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硫及其化合物 同步练习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现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 点燃硫磺.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可以漂白纸浆
B.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色,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吸水性
C. 将气体通入溶液生成沉淀
D. 将片加入浓硫酸中,反应剧烈,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向溶液中通入,生成,证明的酸性比强
B. 、为强还原性化合物,都不可用浓硫酸干燥
C. 将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
D. 蔗糖遇浓后变黑,膨胀,最后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说明浓具有酸性、氧化性和脱水性
下列关于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不可贮存在铝、铁容器中
C.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沿着器壁慢慢加入到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下列变化的实质相似的是
A. 浓硫酸和浓硝酸在空气中敞口放置时浓度均减小
B. 和均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C. 和气体均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D. 浓和稀与金属反应时均有气体放出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浓硫酸滴在纸上使纸变黑,是由于浓硫酸有脱水性
B.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C. 欲除去中的水蒸气,可将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 不慎在皮肤上沾上少量浓硫酸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如图所示,将浓硫酸滴至下列物质上,无明显现象的是
A. 蔗糖 B. 铝片 C. 胆矾 D. 纯碱
有下列气体: 不能用浓干燥的是
A. B. C. D.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苹果块会干瘪 B. 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生成
C. 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 试纸变红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 加热时与铜反应只体现酸性 B. 干燥氢气体现脱水性
C. 使白纸变黑体现吸水性 D. 加热时与碳反应体现强氧化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 硫粉在过量的氧气中燃烧可以生成
C. 将少量通入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D. 将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露置在空气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都降低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A、、、、五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略去,且物质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中常用_________填试剂名称来检验的存在,利用的是的________性。
的浓溶液在常温下为黏稠的油状液体。
将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会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的浓溶液可作干燥剂,下列物质可用的浓溶液干燥的是________填字母。
氨气 氢气 二氧化硫 氧气 氯化氢
用蘸有的浓溶液的玻璃棒在木板上写字,片刻后字迹变黑。说明的浓溶液具有________性。
浓硫酸具有:强酸性强氧化性高沸点、难挥发性脱水性吸水性等性质。以下过程主要表现了浓硫酸的哪些性质?请将答案前的字母分别填入括号中。
用固体和浓在加热条件下制氯化氢气体______
热的浓硫酸与铜片反应______
浓硫酸干燥、、、和等气体______
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和等气体______
浓硫酸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______
热的浓硫酸分别和木炭、硫粉反应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现有铁、碳两种单质构成的合金,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该合金的性质并测定该合金中碳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取合金粉末放入蒸馏烧瓶中,并加入足量浓,、中均无明显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装置中发生剧烈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中的现象为________,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上述反应中产生的能被装置吸收的气体通入以下溶液中,判断能否产生沉淀,若不能,则写“否”,若能,则写出相应的沉淀成分。
氯水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________。
氨水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________。
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兴趣小组制备一定量的乙酸乙酯,取无水乙醇、浓硫酸、冰醋酸进行实验,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产物。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浓硫酸的作用是作__________________。
接收装置还可选择下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甲同学用含有酚酞的饱和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收集产物后振荡,发现红色迅速褪去。
甲同学认为是蒸出的乙酸与碳酸钠反应了,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并进行如下实验,证明甲同学的推测是错误的。
已知:酚酞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酚酞试剂是酚酞的乙醇溶液。
实验Ⅰ取振荡后的下层无色液体,分成两份,分别完成以下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滴加几滴酸酞试剂 溶液填“变红”或“不变红” 碳酸钠并未被乙酸完全反应,仍有大量剩余
滴入乙酸溶液 有大量气泡产生
实验Ⅱ取振荡后的上层液体,加入溶液,振荡,发现出现浅红色,静置分层后红色消失。
实验Ⅲ取饱和碳酸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试剂,再加入乙酸乙酯不含乙酸,溶液先变红,振荡后红色消失。
回答下列问题
完成上述实验: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实验Ⅱ和实验Ⅲ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Ⅲ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含硫化合物、浓硫酸、的性质等,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含硫化合物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硫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为具有漂白性的二氧化硫,可以漂白纸浆,故A正确;
B.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色,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脱水性,故B错误;
C.将气体通入溶液生成沉淀,故C错误;
D.在常温下遇浓硫酸发生钝化,加热下持续反应,现象描述不正确,故D错误。
2.【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难度不大,熟悉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解答】
A.向溶液中通入,生成,发生的是氧化原反应,有强氧化性,能将氧化生成,不能证明的酸性比强,故A错误;
B.与浓硫酸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硫化氢能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B错误;
C.二氧化硫能与品红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受热后,生成的物质分解又生成二氧化硫,又恢复原色,故C正确;
D.蔗糖遇浓后变黑,说明浓具有脱水性;膨胀,最后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说明浓具有氧化性,故D错误。
3.【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双基的考查,注意把握浓硫酸的特性,特别是脱水性和吸水性的区别,难度不大。
【解答】
A.使蔗糖炭化,表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铝、铁在常温下发生钝化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贮存在铝、铁容器中,故B错误;
C.浓硫酸与氨气反应,不能用于干燥氨气,故C错误;
D.浓硫酸密度比水大,稀释浓硫酸时,应防止酸液飞溅,应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D错误。
4.【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把握相关物质的性质。
【解答】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硝酸易挥发,二者放置在空气中浓度都变小,但变化的实质不同,故A错误;
B.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而使有色物质漂白,氯水中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而使有色物质漂白,二者漂白原理不同,二氧化硫的漂白不稳定,加热可恢复到原来的颜色,故B错误;
C.、都具有还原性,都可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C正确;
D.浓硫酸与锌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是浓硫酸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是稀硫酸中元素化合价降低,二者产生气体的实质不同,故D错误。
5.【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的处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的积累.
