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 文综常识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 文综常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1-29 09:04:38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备考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 文综常识
一、单选题
1.(2018·江苏)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抖空竹 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
2.(2018·天津)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 四书 语录体 舍生取义 逝者如斯夫
B 《三国演义》 章回小说 以时间为序 拥刘反曹 三打祝家庄
C 《家》 现代小说 巴金 高觉新 激流三部曲
D 《哈姆莱特》 悲剧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 卡西莫多
A.A B.B C.C D.D
3.(2017·天津)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4.(2020·南开模拟)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维克多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巴黎圣母院》是其浪漫主义杰作。
B.“长跪”,挺直上身而跪,表示恭敬,例如《孔雀东南飞》冲“府吏长跪告”;“箕踞”,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这种姿势表示轻慢傲视对方。
C.古人把四季中的每个季节的月份,分别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据此判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的“九月”,可称为“季秋”。
D.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的“象形”字如:井,本、从。
5.(2020·镇江模拟)下列诗句与“书画琴棋诗酒茶”等雅事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铫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
②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③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④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A.酒 茶 书 棋
B.茶 琴 画 棋
C.茶 棋 画 琴
D.酒 琴 书 画
6.(2020·如皋模拟)下面诗句所描述的时节不属于上已节的一项是(  )
A.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
B.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C.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D.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二、多选题
7.(2019·江苏)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板桥上睁圆环眼厉声大喝,吓退曹兵,然后迅速拆断桥梁,以阻追兵,可见张飞十分勇猛,有很有智谋。
B.《家》中,许倩如倡导女子剪发,带头剪掉自己的辫子,还以梅的遭遇来激发琴拒绝包办婚姻,鼓励琴做一个跟着时代走的新女性。
C.《狂人日记》中,狂人说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最后喊出“救救孩子”,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D.《欧也妮·葛朗台》中,夏尔在父亲破产自杀后,不愿拖累心上人安奈特而写了分手信给她,这一良善之举让偷看信件的欧也妮发誓要永远爱他。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经过生死搏斗最终将大马林鱼残骸拖回港口,有游客把它当成了鲨鱼骨,这一误会让小说结尾更意味深长。
8.(2018·江苏)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中,曹操攻陷徐州后,派遣张辽劝降陷入困境中的关羽,关羽提出了“卸甲”的三个条件,这一情节突出了关羽的忠义形象。
B.《茶馆》中,秦仲义说:“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他说的“那么办”是指通过收回房子、卖掉土地等途径,筹集资金来开办工厂。
C.《风波》中,七斤曾经在喝醉后骂有些遗老臭味的赵七爷是“贱胎”,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
D.《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奋力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给毁了,回到港口后,男孩遗憾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的性情极好,从不向丈夫要钱,她有着天使般的温柔,她的善良和忍让反衬了葛朗台的冷漠和贪婪。
9.(2020·如皋模拟)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中,袁术攻打刘备,吕布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决定出兵救刘备,但碍于与袁术有不干涉之约,于是吕布想出了辕门射戟的办法迫使袁术退兵。
B.《家》中,军阀交战之后,一位驻军连长的太太要住在高家,被三叔克明撵走,觉慧从同学那里得到一张“禁止驻兵”的告示,才免除了骚扰。
C.《茶馆》中,崔久峰是一个对社会悲观绝望的旧民主主义者,他的口头禅是“死马不能再活,活马早晚得死”,体现了旧民主主义无法拯救中国的事实。
D.《哈姆雷特》中,老国王的鬼魂第一次出现时穿着昔日他奋战那野心勃勃的挪威王时所穿的盔甲,蹙眉怒目,表现了老国王生前的威武与赫赫战功。
E.《欧也妮·葛朗台》里,老葛朗台经常一到关键时刻就会因紧张而口吃和耳聋,以致忘掉自己的观点,莫名其妙地兜圈子,让他的对手很不耐烦。
三、名著导读
10.(2020·江苏)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中,刘备与陆逊在猇亭交战,诸葛亮得到消息后,令人迅速在鱼腹浦摆下“八阵图”,后刘备战败,陆逊追击至此,为阵所困,可见诸葛亮足智多谋。
B.《茶馆》中,常四爷在清朝灭亡后自谋生路,凭良心做事,却生活贫困,晚景凄凉,这说明一个动荡的社会难以让普通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C.《边城》中,傩送二老一直喜欢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因为大老的意外身亡,他压抑自己 的内心,没有进一步向翠翠表白。
D.《哈姆莱特》中,奥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认为哈姆莱特地位高贵,其意志并不属于他自己,因此在去法国前叮嘱奥菲利娅不要轻信哈姆菜特的爱情盟誓。
E.《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在弟弟去世后,为保全弟弟的名誉,按照弟弟来信的请求,给了夏尔路费和一批货,让他远赴印度,接受锻炼。
11.(2020·江苏)简答题
(1)《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众人联句,起句为王熙凤所作,她说,“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就是‘一夜北风紧’”。请结合这句诗简析王熙凤的形象。
(2)《社戏》开篇记述了“我”成年后在北京看戏的经历。北京看戏给了“我”什么样的感受?以此开篇有什么表达效果?
12.(2019·江苏)简答题。
(1)《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一回中,群芳行令,宝钗摇得牡丹签,上云“任是无情也动人”。请结合小说概括宝钗的“动人”之处。
(2)《茶馆》第三幕,在得知来到茶馆的“老得不像样子了”的人是秦仲义时,王利发对他说:“正想去告诉您一声,这儿要大改良!”这里的“大改良”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王利发什么样的情感?
