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元朝的统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河南许昌·七年级期中)元朝是一个以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统一性王朝,其版图是我国最大的。为加强对广阔版图的管理;元朝实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度
C.州县制度
D.行省制度
2.(2021·河南信阳·七年级期中)我国现有56个民族,其中回族开始形成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3.(2021·河南郑州·七年级期中)“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日岭北,曰辽阳,曰河南,曰陕西,曰四川,曰甘肃,曰云南,曰江浙,曰江西,曰湖广,曰征东,分镇藩服,路一百八十五,府三十三。”材料中描述的制度是
A.西周分封制 B.秦朝郡县制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元朝行省制
4.(2021·河南漯河·七年级期中)下图中画圈处隶属于哪一机构管辖
A.宣政院
B.北庭都护府
C.中书省
D.澎湖巡检司
5.(2021·河南漯河·七年级期中)元朝时期管辖今天的北京的行政机构是
A.宣政院 B.北庭都护府
C.中书省 D.澎湖巡检司
6.(2021·河南郑州·七年级期中)元朝时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中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机构是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台 D.军机处
7.(2021·河南信阳·七年级期中)“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这段材料介绍的是()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廷杖制
8.(2021·河南·固始信合外国语中学七年级期中)今天,位于河南省东北部的濮阳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被称为“中国杂技之乡”。该地区在元朝时应属于( )
A.中书省 B.辽阳行省 C.河南江北行省 D.陕西行省
9.(2021·河南平顶山·七年级期中)在元朝建立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中央各部门分工合作。下列关于各部门职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 B.行中书省管辖台湾和西藏事务
C.枢密院负责监察事务 D.御史台负责全国军事事务
10.(2021·河南·淮阳第一高级中学七年级期中)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元朝统治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如图所示印章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地区的管理机构所使用的
A.新疆地区 B.西藏地区 C.台湾地区 D.岭北地区
11.(2021·河南洛阳·七年级期中)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宣政院 B.市舶司 C.澎湖巡检司 D.西域都护府
12.(2021·河南三门峡·七年级期中)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注重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努力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元朝时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而设置了( )
A.宣政院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元帅府
D.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13.(2021·河南郑州·七年级期中)《元史·地理志》中记载,元朝“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材料表述的是
A.元朝国力强盛 B.元朝疆域辽阔
C.汉唐疆域狭小 D.汉唐国力强盛
14.(2021·河南周口·七年级期中)据《元史百官志三》记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宜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由此判断,宣政院所辖之地应该位于( )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中书省 D.西藏地区
15.(2021·河南濮阳·七年级期中)元朝的统一对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元朝时期由我国中央政府首次实施直接行政管理的地区包括
①西藏②海南③台湾④新疆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6.(2021·河南许昌·七年级期中)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
D.抑制了民族交融趋向
17.(2021·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中)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启了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在
A.汉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二、识图题
18.(2021·河南商丘·七年级期中)识图题。阅读《元朝疆域图》,回答问题。
(1)元朝最终灭亡哪个政权从而建立起统一的中央政权的?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位著名的抗元英雄,该人物是谁?
(2)观察地图,你可以发现元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所设置的管理机构是什么?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3)元朝是怎样对西藏地区、台湾地区进行管理的?
(4)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谈谈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三、综合题
19.(2021·河南许昌·七年级期中)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个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民族团结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1)材料一中“朕”是谁?他实行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材料二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2)材料二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
材料三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材料四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13世纪初建立蒙古汗国。后来,他的孙子忽必烈继承了汗位,1271年改国号,次年定都大都,后统一了全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4)材料四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哪个朝代?
(5)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古代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借鉴意义?
20.(2021·河南洛阳·七年级期中)请仔细观察以下一组图像,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一的人物是谁?当时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2)图二中的僧人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见闻整理的著作是什么?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
(3)图三的人物有什么历史地位?
(4)图四的人物为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地统治建立了什么制度?他建立的朝代有什么历史地位?
