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11.3电荷 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11.3电荷 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9 17:4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 11.3 电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甲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乙和丙是两个泡沫小球,甲和乙、乙和丙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分别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  )
A.甲带正电 B.乙带正电 C.乙不带电 D.丙带负电
2.三个悬挂的通草球,A球带正电,相互作用如图所示,则C球(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3.如图所示,老师正在演示“静电章鱼”实验,她用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然后将塑料丝抛在塑料管上方,塑料丝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对该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塑料丝和塑料管带电是因为摩擦创造了电荷
B.毛皮和塑料管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
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塑料丝和塑料管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敲碎煤块使煤充分燃烧能提高煤的热值
B.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越多,热值越大
C.当仅有热传递时,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放出热量时内能减小
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丝绸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5.如图所示,把一束丝线一端扎紧,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丝线张开了。这是因为(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摩擦创造了电荷
6.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已知甲带正电。甲和乙互相吸引,丙和甲互相排斥,则(  )
A.乙一定带正电,丙可能带负电 B.乙可能不带电,丙一定带负电
C.乙可能不带电,丙一定带正电 D.乙一定不带电,丙可能带正电
7.如图所示,把一个塑料棒在衣袖上摩擦几下,然后让它靠近(但不要接触)从水管中流出来的一小束水流,水流被吸引而发生弯曲,这是因为(  )
A.塑料棒带电吸引细小水流 B.塑料棒和水流带同种电荷
C.塑料棒和水流带异种电荷 D.塑料棒和水流分子间存在斥力
8.有甲、乙,丙三个带电体,甲物体排斥乙物体,乙物体吸引丙物体。如果丙物体带负电,则甲、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是(  )
A.甲物体带正电,乙物体带负电 B.甲物体带负电,乙物体带正电
C.甲乙两物体都带正电 D.甲乙两物体都带负电
9.如图,利用静电喷漆枪给物件上漆,涂料小液滴之间相互排斥,但被物件吸引。则(  )
A.物件一定带负电
B.小液滴一定带同种电荷
C.小液滴可能不带电
D.涂料小液滴喷向物件是因为分子热运动
10.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A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如图甲所示;用玻璃棒A靠近(不接触)不带电的验电的金属球B时,验电器的金属箔也张开,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丝绸与玻璃棒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强
B.图甲中,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图甲中,玻璃棒A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
D.图乙中,金属箔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金属球B上
11.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甲和乙相互排斥,乙和丙相互吸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甲带正电,丙一定带正电 B.若乙带正电,甲一定带正电,丙一定带负电
C.若甲带正电,丙一定带负电 D.若乙带负电,甲一定带负电,丙可能带正电
12.甲和乙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丙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甲、乙、丙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判断(  )
A.小球甲可能带负电 B.小球乙一定不带电
C.小球甲一定带正电 D.小球乙一定带正电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用带正电的玻璃棒a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b后,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则a、b接触时,电子转移的方向为______到______(选填“a”或“b”)。
14.如图所示,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进行实验,将两个带电棒相互靠近,相互吸引的是图______,(选填“甲”、“乙”或“丙”);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______(选填“强”或“弱”),在摩擦过程中容易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15.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一带电小球时,它们相互排斥,则小球带______电,依据是______。
16.如图所示,当人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便会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景象。这是由于头发带有_________电荷相互排斥的结果。实验室中,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_________的工作原理与此相同。
三、综合题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小明同学家买了一辆崭新的汽车,部分相关参数配置如下表所示:
(1)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______.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______,存在火灾隐患.
(2)2014年3月,发改委对汽油价格进行了微小调整,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密度会______(“变大”或“变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______(“上调”或“下调”).
(3)如果他家的汽车正常行驶(已知:,汽油的密度为).查阅上表中的参数可知,理论情况下该车行驶 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小明同学家买了一辆崭新的汽车(如图),部分相关参数配置如下表所示.
(1)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__________________,存在火灾隐患.
(2)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与冬天比,夏天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密度会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________(填“上调”或“下调”).
