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蜀 道 难
唐·李白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说 课 环 节——
教法选择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一首诗歌。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目标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解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的不同风格,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整体感知诗歌,把握课文结构。
能力目标
反复诵读,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营造的独特意境,仔细品味诗句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情感目标
深入地理解作品,体会作者的感情,探究作品内涵。
大纲
1、感受本诗的宏大的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学习本诗的艺术手法。
2、体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得到审美享受,感受诗歌的艺术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方法
蜀 道 难
唐·李白
五、教学过程:
提起李白,我们会想到很多熟悉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也许从这里我们开始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那些打破常规而又无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来的?
他逸兴遄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飞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间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游行。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的脚步,一起神游《蜀道难》。
(一)、诵读
综观全文,让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三叹蜀道难
一叹: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高
二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险
三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祸
(二)、品读
1、齐读,在你认为感受到蜀道难的时候停下来。
艺术手法:(1)奇特的想象
(2)恣意的夸张
(3)运用神话传说
2、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并朗读出来。
(1)但见悲鸟号古木……愁空山
——环境凄清
(2)连峰去天不盈尺……万壑雷
——山水险恶
艺术手法:(1)借景抒情
(2)夸张
总结艺术手法
综合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本诗将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三者相辅相成,生动描绘出了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和它阴森深邃的气氛,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险高峻和难以攀登的可畏可叹;还为蜀道涂抹上一层古朴凄凉、离奇迷幻的色彩,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艺术手法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3、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4、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5、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3、自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本段哪一句体现情感最为纠结?
侧身西望长咨嗟
作者为什么要长咨嗟?
对自然的敬畏 (征服难)
对友人的劝诫 (安身难)
对时局的隐忧 (太平难)
对个人的感慨 (进身难)
怎一个难字了得?
研读文本
知人论世
(三)、研读——合作探究,深层内涵
(五)再读
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诗歌的声韵美和意境美。体悟浪漫主义诗歌的放达。
(六)、作业
1、背诵《蜀道难》
2、欣赏以李白为素材的优秀作文。
(七)板书设计
诵读 三叹蜀道难 原因
蜀道来历 山势高危
品读 环境凄清 山水险恶 表现
剑阁险要 杀人惨景
对自然的敬畏(征服难)
研读 对时局的忧虑(太平难)——研读文本
对友人的劝诫(安身难)
对个人的感慨(进身难)——知人论世
四、教学反思
本堂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读代教”,“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通过“诵读——品读——研读”环节,让学生反复诵读,用心去感悟,并把感悟的内容读出来,说出来,在课堂上分享,这样体现了课堂的生成性,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他们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