【解答】
A、浓硫酸滴在纸上,纸变黑,是由于浓硫酸有脱水性,故A正确;
B、稀释浓硫酸会放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故B正确;
C、浓硫具有吸水性,但会与发生反应,所以欲除去中的水蒸气,不能用浓硫酸,而是将气体通过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故C错误;
D、少量浓硫酸时沾上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故D正确;
故选C。
6.【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反应与现象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浓硫酸滴至蔗糖,炭化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A不选;
B.浓硫酸滴至铝片,发生钝化,无现象,故B选;
C.浓硫酸滴至胆矾,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蓝色晶体变成白色,故C不选;
D.浓硫酸滴至纯碱发生反应有气体生成,体现浓硫酸的强酸性,故D不选。
7.【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浓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所以浓硫酸不能干燥具有碱性、还原性的气体,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可以用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或无水氯化钙干燥;
硫化氢为酸性且有还原性的气体,能被浓硫酸氧化,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可用五氧化二磷或无水氯化钙干燥;
氢气为中性气体,可用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无水氯化钙或碱石灰干燥;
二氧化碳为酸性气体,可以用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或无水氯化钙干燥;
氨气为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可用碱石灰干燥;
所以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为。
故选B。
8.【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浓硫酸的特性,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反应现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
【解答】
浓硫酸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因此将苹果块、胆矾晶体和饱和硝酸钾溶液在题图装置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浓硫酸会吸收它们中的水分,则苹果块会干瘪,胆矾晶体表面失去结晶水而变白,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会析出晶体,、、项正确;
D.浓硫酸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试纸炭化变黑,项错误。
9.【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浓硫酸的性质,题目难度容易,注意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以及强氧化性的区别与联系。
【解答】
A.加热时浓硫酸与金属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硫酸铜,表现了氧化性和酸性,故A错误;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中性和酸性气体,干燥氢气体现吸水性,故B错误;
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使有机物中的、元素以水的形式脱出,使白纸变黑表现的是浓硫酸的脱水性,故C错误;
D.浓硫酸与碳反应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故D正确;
故选:。
10.【答案】
【解析】解: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碳化而变黑,而不是吸水性,故A错误;
B.硫和氧气反应只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催化剂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故B错误;
C.由于亚硫酸的酸性比盐酸弱,则和溶液不反应,故C错误;
D.盐酸、硝酸易挥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别露置在空气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都降低,故D正确。
故选:。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硫酸、硫、二氧化硫等物质的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11.【答案】;
品红溶液;漂白
减小
脱水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涉及化学式的书写、二氧化硫的性质、浓硫酸的性质等知识,难度一般。
【解答】
由物质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可知,为硫单质;结合题干中的转化关系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可知,为、为、为;由的浓溶液在常温下为黏稠的油状液体,且铜与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则为硫酸,据此解答:
由以上分析可知,的化学式为;的化学式为;
故答案为:;;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实验室中常用此方法检验二氧化硫的存在;
故答案为:品红溶液;漂白;
由以上分析可知,的浓溶液为浓硫酸;
将浓硫酸溶液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其质量会增加,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
浓硫酸溶液可作干燥剂,常用于干燥酸性气体和非还原性气体;
氨气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不符合要求;
氢气不能与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符合要求;
二氧化硫为酸性气体,不能与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符合要求;
氧气不能与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符合要求;
氯化氢是酸性气体,不能与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
木板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浓硫酸可以使纤维素脱水,使得用蘸有浓硫酸溶液的玻璃棒在木板上写字,片刻后字迹变黑,说明的浓溶液具有脱水性;
故答案为:脱水。
12.【答案】
【解析】略
13.【答案】常温下,铁在浓硫酸中钝化,碳不与浓反应
、
溶液褪色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影响实验
【解析】 略
加热条件下,被浓氧化为,部分被还原为;被浓氧化为。
产生的,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同时具有还原性,能被氧化为。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数目守恒可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氯水中的具有强氧化性,被氧化成,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氨水呈碱性,碱性条件下与反应生成沉淀。
14.【答案】
催化剂、吸水剂
变红 碳酸钠溶液
酚酞被萃取到乙酸乙酯层中
作为对照实验,验证含酚酞的饱和碳酸钠溶液褪色不是因为乙酸与碳酸钠反应
【解析】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酸与乙醇在加热、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浓硫酸的作用为作催化剂、吸水剂。
乙酸乙酯中常混有乙醇和乙酸,需要除去,但乙醇易溶于水,乙酸能较快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可能出现倒吸现象。苯的密度比饱和溶液的小,A错误;直接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可能出现倒吸,B错误。
乙同学通过实验探究下层无色液体是否含有碳酸钠。根据结论“碳酸钠并未被乙酸完全反应,仍有大量剩余”可知加入酚酞,溶液变红;根据酚酞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信息,溶液开始时变成浅红色,静置分层后红色消失,说明加入的是碳酸钠。
通过实验Ⅲ的对照,说明实验Ⅱ中上层液体含有酚酞,即实验Ⅱ中上层液体中的酚酞被乙酸乙酯萃取。
根据实验Ⅱ和实验Ⅲ的现象可知,含酚酞的饱和碳酸钠溶液褪色的原因是酚酞进入乙酸乙酯层中,不是因为乙酸与碳酸钠反应,所以实验Ⅲ的目的为作对照实验。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