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抛体运动 单元质量检测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2·江苏·扬州中学高一开学考试)关于运动的相关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速度方向相同
B.曲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和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一定相同
D.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一定不同
2.(2022·辽宁营口·高一期末)有一条宽为50m的河,游泳爱好者小明想要游到对岸去,水流速度为2m/s,小明在静水中的速度为1m/s,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小明可能到达正对岸
B.小明的最短过河时间为50s
C.小明以最短路程过河所需时间为50s
D.小明要以最短路程过河,游姿方向需始终与对岸垂直
3.(2022·江苏扬州·高三期末)如图所示,滑板爱好者先后两次从坡道A点滑出,均落至B点,第二次的滞空时间比第一次长,则( )
A.两次滑出速度方向相同 B.两次腾空最大高度相同
C.第二次滑出速度一定大 D.第二次在最高点速度小
4.(2022·江苏徐州·高一期末)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让A从斜槽上的位置P由静止开始释放,与放在斜槽末端的B碰撞后,A自由下落,B水平抛出。用频闪相机连续拍摄两小球的运动,在得到的照片上用刻度尺量出同一小球在不同时刻位置间的水平距离和竖直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实际距离与照片中的距离的比例为n,频闪的时间间隔为T,忽略空气阻力,下列结论不能从照片得出的是( )
A.小球B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B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C.小球B水平抛出时的速度为
D.实验所在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5.(2022·浙江湖州·高一期末)如图所示,某同学对着墙壁练习打乒乓球。某次球拍击球后,球斜向上飞出,并以速度垂直撞击竖直墙壁,球反向弹回后,正好回到击球点。已知球拍击球点离墙壁的水平距离为x,不计空气阻力,则( )
A.乒乓球往返的时间为
B.乒乓球撞击墙壁前后速度变化量为0
C.球拍击球点与墙壁撞击点的高度差为
D.球离开球拍时速度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满足
6.(2022·江苏南京·高一期末)在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的实验中,将斜槽M的末端调节水平,再将一张白纸和复写纸固定在背板上。N是可上下调节的一个水平放置的挡板,挡板与背板之间成“V”夹角,钢球飞出后落到N上,就会挤压复写纸留下痕迹。上下调节挡板N,通过多次实验,在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从而描绘出运动轨迹,关于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钢球可以从斜槽上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
B.白纸上的点迹位置水平间隔必须相等
C.斜槽和小球的摩擦会增加实验误差,所以必须保证斜槽光滑
D.要使描出的轨迹更好地反映真实运动,记录的点应适当多一些
7.(2022·内蒙古·赤峰第四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一小球以一定的水平速度从A点抛出,依次经过四点,已知在五点中,相邻两点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差相等,不计空气阻力,则两点与两点的水平距离之比为( )
A. B. C. D.
8.(2022·江苏无锡·高一期末)在某次演习中,轰炸机沿水平方向投放了一枚炸弹, 炸弹正好垂直击中山坡上的目标,山坡的倾角为θ,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炸弹竖直方向下落的距离与水平方向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
A.tanθ B.2tanθ C. D.
9.(2022·贵州遵义·高一期末)某次实验中,实验员让一小钢珠(视为质点)以大小为2.4m/s的初速度从楼梯上水平飞出,研究其运动轨迹。已知每格楼梯长25cm,高15cm,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不计空气阻力,则小钢珠第一次落在( )
A.第二格 B.第三格 C.第四格 D.第五格
10.(2022·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三个小球从同一高度处的O点分别以水平初速度抛出,落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分别是A、B、C,是O在水平面上的射影点,且。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正确的是( )
A.
