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 《 春 风》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二 《 春 风》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2-02 21:5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 春 风
林斤澜
教学目标:
知 识:
1、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学习辨证地看问题。
能 力:
1、品析重点句子的神韵。
2、尝试着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描写上海的春风,上海的人。
情 感:
懂得热爱生活是发现生活之美的前提。
教学重点:
1、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品析重点句子的神韵。
教学难点:
1、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品析重点句子的神韵。
教学准备: 描写江南春风的语句
教学内容
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策略说明
一、尊重主体,读中感知
媒体出示课题
1、自由轻声读课文,体会:北国春风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有何不同?
2、揭示课题
抽生读课文:你能把对课文的感受读出来吗?看谁读得好。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体会。
大组交流
质疑问难。
4、分小节读文。
整体感知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二、紧扣重点,品读感悟
媒体出示
1、读课文,边读边圈划:圈划出文章中直接描写春风的句子。
重点语句理解:
(1)“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2)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如无数的针扎。
3、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作点评。
4、质疑问难
5、朗读指导
小组交流
交流体会与感受
朗读品味
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三、迁移运用
读句子
品析一连串的动词的用法及作用。
尝试着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描写上海的春风,上海的人。
读句子
2、发表自己看法
3、个人准备
4、小组交流
培养学生运用一连串动词写一件事物的能力。
四、语言与思维训练
1、同样是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而在林斤澜的笔下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仅仅是因为作者描写的对象不同吗?还有其他什么原因?
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
从你阅读过的文章里找出既有直接描写,又有间接描写的文字,比较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1、交流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
2、小组交流
通过阅读比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教后感:
学会比较
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而林斤澜笔下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仅仅是作者所描写的对象不同吗?还是有其他原因?这是在学习本文时通过与朱自清的《春》作对比阅读而产生的一系列疑问。也只有通过对比阅读,才能更好地把握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更好地体会到北国的春风与北国的人们那样粗犷有力,具有地方特色。使学生既能感受南国温柔细腻的春风,有能感受到北国春风的豪迈气势,产生自己的喜好,有自己的观点,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感悟,实现个性化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