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朱口镇第一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30分)
1.(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反映出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
A.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长
C.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影响环境
2.(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切开熟透的西瓜,流出的浅红色汁液主要来自(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3.(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与环境是有关系的,生物的生存是受环境主宰的
B.生物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
4.(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今日的地球,森林减少;荒漠蔓延;臭氧层破坏...人类面临着一系列生态 、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 的发展( )
A.地理学 B.化学 C.生物学 D.物理学
5.(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使用显微镜时,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A.载物台 B.物镜 C.遮光器 D.反光镜
6.(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液泡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有关
B.细胞膜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C.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D.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7.(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如图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其细胞分裂顺序正确的是(. )
A.a→b-→e→d B.c→d→a→b C.a→d- b→c D.a→c→d→b
8.(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组织的形成是 的结果( )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化 C.细胞衰老 D.细胞分裂
9.(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变形虫的临时性的伪足是由___凸起形 成的( )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 D.伸缩泡
10.(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下列四种生物不具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的是( )
A. B.
C. D.
11.(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 )
A.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B.分生区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C.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成熟区形成了大量根毛
D.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分生区不断产生新细胞
12.(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树枝条是由发育而来的( )
A.茎 B.根 C.枝芽 D.花
13.(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 )
A.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 B.髓、形成层、木质部、树皮
C.髓、木质部、形成层、树皮 D.树皮、木质部、形成层、髓
14.(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植物的茎中具有输导有机养料功能的结构是( )
A.木质部中的导管 B.木质部中的筛管
C.韧皮部中的导管 D.韧皮部中的筛管
15.(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如图是探究植物有关生理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 )
A.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C.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16.(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多数叶片正面绿色比背面深一些 ,其主要原因是( )
A.下表皮的保卫细胞多于上表皮
B.栅栏层排列紧密,且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C.海绵层排列紧密,且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D.上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多
17.(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如图表示某植物的两种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
B.②过程表示呼吸作用
C.白天能同时进行①和②生理活动
D.晚上能同时进行①和②生理活动
18.(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会导致温室效应 B.能维持碳——氧平衡
C.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D.能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19.(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列能够正确表达呼吸作用过程的式子是( )
A.水+二氧化碳
线粒体有机物+氧气
B.水+二氧化碳
有机物+氧气
C.有机物+氧
作水+二氧化碳+能量
D.有机物+氧
水+二氧化碳+能量
20.(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下列哪项不进行呼吸作用( )
A.萌发的种子 B.煮熟的种子
C.未萌发的种子 D.新鲜的叶子
21.(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农民利用塑料大棚栽种蔬菜时,夜间会采取适当降低温度的措施,这样做是为了( )
A.抑制呼吸作用 B.促进光合作用
C.促进蒸腾作用 D.促进呼吸作用
22.(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下列植物中,被我们食用的主要部分属于根的是( )
A.白菜 B.花生 C.萝卜 D.西瓜
23.(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对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D.动物的呼吸作用
24.(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25.(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生物圈中的“自动空气净化器”是( )
A.绿色植物 B.蕨类植物 C.被子植物 D.藻类植物
26.(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
C.营造单纯的杉木林
D.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和利用
27.(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如图为某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放和关闭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某种物质进出保卫细胞导致开合的情况,则该物质是( )
A.水蒸气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28.(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
A.溶解叶绿素 B.溶解淀粉
C.检测淀粉 D.除去二氧化碳
29.(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价值的是( )
A.调节气候和制造氧气 B.保护水土和涵养水源
C.净化空气和降低噪音 D.侵占人类生存空间
30.(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某工厂每天要排出二氧化硫、氯气等。为减少污染,周围应多种的植物是( )
A.法国梧桐、女贞 B.银杏、海桐
C.槐树、松树 D.酢浆草、狗牙根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31.(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图1是细胞的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图2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 过程,经过B过程形成了 。
(2)叶肉细胞与图中所示细胞相比,还有 等结构。
(3)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图中所示细胞时,需要滴加 ,目的是保持细胞的原有形态。
(4)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调节[④]遮光器和[ ] 。
(5)若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 ] 。 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为了便于观察,应将装片向 移动至视野中央。