(3)如果他家的汽车正常行驶200 km(1 L=10-3 m3 ,汽油的密度为0.7 g/cm3).则查阅上表中的参数可知,理论情况下该车行驶200 km.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________kg.
19.阅读《口罩心脏》,回答问题:
“口罩心脏”——熔喷无纺布
医用口罩至少包含3层无纺布,其中位于中层的熔喷无纺布,是口罩能够实现过滤功能的核心“心脏”,它具有出众的吸附和过滤能力。
相对于大小在5微米左右带有新冠病毒飞沫而言,熔喷布空隙较大,怎么过滤环境中尺寸约为100纳米的新冠病毒呢?熔喷布生产工艺中有一步是“驻极处理”,使聚丙烯网状静电纤维带上足够量的电荷。当含有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后,就会被静电吸附在熔喷布表面,无法透过。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后,为了填补口罩市场供应缺口,我国某石化企业的一个生产基地迅速建设了2条熔喷布生产线,每天可生产6吨医用平面口罩熔喷布。全国人民携手抗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医用口罩的“心脏”就是熔喷布,它是口罩中间的过滤层,由聚丙烯制造而成,是一种______纤维;当含有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后,由于带电体具有______的性质会被吸附在其表面,让病毒无法透过;
(2)下列选项用到的原理与“驻极处理”后的熔喷布能够吸附飞沫原理相同的是______;
A.拍打脏衣服除灰尘
B.静电式空气净化器除灰尘
C.扫地机器人吸灰尘
D.利用声波清理手机扬声器的灰尘
(3)秋冬季节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后带上______电荷(选填同种或异种),而相互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
20.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是点电荷。实验发现,带电量分别为、的两个点电荷距离为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其中为常量。
(1)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同样,电荷周围也存在电场。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产生电场力的作用。点电荷 与之间的作用力实际是(或)的电场对(或)的电场力。物理学中规定: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用表示,则=_____。
(2)如图所示,在距离点电荷为的点放一个点电荷,则点电荷受到的电场力 =_____。点电荷在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_____。
21.安全防疫话物理2020年的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m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活中,我们在呼吸、说话、咳嗽和打喷嚏时会向空中喷出飞沫,飞沫的尺寸大约为6到12微米,而一般的分子直径约为10纳米左右。虽然我们肉眼难以察觉到飞沫,但它仍属于液体颗粒。病毒大小约为60纳米,它藏在飞沫里可以存活相当长的时间。一般来说,飞沫传播病毒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能实现,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全的。因此,在特殊时期的公共场所,我们需要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离。另一个有效措施就是配戴口罩。普通医用一次性口罩股采用复合多纤维结构(如图所示),外层为使用纺粘无纺布制成的防水层,主要是防止血液等液体的喷溅。中层为使用熔喷无纺布制成的过滤层,是口罩的核心部分,作用是阻挡病毒。层也是用无纺布制成,用来吸收佩戴者呼出的湿气。
医用一次性口罩是如何防止空气中的病菌传播的呢?当较小的微粒运动到口罩的过滤纤维上时,会受到分子的引力作用而被吸附。而对于那些随气流运动的飞沫,在通过口罩的过滤层时,会被过滤材料截住,停留在口罩的过滤层上。此外,口罩的过滤层是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的,带有静电,可以吸附微小的细菌和病毒。戴口罩犹如给我们的呼吸道设置了一道“过滤屏障”,而摘下口罩时,它的外表面不与人体接触,能够把绝大部分病毒、颗粒物阻隔在身体之外。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物质的尺度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飞沫 B.分子 C.病毒
(2)飞沫传播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
(3)口罩的过滤层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可以进一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了相同工作原理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多项选择)。
