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1)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
是 ,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
生成的新粒子是 ,该实验
证明在化学反应中 可分,而 不
可分.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 .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分子原子最小粒子氢分子氧分子知识回顾:原子是否可以再分?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道尔顿理论——原子不可分一.原子的结构汤姆森发现电子,原子可分1.原子结构发展史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葡萄干布丁”模型带正电比电子质量大得多的α粒子轰击金箔α粒子束未发生偏转α粒子束发生偏转α粒子束为什么绝大多数的α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原子核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很小,质量很大2.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1、大多数α粒子顺利穿透金箔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方向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内部空间很大,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原子核带正电,当带正电的α粒子经过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排斥而改变方向。3、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当α粒子正面撞击原子核时, α粒子被反弹回来。3.原子的结构原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原子弹的爆炸是由原子核的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的.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①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根据表格你得到什么启示?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1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1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①在原子中: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②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③不同的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几种原子的质量: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kg 即1.993×10-26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kg 即2.657×10-26kg三、相对原子质量1、定义:以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2、公式:相对原子质量=3、注意:(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2)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真实质量成正比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达标检测 1.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的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3)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原子核体积很小
B. 原子核带正电
C. 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D. 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D
2.原子是?( ?)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一种最小粒子
3.已知原子的质子数,可以确定它的?( ?)A.相对原子质量? B.核电荷数?
C.中子数? D.电子数
4.1991年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铟的中子数为( )
A.164 B.115 C.66 D.49
CBD达标检测C5.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
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D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例如:金属(金、银等)、稀有气体(氦、氖等)、金刚石和石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1、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三、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3、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分, 原子不可再分 4、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原子物质构成二、原子中的电子1.电子的分层排布: 2.原子结构示意图:每层上的电子数电子层原子核质子数电子由于能量的高低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运动
(电子层)原子结构示意图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1)金属原子:(2)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氯(Cl)(3)稀有气体原子:(氦He、氖Ne、氩Ar等)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8个(氦为2个),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相对稳定结构4.氯化钠的形成Na+Cl-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该过程核内质子数不变,核外电子数改变,电子层数不一定变。5、离子(1)定义:带电的原子。(2)分类: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Na+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Cl-(3)表示:(4)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离子符号 Na+ Cl-离子结构示意图氯化钠是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 Cl- )构成的质子数≠电子数知识比较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在化学变
化中可分在化学变化
中 不 可 分带 电的微粒化学式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分子 原子 离子分解构成得失
电子水.酒精
绝大数气体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等食盐等6.元素周期表7个横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18个纵行族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原子序数质子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 反馈练习 看图回答问题: (1)填写空格里的数字。6881111(2)通过此表,可总结出“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巩固练习课本P48在线测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