13.(2020·如皋模拟)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请以《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和《药》中的夏瑜为例,谈谈他们是怎样“起来”呐喊,“毁坏这铁屋”的。
14.(2020·如皋模拟)《红楼梦》“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这一章回中,有秦可卿托梦王熙凤的情节,请根据托梦内容和秦可卿死后众人的表现,概括秦可卿的形象特点。
四、语言表达
15.(2020·哈尔滨模拟)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苏州沧浪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请根据下面的意境写出下联。
近观水面,绿水荡漾,波光闪烁,心旷情闲;远望青山,峰峦起伏,峻岭绵延,情思邈远。
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
下联:   
(2)黄鹤楼中有一副集句对联,化用了崔灏和李白的诗意,请结合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将这副对联的下联补充完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灏《黄鹤楼》)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上联:何时黄鹤重来,且共倒金樽,浇洲渚千年芳草。
下联:但见   飞去,更谁吹    ,落   。
五、文言文阅读
16.(2020·江苏)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欧阳文忠公撰纪、表、志,宋景文公撰列传。当时以景文所撰过文,且一书出两手,命文忠看详,改归一体。文忠曰:“人所见不同,且宋公前辈。”遂已。故 事 修 书 唯 官 高 者 一
人书 职 名 时 景 文 守 郑 州 在 文 忠 下。文忠曰:“宋公用力久且深,何可掩哉?”逐于所撰各书之。古之君子,存心至公,无欲上人如此。
(节选自杨士奇《书(新唐书〉后》)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新唐书》是:二十四史之一,这一系列的史书在体例上属   ,其开山之作是   ;文中欧阳文忠公、宋景文公的本名分别是   、   。
(3)文中“存心至公,无欲上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六、默写
17.(2020·新课标Ⅱ)名篇名句默写
(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   ,   ”;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3)苏轼 《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   ”;月亮时圆时缺,“   ”。
七、综合题
18.(2020·天津模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  )其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孔子“韦编三绝”,董仲舒“目不窥园”,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而苏子美“《汉书》佐酒”……回溯历史,古人留下许多有关读书的佳话。阅读,(  )着超越时空的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的“宅读”,让人更加懂得珍爱生命、珍惜生活、关爱他人。有人读了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从“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这句话中,体会到爱的力量:有人诶了《中国抗疫简史》,纵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防疫抗疫的历史经验,增强了战疫的必胜信念;有人读了泰戈尔的《飞鸟集》,“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思索生命的意义。
通过坚持不辍的阅读,我们可以寻觅到温暖的阳光地带,采撷到(  )的花朵,领略到生命的高洁与伟岸。“有书便是艳阳天”。生动诠释了读书之于人的意义。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 。 我们深深懂得,正因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正因无数人为疫情防控冲锋在前、守土尽责,才使得我们在山河无恙、春回大地的暖意中,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美好,阅读是多么美妙。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沉醉 聚集 绚丽多姿
B.沉醉 凝结 五彩缤纷
C.沉迷 凝结 五彩缤纷
D.沉迷 聚集 绚丽多姿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战略重大成果,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B.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C.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D.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战略重大成果,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是(  )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修订六经,创办私学,开创儒家学派。去世后,他与弟子的思想言行被编成语录体著作《论语》。
B.周渊明,东晋人,字元亮,又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中国田园诗的创始人,后人称之为“隐逸诗人”代表作品《饮酒》《归园田居》等。
C.《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时期班固编撰,《史记》《后汉书》《三国志》井称为“前四史”。其中优秀的篇目有《张衡传》等。
D.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得该奖项的还有印度诗人奉戈尔,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中国作家莫言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逻辑推理
【解析】【分析】曹植《空竹赋》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小竹缘何成大器,健身娱乐聚人气。说的是“抖空竹”。
清代诗人杨仲愈在《美人风筝》诗中曰:“雾毂云销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尘缘一线时时断,,碧海青天任去来。”说的是“放风筝”。
《次韵张慵庵观予奕棋》,宋朝诗词,作者方回。“与牧猪奴可不同,嗟予老矣尚心童。戏拈玉子鸣飞雹,良喜青裾驻织葱。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小鬟有着能相恕,冷被傍人笑此翁。”说的是“下围棋”。
王泠然在《寒食篇》:“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说的是“荡秋千”。故答案为:D。
2.【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舍生取义”选自《孟子》。
B“三打祝家庄”出自《水浒传》。
C正确。
D“卡西莫多”出自《巴黎圣母院》。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3.【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B项“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种经书:《诗》《书》《易》《礼》《春秋》《乐》。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4.【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D项,“其中的‘象形’字如:井,本、从”错误,“井”是象形,而“本”为“指事”,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是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从”为“会意”,“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如“从”是二人相从形,两人在路上相随而行。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在课内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识记,重点关注作家、朝代、国籍、字号、代表作品、风格流派等,尤其要关注文章下面的注释。
5.【答案】B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识记传统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与‘书画琴棋诗酒茶’等雅事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需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判断对应的雅事。
“铫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抓住关键词“黄蕊色”“碗”等分析,应该和茶有关。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应该与“琴”有关。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兴致来时,挥动笔墨多少纸都用得完,就好像骏马一转眼就踏遍九州大地。与“作画”有关。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对阵结束,下罢旗,就把棋子收了,只有黑白两色,棋盘上又哪里去找什么胜败呢。与下围棋有关。
故答案为:B
【点评】做此类题目,既要熟记课内所学,还要广泛阅读,进行理解性记忆。要认真分析所给的诗句,抓住诗句中的核心词语来分析。如第一句中的“碗”,应该和“酒”或“茶”有关。再根据诗句中的“黄蕊色”来确定是“酒”。
6.【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及识记传统文化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需要抓住诗句的关键词语分析判断时节,了解“上已节”。
