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9 15:40: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里程碑,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新的契机,使中国开始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教学目标
1.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共一大、中共二大、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等基本事实。
2.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过和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对中国共产党“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教师:2018年有一部纪录片在院线热映,首日票房超四千万,叫做《厉害了,我的国》。该片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及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述,以纪录片的形式首次呈现在大银幕上。那么,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的境况下成立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学习今天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设计意图)通过《厉害了,我的国》这部影片的相关介绍展示新中国的强大,引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而引发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顺利进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
展示图片和材料: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曙光。
展示图片:
教师:在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谁?
学生回答:李大钊。
教师: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展示材料: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2.建立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教师:随后,知识分子开始著书成立团体宣传马克思主义。
展示图片:
3.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教师: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运动实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展示图片:
教师:五四运动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说工人阶级队伍逐渐壮大。
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史料的展示,图文并茂的展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使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背景和影响。
过渡:伴随马克思主义的到来,中国将走向何方?又是谁能领导中国走向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共产党早期组织
展示图片:
教师:1920年夏,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接着,北京、长沙、武昌等地也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组织基础。那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客观条件就具备了。
2.中共一大召开
教师: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指导。
教师: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和外部条件都具备了,那么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立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方表格。
展示表格:
教师: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因上海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被迫于8月初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最终圆满落幕。
展示图片:
【想一想】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是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是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
教师:中共一大确立了第一个奋斗目标,这是党的远期奋斗目标,但是不符合国情。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因此在新民主民主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是团结的对象而不是革命的对象,因此中共一大的规定是有局限性的。同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如果不解决农民问题,革命就不会成功。因此,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固然重要,但决不能忽视农民问题。
展示表格:
【合作探究】
教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那么,哪些地方体现了焕然一“新”?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历史由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2)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指导思想。由于中国共产党掌握着马列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因此它能够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中国革命的性质虽然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已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且由于这种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俄国十月革命所开创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因此它已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4)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
3.中共二大召开
展示材料:
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无产阶级在目前的工作……对封建式的军阀革命。
——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
教师:虽然中共一大成立了,但是还是一定的局限,而中共二大的召开就部分解决了这些问题。请同学们从教材中找出中共二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略。
展示图片:
教师总结:(1)时间:1922年7月
(2)地点:上海
(3)主要内容: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即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教师: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设计意图)本目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过程和历史意义。同时以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分析中共一大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中国一大的理解。
过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此后中国革命有哪些改变呢?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工人运动的高涨
教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了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做出了哪些努力?
展示图片:
教师: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从1922—1923年春,领导了大小工人罢工100多次。其中以京汉大罢工最为著名。
展示图片:
2.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展示图片:
教师: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在运动中,工人们组织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会,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革命精神,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政治威信。
展示图片和材料:
吴佩孚调动两万多军警镇压罢工工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工人52人牺牲,350余人受伤。
教师:这场气壮山河的工人运动最终遭到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战胜强大的敌人。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展示,呈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工人运动,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革命面貌的转变。
【本课小结】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重大里程碑”;它的成立使“中国大地出现了新曙光”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之下,走向了一条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