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辛亥革命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9 15: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武昌起义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革命志士在武昌起义前发动的起义概况。通过视频,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和结果。
2.通过研读史料,分析武昌起义爆发的条件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评价历史事件。
3.通过了解革命党人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感受他们英勇抗争、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武昌起义的爆发。
2.教学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课内容所需要掌握的内容点在哪里。
图片导入 展示“鹿钟麟、溥仪和熊秉坤”照片,并配上辛亥革命50周年的集会上,溥仪对熊秉坤说的一句话。设问这个“第一枪”指的是什么事件? 溥仪为什么会从“皇帝”变成“共和国公民”? 以图片和材料为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顺利进入本课的学习。
概念解析 教师解释“辛亥革命”狭义和广义的概念。
知识讲解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教师展示“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的起义活动”,提问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前发动了哪些起义? 教师设计活动,阅读教材,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这些起义。 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回答。然后学生再自主阅读教材。 通过地图,学生初步感知在辛亥革命前发动的起义。其次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
1.萍浏醴起义 教师让第一小组的代表回答萍浏醴起义的概况。并展示“刘道一”的图片和孙中山写给刘道一的挽联。 第一小组的代表进行回答。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再以表格的方式直接这四次起义,使学生更好直观的掌握。
2.安庆起义 教师让第二小组的代表回答安庆起义的概况。并展示“徐锡麟”“秋瑾”的图片。 第二小组的代表进行回答。并通过关于他们的诗句,感知他们视死如归的精神
3.广西起义 教师让第三小组的代表回答广西起义的概况。并展示“镇南关起义”的图片。 第三小组的代表进行回答。
4.黄花岗起义 教师让第四小组的代表回答黄花岗起义的概况。并展示“黄兴绝命书”的图片和林觉民的《与妻书》节选。展示一段史料,让学生回答黄花岗起义的意义。 第四小组的代表进行回答。
过渡:革命党人的起义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这些起义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知识讲解二、武昌起义 1.条件 教师展示三则史料,让学生归纳武昌起义爆发的条件。并适当补充四川保路运动的相关介绍。 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回答武昌起义爆发的条件。 通过材料,让学生掌握武昌起义的条件,形成史料意识,提升史料实证的能力。
2.过程 教师展示一段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说一说武昌起义的概况。 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回答。 通过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武昌起义的过程有个直观的感受,同时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教师阐述武昌起义的过程,并用时间轴和地图的方式呈现。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了解武昌起义过程。 通过时间轴、地图的方式了解这部分知识点,便于学生直观清晰的理解。
教师展示拓展知识“被手枪逼出来的都督”的相关介绍。 知识拓展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结果 教师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说明武昌起义的结果。 学生通过阅读地图,了解武昌起义的结果。 通过地图的方式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部分知识点。
合作探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师展示两段材料,让学生通过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生根据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回答。 通过材料分析使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形成一定的史料意识,提升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随堂练习
1.这里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不仅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新篇章,同时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起义门、工程营旧址、楚望台军械库等一批首义遗址。这座城市是( D )
A.广东广州 B.江苏南京
C.浙江绍兴 D.湖北武汉
2.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 B )
A.使中国人民接受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B.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D.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3.《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下列关于第二次“大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篇。她在同盟会成立后准备领导的武装起义是( A )
A.绍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镇南关起义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革命党人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至今仍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请同学们选择一位感兴趣的革命党人,了解他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