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盛唐气象练习题
1.(2021·河南南阳·七年级期中)“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
A.经济发展 B.吏治清明 C.人才济济 D.生活奢侈
2.(2021·河南商丘·七年级期中)下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图中反映的接见后,成就了民族关系上的哪次和亲
A.汉高祖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
B.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
C.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D.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3.(2021·河南·扶沟县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颜筋柳骨”中的“颜”是指某位书法家的字雄浑敦厚、气势遒劲,该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欧阳询
C.柳公权
D.颜真卿
4.(2021·河南郑州·七年级期中)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说明
A.少数民族畏惧唐朝的军事进攻 B.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北方各族被迫接受唐朝中央政府领导 D.唐朝与周边民族关系比较紧张
5.(2021·河南新乡·七年级期中)下列诗句中,能够体现出杜甫诗歌特点的是
A.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6.(2021·河南信阳·七年级期中)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7.(2021·河南濮阳·七年级期中)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杜甫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的诗句中描述的工具是
A.
B.
C.
D.
8.(2021·河南三门峡·七年级期中)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诗圣”之手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9.(2021·河南三门峡·七年级期中)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下列史实中能够说明“唐蕃一家”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 B.唐太宗设立管理西域的机构
C.唐玄宗册封回鹘首领 D.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
10.(2021·河南南阳·七年级期中)“它设计精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此材料描写的是
A.筒车
B.秧马
C.翻车
D.曲辕犁
11.(2021·河南新乡·七年级期中)唐王建《凉州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以畜牧为主的吐蕃,开始学习农耕,这是发生在
A.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 B.文成公主入藏后
C.金城公主入藏后 D.唐蕃会盟后
12.(2021·河南漯河·七年级期中)“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
A.唐蕃和亲的意义
B.宋夏议和的影响
C.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D.土尔扈特部回归的原因
13.(2021·河南三门峡·七年级期中)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写下《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诗篇,被誉为“诗仙”的是( )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苏东坡
14.(2021·河南周口·七年级期中)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A.屈原
B.杜甫
C.辛弃疾
D.关汉卿
15.(2021·河南·扶沟县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A. B.
C. D.
16.(2021·河南洛阳·七年级期中)“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 )
①与吐蕃和亲 ②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③玄奘西行天竺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7.(2021·河南商丘·七年级期中)唐朝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 )
①阎立本 ②颜真卿 ③吴道子 ④欧阳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21·河南·固始信合外国语中学七年级期中)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不仅是文学的结晶,也是我们研究唐史的重要资料,下列诗人的作品中最能反映安史之乱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19.(2021·河南郑州·七年级期中)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诗歌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材料表明
A.战争推动文学发展 B.历史变迁影响文学创作
C.唐朝诗歌繁荣发展 D.皇帝好恶决定诗歌创作
20.(2021·河南郑州·七年级期中)唐代诗人李陶在《陇西行》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反映了
A.藏族文化对中原汉族的影响 B.中国古代北方各民族大交融
C.中国汉藏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D.中国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21.(2021·河南商丘·七年级期中)今年春晚节目,河南台的《唐宫夜宴》火遍全国。14名女舞蹈演员扮演的唐俑用婀娜多姿,秀逸韵致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现给大家。那么唐俑反映了当时哪一商业繁盛:( )
A.印刷业 B.中医业 C.制陶业 D.造纸业
22.(2021·河南商丘·七年级期中)唐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方式有
①唐朝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②唐朝与少数民族政权通婚
③中原政权在边疆设立管辖机构
④汉族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往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3.(2021·河南·淮阳第一高级中学七年级期中)盛唐时期的李白,其诗歌飘逸洒脱,充满想象,极富感染;处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杜甫,其诗耿沉郁悲怆、淳朴厚重。由此可知,导致二人创作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所受教育不同 B.仕途发展不同 C.社会时代不同 D.社会阶级不同
24.(2021·河南南阳·七年级期中)下列组图反映唐朝的历史现象是( )
A.经济繁荣 B.民族交融 C.对外交流 D.文学繁荣
25.(2021·河南平顶山·七年级期中)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发撕时,发现了许多青瓷、白瓷和亮丽的三彩陶器等文物,由此可以判定该古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6.(2021·河南周口·七年级期中)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A.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C.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D.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27.(2021·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中)如下图,唐代妇女喜好骑马,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胡风盛行”,许多外来宗教得到传播,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特点是( )
A.奢侈浪费
B.单一保守
C.多元开放
D.创新进取
28.(2021·河南三门峡·七年级期中)盛唐时期不仅是唐朝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盛开放的时期。下面是关于盛唐的歌谣,请用所学知识补充完整。
耕地使用 , 灌溉新工具。丝织陶瓷都出名,城市发展长安城。民族政策唐开明, 金城嫁吐蕃。促进经济和文化,藏汉“和同为一家”。唐朝诗歌有成就,唐诗艺术传千秋。李白杜甫 ,唐诗“三杰”最优秀。李白诗歌万万千,后人称他为“ ”。杜甫诗歌写实情,后人称他是“ ”。
29.(2021·河南·扶沟县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以至于今天,仍有很多人追忆着唐朝。追忆那盛世的欢歌,追忆那开放的胸怀,追忆那诗歌中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请根据上面图片一人物是谁?他统治时出现的著名治世是什么?这两位帝王在位时采取了哪些相同的措施促使了治世局面的形成?