32.(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我市某地每年4月千亩桃花争相吐艳,美不胜收。如图为桃树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和 是桃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2)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 上的过程。
(3)桃子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图二中的①和②构成果实,桃的果实由 发育而成,②是由图一中的[1] 地发育而成。
(4)水和无机盐对桃树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根尖的 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33.(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图甲是某种绿色植物,图中A、B、C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种生理过程,图乙是小王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步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植物在结果实时,根吸收的水绝大部分用于该图中的过程[B] 。
(2)图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通过 进出植物叶片的,该结构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3)小王探究的是图甲中的[ ]活动,该活动为绿色植物的 作用。
(4)实验前将该绿色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是为了将原有的 运走或耗尽。
(5)水浴加热装置中,装有酒精的烧杯是[ ]。 用碘液染色后,不遮光的部分变成 色。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反映出生物春天种子萌发,秋天结子的生长现象。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是具有生命的物体。所有生物都具有的共同特征有: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等等。用手触碰含羞草叶片,其叶片会合拢,反映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人体可通过出汗、排尿等排出体内废物。
2.【答案】D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的液泡里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水果的果汁就来源于此。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结构。其中细胞壁能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同时起着保护细胞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答案】A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不仅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要生存下去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如蚯蚓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了阴暗潮湿的地下,它在土壤里钻来钻去,又能疏松土壤。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生态系统。
4.【答案】C
【知识点】生物学研究的范畴
【解析】【解答】今日的地球,森林减少;荒漠蔓延;臭氧层破坏…人类面临着一系列生态 、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传统上一直是农学和医学的基础,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医疗、制药、卫生等等方面。随着生物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生物学的影响已突破上述传统的领域,而扩展到食品、化工、环境保护、能源和冶金工业等等方面。
5.【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使用显微镜时,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遮光器上有大小不一的光圈,用大光圈可以让更多的光线进入镜筒,使视野变亮。
故答案为:C。
【分析】载物台上用于安放玻片标本。物镜能放大物像。外界光线经过反光镜的反射进入镜筒。反光镜有凹面和平面。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反之用平面。
6.【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液泡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有关,当液泡内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失水,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C、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细胞壁能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同时起着保护细胞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里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7.【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a)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C),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d),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b)。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可以增加细胞的数目。
8.【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化成组织
【解析】【解答】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体的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形成一个由众多细胞组成的细胞团。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这个过程就是细胞生长。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会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所以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9.【答案】C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其细胞膜纤薄,由于原生质层的流动,使身体表面生出不无定形的指状、叶状或针状的突起,称为“伪足”。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用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这些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细菌等单细胞生物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它们具备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摄食、排除废物、能运动、能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变异现象等。
10.【答案】D
【知识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较高等的动物体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而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与动物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没有系统。
11.【答案】B
【知识点】幼根的生长
【解析】【解答】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增大。
故答案为:B。
【分析】根尖是植物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之一。根尖自下而上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组成。根冠在根尖的最外面,主要起保护作用。分生区的细胞具有强烈的分裂能力。伸长区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分。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根毛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12.【答案】C
【知识点】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柳树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故答案为:C。
【分析】芽是未发育的茎、叶或花。在气温适宜、水分和养料充足的条件下,芽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会不断分裂,芽轴就会逐渐伸长。芽轴上的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并逐渐长大。顶芽的生长会使植物的茎增长,侧芽的生长则会在植物体上形成侧枝。这样芽就发育成了枝条。
13.【答案】A
【知识点】茎的结构
【解析】【解答】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故答案为:A。
【分析】木本植物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
14.【答案】D
【知识点】筛管及其对有机物的运输