21.(2021·河南三门峡·七年级期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贯穿中国古代史的始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1)宋初设通判的目的何在?为达到此目的,例举宋朝在地方采取的其他措施一项。
材料二:元统治者为了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设置地方区域,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摘编自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哪一项改革措施?根据材料说明这一措施在地域划分上有什么特点?
(3)综合上述两则材料,概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对我们的启示。
22.(2021·河南新乡·七年级期中)初中历史课程目标要求“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识别和运用 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等”,观察下列历史地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中哪一事件后辽与北宋形成对峙局面?盟约签订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2)请说出图片二中的的金朝、西夏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3)观察图三,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设置有何意义?
(4)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出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3.(2021·河南·扶沟县实验中学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
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哪个朝代的什么制度?
(2)请简要叙述这一制度的内容。
(3)这一制度对当今有何影响
(4)除了这一制度外,你还知道当时统治者对边疆的统治采取的措施吗?请举一例。
24.(2021·河南南阳·七年级期中)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二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实现对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结合材料三元朝疆域图,写出元朝对东南和西南边疆地区有效管辖的史实。
25.(2021·河南平顶山·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06年,他建立蒙古国,开始在黃河流域扩张发展势力。1271年,他的孙子忽必烈取《易经》上“乾元”的意思,定国号为元,8年后统一全国。
——《中国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他指的是谁 根据材料和所学说出元“统一全国”有何历史意义
(2)观察材料二地图,元朝的疆域与之前朝代相比有什么变化 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元朝政府在西南地区设立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哪个机构直接统辖 根据所学知识,元朝时期各民族逐渐交融,形成了哪一新的民族
26.(2021·河南信阳·七年级期中)阅读《元朝疆域图》,回答问题。
(1)元朝的建立者是谁 元朝是在哪一年统一全国的
(2)元朝疆域辽阔,在地方上设立了什么机构管辖
(3)西藏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元朝分别由什么机构管辖
(4)设置省级行政区有什么作用
27.(2021·河南洛阳·七年级期中)中国地域广泛,民族众多,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融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1)材料一中的“朝廷”是指哪个朝代?材料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后双方边境出现和平安定的局面?
(2)材料二反映了元朝的疆域辽阔,元世祖建立什么制度来管理全国?元朝最高行政机构称什么?
(3)元朝时期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辖西藏事务?还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4)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它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何作用?
28.(2021·河南周口·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电视剧《成吉思汗》主题曲:(男)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女)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男)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女)谈笑造时势,问谁领风骚。
材料二: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成吉思汗的名字。并概述成吉思汗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方面作出的贡献。
(2)材料二中“元世祖”的名字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元世祖对农业持怎样的态度?
(3)材料一、二两位人物身上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9.(2021·河南漯河·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元史·地理志》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元朝疆域有何特点 为此元政府采取什么重大措施来加强有效管理?
(2)材料二体现了元朝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此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叫什么
(3)据两则材料概括指出元朝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0.(2021·河南濮阳·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与文化的碰撞……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该文化圈又因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也被称为“中国文化圈”。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004年盟约签订后,边境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千戈,双方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
材料三 蒙古统治者早在进攻南宋的同时,就开始对西藏地区用兵和招降……蒙古统治者开始在西藏统计户口,设置驿站。元朝建立后……将这一地区化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
材料四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佚,参错出入而天下万方如指诸掌矣。
——虞集《道园学古录》
(1)根据材料一,分析隋唐中国文化圈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列举一个“周边国家以中华文明为榜样”的具体例子。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评价的是哪一盟约?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该“盟约”产生的影响。
(3)写出材料三中单独的行政区机构名称及其设立的标志性意义。
(4)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这项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
(5)综上所述你得到一个什么历史结论。
31.(2021·河南濮阳·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而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而天下为一……立中书省……行中书省 十有一 ……
材料二
材料三(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周岁办盐课 ……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三点有关元朝的历史信息。
(2)论从史出,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史实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根据材料三可知,元朝时在澎湖岛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设置的意义是什么?
