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红楼梦》阅读
一、走进《红楼梦》
往年考题
例1:《红楼梦》中写道:“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请说说“金玉良缘”、“木石前盟”的含义。(2008年)
例2:《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哪两个人物(2011年)
例3: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①介绍贾府的历史与人物;②点出贾府存在的危机;③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的特点。(2009年)
例4:《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有版本为“冷月葬花魂”,有的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角度,分别说明选择“葬花魂”或“葬诗魂”的依据。(2014年)
红楼梦
《红楼梦》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衩》,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世界文学名著,中华民族文学的代表作。它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世界文学中最灿烂的明珠之一。
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可见其影响之大。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学刊。
王国维把《红楼梦》赞誉为可与西方伟大作家歌德的《浮士德》相媲美的文学巨著。在国外形成这样的看法:不了解《红楼梦》就几乎等于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红学与甲骨学、敦煌学一起,被国外学者列为关于中国的三门世界性显学。
红学界有人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今第一奇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
红楼梦
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这本书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
冯其庸大唱:“大哉《红楼梦》,再论一千年。”
王蒙点评:“《红楼梦》是一部令人解脱的书,是一部执着的书”,《红楼梦》与宇宙相通 ……
清代就有“开谈不讲《红楼梦》,虽读诗书也枉然”之说。
《红楼梦》是什么意思 曹雪芹从哪取来的书名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首《秦中吟》:“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住在富丽堂皇的楼阁里面的富家小姐,用金丝线绣她的绫罗嫁衣。这就是《红楼梦》书名的来历。
红楼是富家闺阁,梦是人生感受。
曹雪芹说他是经过一番梦幻之后,才来写这本书的。曹雪芹所谓梦幻,是梦幻样的人生,说他的家庭从繁华到贫寒,从锦衣纨绔,饫甘餍肥,到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从穿绫罗绸缎,吃腻鸡鸭鱼肉,到住草房陋室,用简陋的锅灶,曹雪芹从繁华旧梦当中醒来,认真思考人生写下《红楼梦》。
《红楼梦》别名《石头记》探寻
《红楼梦》还有个名字《石头记》。所谓石头记,就是一块大石头上记录了一段故事。小说开头讲了个女娲补天的故事:原来女娲炼石补天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径十二丈,方径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了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大荒山无稽崖,什么意思 荒唐无稽。青埂谐音情根,感情之根,爱情之根,已经不能补天,还放到了讲感情的青埂峰下。
二、《红楼梦》前5回读书交流
前五回:序幕
第1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2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3回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4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第5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观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前五回对全书有着纲领性作用。它对全书的主题、主线、副线以及贾府家事、人丁、四大家庭之间的关系和十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都作过或明或暗的概括。 以“通灵宝玉”的来历为中心,扼要地描写了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世的荣宁二府,既勾勒出贾府百年的兴盛,又预示了贾府末世的衰败。
第一回
阅读交流——提问vs答疑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常常用谐音来为人、地取名,如霍启(祸起),甄英莲(真应怜),娇杏(侥幸),甄士隐(真事隐)等,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吗?
名字有什么作用呢?