上已节在农历三月初三,是古代举行“祓除衅浴”活动的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A项,“壶觞”“晋永和”可以联想到《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流觞曲水”,据此判断这说的是上已节;
B项,“祓”即上已日祓禊仪式;
C项,“三月三日”点出上已节的日期,“水边多丽人”表现了上巳节女子结伴在水边沐浴的习俗;
D项,“艾符”“蒲酒”都是端午节的习俗风物。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文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本题将诗文放在句子中考查诗文合不合语境,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弄清诗文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具体分析所引用诗文合不合语境。
7.【答案】A,D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项,说张飞拆断桥梁有智谋错误。如果不拆断桥,曹军害怕其中有埋伏不敢进兵。现在拆断了桥,曹军会料定张飞心虚,必定前来追赶。故A错误。
D项,“这一良善之举让偷看信件的欧也妮发誓要永远爱他”表述错误。欧也妮发誓要永远爱夏尔的原因不止是这一点,还有信中夏尔表达的对欧也妮的好感和赞美。故D错误。
故答案为:A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名著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8.【答案】C,D
【知识点】文学常识;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作品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C项,“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错误,七斤的辫子是在进城时被人剪掉了;“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错误,他骂赵七爷是“贱胎”,说明他对封建势力是不满的,不能就说他是具有新思想的农民,因为面对反革命的复辞,七斤完全看不清自己的敌人是谁,对事件的性质和危害不认识,他们所熊虑的仅仅是没有辫子就当不成顺民的问题。而当风波过去以后,他们又如释重负,照旧生活,丝毫没有想到从复辟事件中吸取什么敦训。这说明他依然是麻木、胆怯、愚昧、盲从,政治上无知。
D项,“回到港口后,男孩遗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错误,从书中来看,男孩儿来到茅棚,看见老人那双满是伤痕的手。哭了起来,然后给老人送来了热咖啡,并表示要随他一起出海去打鱼。
故答案为:CD。
【点评】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必读篇目,不能做蜻蜓点水式的略读,而应精读,消化吸收其精华。
9.【答案】B,E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
B项,“觉慧”错,应该是觉新;
E项,“因紧张而口吃和耳聋,以致忘掉自己的观点”错,应该是他假装口吃、耳聋,让对方忘记他们的观点。
故选BE。
故答案为:BE
【点评】本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10.【答案】A,E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项,“诸葛亮得到消息后,令人迅速在鱼腹浦摆下‘八阵图’”错误,八阵图是诸葛亮入川时早就摆下的。
E项,“老葛朗台……给了夏尔路费和一批货”错误,偷换概念,应该是欧也妮资助夏尔一笔钱。“接受锻炼”也不对,只是把他打发到印度去了。
故答案为:AE。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的能力。名著阅读考查,考点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和主题理解上,能力层级多为“识记”。理解时要结合作品具体的情节、人物性格以及作品的主题、情节、环境等。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另外,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1.【答案】(1)诗句浅白,表明其学识浅薄;诗句能领起全篇,表明其聪明颖悟,有一定领导才能;诗句意境肃杀,表明其心怀忧惧。
(2)第一问:嘈杂拥挤;感到无趣,不想再看中国戏。第二问:欲扬先抑,突出儿时看戏回忆的温馨。
【知识点】文学常识;名篇
【解析】【分析】⑴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5.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题干为:《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众人联句,起句为王熙凤所作,她说,“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就是‘一夜北风紧’”。请结合这句诗简析王熙凤的形象。从诗句本身而言:浅白通俗易懂,可见王熙凤文化素养知识水平浅陋;诗句中“夜”“北风”“紧”等词给人肃杀冷寂的压抑感觉,表明王熙凤心怀忧惧压力满满。从猜灯谜活动而言,王熙凤作起句,有抛砖引玉的效果,能领起后面内容,总领下文和全篇。从文如其人的角度而言,文字里传递了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表明其身份地位以及智慧超凡情商极高的性格特点,个顶个不简单的姑娘们面前故作谦虚低调,具有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又彰显了领导能力。
⑵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其实就是审美的过程,就是对生活重新体验的过程,那么,不同的读者就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考试大纲》中最具开放性的一项考查。谈谈自己读相关句子的体会,即赏析词句段,答题思路——字面+中心,所谓“字面+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方法: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相关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表达了什么感情 (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相关的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题干为:《社戏》开篇记述了“我”成年后在北京看戏的经历。北京看戏给了“我”什么样的感受?以此开篇有什么表达效果?第一问属于内容主旨层面:先确定答题区间: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地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地走出了。”“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地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然后抓关键词句提炼出作者的感受:从“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中可见极端的拥挤杂乱聒噪;“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地走出了”从中可见作者感到无趣,不想再看中国戏。第二问属于段落作用,侧重结构和修辞特色:结合后文写社戏的好看,此处写在北京看戏的煎熬无趣感,结构上前后对照,修辞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欲扬先抑,突出儿时看戏在我回忆中的温馨美好。
故答案为:⑴诗句浅白,表明其学识浅薄;诗句能领起全篇,表明其聪明颖悟,有一定领导才能;诗句意境肃杀,表明其心怀忧惧。
⑵第一问:嘈杂拥挤;感到无趣,不想再看中国戏。第二问:欲扬先抑,突出儿时看戏回忆的温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赏析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技巧: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语、动作、神态、细节等。
⑵本题考查创造性解读和个性化阅读能力。具体而言属于对段落作用的赏析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12.【答案】(1)容貌妍丽,行止娴静;才能出众,处事得体;善解人意,关怀他人。
(2)“大改良”指的是茶馆将被小刘麻子、沈处长等霸占。这句话表达了王利发与茶馆及老友诀别时的悲愤。
【知识点】文学常识;名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宝钗的“动人”之处,实际上是考察宝钗的形象特点,这形象特点要结合宝钗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性格来答,概括时要依托于人物的行动。
(2)话剧《茶馆》截取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历史片段,将整个社会都浓缩到茶馆中,来展现三教九流的生死沉浮,折射整个社会的变迁。“大改良”是抗战结束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茶馆生意不景气,打算增添女招待来改变现状。此时王利发喊出这样的话一方面是带着希望,一方面是内心不确定,寻求安慰。
故答案为:⑴容貌妍丽,行止娴静;才能出众,处事得体;善解人意,关怀他人。
⑵“大改良”指的是茶馆将被小刘麻子、沈处长等霸占。这句话表达了王利发与茶馆及老友诀别时的悲愤。
【点评】(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3.【答案】狂人拒绝吃人并劝说亲人不要再吃人,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夏瑜在牢房里宣传革命思想,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并鼓动牢头红眼睛阿义造反。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夏瑜是革命者的形象。《药》里的夏瑜最为典型,他意志坚定,在狱中坚持宣传革命道理,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甚至劝牢头造反;在对敌斗争中“不要命”,不怕打,英勇无畏,毫不动摇。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人,是鲁迅塑造的一个典型的思想启蒙者形象。小说中,狂人异乎常人的思想行为特征导致了他在生活环境中受到排挤、敌视,被认为“有病”。狂人的怪异言行是彻底而纯粹的。狂人在日记中所叙述的环境缺乏写实性,却一语道破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社会本质。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鲁迅明写狂人的狂态,实际上笔笔触动的都是读者思考时代、社会、人生真谛的心弦。狂人不是一般典型性格,他是象征性的,是整个五四时代先驱者愤激思潮的艺术象征。
