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二则 习题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礼记》二则 习题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9 10:0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22 《礼记》二则
yáo
zhǎng
yuè
xiào


guān
fèn

最好的道理

困惑
培养
名词作动词,以……为子
兴起
B
D
B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人然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困惑。
(2)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4)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自己多出力)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7.填空。
(1)《礼记》是___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篇,相传是_____(朝代)_____(人名)编纂的。
(2)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
(3)《虽有嘉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嘉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汉
戴圣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




春秋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大道之行也》中与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道之行也》中说生活在“大同社会”里的每个人应该人尽其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意相近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故外户而不闭
(一)
【甲】《虽有嘉肴》(文略)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释】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味美
反思,反省
这,这样

B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12.【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乙文参考译文】师川外甥奉议郎:自从告别以来,没有一天不思念你。(现在)春风温暖,想来你在处理公事之余,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久前你告诉我说:“自己一定要花费十年的功夫,修养身心,探寻真理。”每每念此语我都会(无比)叹服,如果能够按照这样(的志向)去做,就足以赶得上古(圣贤)人并配得上古贤的称号。然而学习必然要有规律方法,凡是读书,其中一言一句,都必须自己探寻意思并理解含义,才能体悟到古人用心的地方,照此做就不会白白浪费功夫;又想进一步寻求其中道理,就必须摒弃学习以外的各种贪念,才能获得全部功效。读书要先把室内打扫干净并焚香,让内心意念不要快速游动四散,这样才能理解言语中的道理。少年血气方刚,如果照这样做,(即使)花费古人一半的功夫,(也)能收获倍于古人的功效。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我把道理都详尽地告诉你了。
A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15.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选自《礼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首句总领全篇,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为“大同”。
C.“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为了“多得”而在劳动中尽全力工作。
D.本文多用对偶句和排比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C
16.本文中的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简要说明。
有。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星期天,小林要到文化公园去玩,路上他向一位老大爷问路:“喂,老头,到文化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老大爷看了看小林说:“顺公路走,有一千丈;选小路走,只六百丈。”小林听了不解地说:“你这人怎么讲丈不讲里?”老大爷笑着说:“小同学,原来你也知道讲‘礼’呀!”
老大爷的话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是小林,你会向老大爷问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这个孩子太不懂礼貌了
老大爷,请问到文化公园怎么走?还有多远啊?
18.综合性学习。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八年级的同学们正在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故事复述】如图是我们所熟悉的一个关于“和”的故事,请你把它复述出来,字数不得超过80字。
示例: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与邻居在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争执,张英以一首打油诗劝家人退后三尺,邻居家深受感动,也退后三尺,形成了六尺巷。六尺巷的故事便流传至今。
(2)【观点阐述】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有观点的交锋。相持不下时,有些同学会恶语伤人,最后不欢而散,请就“和而不同①”“和为贵”的主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字数在80字以内)
【注释】①和而不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示例:“和”是强国安民的根基。一个家庭的幸福源于“和”,家和万事兴,家人间要和睦共处;一个国家的强大源于“和”,百姓和乐,国家才能发展。家国相连,我们要以“和”为贵,从“和”做起。
(3)【整理标语】有的宣传标语也要求句式整齐、朗朗上口,请从下列收集到的词语中,整理出一副对联的下联作为标语,并抄写在横线上。
上联:和谐社会水秀山青人亦亲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吉祥如意、根、文明、更深、山、世界、九州、源远流长)
文明世界源远流长根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