32.(2021·河南信阳·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遂与辽、西夏、金分别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不同民族在斗争中逐渐走向融合。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
材料三 洁白的哈达、温顺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请结合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请举例说明材料二中“和”是主流的论断。
(3)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行政管辖始于哪一朝代 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给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带来的启示。
33.(2021·河南·淮阳第一高级中学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许多外来的少数民族使臣和商人,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有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材料三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各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民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中的“公主”是谁?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积极意义?
(3)材料三反映出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什么特点?根据材料三,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4)综上所述,说说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34.(2021·河南·固始信合外国语中学七年级期中)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的重要基础。
材料一: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三:蒙古族入主中原,更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形成了民族融合的新高潮。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被汉族同化,称为“汉人”;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
(1)根据材料一,写出唐蕃友好交往的形式有哪些。
(2)材料二体现出唐朝民族关系融洽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写出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及形成的新民族是什么?你如何看待新民族的形成?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和国家统一的认识。
35.(2021·河南驻马店·七年级期中)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国家得到了继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三 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失干戈(战争)”,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榷场的贸易量很大,如宋辽之间,北宋每年从榷场购买数万只羊;有一年辽发生旱灾购买了北宋官仓两万石粟。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960年~1276年时期和元朝时期分别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哪一种模式?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与辽,宋与西夏议和产生了哪些影响?
36.(2021·河南南阳·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而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 至元元年(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下诏设立总制院。到了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尚书省右丞相兼总制院使桑哥,认为总制院责任重大,故向忽必烈奏请,根据唐朝时期在宣政殿接待吐蕃使臣之例,而更名为宣政院。
材料四(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
(1)材料一反映的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与汉、唐相比,元朝版图有何变化?
(3)材料三中提到的“宣政院”是中央机构还是地方机构 它直接统辖哪一地方行政区域?
(4)据材料四可知,元朝时在澎湖岛设置了什么机构?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由所学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元朝为了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所以D符合题意;分封制是在西周时期实行的,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开创,州县制度在元朝之前就有。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促进了民族融合发展。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汗、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C项符合题意;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3.D
【解析】
依据“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可知描述的是元朝行省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D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把土地和人口赐给诸侯臣下,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排除A项;秦朝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排除B项;唐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又设有六部,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解析】
依据题干图片信息“琉球”可知是今天的台湾地区。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故D符合题意;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今天的北京称作“腹里”, 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唐朝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5.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今天的北京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故C符合题意;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故AD不合题意;唐朝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故B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6.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建立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制度,其中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的机构,因此A项正确;枢密院为军事机构;御史台为监察机构,军机处设立于清雍正年间,因此排除BCD三项,选择A项。
7.B
【解析】
分析题干材料“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可以知道这是唐朝的三省制。唐朝的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ACD和题文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B。
8.C
【解析】
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根据所学可知河南省的濮阳市在元朝时应属于河南江北行省。C项正确;濮阳市与元朝的中书省管辖范围无关,排除A项;濮阳与辽阳、陕西行省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9.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世祖(忽必烈)创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故选项A符合题意;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事务,宣政院管辖西藏事务,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枢密院负责全国军事事务,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0.B
【解析】
根据印章信息“元宣政院印”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首次对西藏实行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B正确;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排除A;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台湾,排除C;元朝在岭北设置行省,排除D。故选B。
11.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其中,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地区,这是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故C符合题意;宣政院管理西藏,宋代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汉代西域都护府管理今新疆地区,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元朝时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而设置了北庭都元帅府,C项符合题意;元朝时期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A项错误;安西都护府是唐朝设于西域的军政机构,在武周时代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B项错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元朝设置的地方官署名,为设于沿海及边疆地区的军政机关,承行中书省或宣政院之命统辖区军民之务,D项错误;故选C。