故答案为:狂人拒绝吃人并劝说亲人不要再吃人,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夏瑜在牢房里宣传革命思想,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并鼓动牢头红眼睛阿义造反。
【点评】名著名篇复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14.【答案】富有远见:叮嘱王熙凤“盛筵必散”,居安思危;②人缘好:平辈想她和睦亲密,下一 辈想她素日慈爱,宝玉为之吐血,丫鬟瑞珠为之触柱而亡,宝珠甘为其义女;③贤惠:长辈想她素日孝顺。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秦可卿,贾珍的长房长媳,她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她长得漂亮,兼具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的优点。她能干,年纪轻轻就能管理宁国府,她在宁国府受到上下一致的交口称赞。借虚写秦氏托梦这一情节,而实写秦氏丧仪和凤姐协理宁府这两个情节场面。此处借秦可卿托梦再作预示贾府“盛筵必散”,更显示了贾府之败的必然性。说明秦可卿富有远见。
秦可卿性格温和,贤惠孝顺,行事稳妥,得人心。第十三回,得知秦氏病死后,贾府上下无不对她悲痛惋惜,“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之人。”可见,秦可卿在贾府是深得人心的,人们对她的死去是普遍惋惜的。
故答案为:富有远见:叮嘱王熙凤“盛筵必散”,居安思危;②人缘好:平辈想她和睦亲密,下一 辈想她素日慈爱,宝玉为之吐血,丫鬟瑞珠为之触柱而亡,宝珠甘为其义女;③贤惠:长辈想她素日孝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15.【答案】(1)近水远山皆有情
(2)白云;玉笛;江城五月梅花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撰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对,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忌重字合掌,合掌即上下联意思重复。(1)上联提到“清风明月”,这是写景,所以应找出下联中的景色,下联中的景色通过“近观水面”“远望青山”可概括出“近山远水”,上联提到“本无价”,根据下联“心旷情闲”和“情思邈远”,可以得知山水都是有情的,所以可对“皆有情”,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2)上联提到“黄鹤”,应在诗歌中选择对应的景物,根据“白云千载空悠悠”可以得知,“白云”可对“黄鹤”,根据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第二处可填“玉笛”。第三处根据“江城五月落梅花”填写,注意仄起平收。“洲渚”对“江城”,“千年芳草”对“五月梅花”。
故答案为:⑴ 近水远山皆有情
⑵ 白云 玉笛 江城五月梅花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写对联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对联的一些知识: 对联要求词性要相同,即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或词组,其词性必须一致,也就是指上下联的词语必须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等等,而且最好能用同一小类的词相对。
16.【答案】(1)故事/修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时景文守郑州/在文忠下。
(2)纪传体;《史记》;欧阳修;宋祁
(3)尊重前辈,不改他人之文;尊重他人成果,不掩他人之名。
【知识点】文学常识;断句;筛选信息
【解析】【分析】⑴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这句话的意思是:按照旧例,修撰史书,只有官位最高的一个人写上职位名称。当时宋景文公做郑州知州,职位在欧阳修之下。“故事”是“按照旧例”的意思,状语提前,一般在其后断开;“修书”中,“书”是宾语,在其后断开;“职名”作“书”的宾语,在其后断开;“守”郑州是指做郑州知州,句中有宾语,在其后断开。最终断句为:故事/修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时景文守郑州/在文忠下。
⑵第一空,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的体例,因此填“纪传体”;第二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三空,欧阳修,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第四空,宋祁,曾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新唐书》大部分为宋祁所作,前后长达十余年。卒后谥号景文,因此称之为景文公。
⑶从文中来看,“当时以景文所撰过文,且一书出两手,命文忠看详,改归一体。文忠曰:‘人所见不同,且宋公前辈。’遂已”,当时认为一本史书出自两人之手,风格不同,便让欧阳修审察并把文章改归一体,然而欧阳修认为人人有不同见解,何况宋祁是前辈,不应随意修改他的文章,可见他尊重前辈以及他人劳动成果,不修改他人文章。本来“故事,修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时景文守郑州,在文忠下”,即按照旧例,宋祁官位比他低,本来不能写上名字,但“文忠曰:‘宋公用力久且深,何可掩哉?’遂与所撰各书之”,可见,欧阳修不愿意掩盖宋祁的功劳,让他署名。
故答案为:⑴故事/修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时景文守郑州/在文忠下。
⑵纪传体;《史记》;欧阳修;宋祁
⑶尊重前辈,不改他人之文;尊重他人成果,不掩他人之名。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⑵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⑶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筛选文本信息并概括内容,考生要注意抓住文本中描写相关事件人物的语句,然后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参考译文】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欧阳修撰写了纪、表、志,宋祁撰写了列传。当时认为宋祁所写过的是过渡性文字,而且同一本史书却出自两个人之手,于是让欧阳修详细审看,好改成同样的风格。欧阳修说:“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同,何况宋公是前辈。”于是改书这件事就停止了。按照旧例,修书时,只有官位最高的一个人写上职位名称。当时宋景文公做郑州知州,职位在欧阳修之下。欧阳修说:“宋公在修撰史书上出力很久,功夫很深,怎么能掩盖他的名声呢?”于是就在他们所撰写的文章上各自署名。古代的君子,存心极其公道,无欲无求的上人就像这样啊!
17.【答案】(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3)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輮”“卒”等,注意“而”字不要丢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故答案为:⑴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
⑵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⑶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18.【答案】(1)B
(2)C
(3)C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词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词语的选择、词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当中,一般为褒义词。沉迷:深深地迷惑或迷恋(某事物),一般为贬义词。这里面是说迷恋的事情拥有很久魅力,所以用沉醉。聚集:会合,集中,一般后面节具体的事物或人。凝结:纠结;集聚,常接抽象的事物。这里面后面的宾语为力量,所以用凝结。绚丽多姿: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这里面修饰的是花朵,而不是色彩,所以选用五彩缤纷。故答案选B。(2)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本题中,根据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形容词性的词语要放在名词性词语前面,所以“重大”放在“战略”前面,排除A和D;整句话说的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所以直接的成果应是疫情防控方面的,然后进一步的再是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所以应是“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排除B。故答案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作答。C项,“其中优秀的篇目有《张衡传》等”是错误的。《张衡传》选自《后汉书》。故答案选C。
故答案为:⑴B ⑵C ⑶C
【点评】⑴此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运用能力。要想做好此类题,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要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可从使用的范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2、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连贯能力。此题属于语言连贯的嵌入式填空题。要准确嵌入填空,必须要先整体把握语段中心内容,理清段落层次,弄清层次间逻辑关系,从而结合上下语境,正确推断所嵌入填充的内容。注意做该题型一定要有语境意识,注意上下的层次逻辑关系,前后的呼应关系,要瞻前顾后。