【解析】【解答】植物的茎中具有输导有机养料功能的结构是韧皮部的筛管。
故答案为:D。
【分析】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叶脉、叶柄、茎中的筛管可运到植物体各处。植物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则由导管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5.【答案】B
【知识点】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图中探究的是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有助燃的作用。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同时释放氧气。
16.【答案】B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叶片上表皮靠近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叶绿体含量多;而下表皮靠近海绵组织,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叶绿体少。表皮细胞是透明的,不含叶绿体。
故答案为:B。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叶肉是位于叶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组织,是叶内最发达和最重要的组织。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多数植物的叶肉细胞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靠近表皮,是由一些排列较紧密的长圆柱状细胞组成,主要进行光合作用。而海绵组织靠近下表皮,是由一些排列较疏松的不规则形细胞组成,胞间隙发达,主要进行气体交换,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17.【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图中①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作用,释放氧气。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有光的情况下进行。②过程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可以进行。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18.【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不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构建了植物体本身,也养活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向生物圈中排出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消耗氧,排出二氧化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正在大量消耗着各种各样的燃料,燃料燃烧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氧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就使得温室效应增强。然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绿色植物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有很大一部分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19.【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所以细胞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场所是线粒体。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
20.【答案】B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而煮熟的种子则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21.【答案】A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夜间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而会继续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适当降低大棚的温度,能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提高蔬菜的产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却会分解有机物。因此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采取措施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抑制呼吸作用。白天适当增加大棚里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温度,延长光照等都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夜间适当降低大棚温度等则可以抑制呼吸作用。
22.【答案】C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A、白菜食用部分属于茎和叶,A不符合题意。
B、花生食用部分是种子,B不符合题意。
C、萝卜食用部分是根,C符合题意。
D、西瓜食用部分是果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其中根、茎、叶能为植物提供营养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繁殖后代有关,属于生殖器官。
23.【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向生物圈中排出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消耗氧,排出二氧化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正在大量消耗着各种各样的燃料,燃料燃烧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氧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然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绿色植物还能通过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24.【答案】C
【知识点】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导管运往植物体各处,来到叶片时将以水蒸气状态从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绿色植物就是通过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的。
故答案为:C。
【分析】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不仅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还能在炎热的夏天,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25.【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自动空气净化器”。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26.【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森林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要保护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一定要合理采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甚至大于采伐量。同时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单纯的杉木林中生物种类单一,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差,生态平衡易被破坏,不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封山育林,禁止砍伐只能够在短时期内保护森林植被。乱砍滥伐只能导致森林资源的破坏。
故答案为:D。
【分析】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是一个巨大的“水库”,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森林还有调节小气候的作用。据测定,在高温夏季,林地内的温度较非林地要低3℃-5℃。在严寒多风的冬季,森林能使风速降低而使温度提高,从而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此外森林中植物的叶面有蒸腾水分作用,它可使周围空气湿度提高。森林还是控制全球变暖的缓冲器。由于近期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森林大面积减少,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大,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全球发生气候变暖的趋势。森林中的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缓解温室效应。
27.【答案】A
【知识点】气孔
【解析】【解答】气孔的开关与保卫细胞的水势有关,保卫细胞水势下降而吸水膨胀,气孔就张开,水势上升而失水缩小,气孔就关闭。
故答案为:A。