13.B
【解析】
根据“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材料表述的是元朝疆域辽阔。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元朝。它完成统一的重大意义体现在元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元朝国力强盛,A排除;汉唐疆域狭小表述与史实不符,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汉唐国力强盛,D排除。故选择B。
14.D
【解析】
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主管全国的佛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从元朝开始,西藏地区已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材料中的“吐蕃”就是现在的西藏。故D符合题意;岭北行省是指在北方设立的行省,排除A;辽阳行省是指在东三省设立的行省,排除B;中书省是中央负责行政的机构,排除C。故选D。
15.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儋耳郡。到这时海南岛正式纳入到中央王朝的的管辖范围,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项;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从西汉设置都护府开始,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6.A
【解析】
元朝疆域广大,为了有效实行控制地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元代开始实行的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CD明显错误,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17.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元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8.(1)南宋;文天祥。
(2)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加强对扩大国土的有效控制,这一制度沿用至今;
(3)在中央设置宣政院,专门负责管辖西藏行政管理和军民各项事务;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
(4)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多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为以后各个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体保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极大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解析】
(1)
根据所学可知,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南宋灭亡后,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继续展开抗元斗争,其中著名的抗元英雄是文天祥,他被俘后,宁死不屈,从容就义。
(2)
根据题干可知,图中元朝在地方设立了很多行省,说明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根据所学可知,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是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加强了对扩大国土的有效控制,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这一制度沿用至今。
(3)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中央的宣政院直接统辖,专门负责管辖西藏行政管理和军民各项事务,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驶行政管辖。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4)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局面,为以后各个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版图上说,大体奠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极大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9.(1)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或: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等)
(2)辽;西夏
(3)澶渊之盟
(4)元朝
(5)我们要坚持民族平等、共同发展的民族政策。(或: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意思即可)
【解析】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朕”即唐太宗,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第二问,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表现有: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等等。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契丹”建立的政权是辽;“拓跋”即党项族建立的政权是西夏。10世纪初,契丹杰出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3)根据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澶渊之盟。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军,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宋辽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后期,蒙古族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后来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元朝建立后灭亡南宋,统一中国,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民族融合推动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等等。
20.(1)文成公主
我们要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民族政策
(2)《大唐西域记》不畏艰险,矢志不移,百折不挠的精神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行省制度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这段历史佳话,以戏剧、壁画、民歌等各种形式在汉藏两地广泛传播;唐朝时期,汉族和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 步发展,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长,今天我们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时要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民族政策。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十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国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发现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我们要学习玄奘不畏艰险,矢志不移,百折不挠的精神。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的女皇帝,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地方设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 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1.(1)加强中央集权。派文臣做地方官;地方州官三年一换;设置转运使,财权收归中央。(答出一点即可得分)
(2)行省制度。人为割开自然区域,犬牙交错。
(3)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的统一。
【解析】
(1)根据材料翻译可知,最早设立通判,“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和地方长官共同管理兵权、财权、行政、刑事权。通过这种分化事权的方式,分散地方知州的权利,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削弱地方力量从而强化中央集权。宋朝在地方采取的其他措施有:派文臣做地方官;地方州官三年一换;设置转运使,财权收归中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设置地方区城,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行省制度在区域分化上人为分割自然区域,形成犬牙交错局面。从地理上破坏地方割据的可能性。
(3)根据材料可知,宋朝设立通判,加强中央权利;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中央权利,可见,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国家的统一。
22.(1)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2)女真;党项
(3)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4)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解析】
(1)图一是北宋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后,辽与北宋形成对峙局面。澶渊之盟签订之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2)图二是南宋形势图。结合所学可知,金朝是女真政权建立的王朝;西夏是党项人建立的王朝。
(3)观察图三元朝疆域图,可知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实行了行省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行省制度的确立,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3) 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出从北宋到南宋再到元朝反映了北宋和南宋时期,所处的时期是政权分裂,元朝完成了统一战争,可见,反映了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