⑶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文学常识源于学生平时的理解积累,是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学生必须有耐力勤复习,不然很容易忘记。另外进入高中就应该有积累意识,高中语文课本注解十分详尽,学生平时功夫要下到,把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可以分门别类做以整理,积累丰厚了,常记常新,自然不容易忘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备考202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 文综常识
一、单选题
1.(2018·江苏)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抖空竹 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逻辑推理
【解析】【分析】曹植《空竹赋》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小竹缘何成大器,健身娱乐聚人气。说的是“抖空竹”。
清代诗人杨仲愈在《美人风筝》诗中曰:“雾毂云销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尘缘一线时时断,,碧海青天任去来。”说的是“放风筝”。
《次韵张慵庵观予奕棋》,宋朝诗词,作者方回。“与牧猪奴可不同,嗟予老矣尚心童。戏拈玉子鸣飞雹,良喜青裾驻织葱。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小鬟有着能相恕,冷被傍人笑此翁。”说的是“下围棋”。
王泠然在《寒食篇》:“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说的是“荡秋千”。故答案为:D。
2.(2018·天津)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 四书 语录体 舍生取义 逝者如斯夫
B 《三国演义》 章回小说 以时间为序 拥刘反曹 三打祝家庄
C 《家》 现代小说 巴金 高觉新 激流三部曲
D 《哈姆莱特》 悲剧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 卡西莫多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舍生取义”选自《孟子》。
B“三打祝家庄”出自《水浒传》。
C正确。
D“卡西莫多”出自《巴黎圣母院》。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3.(2017·天津)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答案】B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B项“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种经书:《诗》《书》《易》《礼》《春秋》《乐》。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4.(2020·南开模拟)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维克多 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巴黎圣母院》是其浪漫主义杰作。
B.“长跪”,挺直上身而跪,表示恭敬,例如《孔雀东南飞》冲“府吏长跪告”;“箕踞”,两股着地,伸直两腿,形似畚箕,这种姿势表示轻慢傲视对方。
C.古人把四季中的每个季节的月份,分别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据此判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中的“九月”,可称为“季秋”。
D.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其中的“象形”字如:井,本、从。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D项,“其中的‘象形’字如:井,本、从”错误,“井”是象形,而“本”为“指事”,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是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从”为“会意”,“会意字”是指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如“从”是二人相从形,两人在路上相随而行。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在课内学习的时候要注意识记,重点关注作家、朝代、国籍、字号、代表作品、风格流派等,尤其要关注文章下面的注释。
5.(2020·镇江模拟)下列诗句与“书画琴棋诗酒茶”等雅事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铫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
②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③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④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
A.酒 茶 书 棋
B.茶 琴 画 棋
C.茶 棋 画 琴
D.酒 琴 书 画
【答案】B
【知识点】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及识记传统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与‘书画琴棋诗酒茶’等雅事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需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判断对应的雅事。
“铫煎黄蕊色,碗转麴尘花”,抓住关键词“黄蕊色”“碗”等分析,应该和茶有关。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应该与“琴”有关。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兴致来时,挥动笔墨多少纸都用得完,就好像骏马一转眼就踏遍九州大地。与“作画”有关。
“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对阵结束,下罢旗,就把棋子收了,只有黑白两色,棋盘上又哪里去找什么胜败呢。与下围棋有关。
故答案为:B
【点评】做此类题目,既要熟记课内所学,还要广泛阅读,进行理解性记忆。要认真分析所给的诗句,抓住诗句中的核心词语来分析。如第一句中的“碗”,应该和“酒”或“茶”有关。再根据诗句中的“黄蕊色”来确定是“酒”。
6.(2020·如皋模拟)下面诗句所描述的时节不属于上已节的一项是(  )
A.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
B.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
C.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D.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答案】D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及识记传统文化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需要抓住诗句的关键词语分析判断时节,了解“上已节”。
上已节在农历三月初三,是古代举行“祓除衅浴”活动的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A项,“壶觞”“晋永和”可以联想到《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流觞曲水”,据此判断这说的是上已节;
B项,“祓”即上已日祓禊仪式;
C项,“三月三日”点出上已节的日期,“水边多丽人”表现了上巳节女子结伴在水边沐浴的习俗;
D项,“艾符”“蒲酒”都是端午节的习俗风物。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文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本题将诗文放在句子中考查诗文合不合语境,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弄清诗文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具体分析所引用诗文合不合语境。
二、多选题
7.(2019·江苏)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中,张飞在长板桥上睁圆环眼厉声大喝,吓退曹兵,然后迅速拆断桥梁,以阻追兵,可见张飞十分勇猛,有很有智谋。
B.《家》中,许倩如倡导女子剪发,带头剪掉自己的辫子,还以梅的遭遇来激发琴拒绝包办婚姻,鼓励琴做一个跟着时代走的新女性。
C.《狂人日记》中,狂人说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最后喊出“救救孩子”,作者借此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D.《欧也妮·葛朗台》中,夏尔在父亲破产自杀后,不愿拖累心上人安奈特而写了分手信给她,这一良善之举让偷看信件的欧也妮发誓要永远爱他。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经过生死搏斗最终将大马林鱼残骸拖回港口,有游客把它当成了鲨鱼骨,这一误会让小说结尾更意味深长。
【答案】A,D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项,说张飞拆断桥梁有智谋错误。如果不拆断桥,曹军害怕其中有埋伏不敢进兵。现在拆断了桥,曹军会料定张飞心虚,必定前来追赶。故A错误。
D项,“这一良善之举让偷看信件的欧也妮发誓要永远爱他”表述错误。欧也妮发誓要永远爱夏尔的原因不止是这一点,还有信中夏尔表达的对欧也妮的好感和赞美。故D错误。
故答案为:AD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名著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8.(2018·江苏)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中,曹操攻陷徐州后,派遣张辽劝降陷入困境中的关羽,关羽提出了“卸甲”的三个条件,这一情节突出了关羽的忠义形象。
B.《茶馆》中,秦仲义说:“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他说的“那么办”是指通过收回房子、卖掉土地等途径,筹集资金来开办工厂。
C.《风波》中,七斤曾经在喝醉后骂有些遗老臭味的赵七爷是“贱胎”,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
