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选修《应该有天堂》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选修《应该有天堂》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2-03 09:0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应该有天堂》
【学习目标】 ????1、分析语句,把握文章借助物象具化情感的方法,掌握多种修辞手法和运用。 ????2、体味作者深蕴文中的细腻情感,获得人性真、善、美的情感升华。 【学习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女儿的悼念及蕴涵在文句中的关于生命的思考。 【学习方法】
???阅读法 讨论法
【知识链接】
1、周国平
周国平(1945- )当代著名哲学家、学者、作家。
  1945年7月25日出生于上海市。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得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毕业,1981年9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
  他既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散文家。出版过著作二十余种。主要代表作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以及 《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
除了哲学著名作品和翻译,周国平还写了大量的散文随笔与童话之类的作品,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与文化影响。其散文常用近人的文学的形式谈深邃的哲学命题,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的意义、性格与品质、自我的价值、灵魂与超越的重大作用等。他孜孜不倦地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关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而他的散文随笔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美丽,融理性和品质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意义深刻。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理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无论是花季少年还是苍季老人,都能从他的文字中获得智与美的启迪、启发。
2、《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第一页是周国平为女儿而做的一首小诗: ?????女儿是水 ?????在父亲的心里温柔 ?????把荆棘丛生的记忆 ?????温柔成一种倒影 ?????…… ?????女儿我的女儿没有故事 ?????留下了许多灿烂的笑容 ?????一辈子只有一次生日 ?????也只有一次飘零 ?????一辈子只有一次生日,因为妞妞只活了18个月。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自序
虽然我所遭遇的苦难是特殊的,但是,人生在世,苦难是寻常事,无人能担保自己幸免,区别只在于形式。我相信,在苦难中,一个人能够更深地体悟人生的某些真相,而这也许是本书的另一个价值。我从来不是超然的哲人,相反,永远是带着血肉之躯承受和思考苦难的。置身于一个具体的苦难中,我身上的人性的弱点也一定会暴露出来,盲目、恐惧、软弱、自私等等其实是凡俗之人的苦难的组成部分,我对此毫不避讳。
  作为一本书的《妞妞》已经不属于我,任凭读者和时间去评判。作为女儿的妞妞始终在我和雨儿的心中,任何评判都与她无关。妞妞永远一岁半,她在时间之外。我的生活没有停留在十多年前的那个苦难上面,它仍在前行,其后又发生了许多事情,这证明我的确是一个受制于时间的凡俗之人。但是,我知道,我心中有一个角落,它是超越于时间的,我能在那里与妞妞见面。我还知道,我前方有一片天地,它也是超越于时间的,我将在那里与妞妞会合。
【学习过程】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筛选出文中触动你心灵的语句,并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具体表达对女儿的悼念之情的。 ?例:?现在,爸爸的手臂像一对翅膀,载着你盘旋飞翔,愈飞愈高。这是你从未有过的感觉,你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只觉得非常舒服。“妞妞,飞吧,飞吧……”你听见爸爸在你耳旁低语。原来这就是飞。 ????情感抒发:回忆与女儿玩耍时的快乐与思念早亡的女儿的痛苦的叠加,更增加了思念的分量。 ????技法运用:比喻与想象。前者如“手臂像一对翅膀”,体现出父亲对女儿的挚爱;后者想象女儿“飞翔”的画面,感受着女儿的“轻盈”与“舒服”,充满爱意。???? ???语句一:你的声音扑闪着折断的翅膀,一次次徒劳地撞在世界的玻璃窗上。这窗户无人知道所在,无人能够开启,却确然存在,无情地隔绝了阴阳。 感悟与分析:父亲失去女儿的痛苦依托在一扇无人能开启的“世界的玻璃窗”上,而女儿仿佛是这窗子外折断翅膀的飞蛾,内外世界永远被隔离。痛失爱女,其情可悲可怜。 ?比喻手法,“一次次徒劳”暗含了多少无奈?又流露出父亲多少难言的痛苦? ?????? ????语句二:在踏上归途的瞬间,我突然惊恐地想到,你被孤单单地遗弃在永恒的黑暗中了。你那么弱小无助,从未离开过爸爸妈妈,我们竟让你一个人出远门,你那双还没有学会走阳间的路的小脚丫,竟要独自去走那条阴森的冥路了。 ????感悟与分析:女儿一个人独闯冥路的柔弱无助,牵惹起作者万般痛楚。 ??运用想象。作者把女儿的去世想象成一幅凄凉的图景,那么柔弱无助的小女孩徘徊在阴森的冥路,父亲怎能不痛楚有加?而这无疑会激起读者的共鸣。 ???? ????语句三:我明白了,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割断父母对孩子的牵挂,连死亡也不能。这牵挂的线团系在你的远逝的小躯体上,穿透生死的壁垒,达于另一个世界。我们明知你不复存在,仍然惦记你犹如惦记一个失踪的游子。 ???感悟与分析:?深情抒发了对女儿的思念之情。 ??运用比喻。喻体有“线团”“壁垒”,形象地抒发了难以割舍的思念之情。 ???? ???小结:作者是一个在生命中看到爱与美的思考者。女儿短暂的一生,触发了他对生命中许多问题的重新思考。妞妞的诞生使他触摸到了生命的纯美与珍贵。他的灵魂也因为这个小生命而得到洗礼,从前所追寻和唾弃的,“不追求而已经满足,不唾弃而已经洁净”。他发现,曾经恐惧的死亡并非可怕,因为从女儿身上,他知道了生命如何实现圆满,并且“已经圆满”。这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一个充满着人性之爱的人,一个善于对生命做出思考的人!我们遭遇人生的不幸又该怎么做呢?相信我们每个人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夙愿(sù)???? 呜咽(yàn)??? 促膝谈心(qī)??? 铩羽而归(shā)
B.狙击(zǔ)???? 兑现(duì)??? 自怨自艾(yì)??? 长歌当哭(dàng)????