(2)请你写出材料二中三幅图片之中两幅的名称是什么?再举一例说明这些发明或艺术品是如何体现创新精神的?
30.(2021·河南南阳·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一首藏族民歌中唱道:“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高耸雪山不用怕,百头牦牛迎接您。奔腾江水不用怕,百只皮筏迎接您。”
材料二 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三 唐高宗时,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还派酿酒、制碾硙、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吐蕃还通过互市,向唐朝购买茶叶、丝绸等物品……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
——朱绍侯、齐涛等《中国古代史》
(1)与材料一的材料以及材料二的图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为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采取的什么政策
(3)根据材料三,分析唐与吐蕃民族交往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唐朝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31.(2021·河南洛阳·七年级期中)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贞观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创新技术】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1)材料一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统治者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治理国家?
(2)请依据图一和图二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3)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三反映的这件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可知,开元初经济发展。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C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描绘的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之后,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书法名家辈出,颜真卿是最著名书法家之一,他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柳公权是颜真卿之后又一位有较大影响的书法家,他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他的字骨力遒劲,结构严谨,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颜”是指颜真卿,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D。
4.B
【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任用少数民族贵族进行本民族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习惯和生活方式,在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感召下,北方和西北各部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5.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是元稹所写,故A错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故B正确;“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李白的诗句,故C错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白居易的诗句,故D错误。综上故选B。
6.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长安人口上百万,还云集着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人,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所以B符合题意;洛阳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大城市,但不是“国际性大都市”,所以A不符合题意;扬州和成都属于唐朝时期比较富庶的商业城市,当时有“扬一益二”之称,但是扬州和成都都不是当时的“国际性大都市”,所以CD不符合题意。
7.C
【解析】
依据杜甫的诗歌“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可知描述的是一种灌溉工具。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在大轮子上绑上一个个小竹筒,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图C是唐朝发明的灌溉工具筒车,C项符合题意;图A是西汉时期,南方人民发明的“秧马”,用于插秧,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A项不合题意;图B是曲辕犁,是用于农作物耕种的工具。B项不合题意;图D是汉代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8.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求我们选出选项中属于“诗圣”的诗句,根据所学知识,由于杜甫诗歌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其诗风沉郁悲怆,语言精炼凝重,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朝重大的政治事件和纷乱的社会局势,因而人们尊称其为“诗圣”,故A符合题意,BD项是李白的诗句;C项是白居易的诗句,BC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应选A。
9.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了。A项符合题意;西域相当于现在的新疆地区附近,B不符合题意;回鹘是维吾尔族的首领,主要是位于现在的新疆地区,C不符合题意;南诏相当于现在的云南地区, 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A。
10.D
【解析】
根据题干“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曲辕犁。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代,它将之前的直辕、长辕政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改造之后的犁架变小变轻,在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和回转,节省人力和畜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1.B
【解析】
依据题干“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以畜牧为主的吐蕃,开始学习农耕”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联姻,同时带去了唐朝的先进技术和农作物,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B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故材料评述的是唐蕃和亲的意义。故A符合题意;宋夏议和和吐蕃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元朝,故C不符合题意;土尔扈特部回归发生在清朝,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紧扣题干的“贞观”、“公主嫁到吐蕃”进行分析,认识题干的“贞观”指的是唐太宗,“公主嫁到吐蕃”指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评价的是唐蕃和亲的意义。
13.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诗人李白的相关史实。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诗句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李白性格豪放,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河的壮丽诗篇,人们称他为“诗仙”。据此分析BC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A符合题意,所以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隋朝·辉煌的隋唐文化
14.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反映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真挚地表现了他关心国家盛衰和民生疾苦的心情,人们称之为“诗史”。杜甫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简练。被后人尊为“诗圣”,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C项是南宋的词人,D项是元代的戏剧家。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5.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制度先进,文化昌盛,与亚洲各国友好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新罗仿唐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骆驼载乐俑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6.A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此内容体现了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吐蕃和亲、任用突厥贵族为官反映了唐代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故A符合题意;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属于中外交流,故含有③④的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7.C
【解析】