【分析】气孔多分布于植物叶片的表皮,由一对半月形保卫细胞围成,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28.【答案】A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绿素,便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故答案为:A。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步骤为:先将绿色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确保实验中所观察到的淀粉为绿色植物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接下来用锡箔纸将一片叶子遮光,和其他未遮光的叶片形成对照;然后把整盆植物置于阳光下照射,四小时后,用水浴加热法将遮光的叶片脱色,以便于之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最后用清水漂洗叶片并滴上稀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29.【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A、森林中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调节气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氧气,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森林的树木根深叶茂,可以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森林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和二氧化碳等,净化了空气;森林的树干、树叶等还能够消除噪音,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森林可以为人类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材料,没有森林,我们人类也将无法生存,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效益。森林在生态方面的价值体现在: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等。
30.【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法国梧桐树干高大,枝叶茂盛,生长迅速,易成活,耐修剪,对二氧化琉、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女贞四季婆娑,枝叶茂密,树形整齐,适应性强,生长快又耐修剪,且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故答案为:A。
【分析】绿色植物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衣食住行,还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绿化环境、吸收有毒气体、吸附灰尘等作用。
31.【答案】(1)细胞分裂;组织
(2)细胞壁或叶绿体或液泡
(3)生理盐水
(4)⑤;反光镜
(5)⑦;细准焦螺旋;左下方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成组织
【解析】【解答】(1)图中A表示细胞分裂过程,细胞分裂即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能增加细胞的数目。B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2)图中细胞为动物细胞,叶肉细胞与之相比,还有细胞壁或叶绿体或液泡等结构。
(3)图中所示细胞为动物细胞,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滴加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的原有形态。因为动物细胞在清水会吸水过多而涨破。
(4)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调节④遮光器和⑤反光镜。
(5)若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⑦细准焦螺旋。 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为了便于观察,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至视野中央。
故答案为:(1)细胞分裂;组织;(2)细胞壁或叶绿体或液泡;(3)生理盐水;(4)⑤;反光镜;(5)⑦;细准焦螺旋;左下方。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调焦和观察等过程。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反光镜一面是平面,一面是凹面。当外界光线较弱时可用凹面;反之,则用平面。调焦: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32.【答案】(1)雌蕊;雄蕊
(2)柱头
(3)子房;胚珠
(4)成熟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传粉及其类型;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1)雌蕊和雄蕊是桃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雌蕊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
(2)成熟的花粉从雄蕊的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的过程就叫做传粉。
(3)图二中的①果皮和②种子构成果实,桃的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②种子是由图一中的1胚珠发育而成。
(4)植物根尖的成熟区有根毛,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所以根尖的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分。
故答案为:(1)雌蕊;雄蕊;(2)柱头;(3)子房;胚珠;(4)成熟。
【分析】被子植物生长成熟后就会开花,一朵花通常由花托、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结构组成,其中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雄蕊花药上的花粉成熟后会散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最后到达胚珠,它里面的精子就会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植物在完成开花、传粉、受精后,子房会逐渐发育成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里的胚。而花的其他结构花瓣、雄蕊、雌蕊的花柱和柱头等结构则慢慢凋落。
33.【答案】(1)蒸腾作用
(2)气孔
(3)A;光合
(4)淀粉
(5)b;蓝
【知识点】气孔;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图甲A过程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B过程表示绿色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即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C过程表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1)绿色植物根吸收来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形式通过蒸腾作用由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去了。
(2)植物叶片的表皮有许多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也是水分散失的窗口。
(3)图乙为“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及产物是淀粉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图甲中的A活动。
(4)实验前将该绿色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是为了将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以确保之后所检测到的淀粉是植物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5)水浴加热装置中,装有酒精的是b小烧杯,a大烧杯装有水。 用碘液染色后,叶片不遮光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遇到碘液后变成蓝色。
故答案为:(1)蒸腾作用;(2)气孔;(3)A;光合作用;(4)淀粉;(5)b;蓝。
【分析】绿色植物有三大生理作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状态从活的植物体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分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不仅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还能在炎热的夏天,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步骤为:先将绿色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接下来用锡箔纸将一片叶子遮光,和其他未遮光的叶片形成对照;然后把整盆植物置于阳光下照射,四小时后,用水浴加热法将遮光的叶片脱色,以便于之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最后用清水漂洗叶片并滴上稀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1 / 1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朱口镇第一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30分)
1.(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反映出生物具有什么特征( )
A.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生长
C.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影响环境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反映出生物春天种子萌发,秋天结子的生长现象。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是具有生命的物体。所有生物都具有的共同特征有: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生长和繁殖、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等等。用手触碰含羞草叶片,其叶片会合拢,反映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人体可通过出汗、排尿等排出体内废物。