23.(1)元朝 行省制度
(2)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3)行省制度从此成为我国地方行政机构之一,沿用至今。(或: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
(4)设宣政院管辖西藏 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1)以及材料“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可知,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2)该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3)行省制度从此成为我国地方行政机构之一,沿用至今。(4)除行省制度外,元朝统治者设宣政院管辖西藏,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24.(1)事件:元朝灭南宋,完成全国统一。意义: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2)元朝疆域辽阔;行省制度。
(3)东南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中央对台湾正式行使管辖权;西南地区:由宣政院直接管辖,中央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权。
【解析】
(1)据材料“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推灭弱宋,遂一天下。”可知,材料反映了元朝灭南宋,完成全国统一。意义:元朝的统治, 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2)根据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可知,元朝疆域辽阔。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实现对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行省制度。
(3)据材料三元朝疆域图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在东南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中央对台湾正式行使管辖权;对西南地区,由宣政院直接管辖,中央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权。
25.(1)成吉思汗。元统一中国,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重建了大一统国家。
(2)元朝疆域空前辽阔,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行省制度。
(3)宣政院。回族。
【解析】
(1)根据材料一“1206年,他建立蒙古国,开始在黃河流域扩张发展势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蒙古国),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因此他指的是成吉思汗。元“统一全国”,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重建了大一统国家。
(2)根据材料二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疆域与之前朝代相比,元朝疆域空前辽阔,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忽必烈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政府在西南地区设立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人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即回族。
26.(1)忽必烈。1279年。
(2)行省。
(3)西藏:宣政院;台湾:澎湖巡检司。
(4)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管理辽阔的疆域,元世祖创制了行省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元政府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简称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行省制度是秦汉以来郡县制度的一大发展,有利于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及后来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行省制度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
27.(1)北宋;澶渊之盟。
(2)行省;中书省。
(3)宣政院;北庭都元帅府。
(4)元朝时,把包括边疆少数民族在内的全国各地区都统一置于中央管辖之下,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大大加强,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反映的是辽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后,可知“朝廷”是指北宋;材料描述澶渊之盟双方边境出现和平安定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可知材料反映了元朝的疆域辽阔,忽必烈建立行省制度来管理全国;元朝在中央设立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
(3)根据所学可知元政府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元朝还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
(4)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它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的作用可从元朝时,把包括边疆少数民族在内的全国各地区都统一置于中央管辖之下,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大大加强,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进行回答。
28.(1)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 ,建立蒙古政权。
(2)忽必烈。态度:重视发展农业。
(3)坚强的意志,远大的抱负,等。
【解析】
(1)根据“成吉思汗”并结合所学可知是铁木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 ,建立蒙古政权。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世祖指的是忽必烈。根据“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可知元世祖对待农业的态度是重视发展农业。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元世祖建立了元朝,所以从他们的身上坚强的意志,远大的抱负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9.(1)疆域广阔;行省制度。
(2)民族融合;回族。
(3)元朝结束五代以来多个政权并立局面,实现全国大统一是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元朝疆域广阔。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统治,元朝设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是常设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最高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大都附近地区由中书省直辖。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元朝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元朝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和汉、蒙、维吾尔等族互相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依据所学可知,元朝结束五代以来多个政权并立局面,实现全国大统一是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30.(1)原因: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统治阶级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与思想传承;隋唐大一统的局面;中华文化长期以来占据世界领先地位。例子:日本先后派出十几批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盟约:澶渊之盟。影响:使宋辽之间保持长期和平,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与交往。
(3)名称:宣政院。意义: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4)行省制度。
(5)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互动,铸就了中国文化多元丰富的内涵。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一“经由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与文化的碰撞”“隋唐统一之后,汇聚南北内外多种文化,融合创新”“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的成果”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统治阶级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与思想传承;隋唐大一统的局面;中华文化长期以来占据世界领先地位等方面进行概括。例子:结合所学知识,从日本遣唐使来唐学习、朝鲜遣唐使来唐学习等史实中任举一例即可
(2)盟约:根据材料二“1004年盟约签订”这一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004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影响:根据材料二“双方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可知,使宋辽之间保持长期和平,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与交往。
(3)名称:根据材料三中“蒙古统治者”“西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单独的行政区”指的是宣政院。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宣政院的设立,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4)根据材料四“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
