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小狗包弟》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3.2《小狗包弟》ppt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11 12: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高中语文》
必修13.2《小狗包弟》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
透过细节描写来叙事,或隐或显地表现感情的写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拈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
三、德育渗透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善待他人的美好情愫。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对文中叙事中说理抒情的方法的掌握,是本文的一个重点,应让学生反复体会文章中叙事和说理抒情的内容,从而把握叙事中抒情的方法。
2.鉴赏课文的写法,学习巧妙的构思。教学中应抓住文中材料运用的精到之处,领会其精妙之处。
学生活动设计
1.反复诵读课文。
2.讨论并赏析文章精彩的语言和巧妙构思,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挚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1934年1983年小狗包弟 巴金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自我反醒的精神
2)了解“文革”的社会现实
3)学习自然朴素的语言简介作者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籍浙江嘉兴, 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正通顺街,于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2岁。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还有王文慧、欧阳镜蓉、余一、黄树辉等。1918年入成都青年会的英文补习学校,1920年考入成都外国语专业学校。在校期间接受“五四”新文化洗礼。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灭亡》的发表并引起轰动,使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开始使用笔名“巴金”。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一文,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他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的“激流三部曲”(《家 》《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是中国文学的丰碑。代表作还有《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文学作品。  1949年以后,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和作协上海分会主席。巴金是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文革”中受迫害,1973年自“干校”回上海。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无党派,一生坚持人道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追求,晚年卧病在床却笔耕不辍,近年仍继续他的“随想系列”的创作。晚年一直主编《收获》杂志,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还是杰出的出版家、编辑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14年之久,从1981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起,培育了大批文学青年。   享有广泛的国际声誉。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90年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和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先后获得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2003年11月25日,巴金百岁生日,国务院在上海授予巴金“人民作家”光荣称号。 《激流三部曲》的创作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主题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文字带有强烈的感彩,热烈、真诚,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1931年,年仅27岁的巴金写下长篇小说《家》。是现代新文学最畅销的作品。它还曾先后三次被改编拍摄成电影,此外还被改编成话剧、越剧、电视剧、舞剧等等,受到几代读者的认同。巴金也成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
  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
(<<雾>><<雨>><<电>>)简介《随想录》
巴金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小说创作逐渐转向散文创作。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经历“文革”后,思想又有了新的认识,感情更内敛,一部拷问自我和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随想录》闪烁着一个历经苦难的世纪老人的智慧和人格的光芒,该作1989年获全国优秀散文(集)、杂文(集)荣誉奖。作揖 租赁 篱笆 叱骂
解剖 包袱 堕入
绿草如茵
问题探讨1。文章的思路
2.随着故事发展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3.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突
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
4.小狗包弟被送走后作者内心为什么会沉重?
5.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6.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请大家将这其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7.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8.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序幕:(1)一位艺术家和狗的 故事
开端:(2)小狗包弟的来历
发展:(3-6)小狗包弟和家人 间的亲密接触
结局:(7-9)痛别包弟
尾声:(10-13)作者的忏悔
文章的思路?研讨: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意义?
①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②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形成对照,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③从写作效果说,暗示了小狗包弟后来的悲惨命运。④从结构的角度来说,由艺术家与狗的故事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我和小狗包弟的故事。情感发展线索 —— 悲伤
—— 欢快
—— 忧虑
—— 轻松
—— 沉重
—— 歉意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与小狗的亲密接触 不知如何安排包弟 送走了包弟 送走之后心不得安 至今不能释怀(事)(情)虚写实写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 见到陌生人口吠一阵就跑开了(正面)特点是: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用意: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
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在客厅里和客人作揖聊天(正面)拍摄包弟的镜头日本女士过问包弟的情况爱人外出食饭讨骨头喂包弟 ?思考????????? 小狗包弟被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 为什么会沉重? ?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思考??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
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思考? 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请大家将这其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
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      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一、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 (“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二、为了表现自己的一段心灵历程。 意义: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也是警醒人们记取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