C.摇曳(yè)???? 熨帖(yù)???? 熠熠闪光(yì)??? 命运多舛(chuǎn)
D.叱咤(zhà)??? 佳肴(xiáo)?? 蹑手蹑脚(niè)?? 曲水流觞(shāng)?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虽然四川盆地没有受到日本核泄漏的影响已是路人皆知,但各地仍然出现了“抢盐潮”,这种现象启发我们思考如何更加理性地面对灾难。
B.按照新课改精神,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根本,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C.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方渔政执法船依法在本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这是无可厚非的。
D.新“国八条”出台后,国务院派出八个调查组,分赴全国各地对先前出台的楼市政策产生的效果顺藤摸瓜,以便了解新变化制定新政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猎鹰”是美国“全球快速打击计划”的重要项目,让美国能根据所面临威胁的特点,从核打击、常规打击和非动能打击中灵活选择威慑方案。
B.孙杨通过微博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终于实现了参加大运会的多年夙愿,能在开幕式上参加火炬接力,我非常自豪。”
C.据央视报道,中国航母此次试航为厂方测试,具体测试包括引擎、电子系统、导航设备、火力控制等内容组成。
D.由于单位优势逐渐丧失,身处僻壤的水电八局职工子弟,开始选择城市作为实现人生的目标,尤其是80后这一代更迫切的希望融入城市。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_____ ,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②⑥①③④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⑤②⑥③①④ D.⑤⑥②④③①
1.C(A呜咽yè? 促膝xī谈心? B狙jū击?? D佳肴yáo)
2、B(A.“路人皆知”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C项应为“无可非议”。 D“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
3.A(B 语义重复,C句式杂糅,D成分残缺)
4.C解析:⑤起领起作用,应位于开头;②⑥由“因此”连接;③①④是具体措施,先有机制,在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是后文“这样”指代的对象,应在最后。
【拓展资料】
在高考成语的考查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近义的易混成语经常出现在试题之中。现选编150组,仅供大家参考。
????? 1、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都有使人听后感到震惊之意。前者指歪曲、捏造事实或故意夸大事态,所指的事不一定是坏的;后者指卑劣、残暴的事实坏到了使人吃惊的程度,所指之事是坏人坏事。
????? 2、自鸣得意、自得其乐?? 都有很得意之意。前者侧重自以为了不起;后者侧重感到很有乐趣。
????? 3、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前者表示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
????? 4、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都有受到影响不知不觉发生变化之意。前者指经常耳听目视而受到影响;后者指人的思想、性格受环境或他人的感染、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 5、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都有亲自做出榜样之意。前者侧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去做,走在群众的前头;后者仅指自己作出榜样。
????? 6、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但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 7、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但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8、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都有凭空捏造之意。但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生。
?????? 9、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都有不能改变之意。但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 10、不识好歹、不识抬举?? 都表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但前者含有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后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 11、鞭长莫及、望尘莫及?? 前者比喻力量达不到;后者指赶不上。
????? 12、另眼相看、刮目相??? 都有特别看待之意。但前者作横向比较,表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作纵向比较,表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 13、深入人心、耳熟能详??? 前者指政策等已被人们认可;后者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 14、大庭广众、众目睽睽?? 都表示有许多人的场合。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共场合;后者指很多人注目的场合。
?????? 15、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前者指故事夸大或捏造事实使听者震惊;后者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待续)
【常反思 常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