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件(共32张PPT)+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短文两篇 陋室铭 课件(共32张PPT)+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8 18:19:30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四单元
17.1 陋室铭
刘禹锡
学习目标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新课导入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其诗风明快俊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写作背景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文学常识——铭
禹( ) 锡( )
馨( ) 鸿( )
儒( ) 牍( )


xīn
hóng


读清字音
文意梳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精读课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精读课文
出名,有名
神异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神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精读课文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精读课文
蔓延到台阶上。
映入
译文: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精读课文
博学的人。鸿,大。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译文: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精读课文
指官府文书
译文: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代指世俗的乐曲。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扰乱
形体、躯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精读课文
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
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译文:(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
孔子云:何陋之有
精读课文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语出《论语·子罕》。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
积累文言词语
1、惟吾德馨(古义: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今义:芳香。)
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
古今异义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2、苔痕上阶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绿。)
3、草色入帘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青。)
词类活用

无丝竹之乱耳(助词,不译。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一词多义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有何陋”。)
文言句式
倒装句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研读课文
(1)对偶、比喻、起兴、类比。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2)以虚衬实,以比喻起兴,用类比的方法以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研读课文
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对偶、拟人。“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什么修辞手法?“上”和“入”有什么好处?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研读课文
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居室环境:清;
交往人物:儒;
日常生活:闲、雅的特点。
7.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的?
8.文中有两处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是哪两处?
研读课文
(1)实:谈笑有鸿儒 虚:往来无白丁
(2)实:可以调琴素,阅金经 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10.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研读课文
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1.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合作探究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是针对房子本身的简陋讲的,而不陋是说主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就不觉得陋了。陋是指物质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开头前三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文章的中心句,后面的文章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展开。
2.作者开头说自己的屋子是陋室,为什么到最后又说何陋之有?这不是矛盾吗?
3.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合作探究
作者从室外环境之幽雅、室中人交往之雅和室中事的情趣之雅三个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
示例一: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二: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何看法?
本文起首四句,以正衬发端,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点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再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交友及室主人所做之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的情怀,后又以诸荀、扬雄自比,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主旨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一方面向朝中当权者显示自己并未因遭贬而郁郁寡欢,相反却过得安逸潇洒;另一方面表达自己身居陋室不改初衷,屡遭磨难而坚守节操的信念。本文充分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文本特色
托物言志,小结主题。
1.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语句填空
2.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
3.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谢谢欣赏17.1 陋室铭 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学习重难点
1.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
2.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的分析。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导学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其诗风明快俊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写作背景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三、导读理解
1.请给下面汉字注音。
禹( yǔ ) 锡( xī )
馨( xīn ) 鸿( hóng )
儒( rú ) 牍( dú )
2.古今异义
(1)惟吾德馨(古义: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今义:芳香。)
(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
3.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2)苔痕上阶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绿。)
(3)草色入帘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青。)
4.一词多义
之:
无丝竹之乱耳(助词,不译。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5.文言句式——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有何陋”。)
自我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谈笑有鸿儒
(5)可以调素琴
(6)无丝竹之乱耳
(7)无案牍之劳形