(5)材料反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国内各民族之间交流与融合等方面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互动,铸就了中国文化多元丰富的内涵等角度进行提炼。
31.(1)元朝幅员辽阔;建立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实行行省制。
(2)元朝民族交融加强,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澎湖巡检司。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解析】
(1)根据“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而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得出元朝幅员辽阔;根据“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而天下为一”得出建立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根据“立中书省……行中书省”得出实行行省制。
(2)根据“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追那交融在一起”、“杂居相处,互通婚姻,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等信息可知元朝民族交融加强,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元朝时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这一机构的设立有利于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32.(1)开明。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入吐蕃,密切了唐蕃关系。
(2)有战有和、民族融合不断加强等。澶渊之盟,维持了辽宋之间长时间的和平友好局面(或宋金议和使南北方经济都得到发展)。
(3)元朝。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4)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可知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对促进民族融合和唐朝强大都有积极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的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关系。
(2)根据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议和,但“和”是主流。”可得出宋朝时期的民族关系有战有和、民族融合不断加强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维持了辽宋之间长时间的和平友好局面。说明了宋朝民族关系“和”是主流。
(3)根据所学知识,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加强民族之间的交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等。
33.(1)开明、平等、友好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唐朝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友好关系;加强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加强民族交往等。
(2)文成公主。巩固和发展了唐朝与吐蕃的民族关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
(3)特点:民族交融加快。原因: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4)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能为民族关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解析】
(1)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体现了唐朝实行开明、平等、友好的民族政策。根据“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许多外来的少数民族使臣和商人,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统治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唐朝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友好关系;加强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加强民族交往等。
(2)根据材料二“贞观十五年,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初,吐蕃的杰出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他。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维护了和平,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
(3)据材料三“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交融,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及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出现民族交融盛况或各族人民不断交融。根据材料“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可知出现的原因是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好的民族关系能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能为民族关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4.(1)和亲、会盟。
(2)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3)元朝;回族;新民族的形成是各民族交往、交融的结果。
(4)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有利于国家统一;国家统一也会进一步促进民族交往、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解析】
(1)
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形式有和亲和会盟。
(2)
根据材料可知,“朕独爱之如一”表明唐太宗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个民族,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3)
根据材料可知,“蒙古族入主中原”指的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统一全国。“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长期同汉族、蒙古族、畏兀儿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指的是回族,回族的形成说明这是民族交融的结果。
(4)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于发展,国家统一也会进一步促进民族交往、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从民族间交往的方式看,应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35.(1)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2)960年到1276时期属于第二种,元朝时期属于第一种。
(3)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促进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可知宋元时期长期处于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两宋王朝先先后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后来蒙古政权建立,先后灭亡西夏和金,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后又灭亡南宋,实现了统一。因此时代特征是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
(2)依据材料二“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960年到1276时期是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如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与金形成对峙局面,因此属于第二种。元朝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在大一统的局面下民族融合得到加强,如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交融,在元朝时族已被视为“汉人”。
(3)依据材料三中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失干戈(战争)”说明宋与辽、宋与西夏议和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依据材料三中“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进行……”可知促进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等。
36.(1)行省制度
(2)版图扩大,超越汉朝和唐朝,达到我国历史上最大疆域范围。
(3)中央机构。西藏。
(4)澎湖巡检司。
【解析】
(1)由材料中的“行中书省”,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行政模式,起源于元朝,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元朝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省、江西、湖广,而山东、山西、河北和内蒙古等地则称为“腹里”,由中书省直辖,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2)变化:根据材料中的“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而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3)机构及地区:根据材料中的“故向忽必烈奏请,根据唐朝时期在宣政殿接待吐蕃使臣之例,而更名为宣政院”,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设置宣政院负责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西藏地区军民各项事务,因此其为中央机构,直接统辖西藏地区。
(4)机构:根据材料中的“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