D.《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奋力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给毁了,回到港口后,男孩遗憾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的性情极好,从不向丈夫要钱,她有着天使般的温柔,她的善良和忍让反衬了葛朗台的冷漠和贪婪。
【答案】C,D
【知识点】文学常识;名篇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作品内容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C项,“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错误,七斤的辫子是在进城时被人剪掉了;“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错误,他骂赵七爷是“贱胎”,说明他对封建势力是不满的,不能就说他是具有新思想的农民,因为面对反革命的复辞,七斤完全看不清自己的敌人是谁,对事件的性质和危害不认识,他们所熊虑的仅仅是没有辫子就当不成顺民的问题。而当风波过去以后,他们又如释重负,照旧生活,丝毫没有想到从复辟事件中吸取什么敦训。这说明他依然是麻木、胆怯、愚昧、盲从,政治上无知。
D项,“回到港口后,男孩遗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错误,从书中来看,男孩儿来到茅棚,看见老人那双满是伤痕的手。哭了起来,然后给老人送来了热咖啡,并表示要随他一起出海去打鱼。
故答案为:CD。
【点评】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必读篇目,不能做蜻蜓点水式的略读,而应精读,消化吸收其精华。
9.(2020·如皋模拟)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中,袁术攻打刘备,吕布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决定出兵救刘备,但碍于与袁术有不干涉之约,于是吕布想出了辕门射戟的办法迫使袁术退兵。
B.《家》中,军阀交战之后,一位驻军连长的太太要住在高家,被三叔克明撵走,觉慧从同学那里得到一张“禁止驻兵”的告示,才免除了骚扰。
C.《茶馆》中,崔久峰是一个对社会悲观绝望的旧民主主义者,他的口头禅是“死马不能再活,活马早晚得死”,体现了旧民主主义无法拯救中国的事实。
D.《哈姆雷特》中,老国王的鬼魂第一次出现时穿着昔日他奋战那野心勃勃的挪威王时所穿的盔甲,蹙眉怒目,表现了老国王生前的威武与赫赫战功。
E.《欧也妮·葛朗台》里,老葛朗台经常一到关键时刻就会因紧张而口吃和耳聋,以致忘掉自己的观点,莫名其妙地兜圈子,让他的对手很不耐烦。
【答案】B,E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的能力。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回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课外著作阅读的记忆,根据题目要求选择。
B项,“觉慧”错,应该是觉新;
E项,“因紧张而口吃和耳聋,以致忘掉自己的观点”错,应该是他假装口吃、耳聋,让对方忘记他们的观点。
故选BE。
故答案为:BE
【点评】本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三、名著导读
10.(2020·江苏)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三国演义》中,刘备与陆逊在猇亭交战,诸葛亮得到消息后,令人迅速在鱼腹浦摆下“八阵图”,后刘备战败,陆逊追击至此,为阵所困,可见诸葛亮足智多谋。
B.《茶馆》中,常四爷在清朝灭亡后自谋生路,凭良心做事,却生活贫困,晚景凄凉,这说明一个动荡的社会难以让普通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C.《边城》中,傩送二老一直喜欢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因为大老的意外身亡,他压抑自己 的内心,没有进一步向翠翠表白。
D.《哈姆莱特》中,奥菲利娅的哥哥雷欧提斯认为哈姆莱特地位高贵,其意志并不属于他自己,因此在去法国前叮嘱奥菲利娅不要轻信哈姆菜特的爱情盟誓。
E.《欧也妮·葛朗台》中,老葛朗台在弟弟去世后,为保全弟弟的名誉,按照弟弟来信的请求,给了夏尔路费和一批货,让他远赴印度,接受锻炼。
【答案】A,E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A项,“诸葛亮得到消息后,令人迅速在鱼腹浦摆下‘八阵图’”错误,八阵图是诸葛亮入川时早就摆下的。
E项,“老葛朗台……给了夏尔路费和一批货”错误,偷换概念,应该是欧也妮资助夏尔一笔钱。“接受锻炼”也不对,只是把他打发到印度去了。
故答案为:AE。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的能力。名著阅读考查,考点大多落在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和主题理解上,能力层级多为“识记”。理解时要结合作品具体的情节、人物性格以及作品的主题、情节、环境等。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另外,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名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1.(2020·江苏)简答题
(1)《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众人联句,起句为王熙凤所作,她说,“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就是‘一夜北风紧’”。请结合这句诗简析王熙凤的形象。
(2)《社戏》开篇记述了“我”成年后在北京看戏的经历。北京看戏给了“我”什么样的感受?以此开篇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1)诗句浅白,表明其学识浅薄;诗句能领起全篇,表明其聪明颖悟,有一定领导才能;诗句意境肃杀,表明其心怀忧惧。
(2)第一问:嘈杂拥挤;感到无趣,不想再看中国戏。第二问:欲扬先抑,突出儿时看戏回忆的温馨。
【知识点】文学常识;名篇
【解析】【分析】⑴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5.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题干为:《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众人联句,起句为王熙凤所作,她说,“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一句粗话”,“就是‘一夜北风紧’”。请结合这句诗简析王熙凤的形象。从诗句本身而言:浅白通俗易懂,可见王熙凤文化素养知识水平浅陋;诗句中“夜”“北风”“紧”等词给人肃杀冷寂的压抑感觉,表明王熙凤心怀忧惧压力满满。从猜灯谜活动而言,王熙凤作起句,有抛砖引玉的效果,能领起后面内容,总领下文和全篇。从文如其人的角度而言,文字里传递了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表明其身份地位以及智慧超凡情商极高的性格特点,个顶个不简单的姑娘们面前故作谦虚低调,具有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又彰显了领导能力。
⑵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其实就是审美的过程,就是对生活重新体验的过程,那么,不同的读者就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考试大纲》中最具开放性的一项考查。谈谈自己读相关句子的体会,即赏析词句段,答题思路——字面+中心,所谓“字面+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方法:从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这句话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说一遍,可以给这个句子换说法,也可以给这个句子作解释。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可以联系生活再说说。相关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表达了什么感情 (也可问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相关的句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题干为:《社戏》开篇记述了“我”成年后在北京看戏的经历。北京看戏给了“我”什么样的感受?以此开篇有什么表达效果?第一问属于内容主旨层面:先确定答题区间:民国元年我初到北京的时候,当时一个朋友对我说,北京戏最好,你不去见见世面么?我想,看戏是有味的,而况在北京呢。于是都兴致勃勃地跑到什么园,戏文已经开场了,在外面也早听到冬冬地响。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我因为耳朵已经喤喤的响着了,用了心,才听到他是说‘有人,不行!’”“我们退到后面,一个辫子很光的却来领我们到了侧面,指出一个地位来。这所谓地位者,原来是一条长凳,然而他那坐板比我的上腿要狭到四分之三,他的脚比我的下腿要长过三分之二。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地走出了。”“走了许多路,忽听得我的朋友的声音道,‘究竟怎的?’我回过脸去,原来他也被我带出来了。他很诧异地说,‘怎么总是走,不答应?’我说,‘朋友,对不起,我耳朵只在冬冬喤喤的响,并没有听到你的话。’”“后来我每一想到,便很以为奇怪,似乎这戏太不好,——否则便是我近来在戏台下不适于生存了。”然后抓关键词句提炼出作者的感受:从“我们挨进门,几个红的绿的在我的眼前一闪烁,便又看见戏台下满是许多头,再定神四面看,却见中间也还有几个空座,挤过去要坐时,又有人对我发议论”中可见极端的拥挤杂乱聒噪;“我先是没有爬上去的勇气,接着便联想到私刑拷打的刑具,不由的毛骨悚然地走出了”从中可见作者感到无趣,不想再看中国戏。第二问属于段落作用,侧重结构和修辞特色:结合后文写社戏的好看,此处写在北京看戏的煎熬无趣感,结构上前后对照,修辞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欲扬先抑,突出儿时看戏在我回忆中的温馨美好。
故答案为:⑴诗句浅白,表明其学识浅薄;诗句能领起全篇,表明其聪明颖悟,有一定领导才能;诗句意境肃杀,表明其心怀忧惧。
⑵第一问:嘈杂拥挤;感到无趣,不想再看中国戏。第二问:欲扬先抑,突出儿时看戏回忆的温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赏析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技巧: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外貌、语、动作、神态、细节等。