2.(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切开熟透的西瓜,流出的浅红色汁液主要来自(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的液泡里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水果的果汁就来源于此。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等结构。其中细胞壁能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同时起着保护细胞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3.(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生物与环境是有关系的,生物的生存是受环境主宰的
B.生物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C.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
【答案】A
【知识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解答】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不仅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物要生存下去必须适应环境,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如蚯蚓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了阴暗潮湿的地下,它在土壤里钻来钻去,又能疏松土壤。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生态系统。
4.(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今日的地球,森林减少;荒漠蔓延;臭氧层破坏...人类面临着一系列生态 、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 的发展( )
A.地理学 B.化学 C.生物学 D.物理学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学研究的范畴
【解析】【解答】今日的地球,森林减少;荒漠蔓延;臭氧层破坏…人类面临着一系列生态 、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生物学的发展。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传统上一直是农学和医学的基础,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医疗、制药、卫生等等方面。随着生物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生物学的影响已突破上述传统的领域,而扩展到食品、化工、环境保护、能源和冶金工业等等方面。
5.(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使用显微镜时,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A.载物台 B.物镜 C.遮光器 D.反光镜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使用显微镜时,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遮光器上有大小不一的光圈,用大光圈可以让更多的光线进入镜筒,使视野变亮。
故答案为:C。
【分析】载物台上用于安放玻片标本。物镜能放大物像。外界光线经过反光镜的反射进入镜筒。反光镜有凹面和平面。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反之用平面。
6.(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液泡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有关
B.细胞膜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C.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D.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液泡与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等有关,当液泡内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失水,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C、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细胞壁能保护和支持细胞,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细胞膜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同时起着保护细胞的作用,还具有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核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里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7.(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如图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其细胞分裂顺序正确的是(. )
A.a→b-→e→d B.c→d→a→b C.a→d- b→c D.a→c→d→b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分裂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a)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C),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d),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b)。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可以增加细胞的数目。
8.(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组织的形成是 的结果( )
A.细胞生长 B.细胞分化 C.细胞衰老 D.细胞分裂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分化成组织
【解析】【解答】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体的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形成一个由众多细胞组成的细胞团。刚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地长大。这个过程就是细胞生长。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会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所以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9.(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变形虫的临时性的伪足是由___凸起形 成的( )
A.细胞核 B.细胞壁 C.细胞膜 D.伸缩泡
【答案】C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解答】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其细胞膜纤薄,由于原生质层的流动,使身体表面生出不无定形的指状、叶状或针状的突起,称为“伪足”。
故答案为:C。
【分析】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用肉眼很难看见的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这些生物属于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细菌等单细胞生物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体。它们具备了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摄食、排除废物、能运动、能对环境变化产生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变异现象等。
10.(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下列四种生物不具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解析】【解答】较高等的动物体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而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故答案为:D。
【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与动物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没有系统。
11.(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 )
A.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B.分生区不断产生新的细胞,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
C.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成熟区形成了大量根毛
D.根冠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分生区不断产生新细胞
【答案】B
【知识点】幼根的生长
【解析】【解答】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增大。
故答案为:B。
