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雷雨》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3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5《雷雨》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3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8 17:1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当年海上惊雷雨。”(茅盾)
“《雷雨》是一部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作品。”
(巴金)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李健吾)
《雷雨》的社会影响
1935年初,《雷雨》首次被搬上日本舞台,演出盛况空前,不久,它又被译成日文。
本课重点学习目标
1、明确戏剧的基本常识、识记作家作品文常
2、分析本文戏剧矛盾冲突,梳理清楚戏剧中人物关系。
3、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4、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戏剧常识
1. 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 戏剧的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戏曲等,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戏剧(如《雷雨》),按矛盾冲突的性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
3. 戏剧的几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台词等。
知识卡片
现代话剧名著欣赏
作者:曹禺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话剧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茶馆》,曹禺的《雷雨》,苏叔阳的《丹心谱》等,是我国著名的话剧。
《雷雨》(节选) 曹禺
戏剧鉴赏方法:
①把握戏剧冲突
②分析人物形象
③揣摩戏剧语言
名词术语:
① 戏剧冲突: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
② 台词: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背着台上其他人物从旁侧向观众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
③ 舞台说明: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一些注意点的有关说明。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剧作家。湖北潜江人,出生于天津。1922 年入南开中学,后加入“南开新剧团”。1928 年考入南开大学政治系,后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此期间,
1933 年写出《雷雨》,后经巴金推荐得以发表。其后,他又写了《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并改编了巴金的小说《家》,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写)、《王昭君》等。
作者简介
曹禺yú 繁漪yī 无锡xī 汗涔涔cén 亲戚qīn qi 岑cén寂 惊愕 è
伺 cì 候 伺机sì jī 樟zhāng木 窟窿long 半晌 shǎng 哭哭啼 tí 啼 弥 mí 补 谛 dì 听 离间jiàn 卑鄙 bǐ 无赖 昧mèi心财 敲诈zhà 奄 yǎn奄一息 交涉 shè 规矩ju 打量liang 混hùn 账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55岁。
周蘩漪——妻子,35岁。
周萍——周朴园与侍萍所生,28岁。
周冲——蘩漪所生,17岁。
鲁侍萍——朴园前妻,某校女佣,47岁。
鲁贵——周宅仆人,48岁。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女,18岁,周宅女佣。
鲁大海——朴园与侍萍之子,煤矿工人,27岁。
主要人物
旧情人




情 人
夫 妻
父 子
单相思
女父












异父兄妹




















——父子(女) ——情人夫妻 ——母子(女) ——兄弟妹 ——情敌
异父母兄妹
周朴园
周冲
蘩漪
周萍
四凤
鲁贵
侍萍
鲁大海




以“雷雨”为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①一语双关,交代了自然环境,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②是作者用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一场社会变革不可避免地即将到来。
曹禺创作《雷雨》的背景主要有三点:一是他自身曾经生活在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在曹禺的内心埋下了反抗的种子;二是挪威著名剧作家易卜生的许多揭露社会黑暗、追求人性解放的优秀话剧传人中国,对曹禺的思想影响很大,使其反抗情绪更加强烈;三是爆发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使全国抗日热潮更加高涨,曹禺在投身抗日宣传的活动中结识了一些有思想、有智慧的年轻工人,有了更加成熟的反抗思想。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曹禺于1933年完成了这一震惊文坛、影响深远的经典力作。
  