据所学可知,①阎立本是画家;②颜真卿是盛唐时期的书法家;③吴道子画家;④欧阳询是唐初著名书法家,故选C;故A、B、D排除。
18.B
【解析】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B项正确;李白晚年是安史之乱时期,但他的作品没有反映安史之乱,排除A项;白居易和李商隐生活的时代都在安史之乱之后,排除CD项。故选B项。
19.B
【解析】
根据材料“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诗歌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材料说明了诗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创作的作品也就反映了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即:历史变迁影响文学创作。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答案为B。
20.C
【解析】
根据材料“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人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促进了汉藏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故选项C符合题意;“一半胡风似汉家”体现的是中原汉族对藏族文化的影响,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北方各民族大交融与材料主旨不符,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汉族与藏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1.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14名女舞蹈演员扮演的唐俑用婀娜多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俑是唐代时制作的用来代替人殉的人像,唐俑中以唐三彩最广为人知;唐代陶俑是融雕塑、绘画、陶艺为一体的艺术结晶,唐俑反映了当时制陶业繁盛。C项符合题意;印刷业、中医业、造纸业,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22.A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8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为怀仁可汗,双方关系友好;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①正确;唐朝时期,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到吐蕃;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通婚密切了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切,②正确;唐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如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③正确;会胡人到唐朝经商的很多,他们用马匹和皮毛,换取汉朝的绢、茶和粮食;粟末靺鞨首领受封为渤海郡王,与汉族贸易往来频繁,④正确。A符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A。
23.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藐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诗仙”的赞誉。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诗,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淳朴厚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杜甫的诗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导致二人创作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时代不同。选项C符合题意;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左图为“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中图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右图为货币“开元通宝”。《雨中耕作图》描绘了唐朝时期农家辛勤劳作的场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体现了唐代高超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开元通宝反映了唐朝商业的繁荣。因此,题干组图反映了唐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景象,即经济繁荣,故A项正确;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饱含着浓郁“异域情调”,它反映了盛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也体现出了各民族间交往的空前盛况,因此,BC项只是中图“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反映的历史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题干图片没有体现文学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
25.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陶瓷业发达,定窑的白瓷越窑的青瓷唐三彩都很有名,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6.A
【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唐太宗”,结合课本所学,唐朝时期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应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奠定了汉藏交往的基础。A项符合题意;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入吐蕃,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B项不合题意;1727年清朝雍正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C项不合题意;清朝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27.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胡风盛行”,许多外来宗教得到传播,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题干表述涉及不同民族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及妇女地位提高,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特点是多元开放,所以C项符合题意。奢侈浪费、单一保守、创新进取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8.曲辕犁;筒车;文成;白居易;诗仙;诗圣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在唐代,耕地使用曲辕犁 , 筒车是灌溉新工具。丝织陶瓷都出名,城市发展长安城。民族政策唐开明, 文成金城嫁吐蕃。促进经济和文化,藏汉“和同为一家”。唐朝诗歌有成就,唐诗艺术传千秋。李白杜甫白居易 ,唐诗“三杰”最优秀。李白诗歌万万千,后人称他为“诗仙”。杜甫诗歌写实情,后人称他是“诗圣”。
29.(1)唐太宗;贞观之治;重视农业生产,重视选拔人才,改革吏治等。
(2)曲辕犁、筒车、唐三彩;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了曲辕犁;唐朝农民发明的筒车,利用水流自行灌溉,节省了人力。
【解析】
(1)
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唐太宗,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唐玄宗,唐太宗、唐玄宗在治理国家方面采取的相同措施是重视农业生产,重视选拔人才,改革吏治等。
(2)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幅图片分别是曲辕犁、筒车、唐三彩,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了曲辕犁;唐朝农民发明的筒车,利用水流自行灌溉,节省了人力。
30.(1)文成公主入藏。
(2)和亲政策。
(3)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吐蕃与汉族的经济交流。
(4)和平与友好交往。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材料二的图片,可知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因此与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因此材料反映了我国为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采取的和亲政策。
(3)根据材料三,由“吐蕃从内地引进了蚕种,唐朝还派酿酒、制碾硙、造纸墨的工匠到吐蕃传授技艺”,可知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吐蕃的马和形制优美奇异的金银器等物品不断地传到内地”,可知吐蕃与汉族的经济交流。因此唐与吐蕃民族交往,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吐蕃与汉族的经济交流。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和平与友好交往。民族团结社会才会稳定,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繁荣发展。
31.(1)虚心纳谏.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
(2)图一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
(3)藏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解析】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兼听”可知,这体现的是虚心纳谏;根据所学可知,其他措施还有,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图片可知,图一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松赞干布、吐蕃”可知,吐蕃是现在的藏族;根据所学和材料三“通婚上国”可知,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