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8 21:5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教材分析:
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本课内容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教学目标:
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回顾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一问题讨论,使学生学会对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理解与判断。
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事实,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以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介绍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使学生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
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平解决及意义。
【教学难点】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看视频“九一八事变”,通过此视频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九一八事变有个大概的了解。
讲授新课:
一、九一八事变
让学生阅读分析材料1——4,思考为什么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此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
材料一:大陆政策
材料二:
“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
——《田中奏折》
材料三:
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材料四:
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过渡:阅读完材料后,请学生分析讨论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背景
1.日本制定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2.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4.蒋介石积极内战,日本有机可乘。
过渡:在一切就绪的情况下,日军制造了一个借口,发动了对东北的战争。
(二)经过
1931年9月18日,制造柳条湖事件,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请学生思考: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教师提示: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三)结果
1.日军占领沈阳。
2.扩大侵略,占领东三省。
让学生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东北会那么快沦陷?
多媒体展示两段材料:
九一八事变前: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文史资料选辑》
九一八事变后:
九一八事变后,又电令东北军:“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自便。”
——《革命文献》
(从材料中得出答案: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3.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州国。(目的: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4.在东北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例如:建立“731部队”。
(多媒体展示:资料卡片:满洲731部队)
日军一方面加深对东北的侵略,另一方面进攻上海,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多媒体展示:资料卡片:一·二八事变)
面对日军的不断侵略,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局部抗战。
1.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
2.杨靖宇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多媒体展示:资料卡片:抗日英雄杨靖宇)
(四)影响
1.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过渡: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那么,日军在华北地区做了什么?
二、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
(一)华北危机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所谓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过渡: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为此,北平数千名学生走上街头请愿。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二)一二·九运动
过渡:面对日军的侵略,青年学生都走上街头,进行请愿。同样的,一些爱国将领也纷纷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让学生观看视频“西安事变”,通过此视频让学生对西安事变有大致了解,接下来再对西安事变进行讲解。
西安事变
背景
1.华北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2.中共提出了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3.张学良和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蒋介石坚持内战政策,亲赴西安威逼张、杨继续进攻红军。
过渡:在如此情形下,张学良、杨虎城不得已兵谏蒋介石,要求联共抗日。
(二)经过
1936年12月12日,张、杨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请学生思考:西安事变发生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事态如此发展,将会引起国内、国际时局的怎样变化呢?
教师总结: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亲日派:何应钦等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在这样的情形下,张学良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团结抗日大计。
中共对此态度: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过渡:最终,蒋介石在各方压力下被迫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三)结果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
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虽然和平解决了,但作为蒋介石下属的张学良、杨虎城的命运又是如何?
(多媒体展示:资料卡片: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杨虎城)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