【分析】根尖是植物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分之一。根尖自下而上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组成。根冠在根尖的最外面,主要起保护作用。分生区的细胞具有强烈的分裂能力。伸长区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分。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根毛可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
12.(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树枝条是由发育而来的( )
A.茎 B.根 C.枝芽 D.花
【答案】C
【知识点】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柳树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故答案为:C。
【分析】芽是未发育的茎、叶或花。在气温适宜、水分和养料充足的条件下,芽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会不断分裂,芽轴就会逐渐伸长。芽轴上的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并逐渐长大。顶芽的生长会使植物的茎增长,侧芽的生长则会在植物体上形成侧枝。这样芽就发育成了枝条。
13.(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 )
A.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 B.髓、形成层、木质部、树皮
C.髓、木质部、形成层、树皮 D.树皮、木质部、形成层、髓
【答案】A
【知识点】茎的结构
【解析】【解答】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故答案为:A。
【分析】木本植物茎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
14.(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植物的茎中具有输导有机养料功能的结构是( )
A.木质部中的导管 B.木质部中的筛管
C.韧皮部中的导管 D.韧皮部中的筛管
【答案】D
【知识点】筛管及其对有机物的运输
【解析】【解答】植物的茎中具有输导有机养料功能的结构是韧皮部的筛管。
故答案为:D。
【分析】绿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叶脉、叶柄、茎中的筛管可运到植物体各处。植物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则由导管送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5.(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如图是探究植物有关生理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 )
A.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C.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解析】【解答】图中探究的是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有助燃的作用。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植物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同时释放氧气。
16.(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多数叶片正面绿色比背面深一些 ,其主要原因是( )
A.下表皮的保卫细胞多于上表皮
B.栅栏层排列紧密,且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C.海绵层排列紧密,且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D.上表皮细胞内含叶绿体多
【答案】B
【知识点】叶片的结构
【解析】【解答】叶片上表皮靠近栅栏组织,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叶绿体含量多;而下表皮靠近海绵组织,海绵组织排列疏松,叶绿体少。表皮细胞是透明的,不含叶绿体。
故答案为:B。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叶肉是位于叶上、下表皮之间的绿色组织,是叶内最发达和最重要的组织。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分。多数植物的叶肉细胞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靠近表皮,是由一些排列较紧密的长圆柱状细胞组成,主要进行光合作用。而海绵组织靠近下表皮,是由一些排列较疏松的不规则形细胞组成,胞间隙发达,主要进行气体交换,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17.(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如图表示某植物的两种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
B.②过程表示呼吸作用
C.白天能同时进行①和②生理活动
D.晚上能同时进行①和②生理活动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图中①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作用,释放氧气。光合作用只能在白天有光的情况下进行。②过程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可以进行。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18.(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会导致温室效应 B.能维持碳——氧平衡
C.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D.能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A、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不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构建了植物体本身,也养活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绿色植物通过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向生物圈中排出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消耗氧,排出二氧化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正在大量消耗着各种各样的燃料,燃料燃烧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氧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就使得温室效应增强。然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绿色植物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有很大一部分通过叶片的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19.(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下列能够正确表达呼吸作用过程的式子是( )
A.水+二氧化碳
线粒体有机物+氧气
B.水+二氧化碳
有机物+氧气
C.有机物+氧
作水+二氧化碳+能量
D.有机物+氧
水+二氧化碳+能量
【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所以细胞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产物是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场所是线粒体。
故答案为:C。
【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
20.(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下列哪项不进行呼吸作用( )
A.萌发的种子 B.煮熟的种子
C.未萌发的种子 D.新鲜的叶子
【答案】B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而煮熟的种子则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B。
【分析】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呼吸作用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呼吸作用是所有生物的共同特征。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21.(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农民利用塑料大棚栽种蔬菜时,夜间会采取适当降低温度的措施,这样做是为了( )
A.抑制呼吸作用 B.促进光合作用
C.促进蒸腾作用 D.促进呼吸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夜间植物不再进行光合作用,而会继续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适当降低大棚的温度,能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提高蔬菜的产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却会分解有机物。因此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采取措施增强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抑制呼吸作用。白天适当增加大棚里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温度,延长光照等都可以促进光合作用,夜间适当降低大棚温度等则可以抑制呼吸作用。
22.(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下列植物中,被我们食用的主要部分属于根的是( )
A.白菜 B.花生 C.萝卜 D.西瓜
【答案】C
