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8 22:1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综合练习题
选择题(60分)
1、隋朝统一南北的时间是( )
A.581年 B.589年 C.618年 D.605年
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
A加强南北交通 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3、下列著名建筑工程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其中,建造于隋朝的是( )
①万里长城 ②大运河 ③都江堰 ④赵州桥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 )为中心。
A. 长安 B. 涿郡 C. 洛阳 D. 余杭
5、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 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其中“唐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年号是( )
A.开皇 B.光武 C.贞观 D.开元
6、2010年是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事 ( )
A唐朝时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大昭寺是印度佛学的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人中国 D玄奘以亲身见闻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7、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8. 唐朝文学里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
A. 辞赋 B. 诗歌 C. 散文 D. 词曲
9、唐朝全盛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是( )
A.唐高祖李渊 B.唐太宗李世民
C.女皇武则天 D.唐玄宗李隆基
10、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 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 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1、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12. 唐太宗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得以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
A. 举荐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分封赏赐有功之人
13、武举要考步射、马射、负重等,也要考其语言、身材。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即由武举进入仕途,武举制创立于( )
A.唐太宗时期 B.唐高宗时期
C.唐玄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
14.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
A. 魏征 B. 房玄龄 C. 杜如晦 D. 姚崇
15、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互助的赞歌。翻开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的是( )
A.玄奘 B.文成公主 C.卫青 D.鉴真
16.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 唐高宗统治时期 C. 武则天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时期
17、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典籍的是( )
A.《大唐西域记》 B.《徐霞客游记》
C.《东游记》 D.《西游记》
18. 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把中国人居住的地方称为“唐人街”,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唐朝时大批外商来经商
B.唐朝时我国很多人出国定居
C.唐朝对外政策开明
D.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各国把唐看成是中国的象征.
19、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唐朝对外关系的是( )
A.玄奘西游
B.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
C.鉴真东渡日本
D.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20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幅对联称颂的是( )。
屈原 B. 李白 C.杜甫 D. 白居易
非选择题(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2分)
(2)他把君和民的关系比作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3分)
(3)他是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3分)
(4)在他执政之后,为了缓和君民关系,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促使了什么局面的形成?(4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 ---胡曾《咏史诗 汴水》
材料二:“尽道随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简要说明胡曾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2分)
(2)说一说皮日休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2分)
(3)你同意上述哪位作者的观点?为什么?(4分)
23、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舆论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10分)
——《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请回答:
(1)材料中“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请问在印度文化传入中国过程中谁的贡献最大?他将印度哪些文化输入中国?(3分)
(2) 材料中武后指谁?她统治时期后人称为什么?(4分)
(3) 材料中“各国使节”反映了唐朝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盛况,请列举和唐朝交往的国家。(3分)
24.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人赵嘏
材料二:“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人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唐太宗
阅读后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长策”是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开始于什么朝代?什么朝代逐渐完善?最关键的人物是谁?唐朝时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获得第一名的叫什么?什么朝代被废除的?(4分)
②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得收益最大的是谁?(2分)
③这种制度有什么影响?(4分)

答案
1-5BBDCC 6-10DDBDA 11-15CCDAB 16-20CADBC
(1)唐太宗(2分);(2)舟和水的关系。水能承载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3分);(3)他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3分);(4)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 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3分)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1分)
22、(1)胡曾认为,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他对此持否定态度。(2分)
(2)皮日休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利大于弊,以至数百年后南北往来仍然依赖它。他对此基本持肯定态度。(2分)
(3)两种观点都不够全面。(4分)
大运河的开凿和隋炀帝巡游江都都役使了大量的民力,也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虽然大运河的开凿有加重人民负担的一面,但是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众多暴政的综合结果,并非只是因为开凿大运河所致。
23(1)玄奘(1分);(2)他把印度(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2分);(3)武则天(2分);“贞观遗风”或者“政启开元,治宏贞观”(2分);(4)印度(天竺)、日本、朝鲜(新罗)、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非洲等国家(任意答出3个得3分)
24、(1)科举制度; 隋朝; 唐朝时期;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状元; 清朝。(4分)
(2)封建最高统治者皇帝。(2分)
(3)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人们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推动了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系的崭新局面,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