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五四运动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本课是部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事件。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使先进的中国人看到了真正彻底的革命力量所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下节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基础。本课内容分为三目: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的扩大、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这三目明显是按时序安排的,即历史本身的发展脉络。五四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近代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继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教学目标
1.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2.认识五四运动是一次以爱国为宗旨的救亡运动。
3.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音乐:《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教师:大家知道是什么歌吗?对了,这就是《光荣啊,中国共青团》,这首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今天的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歌曲《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播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同时这首歌也与五四运动相关,进而顺利进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背景
教师: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英美法日等战胜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谈会议”,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在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哪些要求?
展示图片: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但是这些正当要求都被置若罔闻,甚至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教师:这一消息传入国内,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展示材料:
材料一: “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交战争,业已失败。”
——5月1日,上海《大陆报》
材料二:“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
——5月2日《辰报》《外交警报敬告国人》
2.爆发
展示图片:
教师: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游行示威,次日举行总罢课,五四运动爆发。
展示图片:
教师:这些学生们的诉求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还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
展示图片:
教师:运动开始后,学生们不顾反动军警的阻拦,举行了浩浩荡荡的示威游行活动。北洋政府出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第二天,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开始,同时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过渡:北洋政府逮捕爱国学生后,五四运动又会走向何方呢?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经过
教师: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爱国不仅仅是学生的事,随之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
展示课件:
教师:爱国学生被捕的消息传来,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与学生罢课并称为“三罢浪潮”,随即席卷全国,五四运动的地点和主力发生变化,进入第二阶段。
展示材料和图片:
“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
——上海商人罢市标语
教师: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五四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且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2.结果
展示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理不睬,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到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教师:看到这份报纸后,你们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陆章三人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展示图片:
教师: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史料展示五四运动的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五四运动的概况,同时使学生直观的展示学生、商人和劳工的奋起斗争,感受五四精神,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过渡: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呢?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历史意义
教师:我们缅怀五四运动、纪念五四运动、感怀五四运动,因为五四运动给我们的历史带来了太多的转折。从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我们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展示材料:
“五四运动杰出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教师:材料中说五四运动有着不一样的“新姿态”,请同学们想一想有哪些“新姿态”?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五四精神
教师:5月4日被定为青年节不单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伟大的历史意义,还在于纪念五四运动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展示材料:
材料一: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八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孕含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百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教师:五四精神是战争年代的产物,它的核心内容时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那么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应该如何践行五四精神?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展示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设计意图)本目主要讲解了五四运动的伟大意义。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解读本目内容,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最后再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引导学生感悟五四精神、践行五四精神。
【本课小结】
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