【知识点】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A、白菜食用部分属于茎和叶,A不符合题意。
B、花生食用部分是种子,B不符合题意。
C、萝卜食用部分是根,C符合题意。
D、西瓜食用部分是果实,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其中根、茎、叶能为植物提供营养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与植物繁殖后代有关,属于生殖器官。
23.(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对维持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起重要作用的生理活动是( )
A.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D.动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B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生物的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向生物圈中排出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有机物在分解的过程中也不断地消耗氧,排出二氧化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正在大量消耗着各种各样的燃料,燃料燃烧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氧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然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B。
【分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绿色植物还能通过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24.(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 )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答案】C
【知识点】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解析】【解答】绿色植物由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导管运往植物体各处,来到叶片时将以水蒸气状态从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这就是植物的蒸腾作用。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绿色植物就是通过吸收水分和蒸腾作用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的。
故答案为:C。
【分析】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不仅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还能在炎热的夏天,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25.(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生物圈中的“自动空气净化器”是( )
A.绿色植物 B.蕨类植物 C.被子植物 D.藻类植物
【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自动空气净化器”。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26.(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来
C.营造单纯的杉木林
D.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和利用
【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森林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要保护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一定要合理采伐,伐后及时更新,使木材生长量和采伐量基本平衡,甚至大于采伐量。同时要提高木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率。单纯的杉木林中生物种类单一,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差,生态平衡易被破坏,不利于保护森林资源。封山育林,禁止砍伐只能够在短时期内保护森林植被。乱砍滥伐只能导致森林资源的破坏。
故答案为:D。
【分析】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是一个巨大的“水库”,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森林还有调节小气候的作用。据测定,在高温夏季,林地内的温度较非林地要低3℃-5℃。在严寒多风的冬季,森林能使风速降低而使温度提高,从而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此外森林中植物的叶面有蒸腾水分作用,它可使周围空气湿度提高。森林还是控制全球变暖的缓冲器。由于近期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森林大面积减少,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大,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全球发生气候变暖的趋势。森林中的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缓解温室效应。
27.(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如图为某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放和关闭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某种物质进出保卫细胞导致开合的情况,则该物质是( )
A.水蒸气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答案】A
【知识点】气孔
【解析】【解答】气孔的开关与保卫细胞的水势有关,保卫细胞水势下降而吸水膨胀,气孔就张开,水势上升而失水缩小,气孔就关闭。
故答案为:A。
【分析】气孔多分布于植物叶片的表皮,由一对半月形保卫细胞围成,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28.(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 )
A.溶解叶绿素 B.溶解淀粉
C.检测淀粉 D.除去二氧化碳
【答案】A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叶片放入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绿素,便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故答案为:A。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步骤为:先将绿色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以确保实验中所观察到的淀粉为绿色植物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接下来用锡箔纸将一片叶子遮光,和其他未遮光的叶片形成对照;然后把整盆植物置于阳光下照射,四小时后,用水浴加热法将遮光的叶片脱色,以便于之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最后用清水漂洗叶片并滴上稀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29.(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价值的是( )
A.调节气候和制造氧气 B.保护水土和涵养水源
C.净化空气和降低噪音 D.侵占人类生存空间
【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解答】A、森林中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调节气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氧气,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森林的树木根深叶茂,可以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森林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和二氧化碳等,净化了空气;森林的树干、树叶等还能够消除噪音,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森林可以为人类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材料,没有森林,我们人类也将无法生存,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效益。森林在生态方面的价值体现在: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制氧、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环境、防风固沙等。
30.(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某工厂每天要排出二氧化硫、氯气等。为减少污染,周围应多种的植物是( )
A.法国梧桐、女贞 B.银杏、海桐
C.槐树、松树 D.酢浆草、狗牙根
【答案】A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解析】【解答】法国梧桐树干高大,枝叶茂盛,生长迅速,易成活,耐修剪,对二氧化琉、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女贞四季婆娑,枝叶茂密,树形整齐,适应性强,生长快又耐修剪,且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故答案为:A。