⑵本题考查创造性解读和个性化阅读能力。具体而言属于对段落作用的赏析解读。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12.(2019·江苏)简答题。
(1)《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一回中,群芳行令,宝钗摇得牡丹签,上云“任是无情也动人”。请结合小说概括宝钗的“动人”之处。
(2)《茶馆》第三幕,在得知来到茶馆的“老得不像样子了”的人是秦仲义时,王利发对他说:“正想去告诉您一声,这儿要大改良!”这里的“大改良”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王利发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容貌妍丽,行止娴静;才能出众,处事得体;善解人意,关怀他人。
(2)“大改良”指的是茶馆将被小刘麻子、沈处长等霸占。这句话表达了王利发与茶馆及老友诀别时的悲愤。
【知识点】文学常识;名篇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宝钗的“动人”之处,实际上是考察宝钗的形象特点,这形象特点要结合宝钗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性格来答,概括时要依托于人物的行动。
(2)话剧《茶馆》截取了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历史片段,将整个社会都浓缩到茶馆中,来展现三教九流的生死沉浮,折射整个社会的变迁。“大改良”是抗战结束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茶馆生意不景气,打算增添女招待来改变现状。此时王利发喊出这样的话一方面是带着希望,一方面是内心不确定,寻求安慰。
故答案为:⑴容貌妍丽,行止娴静;才能出众,处事得体;善解人意,关怀他人。
⑵“大改良”指的是茶馆将被小刘麻子、沈处长等霸占。这句话表达了王利发与茶馆及老友诀别时的悲愤。
【点评】(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3.(2020·如皋模拟)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请以《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和《药》中的夏瑜为例,谈谈他们是怎样“起来”呐喊,“毁坏这铁屋”的。
【答案】狂人拒绝吃人并劝说亲人不要再吃人,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夏瑜在牢房里宣传革命思想,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并鼓动牢头红眼睛阿义造反。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夏瑜是革命者的形象。《药》里的夏瑜最为典型,他意志坚定,在狱中坚持宣传革命道理,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甚至劝牢头造反;在对敌斗争中“不要命”,不怕打,英勇无畏,毫不动摇。狂人是一个患有迫害狂恐惧症的人,是鲁迅塑造的一个典型的思想启蒙者形象。小说中,狂人异乎常人的思想行为特征导致了他在生活环境中受到排挤、敌视,被认为“有病”。狂人的怪异言行是彻底而纯粹的。狂人在日记中所叙述的环境缺乏写实性,却一语道破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社会本质。作品中的狂人,实际上是一个象征性的形象。鲁迅明写狂人的狂态,实际上笔笔触动的都是读者思考时代、社会、人生真谛的心弦。狂人不是一般典型性格,他是象征性的,是整个五四时代先驱者愤激思潮的艺术象征。
故答案为:狂人拒绝吃人并劝说亲人不要再吃人,指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夏瑜在牢房里宣传革命思想,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并鼓动牢头红眼睛阿义造反。
【点评】名著名篇复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
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
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
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时多加注意;
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
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
14.(2020·如皋模拟)《红楼梦》“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这一章回中,有秦可卿托梦王熙凤的情节,请根据托梦内容和秦可卿死后众人的表现,概括秦可卿的形象特点。
【答案】富有远见:叮嘱王熙凤“盛筵必散”,居安思危;②人缘好:平辈想她和睦亲密,下一 辈想她素日慈爱,宝玉为之吐血,丫鬟瑞珠为之触柱而亡,宝珠甘为其义女;③贤惠:长辈想她素日孝顺。
【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秦可卿,贾珍的长房长媳,她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她长得漂亮,兼具林黛玉和薛宝钗二人的优点。她能干,年纪轻轻就能管理宁国府,她在宁国府受到上下一致的交口称赞。借虚写秦氏托梦这一情节,而实写秦氏丧仪和凤姐协理宁府这两个情节场面。此处借秦可卿托梦再作预示贾府“盛筵必散”,更显示了贾府之败的必然性。说明秦可卿富有远见。
秦可卿性格温和,贤惠孝顺,行事稳妥,得人心。第十三回,得知秦氏病死后,贾府上下无不对她悲痛惋惜,“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一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之人。”可见,秦可卿在贾府是深得人心的,人们对她的死去是普遍惋惜的。
故答案为:富有远见:叮嘱王熙凤“盛筵必散”,居安思危;②人缘好:平辈想她和睦亲密,下一 辈想她素日慈爱,宝玉为之吐血,丫鬟瑞珠为之触柱而亡,宝珠甘为其义女;③贤惠:长辈想她素日孝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四、语言表达
15.(2020·哈尔滨模拟)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1)苏州沧浪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请根据下面的意境写出下联。
近观水面,绿水荡漾,波光闪烁,心旷情闲;远望青山,峰峦起伏,峻岭绵延,情思邈远。
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
下联:   
(2)黄鹤楼中有一副集句对联,化用了崔灏和李白的诗意,请结合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将这副对联的下联补充完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灏《黄鹤楼》)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上联:何时黄鹤重来,且共倒金樽,浇洲渚千年芳草。
下联:但见   飞去,更谁吹    ,落   。
【答案】(1)近水远山皆有情
(2)白云;玉笛;江城五月梅花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文学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和撰写对联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对,音调和谐;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忌重字合掌,合掌即上下联意思重复。(1)上联提到“清风明月”,这是写景,所以应找出下联中的景色,下联中的景色通过“近观水面”“远望青山”可概括出“近山远水”,上联提到“本无价”,根据下联“心旷情闲”和“情思邈远”,可以得知山水都是有情的,所以可对“皆有情”,符合仄起平收的原则。(2)上联提到“黄鹤”,应在诗歌中选择对应的景物,根据“白云千载空悠悠”可以得知,“白云”可对“黄鹤”,根据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第二处可填“玉笛”。第三处根据“江城五月落梅花”填写,注意仄起平收。“洲渚”对“江城”,“千年芳草”对“五月梅花”。
故答案为:⑴ 近水远山皆有情
⑵ 白云 玉笛 江城五月梅花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写对联的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掌握对联的一些知识: 对联要求词性要相同,即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或词组,其词性必须一致,也就是指上下联的词语必须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等等,而且最好能用同一小类的词相对。
五、文言文阅读
16.(2020·江苏)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欧阳文忠公撰纪、表、志,宋景文公撰列传。当时以景文所撰过文,且一书出两手,命文忠看详,改归一体。文忠曰:“人所见不同,且宋公前辈。”遂已。故 事 修 书 唯 官 高 者 一
人书 职 名 时 景 文 守 郑 州 在 文 忠 下。文忠曰:“宋公用力久且深,何可掩哉?”逐于所撰各书之。古之君子,存心至公,无欲上人如此。
(节选自杨士奇《书(新唐书〉后》)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2)《新唐书》是:二十四史之一,这一系列的史书在体例上属   ,其开山之作是   ;文中欧阳文忠公、宋景文公的本名分别是   、   。
(3)文中“存心至公,无欲上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答案】(1)故事/修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时景文守郑州/在文忠下。
(2)纪传体;《史记》;欧阳修;宋祁
(3)尊重前辈,不改他人之文;尊重他人成果,不掩他人之名。
【知识点】文学常识;断句;筛选信息
【解析】【分析】⑴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这句话的意思是:按照旧例,修撰史书,只有官位最高的一个人写上职位名称。当时宋景文公做郑州知州,职位在欧阳修之下。“故事”是“按照旧例”的意思,状语提前,一般在其后断开;“修书”中,“书”是宾语,在其后断开;“职名”作“书”的宾语,在其后断开;“守”郑州是指做郑州知州,句中有宾语,在其后断开。最终断句为:故事/修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时景文守郑州/在文忠下。