课文节选的是《雷雨》第二幕第一部分:
第一场:
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
第二场:
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思考: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
矛盾焦点:
三十年生死恩怨(爱情的纠葛)
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发展过程,集中、鲜明地体现在周朴园对侍萍情态的变化上。
体会个性化语言,探究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
你,你贵姓?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
——感到意外,疑惑
——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
——有些不知所措
——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认出鲁侍萍之前的情态 鲁侍萍 周朴园
进屋寻找女儿
漫不经心地谈起雨衣、窗子
关窗
感到奇怪,认真询问,气氛紧张
平淡回答
气氛稍有缓和
无锡口音
有意识地询问无锡事件
保持语调平缓
有意撒谎,遮盖罪行
叙述悲惨遭遇
惊恐紧张,表情痛苦,汗涔涔
表明身份
惊愕 低声
周朴园在认出侍萍后的情态如何?
手 段
言 行
相认生新恨
责问
“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稳住
“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
哄骗
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没忘旧情
平息
拿出支票
多次向人打听,特地派人到无锡打听
侍萍的下落
打听坟墓所在,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一直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俱
一直保留着总是关着窗户的习惯
一直记着侍萍的生日
一直保留着侍萍绣了花的衬衣
如何理解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是不是真的?他是不是真的对鲁侍萍有感情?
①周朴园并非认识不到自己当年对侍萍所犯下的罪恶,如在鲁侍萍讲述往事时,他“苦痛”“汗涔涔地”,为求得良心上的安宁,为表示自己赎罪之心,他有些刻意地表达对侍萍的怀念,从这个角度看,他的怀念是刻意、虚伪的。
②当年他和侍萍确实感情深厚,两人育有二子,他难免会留恋过去。这种留念之情是真实的。但它是属于过去的,如今他的感情已经被严重扭曲了,当他得知侍萍没有死,而且就是眼前的鲁妈时,现实的利害关系占了上风,他的温情一下子消失了,于是发出了冷酷无情、带有侮辱意味的质问。至于他向鲁侍萍表白的他是如何“纪念”她的话,基本上是为了软化她罢了。
怎样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可以说,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 。
周朴园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我们既不能因他见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与侍萍见面时的自私、冷酷。他的思想行动的变化,正是他“这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彼时彼地和在此时此地的特殊表现。
——文本
总的来说,周朴园对待侍萍的态度是:
①对过去的侍萍:始乱终弃——自私残忍。
②对“死去”的侍萍:
于心不忍”供起“遗照”来“纪念”——现实生活不如意,在过去的美好中寻求平衡。
③对面前的侍萍:
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虚伪、阴险狡猾,冷酷无情
自私无情
阴险狡猾
虚伪
(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坏人。 ——曹 禺 )
周朴园是一个冷酷、虚伪、自私、阴险狡猾的资本家。(抓主要事件分析人物形象)
①冷酷:当年,为了迎娶富家小姐,他和他母亲在年三十夜里将侍萍和她刚生下三天的第二个孩子赶出家门……
②虚伪、自私:他一直用当年侍萍用过的家具,摆着侍萍的旧照片,保留着侍萍喜欢关着窗的小习惯。可这种怀念是有限度的,当得知侍萍还活着……
③阴险狡猾:对待活着的在眼前的侍萍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
周朴园人物形象(规范表达)
鲁侍萍的心理变化
“哦。——老爷没有事了?”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老爷,您想见一见他么?”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
“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
“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
抱有一丝幻想
怨恨
悲愤
鲁侍萍人物形象分析:
30多年的悲惨遭遇和痛苦的经历已经把她的性格磨炼得坚强又勇敢,她对残酷的现实充满了愤恨,但她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而且,善良的品性又使她在周朴园的“忏悔”中产生的某种轻信和谅解。在对话中,她既有意识地在隐蔽自己的身分,又在语言动作中不断地表露出自己的特征,这正是剧中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鲁侍萍是一个善良、刚强、自尊、清醒的下层劳动妇女。
①善良温柔:虽然恨周朴园的无情无意,却也残留感情,在可以离开的情况下不肯离开,期望得到周朴园的真心想念……(恨得不彻底)
②刚强自尊:拒绝金钱,撕掉支票。
③清醒:她只想见见她的大儿子周萍一面。
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
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阶级斗争)
矛盾焦点:
分析:周朴园面对自己的儿子,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面孔和傲慢的态度。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而教训他“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嘲笑他是“傻小子”,讽刺他“没有经验只凭胡喊是不行的”,最后恶狠狠地向鲁大海宣布:“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由此可见,周朴园与鲁大海的冲突,不是父子之间的冲突,而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课文第二场中周朴园已经知道了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那么他对鲁大海是什么态度呢?从他的态度,你对周朴园这个人物有何认识?
鲁大海眼里的周朴园:
自私
虚伪
阴险
狡诈
冷酷
封建资本家
