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五四运动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课是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真正彻底的革命力量所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下节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本课内容分为三目: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这三目明显是按时序安排的,即历史本身的发展脉络。五四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近代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继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材料、识读图片等了解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爆发、口号、发展、初步胜利等基本史实。
2.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通过对当时青年学生、工人和商人等挽救民族危亡史实的学习,感悟五四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爆发、口号、发展、初步胜利等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巴黎和会》片段
教师:同学们,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命运发生改变了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巴黎和会》片段”的播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同时这首歌也与五四运动相关,进而顺利进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材料,可以看出中国人民的什么心情?中国人民提出了哪些要求?
出示材料: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顾维钧回忆录》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开始后,中国代表首先向和会提出取消各国在华的七项特权……又向和会提出取消“二十一条”的要求。 但是,这两项提案都遭到了拒绝。理由是:这两项提案不在和会权限之内,不予以讨论。于是,剩下的希望,就只有解决山东问题了。
——常丕军《五四运动史话》
学生回答略。
教师:接着提问:那后来山东问题解决了吗?
展示材料:
材料一: “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
—— 1919年5月1日,上海《大陆报》
材料二:“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
—— 1919年5月2日《晨报》《外交警报敬告国人》
学生:没有解决。
教师:对。中国人民作为战胜国之一的身份,带着希望和憧憬参加到此时的失望,怒火最终被点燃,这也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教师: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国的待遇?
学生:国力太弱。
教师:对。当巴黎和会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中国社会还是和之前一样沉默吗?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1.爆发
展示图片和材料:
教师:从材料中,你能提取哪些信息?(时间、地点、主力、斗争方式、口号)。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和材料的解读,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
教师:学生阅读课本,回答知识框架内容。
学生:结合课本及图片回答。(学生回答后出示)
教师:学生被捕,运动失败后,是否运动就此停止了呢?
2.扩大
展示图片和材料: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讲述后续的运动。
展示图片和材料:
教师:学生阅读课本,回答知识框架内容。
学生:结合课本及图片回答。(学生回答后出示)
教师:在工人、商人参加后,运动最终结果如何?
3.结果
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释放被捕学生)
教师: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呢?
展示漫画:(结合漫画及所学,分析五四运动取得成功的原因)
学生:工、学、商团结一致,工人阶级发挥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史料展示五四运动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五四运动的概况,同时使学生直观的展示学生、商人和劳工的奋起斗争,感受五四精神,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1.性质
出示材料:
大批学生的被捕引发了中国所有城市的愤慨。不过最激烈的,该属上海。商人、工业家、城市工人在被激怒后,开始跟随新式知识分子的领导,开展有限度的团结一致的行动。不但如此,新式知识分子在与新社会和新经济力量短暂的亲切合作当中,开始明白以后的成功要靠全国一致的、以改变中国经济和社会为目的的群众运动。……需要与新式知识分子团结起来,以抵抗侵略和压迫。
——整编自周策纵著,陈永明等译《五四运动史》
教师:展示材料,设问:根据材料及所学,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结合材料及课本回答。
教师:很好。那这场运动又什么特点呢?
2.特点
展示材料和图片:
教师:同学们阅读教材料,看看五四运动有什么特点?
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
教师:同学们都很棒,有谁知道五四运动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3.意义
展示材料:
五四爱国运动后的一年中,马克思主义在政治思想领域内迅速地扩大了自己的阵地,比较广泛地在中国传播,并迅速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它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
——彭明《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
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爱国运动中举行的罢工斗争,同以往的罢工斗争最大的不同就是,工人们不再是为了增加工资,也不再为缩短工时而罢工。他们之所以实行罢工,是拯救濒临危亡的国家和民族。
——常丕军《五四运动史话》
教师:根据材料及所学,指出五四运动的意义。
学生:结合材料及课本回答。
教师:很好。那为什么把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通过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得出如下结论:
4.五四精神
展示材料: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及所学内容,找出答案。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
(设计意图)本目主要讲解了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解读本目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最后再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引导学生感悟五四精神、践行五四精神。
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完成“【活动设计】缅怀先烈,弘扬五四精神”活动。通过本活动,提升学生对五四运动的理解。
【本课小结】
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