⑵第一空,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的体例,因此填“纪传体”;第二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三空,欧阳修,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第四空,宋祁,曾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新唐书》大部分为宋祁所作,前后长达十余年。卒后谥号景文,因此称之为景文公。
⑶从文中来看,“当时以景文所撰过文,且一书出两手,命文忠看详,改归一体。文忠曰:‘人所见不同,且宋公前辈。’遂已”,当时认为一本史书出自两人之手,风格不同,便让欧阳修审察并把文章改归一体,然而欧阳修认为人人有不同见解,何况宋祁是前辈,不应随意修改他的文章,可见他尊重前辈以及他人劳动成果,不修改他人文章。本来“故事,修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时景文守郑州,在文忠下”,即按照旧例,宋祁官位比他低,本来不能写上名字,但“文忠曰:‘宋公用力久且深,何可掩哉?’遂与所撰各书之”,可见,欧阳修不愿意掩盖宋祁的功劳,让他署名。
故答案为:⑴故事/修书/唯官高者一人书职名/时景文守郑州/在文忠下。
⑵纪传体;《史记》;欧阳修;宋祁
⑶尊重前辈,不改他人之文;尊重他人成果,不掩他人之名。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⑵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⑶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和筛选文本信息并概括内容,考生要注意抓住文本中描写相关事件人物的语句,然后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参考译文】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欧阳修撰写了纪、表、志,宋祁撰写了列传。当时认为宋祁所写过的是过渡性文字,而且同一本史书却出自两个人之手,于是让欧阳修详细审看,好改成同样的风格。欧阳修说:“每个人的见解都不同,何况宋公是前辈。”于是改书这件事就停止了。按照旧例,修书时,只有官位最高的一个人写上职位名称。当时宋景文公做郑州知州,职位在欧阳修之下。欧阳修说:“宋公在修撰史书上出力很久,功夫很深,怎么能掩盖他的名声呢?”于是就在他们所撰写的文章上各自署名。古代的君子,存心极其公道,无欲无求的上人就像这样啊!
六、默写
17.(2020·新课标Ⅱ)名篇名句默写
(1)《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   ,   ”;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3)苏轼 《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   ”;月亮时圆时缺,“   ”。
【答案】(1)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3)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輮”“卒”等,注意“而”字不要丢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故答案为:⑴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
⑵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⑶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七、综合题
18.(2020·天津模拟)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  )其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孔子“韦编三绝”,董仲舒“目不窥园”,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而苏子美“《汉书》佐酒”……回溯历史,古人留下许多有关读书的佳话。阅读,(  )着超越时空的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的“宅读”,让人更加懂得珍爱生命、珍惜生活、关爱他人。有人读了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从“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这句话中,体会到爱的力量:有人诶了《中国抗疫简史》,纵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防疫抗疫的历史经验,增强了战疫的必胜信念;有人读了泰戈尔的《飞鸟集》,“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思索生命的意义。
通过坚持不辍的阅读,我们可以寻觅到温暖的阳光地带,采撷到(  )的花朵,领略到生命的高洁与伟岸。“有书便是艳阳天”。生动诠释了读书之于人的意义。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 。 我们深深懂得,正因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正因无数人为疫情防控冲锋在前、守土尽责,才使得我们在山河无恙、春回大地的暖意中,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美好,阅读是多么美妙。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沉醉 聚集 绚丽多姿
B.沉醉 凝结 五彩缤纷
C.沉迷 凝结 五彩缤纷
D.沉迷 聚集 绚丽多姿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战略重大成果,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B.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C.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D.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战略重大成果,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是(  )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修订六经,创办私学,开创儒家学派。去世后,他与弟子的思想言行被编成语录体著作《论语》。
B.周渊明,东晋人,字元亮,又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是中国田园诗的创始人,后人称之为“隐逸诗人”代表作品《饮酒》《归园田居》等。
C.《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时期班固编撰,《史记》《后汉书》《三国志》井称为“前四史”。其中优秀的篇目有《张衡传》等。
D.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作家,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得该奖项的还有印度诗人奉戈尔,美国小说家海明威、中国作家莫言等。
【答案】(1)B
(2)C
(3)C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近义词辨析;成语的使用;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词语的考查是命题的一个常项。主要侧重同义词语的选择、词语使用正误等两种方式。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词语。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沉醉:比喻深深地迷恋或沉浸在某种事物当中,一般为褒义词。沉迷:深深地迷惑或迷恋(某事物),一般为贬义词。这里面是说迷恋的事情拥有很久魅力,所以用沉醉。聚集:会合,集中,一般后面节具体的事物或人。凝结:纠结;集聚,常接抽象的事物。这里面后面的宾语为力量,所以用凝结。绚丽多姿: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这里面修饰的是花朵,而不是色彩,所以选用五彩缤纷。故答案选B。(2)本题考查联系上下文语境补充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本题中,根据多项定语的排列顺序,形容词性的词语要放在名词性词语前面,所以“重大”放在“战略”前面,排除A和D;整句话说的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所以直接的成果应是疫情防控方面的,然后进一步的再是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所以应是“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排除B。故答案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作答。C项,“其中优秀的篇目有《张衡传》等”是错误的。《张衡传》选自《后汉书》。故答案选C。
故答案为:⑴B ⑵C ⑶C
【点评】⑴此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运用能力。要想做好此类题,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1、要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可从使用的范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2、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判断。
⑵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的连贯能力。此题属于语言连贯的嵌入式填空题。要准确嵌入填空,必须要先整体把握语段中心内容,理清段落层次,弄清层次间逻辑关系,从而结合上下语境,正确推断所嵌入填充的内容。注意做该题型一定要有语境意识,注意上下的层次逻辑关系,前后的呼应关系,要瞻前顾后。
⑶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文学常识源于学生平时的理解积累,是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学生必须有耐力勤复习,不然很容易忘记。另外进入高中就应该有积累意识,高中语文课本注解十分详尽,学生平时功夫要下到,把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可以分门别类做以整理,积累丰厚了,常记常新,自然不容易忘记。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