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坏人。 ——曹 禺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狡猾。是一个人格卑下的伪君子,一个没有任何仁义道德的反动资本家。
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阶级冲突 使 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认却相仇
戏剧语言
1、舞台语言(也叫舞台说明)
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2、人物语言(人物对话、独白等)
1.舞台说明作用
①P26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①首先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阴沉郁热的下午,为后文在雷雨之夜发生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②其次渲染了一种沉闷、压抑,令人窒息的气氛,这种舞台气氛同剧中的悲剧剧情紧密配合,为剧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奠定了“烦躁不安”的基调。更让读者产生“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意识到将会有大的事件发生。
这一提示语起到了铺垫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
②(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很自然地”说明侍萍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暗示了侍萍的身份,她曾在这间屋里生活过,有关窗的习惯。 “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
侍萍被赶出周家已三十多年了,从面貌上看,周朴园已认不出她了,但她熟练的动作和熟悉的背影,却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所以引起周朴园之后的追问,推动了情节发展。
戏剧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
1、 丰富的潜台词
2、 高度个性化
3、 富于动作性
(1)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有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的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周朴园 (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 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 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 )
P33 鲁大海 你不要同我摆架子,难道你不知道我是谁么?
周朴园 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
周朴园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对鲁大海而言,就数你闹得最凶,我要收拾你;一方面对鲁侍萍而言,我告诉你,我不想也不会认这个儿子。这句话也从侧面表现了鲁大海坚持正义、见义勇为、责任心强的性格特点。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即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2)人物语言个性化
P31. 周朴园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鲁侍萍 什么?
他的这句问话暴露了他已习惯以现实功利思想考虑问题。侍萍的反问,既有因为人格受到侮辱的愤怒,又有对周朴园的失望和蔑视。
周:(忽然严厉地)你来
干什么?
……
周:谁指使你来的?
周以为鲁此次来者不善,肯定有所
图,心虚又惧怕。
周对鲁的性格相当了解,他认为鲁
此来一定有人指使、有备而来,表现他多疑阴暗的性格。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第二句话巧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什么复杂的感情?)
侍萍听了周朴园的表白,起初还抱有幻想,但当她看到周朴园对鲁大海的态度,特别是看到周萍打鲁大海后,她的幻想破灭了,于是愤怒地喊出“这真是一群强盗”,表现了她感情上受的刺激。第二句利用同音词语硬生生把话头转过来,表现了侍萍受到刺激后,想要揭开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却马上又意识到不能这样做的心理过程,让人感受到她痛苦、复杂的心情。
(3)富有动作性的语言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语言的动作性——是指人物的语言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暗示其接着往下问)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推动情节发展)
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推动情节发展)
周朴园 哦。
鲁侍萍 我到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推动情节发展)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
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推动情节发展)
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暗示其接着往下问)
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暗示其接着往下问)
周朴园  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捡出来。(推动情节发展,旧雨衣、旧衬衫引出下文的情节)
《雷雨》特色
①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
本文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方法,把“现在的生活”和“过去的生活”交织在一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是旧情难忘,又是旧恨难平;是恍如昨日,又是今事纷纭。戏剧结构紧凑集中,剧情发展紧张激烈。
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曹禺处理戏剧冲突,能深入剧中人的内心世界,或表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心理交锋,或刻画剧中人内心的自我交战。表面的争执、外部的冲突都包含着剧中人的内心交战。
③个性化的、富有动作性的语言。
④舞台说明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