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01
西欧封建社会
02
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03
拜占庭
与俄罗斯
课标:了解中古时期欧洲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的变化。
黑暗的中世纪?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3课
约公元前21世纪
公元476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
上古
中世纪
公元1453年
约公元前2070年
古希腊罗马古典时代
公元前221年
夏商周
秦汉
公元220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
公元581年
公元907年
隋唐
宋元
公元1368年
公元1840年
明清
古代欧洲
古代中国
五代十国
东罗马帝国灭亡
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
在西方文明的发展中,有一个光辉灿烂的古代,又有一个光芒四射的现代。但在两者之间却有一个没有光明,一切都停滞落后的时代,这个时代延续了一千年之久。他们把这个时期叫做“中”世纪,也就是处在“光芒”和“光辉”中间的一段,又被称“黑暗的中世纪”。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1、产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西欧封建国家诞生。
一、中古西欧封建社会——黑暗时代
2、特征: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
3、政治体制: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给予土地和保护
给予土地和保护
提供农耕土地
效忠和提供军队
效忠和服兵役
服劳役和耕种
大封建主
小封建主
农奴
国王
影响:
积极:国王或皇帝成为名义上最高统治者,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使强化王权具备可能性。
消极: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自行使权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契约维系,土地为纽带
层级独立,双向权利义务
特点:
思考: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在西欧的封建制下,封君与封臣视一种契约关系,它是通过一种仪式性(臣服礼)的缔结方式建立。
——夏辉辉主编《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析(世界古近代史)》
封臣(解下武器,脱帽,下跪,双手放在封君合拢的手掌之中宣誓效忠):“我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协约……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您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封君(拉起封臣,亲吻他的脸颊):我的封臣,我会尽我所能保护你。
封君封臣制宣誓仪式
臣服礼
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 )
A.双向的权利与义务 B.相对的自由与平等
C.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属于行政管理关系
A
思考:比较封君封臣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的异同
比较项 西欧封君封臣制度 西周分封制
不同点 社会性质
维持形式
统治方式
相同点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以土地为纽带,靠效忠维系
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来维系
不可越级统治
天下共主
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特点:都是层层分封,等级森严;权力和义务相互交织;内容:都分土地;影响:地方割据势力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战国策》
材料二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查理·马特改革》
骑士制度
封君封臣所奉行的一整套道德规范和培养后代的制度,出自这些封建主所处生活环境和他们的生活方式,这构成所谓的"骑士制度"的主要内容。骑士的品格应是忠诚和勇敢。骑士作为封臣必须严守自己的效忠誓言,不背叛封君,竭尽全力为他服务,甚至不惜为他付出生命。这样一种理想化的封臣品格虽然未在现实中的骑士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却是维系封君封臣制度所需要的,所以很受封建主重视,成为骑士精神的核心。
知识拓展
领主城堡
自由农份地
农奴份地
领主自营地
教堂
公共草地
马厩
谷仓
庄园法庭
4、经济形态:庄园与农奴制度
性质: 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组织和社会政治单位
根据图片分析西欧封建庄园的性质。
4、经济形态:庄园与农奴制度
自由民 农奴 奴隶
身份
剥削方式
拥有权力
自由人
非自由人
非自由人
无偿劳动
无个人财产
少量财产和生产工具
有自己的土地、财产
劳役地租
实物地租
各种税收
劳役地租
实物地租
各种税收
材料一: ......另一方面,与古代的奴隶身份相比,农奴的地位稍为高些。农奴的日常生活要遵守村社的习惯,他在村社有发言权。最重要的是这些习惯保证了他拥有自己土地的权力,并且可以把土地传给继承人。 ——【美】布莱恩·蒂尔尼 西德尼·佩因特《西欧中世纪史》
材料二:......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
思考:比较奴隶与农奴,分析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
变化:由奴隶制经济转变为封建制经济,生产关系进步
5、思想文化:基督教神学控制欧洲、教权>王权
在教父主持下接受洗礼
出生
由教父主持婚礼
结婚
涂香油,以求灵魂升天
死亡
丕平献土
查理曼加冕
卡诺莎之辱
教权初现
教权突显
教权巅峰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文化: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经济: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
向信徒征收什一税。
政治: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1、王权强化
思考:5世纪的欧洲地图和16世纪的欧洲地图有何变化?为何出现这种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积极作用?
二、中古西欧的新变化—曙光的孕育
背景:
表现:
影响:
15世纪晚期,英格兰逐渐形成强大王权(有限王权)。
15世纪晚期,法兰西国王逐渐完成统一,王权加强。
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国家。
中古中后期,随着社会环境逐渐稳定、经济增长
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中古西欧的新变化—曙光的孕育
1、王权强化
①政治稳定
庄园农业繁荣
②经济发展
城
市
兴
起
提供稳定环境
工商业复兴
耕地面积增加
动力技术进步
2.城市的兴起
(1)背景:
二、中古西欧的新变化—曙光的孕育
西欧城市的兴起
马赛
威尼斯
原属东罗马帝国
10世纪末建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热那亚
始建于罗马帝国时期
1528年重新获得独立
佛罗伦萨
巴黎
伦敦
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琅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一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1128年路易六世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
2.城市的兴起
(2)争取自治
思考:城市争取自治权的方式有哪些?
方式:① 与封建主谈判 ② 金钱赎买 ③ 武装暴动
【课堂探究】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中世纪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一:乡村意味着“隔绝和分散”,而城市“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材料二:商人们强烈希望能够拥有更适合商业人士的特权:免付一些费用、行动上的自由、免费过路(过桥和“过堡”)……到12世纪时……市自治体有自己的政府、法庭、税务机构和关口。英王亨利一世(1100—1135在位)赐予纽卡斯尔市民的特权颁布的特许令成为后世城市特许令的模本。 ——[美]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材料三: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① 市民兴起,为资产阶级出现创造条件
② 促进工商业发展;
② 推动庄园农奴制经济衰败,冲击封建主力量;
③ 一定程度促进统一事业。
④ 推动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⑤ 利于冲破封建思想枷锁;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准备条件。
牛津大学
1088年 博洛尼亚大学
1261年 巴黎大学
1168年 牛津大学
1209年 剑桥大学
1500年 欧洲80所大学
剑桥大学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瓦解天主教会的独裁黑暗统治,并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二、中古西欧的新变化—曙光的孕育
1.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6-7世纪的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罗马。
——美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三、中古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一世
(483-565)
1.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
(1)工商业发达,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2)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查士丁尼法典》序言
地位: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
影响:对近代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立法、司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中古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
(3)走向衰亡 原因: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自身资源;②游牧部族的冲击和内部矛盾
14世纪30年代开始
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
1265年
1355年
1444年
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帝国灭亡
1453年
三、中古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9世纪
基辅罗斯
发端于此,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汗国臣属
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
13世纪中期
16世纪初
莫斯科公国
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向周围扩张
1547
沙皇俄国
伊凡四世加冕沙皇,推行一系列措施强化中央集权,并继续扩张
17世纪末
地跨欧亚
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
2.俄罗斯
政治特点:沙皇专制,强化中央集权,政教合一
三、中古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中古时期的欧洲
(5-15世纪))
庄园
东欧
王权
教会
西欧
城市
拜占庭
俄罗斯
各种力量的不断斗争推动了社会进步
长期的统一创造了诸多辉煌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