B.三个小球下落的时间之比为1∶3︰5
C.三个小球从抛出到落地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3∶5
D.三个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3︰5
11.(2021·河南洛阳·一模)我国将于2022年2月4日开始举办世界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冬奥会的重要项目之一、运动员(和滑雪板一起),一定速度从跳台水平飞出,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后重新落入赛道,如图所示。某运动员前后两次分别以v、2v的速度从跳台顶端水平飞出,两次运动员都落在倾斜的赛道上,斜坡的倾角为,则( )
A.运动员前后两次起、落点间的距离之比为1:2
B.运动员前后两次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1
C.运动员前后两次与斜面的最远距离之比为1:2
D.运动员前后两次落入赛道时的速度方向与斜面夹角之比为1:1
12.(2022·湖南·长郡中学高一期末)如图,在同一根竖直的悬绳上、下两个不同的位置上,两个杂技演员在同一侧面沿水平方向抛出两小球a、b。空气阻力可以忽略不计。要使两小球在空中相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该同时抛出a、b两球 B.应该先抛出b球、后抛出a球
C.a球拋出速度小于b球抛出速度 D.a球抛出速度大于b球抛出速度
二、填空题
13.(2022·上海·华师大二附中高一期末)如图所示,斜面倾角θ=37°,小球从斜面顶端P点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刚好落在斜面中点处,小球以初速度2v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下落后均不弹起,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两次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时间之比为__________;当初速度为v0时,经过时间t=______小球在空中离斜面的距离最远。
14.(2022·上海市市北中学高一期末)当灾害发生时,有时会利用无人机运送救灾物资。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正准备向受灾人员空投急救用品。急救用品的底面离水面高度h=20m。无人机以v=10m/s的速度水平匀速飞行。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g=10m/s2。为了使投下的急救用品落在指定地点,无人机应该在离指定地点水平距离______m远的地方进行投放,投放的急救用品落到水面上时,速度的大小是______m/s。
15.(2021·吉林扶余·高一阶段练习)如图甲所示为某公司新研发的投篮机器人。已知机器人的投篮位置点O与篮筐中心点A等高,且的水平距离为L,当机器人从点O斜向上抛出篮球时,刚好沿如图乙所示轨迹击中A点,轨迹的最高点与抛出点O的竖直距离为H。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篮球可视为质点,则篮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______,篮球从O点抛出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用题中所给的字母和g表示)
16.(2020·全国·高一专题练习)“嫦娥奔月”不只是一个传说,我国已进行了两次“嫦娥奔月”的实验。图甲为“嫦娥”一号卫星飞行轨迹示意图,图乙为“嫦娥”二号卫星飞行轨迹示意图,其中“嫦娥”二号卫星缩短了绕地飞行的过程。
(1)若不考虑月地距离的变化,则( )
A.“嫦娥”一号卫星奔月的路程较长
B.“嫦娥”二号卫星奔月的路程较长
C.“嫦娥”一号卫星奔月的位移较大
D.“嫦娥”二号卫星奔月的位移较大
(2)请在图中画出卫星经过A、B两处时的速度方向。______、______
17.(2022·河南洛阳·高一期末)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平抛运动。将白纸和复写纸对齐重叠并固定在竖直的硬板上。钢球沿斜槽轨道滑下后从点飞出,落在水平挡板上。由于挡板靠近硬板一侧较低,钢球落在挡板上时,钢球侧面会在白纸上挤压出一个痕迹点。移动挡板,重新释放钢球,如此重复,白纸上将留下一系列痕迹点。
(1)下列实验条件必须满足的有______;
A.斜槽轨道末段水平 B.斜槽轨道光滑
C.每次从斜槽上不同的位置无初速度释放钢球 D.挡板等间距移动
(2)在实验中某同学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代替白纸记录小球运动的轨迹,小方格的边长,根据小球在平抛运动途中的、、、四个位置(如图2所示)进行分析,则小球平抛初速度的计算式______(用、表示),其数值是______m/s;小球在点的速率为______m/s。(取,以上计算的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解答题
18.(2022·山东·模拟预测)水上滑梯可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斜槽AB和水平槽BC平滑连接,斜槽AB的长度L=8.0m,倾角θ=37°,BC面与水面的距离h=0.80m,人与斜槽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BC槽可视为光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cos37°=0.8,sin37°=0.6,一同学从滑梯顶端A点无初速地自由滑下,求:
(1)该同学沿斜槽AB下滑时加速度a的大小;
(2)该同学滑到B点时速度vB的大小;
(3)在从C点滑出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该同学在水平方向位移x的大小。
19.如图所示,O点离地面高度为H,以O点为圆心,制作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小球从与O点等高的圆弧最高点滚下后水平抛出,试求:
(1)小球到B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小球落地点到O点的水平距离;
(3)要使这一距离最大,H不变R应满足何条件?最大距离为多少?
20.(2021·江苏·歌风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如图甲所示,在高的平台上,一名质量的滑板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在距平台右边处以一初速度v0向右运动,在平台运动的v2-x关系如图乙所示,到达平台右边时做平抛运动,落在地面时与平台右边的水平距离,取,求
(1)滑板运动员平抛时的初速度v的大小;
(2)滑板运动员在平台滑动过程所受的摩擦力f的大小;
(3)滑板运动员的初速度v0的大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D
4.D
5.D
6.D
7.A
8.D
9.B
10.A
11.D
12.C
13.
14. 20
15.
16.
17. A 0.80 1.0
18.(1)4m/s2;(2)8m/s;(3)3.2m
19.(1)3mg;(2)2;(3)R=;H
20.(1)4m/s;(2)125 N;(3) 6m/s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