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阿长与《山海经》习题 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阿长与《山海经》习题 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9 09:3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10 阿长与《山海经》
A
【点拨】B项,“憎”应读zēnɡ;C项,“疏”应读shū;D项,“辟”应读p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大抵  郑重  竹竿  深不可测
B.和蔼  茉莉  粗犷  切切察察
C.胸脯  渴慕  哀悼  豪不相干
D.烦琐  保姆  磨难  念念不忘
【点拨】豪—毫。
C
B
【点拨】“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用在朋友间不合适。
4.(广安中考改编)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在央视的文化节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了国宝的“前世今生”。
C.阿长在鲁迅笔下常常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她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点拨】B项,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C项,句式杂糅,删去“的原因”或“因为”;D项,否定不当,删去“不再”。
A
5.刻画人物形象,常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方法。请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 )
(2)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 )
(3)后来一提起,还是立刻面如土色。( )
(4)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 )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6.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回忆性散文集。
B.《无常》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C.《二十四孝图》里,鲁迅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目的是宣扬封建孝道。
D.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他为人诚恳、公正,对学术更有着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
【点拨】鲁迅对“卧冰求鲤”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目的是揭露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C
(一)
阅读“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至“最为心爱的宝书”,完成下面各题。
7.当“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用原文语句回答)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说明“我”认为阿长没有学问,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8.作者写“我还很记得”阿长带书回来的情形,又反复写书的内容,这有何用意?
写出了当时的情形十分难忘,突出了《山海经》给“我”带来的有益影响。
表现了“我”接到书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
10.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议论。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11.作者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却是由谁也想不到的长妈妈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让“我”产生了感激和“新的敬意”。
(二)
永远的向阳花
①姥姥离开我20多年了。
②最后一次见姥姥是1994年的10月。当时到北京读大学才一个月,得知姥姥癌症已进入晚期,我焦急地请假一周赶回家探望。意想不到的是,我见到的姥姥面带微笑,之前听说的病痛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她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幸福而兴奋,我也硬是把眼泪憋进了肚子里。
③一周时间,姥姥和我天南地北地聊,回忆我小时候怎么调皮,怎么气她,有时候怎么懂事,哄她开心,还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那些日子里,我记得最清晰的是姥姥乐观豁达的笑容和话语:“人都得走,活得太长也受不了,我们不老你们怎么长大?我想得很开,这一辈子早年受不少苦,但孩子们孝顺,现在生活多好啊,很满足,很好。”她还说,等我回了学校,她就不在医院里受罪了,要回到农村家里,和我姥爷一起,叶落归根,心也就踏实了。
④最后分别的时刻,姥姥还在安慰我:“没事,大鹏,我身体感觉好多了,过一段学习不忙了你回来,我还给你做你最爱吃的鸡蛋面疙瘩!”
⑤一个多月后,姥姥去世了,当时的告别成了永别。
⑥在我印象里,姥姥的一生像一株向阳花,给予他人的,永远都是温暖和希望。
⑦姥姥从小聪明善良,八九岁就开始伺候老人,30多岁时姥爷去世,她一个人照顾舅舅和妈妈,凭着一股坚忍豁达的劲儿,撑过困苦的年代,后来又靠种地纺棉花、养鸡卖鸡蛋供妈妈读完大学。
