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 表内除法(一)除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 表内除法(一)除法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08 20:1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除法
教学内容:人教2011版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13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教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
平均分的方法。
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圆片等。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小动物呀?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什么动物吗?
大熊猫现在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帮帮它吗?
课件出示: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 )个。
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明确含义
动手操作,激活平均分的活动经验
教师:用你们手中的小棒代替竹笋,用4个圆片表示盘子,将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亲自动手分一分。
直观展示,形成表象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分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的?结果怎样?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依次用课件呈现并完成下图。
语言表述,明确含义
教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如下: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对照图和文字,并辅助动作、手势,让学生互相说一说。
自主尝试,大胆表征,突出含义
自主尝试,算式表征
教师:你能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这件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大胆尝试,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典型案例。
展示交流,突出含义
教师:请同学们将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教师:观察同学们创造的算式,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想表示同样的含义,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规范表征,建立概念,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激发需求,认识除法
教师:刚才大家写的算式各式各样,如果不加说明,别人不一定明白你要表示的含义,怎么办呢?
教师:在数学上统一用除法来表示。
教师板书如下:
12÷4=3
除号
教师(指板书):这个符号是除号。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教师完成相应板书)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除法”(教师板书课题)。
说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算式中数与平均分的对应关系
教师:谁来说一说这个算式中的12、4、3分别表示什么?
教师:这个算式所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渗透数学文化,深化除法的含义
教师: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你知道“÷”表示什么意思吗?
教师:“÷”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及时巩固,体会除法算式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课件出示呈现下图。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幅图表示的含义?
教师:请同学们动手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
教师:谁来说一说15÷5=3表示的含义?
巩固练习,深入理解除法的含义
分一分,填一填
2、独立完成练习三第2题。
独立完成练习三弟3题。
课堂总结,点明目标
教师: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除法,知道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除法,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