2.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________”立意,以“________”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________的节操和________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________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________”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4)刘禹锡,字________,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________家、________家。白居易称之为“_______”。著有《_______》《竹枝词》《_______》等。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______”,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_______”,并与白居易合称“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有仙则名( ) ②惟吾德馨(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四句以“山”“水”类比“陋室”,以“仙”“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表明“陋室”也具有“名”和“灵”的性质。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虚实结合,流露出作者对知识分子的热爱,对无学识、无功名的人的鄙弃。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显出陋室生活之安适。一个超然物外、体静心闲的高人雅士形象呼之欲出。
D.文章最后,作者引用圣人之言作结,以名贤自喻,暗示自己就是与诸葛亮、扬子云一样的君子,深化了主题。
(4)本文作者和下面【链接】中的颜回,一居“陋室”不以为陋,一在“陋巷”不以为忧,
原因何在?请简要分析。
【链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答案及解析
1.(1)出名,有名
(2)神异
(3)这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4)博学的人
(5)调弄
(6)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扰乱
(7)形体、躯体
2.(1)陋室不陋; 惟吾德馨; 高洁傲岸; 安贫乐道
(2)类比; 惟吾德馨
(3)环境; 往来人物; 室中生活
(4)梦得 文学 哲学 诗豪 刘宾客集 柳枝词 刘柳 三杰 刘白
3.答案:(1)①出名,有名 ②德行美好 ③大 ④使……劳累
(2)①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②可以弹奏素朴(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3)B
(4)作者品德高尚,居住环境清幽,交往人物儒雅,生活情趣高雅,所以不陋;颜回有自己的爱好、乐趣,沉浸在好学的乐趣中,所以不忧。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名:出名,有名;
②句意为: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馨:德行美好;
③句意为: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鸿:大;
④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语:苔:苔藓。上:动词,长到,蔓到。入:映入。
②重点词语: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古琴。金经:指用泥金书写的佛经,即《金刚经》。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理解与分析不正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交往的人都很高雅,没有“对无学识、无功名的人的鄙弃”之意,故选B。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总写出因“德”室“不陋”;继而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环境清幽,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出人物儒雅,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出生活情趣,可知陋室不陋;
根据【链接】“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知,面对“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的生活状况,颜回不像一般人一样“不堪其忧”,而是专注于学习,因而不以为意,可知其不忧的原因,因而孔子大加赞扬。17.1 陋室铭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精妙新颖的构思。
3.理解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
2.指导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的分析。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其诗风明快俊爽,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写作背景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表达了自己处陋居穷而不改人格与德操的信念。
四、文学常识——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墓志铭、座右铭等。铭文一般都是押韵的,又讲究句式整齐,常用排比、对偶句。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五、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停顿。
2.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3.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意境,想像画面。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声音要洪亮、节奏要准,要读出韵律。
六、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汉字注音。
禹( yǔ ) 锡( xī )
馨( xīn ) 鸿( hóng )
儒( rú ) 牍( dú )
2.古今异义
(1)惟吾德馨(古义: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今义:芳香。)
(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
3.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2)苔痕上阶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绿。)
(3)草色入帘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青。)
4.一词多义
之:
无丝竹之乱耳(助词,不译。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5.文言句式——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有何陋”。)
七、精读课文,把握文章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1)对偶、比喻、起兴、类比。(2)以虚衬实,以比喻起兴,用类比的方法以次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明确:“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
明确: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什么修辞手法?“上”和“入”有什么好处?
明确:对偶、拟人。“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
明确: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样的高雅。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几句写什么?
明确: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怡然自得的神情。
7.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的?
明确:居室环境:清;交往人物:儒;日常生活:闲、雅的特点。
8.文中有两处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是哪两处?
(1)实:谈笑有鸿儒 虚:往来无白丁
(2)实:可以调琴素,阅金经 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写什么?
明确: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定证“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0.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明确: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八、合作探究
1.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明确: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开头说自己的屋子是陋室,为什么到最后又说何陋之有?这不是矛盾吗?
明确:陋是针对房子本身的简陋讲的,而不陋是说主人的精神品质高尚的话就不觉得陋了。陋是指物质上的,而不陋是指精神上的。开头前三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文章的中心句,后面的文章都是围绕这一句话展开。
3.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作者从室外环境之幽雅、室中人交往之雅和室中事的情趣之雅三个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何看法?
明确:示例一: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二: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九、本文主旨
本文起首四句,以正衬发端,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点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再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交友及室主人所做之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的情怀,后又以诸荀、扬雄自比,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十、文本特色
托物言志,小结主题。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一方面向朝中当权者显示自己并未因遭贬而郁郁寡欢,相反却过得安逸潇洒;另一方面表达自己身居陋室不改初衷,屡遭磨难而坚守节操的信念。本文充分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课后作业
名句名篇默写:
1.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