁(贞元四年):随父到衢州,有《王昭君》二首,显示出诗人即事名篇的能力
二十三岁(贞元五年):《游襄阳怀孟浩然》,父亲去世,由符离迁到洛阳
“明月满深浦,愁人卧孤舟”“苦乏衣食资,远为江海游”
二十四岁(贞元十五年):《望月有感》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
五、走进作者
七、背诵作品
带着你的感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
*
八、课文拓展
请以《对话白居易》为话题,说几句话。
*
*
课文拓展
对话白居易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又回到了唐代,江州风景依旧。可你,江州司马,却是比我以前见着的时候更为憔悴。
独上孤舟,我要在这千年之前相遇的地方再次扮演望月者的角色。这次,他是独自一人来的,透过船帘的一丝缝隙,我甘做一个偷窥者。你,应是不介意的吧!
一样的江,一样的月,一样的秋风瑟瑟。不一样的是,千年以后,我,呆在月下。再次遥想到寒冷的玉盘,感慨自是万千。那么多年,唯有你,才是我唯一的知音啊!阴风吹乱了你的头发,但你并没有在意,忧郁的倒影,连鱼儿都不忍扰破。
你还是你,香山居士的性格从不曾变。
*
*
*
*
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在你的肩上,你的忧郁融进了同样忧郁的月光之中。仍是穿着那件青衫,江风吹得你的衣襟乱舞,你的泪,透过月光的折射入我的眼,那该是一个诗人所有的情思吧。
我不懂一个诗人的情怀,该是怎样的崇高,我能做的,也只能为你奉上我唯一的音乐。浸着你的泪的江风迎面吹来,凉意霎时传遍全身。那风也扰得我不禁黯然落泪。这一次,不再是为了自己的韶华不再,一个即将在历史中消逝的才华横溢的诗人。我把所有的埋怨、回忆、忧伤留在身后, 把自己交给这秋江白月,把自己融入这一片亘古的肃穆之中。你眉头那未解的结给我的黄粱一梦画上了一个惆怅的句号……
*
*
一摸眼角,已湿一片,思想就像徘徊在迷离草莽的孤马,我总会想起那似乎很是遥远、被历史遗忘的梦,心里莫名涌起淡淡的惆怅或忧伤。一个诗人的惋惜在历史的长河中干裂,你的泪水沾着惆怅倾泻而流。我不禁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自由的时代,并且,我会将你的壮志,你的才华在新时代中寄予新的思想发挥,让你的诗魂在的长河中永不干涸。
梦回唐代,却似乎是真实地重见故人,我相信,香山居士的泪不会再流淌于这个中国。
*
九、布置作业
请以“对话白居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字数 50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