(1)提示内容情节:如霍启(祸起,提示英莲走失及甄家着火等情节)。
(2)揭示创作主题:如甄士隐(真事隐)、贾雨村(假语村言)等人名,千红一窟(千红一哭)、万艳同杯(万艳同悲)、封肃(风俗)、詹光(沾光)等。
(3)暗示人物命运:如“元迎探惜”四姊妹名字连读暗寓其命运“原应叹息”,甄英莲暗寓其命运“真应怜”,“娇杏”暗示“侥幸”等。
(4)暗示人物特征:如贾芸舅舅卜世仁,贾政清客单聘仁、卜固修,谐音“不是人”“善骗人”“不顾羞”,用名字揭示这些势利眼、帮闲们的嘴脸,入木三分。
第二回
阅读交流——提问vs答疑
重点内容
贾府人物关系
宁国公贾演—贾代化
贾敷
贾敬
贾珍—贾蓉
贾惜春
(秦可卿)
荣国公贾源—贾代善
(贾母)
贾赦
(邢夫人)
贾琏
(王熙凤)
—贾巧
贾迎春
贾政
(王夫人)
贾珠
(李纨)
—贾兰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贾敏
(林如海)
—林黛玉
黑色字体:已故
贾府人物命名规律
同一家族人物的命名,讲究通过名字显示辈分
第一代,“水”字辈: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
第二代,“代”字辈:贾代化、贾代善、贾代儒。
第三代,“文”字辈:贾敷、贾敬、贾赦、贾政、贾敏。
第四代,“玉”字辈:贾珍、贾珠、贾琏、贾环、贾瑞、贾璜、贾琮、贾宝玉(特例)。
第五代,“草”字辈:贾蓉、贾兰、贾蔷、贾芸、贾芹、贾菌。
第三回
阅读交流——提问vs答疑
贾母是这一贵族大家庭的具有无上威权的代表人物。林黛玉进了贾府,首先要拜见的当然应是贾母。但作者没有急于让林黛玉过早地见到贾母,而是在见面之前极力渲染贾府的排场与气势,不论是那一拨又一拨的训练有素、服务周到的轿夫、婆子、丫头,还是那“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以及那紫檀架子大理石插屏,那雕梁画栋、穿山游廊并挂于其上的鹦鹉、画眉等鸟雀,无不体现着荣国府的威严、权势、地位,体现着这一显赫贵族府第的无上威势与奢侈华贵,由此,居于这样的环境中的主人其身份、地位也就可想而知。可以说,这一大段的环境描绘对贾母的形象刻画起到了烘云托月、绿叶衬花的作用,使得贾母威权与地位便先表露无遗。
贾母出场(P18)烘云托月,绿叶衬花——贾母的出场描写。
对王熙凤性格的刻画
运用了语言、肖像、行动、神态等描写手法,其出场还运用了对比手法。
绘 肖 像:
三角眼 吊梢眉
粉面含春威不露
写 出 场: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受宠爱有地位
善逢迎耍手腕
见 黛 玉:
恭维-拭泪-转悲为喜
美丽而又刁钻
回王夫人:
我先料着了 我已预备了
玲珑而又精明
明是一盆火 暗是一把刀
对贾宝玉性格的刻画
出场前的侧面描写
孽根祸胎 混世魔王 疯疯傻傻
顽劣异常 极恶读书 内帷厮混
出场后的肖像描写
天然一段风韵,全在眉梢
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西江月》二词的评判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于家于国无望。
(似贬实褒)
独立不羁封建叛逆
眉清目秀英俊多情
与世俗格格不入
对林黛玉性格的刻画
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
惟恐被别人耻笑
身体怯弱 自然风流
多愁善感 弱柳扶风
刚念了《四书》
认得几个字
“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
1、正面描写
2、侧面描写
细心谨慎
敏感自尊
细心、谨慎、自尊这一主要性格源于她寄人篱下的思想
娇美柔弱
第四回
阅读交流——提问vs答疑
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是形容贾家的富贵豪奢;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是形容史家的显赫;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借龙王求请,极言王家的豪富;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是形容薛家的富足。
一纸“护官符”,提出了贾、史、王、薛四个典型的封建家族上通朝廷,下结州县,盘根错节,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相互结成了一张庞大而错杂的封建关系网。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转来“呆霸王”薛蟠打死人命而被贾雨村“就中维持”这一具体事件,就相当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这正如本的一首回前诗所指出的:“请君着眼护官符,把笔悲伤说世途。”此回于抨击封建吏治实是重要的一笔。
三、整体感知,由表及里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草蛇:一条蛇从草丛穿过,不会留下脚印,但蛇有体重,还是会留下一些不明显却仍存在的痕迹。灰线:拿一条缝衣服的线,在烧柴后的炉灰里拖一下,由于线特别轻,留下的痕迹也是很恍惚的。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而伏脉千里形容词,隐晦,不明说、不讲明的意思。两词组合而成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则属于文学创作中,埋伏笔的方法埋伏笔使小说环环相扣,前后呼应。
