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09 09:5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单元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a-40 Fe-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下列各图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对着干冷玻璃片呼气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煤制煤气
2.随着全球能源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日趋枯竭,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科学家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下列能源中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石油 C.氢气 D.煤
3.工厂储运白磷的容器上应贴的标识是(  )
4.【2021·怀化】下列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B.煤气泄漏迅速打开排气扇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5.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D.易燃易爆物品不能与其他物品混存,必须隔离贮存
7.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的燃烧可能造成酸雨的原因是排放大量CO2
B.石油炼制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C.汽车燃料改用压缩天然气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乙醇(C2H5OH)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8.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 ℃,图中该物质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
A.Q点 B.N点
C.P点 D.M点
9.2021年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点火升空,航天员乘组在轨驻留六个月,这是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的又一里程碑。发射用的火箭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关于该燃料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热值高,推力大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
C. 绿色无污染
D. 贮存、运输和加注都容易
10.“化学链燃烧”是新的燃烧概念,即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燃烧,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
A. 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B. 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 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的氧气较少
D. 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11.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分析和所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蜡烛火焰上罩铜丝圈,蜡烛很快熄灭,说明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B.燃烧的蜡烛质量与收集到的生成物质量相等,说明实验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向盛有粉尘的金属罐中快速鼓入空气并点火,发生爆炸,说明该粉尘一定是面粉
D.加入高锰酸钾也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说明高锰酸钾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12.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 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该混合气体的组成不可能是(  )
A. H2 、CO2 B. CO、CO2
C. H2、CH4、CO2 D. CH4、CO、CO2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6分)【2020·安徽改编】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科学处理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等废物,是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努力的目标。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用超临界水处理该类废物的新技术。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 ℃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
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将该类废物中的一部分成分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其他成分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由于该过程中不使用氧气且温度相对较低,不会形成有害气体。
(1)用超临界水处理上述类别废物的方法和焚烧法相比较,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点即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B.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
C.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
D.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3)氢气和甲烷都是清洁能源,写出甲烷完全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燃烧1 g氢气或甲烷释放的热量如图所示,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燃料,更多的是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天然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1 点即可)。
14.(5分)【原创】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微型实验装置,进行制取气体并研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中仪器③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推入过氧化氢溶液之前,仪器②、③中的白磷都没有燃烧,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6分)煤是社会生产、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碳。工业上常把煤进行汽化和液化处理,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煤汽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
(1)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它们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第①步洗选加工后,将精炼煤和含硫化合物的洗液分离应采用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 (填操作名称)。
(3)第②步是精炼煤与水蒸气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步通过化合反应得到一种有机燃料甲醇(CH3OH) ,该反应中CO和H2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5)第⑤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则氧化物X为________。
16.(6分)【2021·安徽】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酒精(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
(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开展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 g。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 ℃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 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 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 g。
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调控燃烧
(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第(5)小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
(5)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 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2点)。
②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若5.6 g铁与氧气反应可得a g产物,且铁无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17.(5分)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CaO)制成供居民采暖用的“环保煤”,以减少煤燃烧时二氧化硫的排放,减弱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燃烧时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mCaSO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的值是________。
(2)若煤厂一次共加入含氧化钙80%的生石灰140 t,计算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一、1.B 2.C 3.C 4.B 5.D 6.D 7.A 8.A 
9.D 点拨:氢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甲烷的两倍多,热值高,推力大,A不符合题意;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B不符合题意;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不污染空气,C不符合题意;氢气的制取成本较高,贮存和运输都比较困难,D符合题意。故选D。
10.C 点拨: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燃烧,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这样可以使燃料充分燃烧,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更高,A不符合题意;该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无火焰,可以避免甲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爆炸的风险,也不易发生火灾,B不符合题意;该反应还是甲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只是反应条件不同,消耗等质量的甲烷,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不变,C符合题意;该反应中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的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中不会混有氮气等杂质,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A 12.B
二、13.(1)用超临界水处理上述类别废物更环保 
(2)D
(3) CH4+2O2CO2+2H2O;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氢气储存困难(合理即可)
点拨:(1)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将该类废物中的一部分成分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其他成分保留在残余物中,随后被去除。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更环保;(2)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 ℃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两者物理性质差别很大,A错误;超临界水是将水加热到超过374 ℃并加压到超过219个大气压,使水处于气、液相互交融的状态,水分子间距离可能变大,B错误;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纯净物,C错误;在超临界水的环境中,废旧塑料制品和橡胶轮胎转化为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D正确;(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据图可知,与甲烷相比,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更多;目前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没有大量应用氢能源是没找到合适、廉价的制氢方法及合理、安全的储存和运输方法。
14.(1)烧杯 
(2)2H2O22H2O+O2↑
(3)②中的白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③中的白磷没有接触氧气
(4)节约药品,操作简单,减少污染(合理即可)
15.(1)不可再生 (2)过滤
(3)C+H2OCO+H2  
(4)7:1  
(5)SO3
16.(1)B 
(2)C2H5OH+3O22CO2+3H2O
(3)①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②m1>m2=m3
(4)取土填埋,隔绝空气
(5)①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合理即可)
②7.2≤a≤8.0
点拨:(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燃烧都能发光放热并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是只有煤中含有硫,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故选B;(2)酒精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3)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步骤2中,隔绝氧气,白磷未燃烧,步骤4 中,通入氧气,白磷燃烧,产生白烟;②一开始锥形瓶充满二氧化碳,步骤3中通入50 mL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气大,故m1>m2,步骤4 中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但是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步骤5中恢复室温擦干锥形瓶,故m2=m3,因此m1>m2=m3;(4)一旦煤层自燃,应取土填埋,隔绝空气;(5)①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氧气的浓度,颗粒直径为20~30 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说明铁的表面积可以影响铁的燃烧,故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或温度;②铁与氧气反应生成FeO时产物的质量最小,设生成的产物质量为x。(反应条件省略)
2Fe+O2===2FeO
112     144
5.6 g    x

x=7.2 g
铁与氧气反应生成Fe2O3时产物的质量最大,设生成的产物质量为y。(反应条件省略)
4Fe+3O2===2Fe2O3
224      320
5.6 g     y

y=8 g
故a的取值范围是7.2≤a≤8.0。
17.(1)2
(2)解:设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2CaO + 2SO2+O22CaSO4
112   128
140 t×80% x

x=128 t
答:理论上最多可吸收二氧化硫128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