【分析】绿色植物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衣食住行,还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绿化环境、吸收有毒气体、吸附灰尘等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31.(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图1是细胞的部分生命活动示意图,图2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表示 过程,经过B过程形成了 。
(2)叶肉细胞与图中所示细胞相比,还有 等结构。
(3)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图中所示细胞时,需要滴加 ,目的是保持细胞的原有形态。
(4)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调节[④]遮光器和[ ] 。
(5)若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 ] 。 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为了便于观察,应将装片向 移动至视野中央。
【答案】(1)细胞分裂;组织
(2)细胞壁或叶绿体或液泡
(3)生理盐水
(4)⑤;反光镜
(5)⑦;细准焦螺旋;左下方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分裂;细胞分化成组织
【解析】【解答】(1)图中A表示细胞分裂过程,细胞分裂即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能增加细胞的数目。B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2)图中细胞为动物细胞,叶肉细胞与之相比,还有细胞壁或叶绿体或液泡等结构。
(3)图中所示细胞为动物细胞,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时,需要滴加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的原有形态。因为动物细胞在清水会吸水过多而涨破。
(4)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过暗,应调节④遮光器和⑤反光镜。
(5)若要使视野中的物像更加清晰,应调⑦细准焦螺旋。 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为了便于观察,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至视野中央。
故答案为:(1)细胞分裂;组织;(2)细胞壁或叶绿体或液泡;(3)生理盐水;(4)⑤;反光镜;(5)⑦;细准焦螺旋;左下方。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调焦和观察等过程。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用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以便及时记录观察结果。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反光镜一面是平面,一面是凹面。当外界光线较弱时可用凹面;反之,则用平面。调焦:眼睛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睁开,并慢慢调节粗准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调节粗准焦螺旋,继而轻微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为止。
32.(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我市某地每年4月千亩桃花争相吐艳,美不胜收。如图为桃树各部分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和 是桃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2)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 上的过程。
(3)桃子营养丰富,美味可口。图二中的①和②构成果实,桃的果实由 发育而成,②是由图一中的[1] 地发育而成。
(4)水和无机盐对桃树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根尖的 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答案】(1)雌蕊;雄蕊
(2)柱头
(3)子房;胚珠
(4)成熟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花的结构;传粉及其类型;根尖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1)雌蕊和雄蕊是桃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雌蕊由子房、花柱和柱头组成。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
(2)成熟的花粉从雄蕊的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的过程就叫做传粉。
(3)图二中的①果皮和②种子构成果实,桃的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②种子是由图一中的1胚珠发育而成。
(4)植物根尖的成熟区有根毛,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所以根尖的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分。
故答案为:(1)雌蕊;雄蕊;(2)柱头;(3)子房;胚珠;(4)成熟。
【分析】被子植物生长成熟后就会开花,一朵花通常由花托、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结构组成,其中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雄蕊花药上的花粉成熟后会散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分泌的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沿着花柱向子房生长最后到达胚珠,它里面的精子就会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植物在完成开花、传粉、受精后,子房会逐渐发育成果实,子房里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成种子里的胚。而花的其他结构花瓣、雄蕊、雌蕊的花柱和柱头等结构则慢慢凋落。
33.(2022七下·太康开学考)图甲是某种绿色植物,图中A、B、C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种生理过程,图乙是小王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步骤,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植物在结果实时,根吸收的水绝大部分用于该图中的过程[B] 。
(2)图甲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是通过 进出植物叶片的,该结构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3)小王探究的是图甲中的[ ]活动,该活动为绿色植物的 作用。
(4)实验前将该绿色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是为了将原有的 运走或耗尽。
(5)水浴加热装置中,装有酒精的烧杯是[ ]。 用碘液染色后,不遮光的部分变成 色。
【答案】(1)蒸腾作用
(2)气孔
(3)A;光合
(4)淀粉
(5)b;蓝
【知识点】气孔;蒸腾作用及其意义;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图甲A过程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B过程表示绿色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即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C过程表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1)绿色植物根吸收来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形式通过蒸腾作用由叶片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去了。
(2)植物叶片的表皮有许多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也是水分散失的窗口。
(3)图乙为“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及产物是淀粉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要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图甲中的A活动。
(4)实验前将该绿色植物放在暗处一昼夜,是为了将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以确保之后所检测到的淀粉是植物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5)水浴加热装置中,装有酒精的是b小烧杯,a大烧杯装有水。 用碘液染色后,叶片不遮光的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遇到碘液后变成蓝色。
故答案为:(1)蒸腾作用;(2)气孔;(3)A;光合作用;(4)淀粉;(5)b;蓝。
【分析】绿色植物有三大生理作用: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状态从活的植物体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通过根吸收来的水分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不仅可以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还能在炎热的夏天,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步骤为:先将绿色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接下来用锡箔纸将一片叶子遮光,和其他未遮光的叶片形成对照;然后把整盆植物置于阳光下照射,四小时后,用水浴加热法将遮光的叶片脱色,以便于之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最后用清水漂洗叶片并滴上稀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变化。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