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共25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课件(共25张PPT)--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10 10:0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2018全国一卷
这部文学作品是受何启发?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三单元 第7课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流动之路
一、交换之舟
哥伦布大交换是一场关于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以及思想观念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一场引人注目的大转换。
在人类史上,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许多项目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这是世界性大规模航海,也是旧大陆与新大陆之间联系的开始。这种生态学上的变革,便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
一、交换之舟——人口迁移
思考1:这一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
宗主国——>殖民地和附属地
较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
旧大陆——>新大陆
思考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会带来哪些影响?
15世纪末到17世纪,伊比利亚白人大举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到1574年,西班牙人移民总数达15万。到1590年,巴西的欧洲白人已有三四万。与此同时,印第安人便开始了锐减和被灭绝的过程,16—17世纪时锐减了约90%。在印第安人锐减的同时,欧洲人又大肆猎捕黑人,运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坚人、加拿大人的主体。17—18世纪时,荷兰人、英国人又大举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笔记:P39D1
①欧洲人入侵美洲;
②美洲印第安人大量减少;
③美洲成为世界上族群混合成都很高的地区;
④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区也都有种族混合;
巴西人口分布
一、交换之舟——人口迁移
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呢……?
一、交换之舟——物种交换
鸡肉玉米三明治
巧克力馅饼
奶油南瓜汤
土豆泥清煎鸡肉饼
西红柿黄瓜沙拉
这份流行15世纪初的法国餐厅菜单正确吗?为什么?
美洲流出: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烟草等
美洲流入:马、牛、猪、羊、鸡、小麦、燕麦、麦、橄榄、葡萄等
一、交换之舟——物种交换
陈振龙(甘薯之父)
陈振龙(约1543年—1619年),男,汉族,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青桥村人,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振龙见当地种有朱薯, 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便不顾西班牙政府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
——百度百科
明朝后期,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一、交换之舟——疾病传播
从1519年开始,天花伴随着其他疾病的流行(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毁灭了阿兹特克帝国,不到一个世纪,墨西哥的土著居民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
——《新全球史》
造成原住民大量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
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P40D1最后一句)
一、交换之舟
哥伦布大交换
人口迁移
物种交换
疾病传播
宏观: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
积极:有利于欧洲和亚洲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促进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消极:造成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原住民死亡和原有社会解体;是欧洲人能迅速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贸易之路
二、贸易之舟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比较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贸易图,分析全球贸易网络有什么变化?
背景:
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大大提升;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P40D2)
二、贸易之舟——大西洋贸易
思考:导学案P73:学情调查第2题:
请绘制三角贸易示意图,简析三角贸易对三个洲分别带来了什么影响?
二、贸易之舟——太平洋与印度洋贸易
葡萄牙
西班牙
欧洲
中国
美洲
果阿
澳门(中)
白银
马尼拉
白银
丝.瓷.棉
丝.瓷
日本
白银
白银
生丝
生丝
丝.瓷.棉
丝.瓷
丝.瓷
中国
阅读课本40-41页,画出贸易流程图
白银
太平洋贸易
非洲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印度洋贸易(以 为主) + 太平洋贸易(以 为主)
商品呈世界性流动——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二、贸易之舟——印度洋贸易
中国白银时代自明代开端,白银作为中国主币行用直至1935年,长达约500年之久。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重要历史拐点的开端相联系:一是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向近代国家与社会的转型开端相联系,一是世界一体化或称全球化的开端相联系,这使明代成为中国史上一个令人瞩目的重要时期。
——孙良玉《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
关于明代流入中国白银的估计,我国学者王裕巽通过对国内外史料的分析,认为明代中国从国外贸易中得到了超过3亿两的白银,具体数字为:从西班牙得到8775万两,从日本得到2万万两,从葡萄牙得到4276万两,总计为3亿3051万两。
——韩琦《美洲白银与早期中国经济的发展》

变革之路
三、变革之舟
2020年,美国黑人被跪杀事件后,6月9日,在波士顿,一座哥伦布的雕像被斩首了。
在美国,以哥伦布命名的州、城市、乡镇、历史景点等多达几十处。设有专门的哥伦布日(Columbus Day)(10.12)
三、变革之舟——早期殖民扩张
①时间:15-16C两国率先走上殖民扩张之路。
②殖民方式:
西:建立据点,暴力掠夺, 敲诈勒索。
葡:屠杀土著,强迫劳动,掠夺金银,建立农业大庄园和种植园。
①17C,荷兰崛起。荷兰的造船业非常发达,商船总吨数居当时世界首位,占欧洲的四分之三。
②殖民方式:抢占殖民地;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西印度公司;发展银行信贷业;商业战争。
①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8世纪,殖民地遍布全球,成为日不落帝国。
②殖民方式:海盗掠夺、商业战争、黑奴贸易、对殖民地掠夺
西班牙和葡萄牙
海上马车夫—荷兰
日不落帝国—英国
西、葡为争夺殖民地, 矛盾日益尖锐。1493年,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作出仲裁: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分界线,史称“教皇子午线”。规定该线以西 的一切土地属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 该线以东的一切土地属于葡萄牙的势力范围。教皇子午线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由于葡萄牙不满这一仲裁,西、葡两国又于1494年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 西移动270里格。根据这个条约,巴西被划入葡萄牙的势力范围。
三、变革之舟
西班牙殖民者迫害印第安人的惨状(作者系16世纪荷兰画家)
基督徒闯进村庄,见到老少、孕妇和产妇便挑破他们的肚皮,然后剁成碎,犹如宰割牲畜栏中的羔羊……他们还从母亲怀中把吃奶的婴儿夺走,提起孩子的双脚往石头上摔。
——《西印度毁灭述略》
(1552年出版,作者卡萨斯在哥伦布第二次到美洲时随行,后来毕生为印第安人奔走呼号)
种族屠杀:
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0%—95%。
1.对殖民地:
三、变革之舟
特诺奇蒂特兰城复原图
文明的摧毁
公元1400年时,阿兹特克人特诺奇蒂特兰发展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城市,即特诺奇蒂特兰城。在西班牙人入侵以前,该城是西半球最大的城市。
经特诺奇蒂特兰战役之后,阿兹特克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沦陷,随即被西班牙人摧毁,变成了一片废墟。
1.对殖民地:
三、变革之舟
1904年,美国密苏里州,刚果人奥特-本加被放在猴屋里一起供人参观,后自杀身亡。
1905年,比利时“人类动物园”,白人们正在观摩黑人生活。
1.对殖民地:
种族歧视
对被殖民地:
终端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P42D2)
对殖民地:
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贸易中成为奴隶;亚洲的古老帝国也受到冲击。(P42D2)
三、变革之舟
2.对欧洲: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德]《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一家股份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
第一家证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三、变革之舟
2.对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欧洲
非洲






经营方式转变
商品种类增加
贸易中心转移
贵金属涌入西欧
金银价格下降
商品价格飞涨
封建领主地位下降
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贸易范围扩大
商业强国崛起
商业革命
价格革命
对欧洲:
欧洲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P43D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补充)。
对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历史发展进程(补充),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时代。(P43D1最后一句)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流动之路
贸易之路
变革之路
人口迁移
物种交换
疾病传播
大西洋贸易(三角贸易)
太平洋贸易(西班牙)
印度洋贸易(葡萄牙)
殖民扩张表现
对殖民地
殖民扩张影响
对欧洲
对世界
本课总结
发展是遇难者多于航行者的航行。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