⑧我出生后,姥姥更是辛苦,父母忙于工作,全家的吃穿料理全靠姥姥一人忙活,70多岁了依然起早贪黑,从不知疲倦。当时家庭收入十分拮据,姥姥却从未让家人受冻挨饿,破旧的小屋里窗明几净,充满温馨,这都是姥姥的功劳。别人家主食都是在外面买,姥姥则自己动手蒸馒头擀面条,说每个馍每斤面条都能节约好几分钱。改善生活买点肉,姥姥也要先炼出大油平时炒菜,剩下的炖成大锅菜,多吃几天。全家人的衣服除了爸爸妈妈上班必须体面一些,我和姐姐的都要买大一点的,多穿一年,她自己则从不添置新衣服,说“老了,旧衣服缝缝补补就行了”。然而,苦难让她更知人情冷暖,邻居朋友的事情能帮的就帮,还尽量让别人接受得自然。
⑨记得有一家邻居孩子多,只有父亲工作,口粮不够吃。姥姥时不时让我们将刚做好的饭菜端过去,说是吃不完剩下的,还把我们姐弟的新衣服送给他们,说是小了,穿不下了。20世纪80年代,大家都是烧煤球取暖做饭,煤火炉烧起来很难,姥姥主动对左邻右舍说,大家都上班,谁回家看火灭了就来拿烧红的煤球。替别人着想已经成了姥姥的习惯。
⑩姥姥的言行不知不觉影响了我们几代人。妈妈上大学时,放寒假总是把师范院校发放的过年费拿出来,让更贫困的同学返乡,自己却留守在学校给大家清洗被褥;我们姐弟长大参加工作,姥姥常提醒我们在外要多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对所有人都要客气谦虚,吃亏是福。
姥姥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对外孙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那就是: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别人带去幸福,哪怕自己受点委屈。
20多年过去了,姥姥依然像一朵向阳花,在我内心深处灿然绽放,时刻温暖着我。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01月12日15版)
12.结合全文,说说文章题目“永远的向阳花”的含义。
“向阳花”是姥姥的象征,表现了姥姥的乐观豁达和关心他人、时刻替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永远”表现了作者对姥姥的深切怀念及姥姥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13.品析下面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她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幸福而兴奋,我也硬是把眼泪憋进了肚子里。(“憋”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担心、心疼但又因为姥姥的豁达而不能表现出来的复杂心境。
(2)姥姥时不时让我们将刚做好的饭菜端过去,说是吃不完剩下的,还把我们姐弟的新衣服送给他们,说是小了,穿不下了。(姥姥为什么让我们说饭菜是“吃不完剩下的”,新衣服是“小了,穿不下了”?)
姥姥让我们这样说,是为了充分保护邻居一家人的自尊心,尽量让他们接受得自然。体现了姥姥热心助人而又全心替他人考虑的美好品德。
14.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文章首尾照应(或铺垫、伏笔等);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无限怀念之情,表现了姥姥对“我”人生的深远影响。
15.结合全文,说说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姥姥是一个乐观豁达、勤劳节俭、关心他人、时刻替他人着想的善良老人。表达了对姥姥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16.学完《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后,为了引导同学们对鲁迅和鲁迅作品有更深的了解和理解,学校准备开展以“走近鲁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右边是出自鲁迅《自嘲》中的两句诗的书法作品,对其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采用楷体,中正平稳。
B.用笔饱满,形神兼备。
C.字形瘦长,笔画飘逸。
D.大小匀称,徐疾有致。
C
(2)读完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一些场景、一些情节、一些人物的言行留在我们的心里,挥之不去。请你根据本篇课文中你最难忘的内容,依照示例,续写一句话。
示例:一座荒园,尽显童真与童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续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本图书,满载关爱与希冀。
(3)鲁迅去世后,不少青年学生自发地来到鲁迅墓前,挥泪宣誓:“先生,没有死;青年,莫彷徨!花谢,种子在,撒播在青年的脑海。”本周班级要出一期主题为“花谢,种子在”的黑板报,请你也来供稿。要求:结合《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用凝练的语言谈谈鲁迅作品在你心中播撒下的“种子”。
示例:鲁迅先生的作品在我心里播下了温情的种子。当我读《阿长与〈山海经〉》时,我会想起我的外婆和奶奶。鲁迅的锋芒给了那个时代,他的温情给了那些童年的记忆。鲁迅并不遥远,他写的故事也在我的生活里。
17.【写作借鉴】本文前半部分写“我”对阿长是憎恶、讨厌的,但后半部分却写“我”对阿长充满了敬意和怀念之情,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
【片段仿写】请你仿照课文,运用这种写作手法,描写一个人。(100字左右)
【例文】我的同桌是一名男同学,但是为人特别“吝啬”,铅笔用到只剩笔头了还舍不得扔,草稿本总是先用铅笔写一遍,再用圆珠笔写一遍,同学们都有点看不起他。后来,我发现他非常有趣,每当我不开心的时候,他总是想办法把我逗乐。他最大的优点就是关心别人,助人为乐。如果同学中谁有困难,他总是热心帮助。现在,我和他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