《红楼梦》 的作者在小说中大量使用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手法来预示后面的结局,这一点在小说中的诗词、戏文里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如第五回中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图册和听到的歌词,就集中预示了十二钗的结局。
再如:有一个癞头和尚看见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曾含了四句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凌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在元宵佳节时霍启抱着英莲出去赏灯,将英莲丢失,在甄士隐夫妇为女儿走失悲痛欲绝之时,祸不单行,葫芦庙的和尚炸烘不小心引起大火,祸及甄家,将甄家烧成一片瓦砾,所以说在元宵之后,甄家便家破人亡,烟消火灭了。
再如:
《红楼梦》中的“一僧一道”伏脉千里,在结构上串联情节、暗示人物命运,同样具有预叙功能。
明
方
法
《红楼梦》设计了由两条主线构成的网状形式:一条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
一条是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的命运。
阅读时可以梳理“家门败落”“人物聚散”这两方面的内容,体会纵横交错的结构特点。
从梳理小说的结构、主线切入
前5回:浓缩版的《红楼梦》
第6回到第22回:钟鸣鼎食的贾府
第23回到第63回:大观园里的青春王国
第64回到第98回:青春王国的消逝
及宝黛爱情的结局
第99回到第120回:贾府的衰败
从梳理人物事迹、分析人物形象入手
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鲁迅评《红楼梦》说:“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违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如宝钗和袭人,既写她们满脑旧观念,又写她们身上有许多可爱之处;而称得上是一个“奸险”人物的王熙凤,身上也有聪明、能干、诙谐等优点;即便对宝玉、黛玉这样倾注了作者理想的人物,也没有落入“叙好人完全是好”的窠臼。
从梳理人物事迹、分析人物形象入手
《红楼梦》像一棵参天大树,贾府盛衰和宝黛钗爱情悲剧是其主干,“淡淡写来”(脂砚斋)的日常生活细节则犹如茂盛的枝叶。小说中这些“家庭闺阁琐事”,既真实可信,又内涵深刻,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充分展示了小说家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如贾宝玉在姐妹们都在场时向林黛玉使一个眼色,黛玉立刻便能会意,由此表现了宝黛之间不同于别人的心灵契合;又如中秋夜宴,满目热闹繁华,却听得桂花阴里传出一缕凄凉笛音,隐示了贾家日暮途穷的结局。这些看似琐屑平常的细节,其实全是小说家精妙的艺术创造。通过这些细节,小说不仅再现了古代社会的日常生活,更揭示出生活表层之下的人生真相,也令读者获得前所未有的精神享受。
从品味日常生活细节入手
书中所写的帝王贵胄、高官显宦、佃户庄头、佣夫帮闲、倡优贼盗等,以贾府为中心,构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举凡世运升降、官场关系、经济生产、社会分工、舆论民情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红楼梦》涉及的生活内容来看,诗词曲赋、音乐绘画、书法尺牍、灯谜联额、曲艺杂技、酒令笑话、禽畜花木、园林建造、服饰摆设、医药养生、饮食起居等,可谓应有尽有,都有极其生动细致的描绘。
从了解社会关系与生活习俗入手
三间厅
贾母院
五间上房
厢房
荣禧堂
东廊三间
抱厦厅
三间耳房
二门
垂花门
抄手游廊
贾赦院
北
东角门
穿堂
荣府正门
南大厅
穿堂
内仪门
西角门
二门
仪门
仪门
凤姐院
大门
粉油影壁
角门
后廊
是不是这样走?
从路线发现什么问题
每次都是原路返回——长幼有序
每次经过正门都没进去——身份不够
贾政住在正中央——尊卑有别
两弯似蹙非蹙胃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从鉴赏语言、品味诗词入手
从《红楼梦》的主题入手
一、新红学派的“自叙传说”
二、爱情主题说
三、政治历史主题说
四、封建家族衰亡史说
五、反封建主义说
初步印象:
青春王国、乌托邦
天真烂漫
惬意悠然
诗意盎然
美
利益争斗 管理混乱
再探究竟:
内讧
偷盗
赌博
抄捡
丑
追怀
批判
颂歌 悲歌
愧悔
幻灭
主旨
颠覆与补充
对大观园的整体感受
《红楼梦》被称为世情小说
王朝盛衰、家族兴败、人物聚散、官场险恶、仕宦腐败、佃户庄头、佣夫帮闲、娼优贼盗、男女偷情、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权夺利、骄奢淫逸、念经拜佛、世态炎凉……贾宝玉的痴、林黛玉的醋、贾母的慈、王熙凤的辣、薛宝钗的庄、刘姥姥的谐、探春的敏、晴雯的烈、平儿的乖、贾链的色、佃户庄头、佣夫帮闲、娼优贼盗……世运升降、官场关系、经济生产、社会分工、舆论民情、闺阁情愫,滚滚红尘万象,无不尽收眼底。
总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开篇处的这首诗,既是作者对知音的期待,也是对每一个读者的诱惑。沉下心来阅读《红楼梦》,走进这部伟大作品的艺术世界,你一定会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