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越过晋国而把远地(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越过晋国而把远地(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越过秦国而把远地(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D.越过秦国而把远地(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宗庙之事,如会同
3.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吾其还也 D.以其无礼于晋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C.失其所与,不知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5.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从之。辞曰 辞:推辞 B.唯君图之 图:考虑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赏赐 D.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6.下列各句中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C.敢以烦执事 D.夫晋,何厌之有
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是功劳大的分的土地多,爵位就高。
B.“寡人”是古代君王、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后来成为秦始皇一人专用,再后来平民也能使用。
C.“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执事”指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D.“大夫”是官职名。古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也是一般任官职者之通称。
二、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叙事愈是通向往古,愈是庄严肃穆,充满神圣感和紧张感。在《尚书》叙事里历史主角是尧、舜、皋陶、禹、汤、伊尹、微子、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具有历史决定意义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的形象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______,很少见到他们______的变化。他们的语言常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高屋建瓴,一言九鼎,不容______。( ),这样的历史美学风格在《春秋》中也鲜明地表现出来。所谓“《春秋》谨严”,即是叙事艺术的庄重矜持,因此《春秋》依旧带有上古史学正襟危坐的美学风格。
《左传》的文学突破恰恰是对宏大事件即所谓“正笔”的历史突破。在“正笔”之外,《左传》由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充满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曲跌的审美转向,体现了春秋文学的历史进步。这种文学上的闲笔、侧笔看似闲情逸致______却更富有艺术趣味,更具有揭示历史本质的力量。
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动声色 心理 置疑 轻描淡写
B.不动声色 心灵 质疑 云淡风轻
C.不苟言笑 心灵 置疑 云淡风轻
D.不苟言笑 心理 质疑 轻描淡写
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
B.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
C.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
D.由于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肃穆紧张的感觉
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左传》在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充满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转向。
B.《左传》在对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产生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转向。
C.《左传》由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凸显了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追求。
D.《左传》对小事件、小人物、小情节、小趣味的所谓“闲笔”的历史叙述上,转化为从宏大事件向生活细节,从外在叙事向心灵叙事,从拘谨肃穆向诙谐幽默的审美追求。
三、情景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和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骄傲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乙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曰:“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B.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C.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B.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C.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微:没有
D.故愿望见太后 愿望:希望将来能达到某种目的的想法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以卫王宫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贤于长安君
C.臣之壮也 父母之爱子
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15.下列对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B.“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指的是办事的官员,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C.乘,古时一车一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D.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其中以“公”级别最大。从而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
16.下列选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乙文燕后远嫁,赵太后思念她,并每次祭祀时为她祈祷,保佑她不被送回来。这说明赵太后主观上爱女儿胜过爱儿子。
C.乙文触龙在争取到面见太后机会后,先用缓冲法关切地询问太后的起居饮食,并絮絮叨叨地与她谈论养生之道,使本来戒备心极强的太后心情有所缓和。
D.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对话展开文本,内容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烛之武和触龙两位主人公出场的背景、形势各不相同,但都通过个人的努力达成了最终的目的。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僖公三十年》
(二)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乱易整,不武 武:威武 B.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C.尔墓之木拱矣 拱:合抱 D.晋人御师必于崤 御师:设伏兵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吾其还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B.臣之壮也/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C.子亦有不利焉/余收尔骨焉 D.夜缒而出/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2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B.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C.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D.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在国家危难时,不顾个人安危,不计个人恩怨,求见秦伯,可见其深明大义、以国家为重的爱国精神。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展现了其高超的论辩艺术。
B.秦穆公得到杞子密报,为野心所驱使,失去了正确判断形势的能力,虽然蹇叔多方劝谏,他一点也听不进去,刚愎自用,自作主张而出师。
C.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时,既充分考虑到郑国的利益,又处处在为秦国利益着想,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D.蹇叔在得知穆公偷袭计划后,劝说穆公放弃出征。劝谏见其深谋远虑,哭师见其忠愤满腔。送子“与师”时他指出秦师此行不败于郑而败于晋,可见其老谋深算。
2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23.烛之武从什么角度离间秦晋关系的?请简要说明。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 “诺。”于是旍旄羽祓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 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 ”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费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24.对文中加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B.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C.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D.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25.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暂代官职。类似词语还有“权”,如《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中的“权”也是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
B.司马:西周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
C.寡人: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后世一般官员也可自称“寡人”。
D.雉:古代城墙面积的计量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两君为讲和而来会盟,不应该有夷狄之乐等,印证了孔子“军事方面的活动, 必须要配备非军事方面的人才”的建议。
B.夷狄之乐被叱,景公惭愧;优倡侏儒的戏被责,景公害怕动容。这些都是因为景公知道自己在道义上不如孔子。
C.景公采纳了齐国主事官员的建议,把从前从鲁国郓、龟阴等地抢夺的田地还给鲁国,以此来表示自己的歉疚。
D.孔子认为大夫的封邑不能筑城墙,而费邑的城墙被拆,是在公山不狃、叔孙辄被彻底打败之后。
2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
(2)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孙文
清朝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碚①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杯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②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选自《梦想与路径:1911一2011百年文萃》,有删改)
【注】①踬碚:遭受挫折。②杌陧:(局势、局面、心情等)不安定。
2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
B.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
C.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
D.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
2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亥,即辛亥年,属我国传统纪年方式的干支纪年,其中,“辛”为十天干之一,“亥”为十二地支之一。
B.碣,刻石中的一类形制。汉代以前的刻石没有固定形制,大抵刻于山崖的平整面或独立的自然石块上,后人将刻有文字的独立天然石块称作“碣”。
C.史迁,即司马迁,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序,也作“叙”或称“引”,相当于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作者情况等的文章。序一般写在一部书的前面。
3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手法高度评价黄花岗起义,认为它与武昌起义一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革命进程。
B.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十年之后才有简略编纂,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政局动荡。
C.作者有感于当时形势,奋笔直书,痛斥黑暗势力气焰嚣张,呼吁后来人继承先烈遗志。
D.鉴于黄花岗起义失败,作者深感必须发动民众,体现了作者思想的转变和进步。
3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2)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D
3.C
4.A
5.C
6.B
7.B
8.C
9.B
10.B
11.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秦、晋围郑 郑既知亡矣 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12.B
13.D
14.C
15.C
16.B
17.(1)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2)地位高贵却没有功,俸禄优厚却没有劳,而且拥有的贵重宝器多了。
18.A
19.B
20.D
21.C
22.①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②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又想扩张西边的疆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③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23.两个角度:(1)晋曾经背信弃义,烛之武劝说秦伯要“以史为鉴”。
(2)晋贪得无厌,野心勃勃,烛之武劝说秦伯要“防患未然”。
24.D
25.C
26.D
27.(1)我们两国君主是为了讲和而来会盟的,这种夷狄的野蛮舞乐,怎么可以用在这个场合呢!请让管事的官员叫他们下去吧!
(2)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谢罪,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虚礼文辞来谢罪。君主如果心里不安,就用实际行动去谢罪吧。
28.B
29.C
30.A
31.(1)不然就不能够继承先烈的遗志并将它发扬光大,而只能对他们的英勇事迹发表感慨,这实在是我们后死的人的羞耻啊!
(2)我写这篇序文,既为沉痛地悼念先烈,也希望用它来作为对阅读这本书的国人的勉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