A. B.
C. D.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甲带负电,乙丙相互排斥,带同种电荷,甲乙相互吸引,乙一定带正电,则丙也带正电,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已知A球带正电,A B相互排斥,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可知,B球带正电;B、C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的性质可知,C可能带负电,也有可能不带电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
A.毛皮分别摩擦塑料丝和塑料管,毛皮和塑料丝以及毛皮与塑料管之间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并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
B.毛皮和塑料管摩擦,它们之间存在得失电子的现象,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所以毛皮和塑料管摩擦后带上了异种电荷,故B错误;
C.将塑料丝抛在塑料管上方,塑料丝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C正确;
D.塑料丝和塑料管因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
AB.热值是燃烧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与质量之比,是一个定值,与燃烧程度无关,故AB错误;
C.当仅有热传递时,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物体吸收热量时,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时,物体的内能减小,故C正确;
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的负电荷转移到丝绸上,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ABC.用手上向下捋塑料绳时,由于摩擦起电而使塑料绳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而使细丝张开,故A正确,BC错误;
D.丝线带电是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
甲带正电,甲乙相互吸引,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乙可能不带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乙可能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丙和甲相互排斥,说明丙一定带正电。
故选C。
7.A
【详解】
塑料棒在衣袖上摩擦后带有电荷,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靠近水流时会吸引水流,使水流弯曲。
故选A。
8.C
【详解】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乙、丙三个带电体,丙带负电,丙与乙互相吸引,所以乙带正电,甲、乙互相排斥,则甲乙带同种电荷,即甲也带正电,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
A.物体可以带正电也可以带负电,也可以不带电,故A不符合题意;
BC.小液体之间相互排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液滴不是分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过程中失去电了,丝绸得到电子,那么玻璃棒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丝绸的弱,故A错误;
BC.带正电的玻璃棒与验电器的金属球B接触时,金属箔上的电子受到A的吸引而向A移动,于是金属箔带上了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于是金属箔张开了一定角度,故BC错误;
D.图乙中,带正电的A靠近B,B因为受到A的吸引,于是电子集中在B靠近A的那端,于是金属箔上的一部分电子会向金属球B转移,故D正确。
故选D。
11.D
【详解】
AC.甲、乙、丙是三个轻质小球,甲、乙互相排斥,则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乙和丙相互吸引,由于都是轻质小球,根据带电体的性质,乙和丙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丙不带电,因此,若甲带正电,则乙一定带正电,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AC错误;
B.若乙带正电,则甲一定带正电,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C错误;
D.若乙带负电,则甲一定带负电,丙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故D正确。
故选D。
12.A
【详解】
丙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故丙带正电。由图知,当丙靠近甲小球时,相互吸引,因丙带正电,则甲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当丙靠近乙小球时,相互吸引,因丙带正电,则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将甲乙靠近时,甲乙相互吸引,故甲、乙只能是有一个带负电,另一个不带电,但不能判断谁带负电,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3. b a
【详解】
[1][2]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传给金属杆传给两片金属箔,两片金属箔因带同种正电荷而张开,在此过程中,一部分电子会从验电器向玻璃棒移动,则电子转移的方向为b到a。
14. 丙 弱 失去
【详解】
[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时相互吸引,丙图中玻璃棒与橡胶棒带异种电荷,会相互吸引。
[2][3]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
15. 负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详解】
[1]根据摩擦起电可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当靠近小球时,两者相互排斥,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小球应该和橡胶棒带同种电荷,即小球带负电。
[2]根据摩擦起电的原理,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来判断橡胶棒所带电荷,再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判断小球所带电荷。
16. 同种 验电器
【详解】
[1]人体是导体,当人触摸静电球时,人的头发上也会带上与静电球相同种类的电荷,头发丝由于带有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使头发会蓬松竖起来。
[2]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17.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或扩散) 摩擦起电 变小 下调 4.26
【详解】
经过加油站时,闻到汽油味,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起电,存在火灾隐患.
由于热胀冷缩,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体积变大,质量不变,所以汽油密度会变小.
受此因素影响,每吨汽油体积升数会变大,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下调.
由表中参数可知,汽车正常行驶100km消耗汽油6L,
即汽油的体积V=6L=6×10-3m3,
所以该车行驶100km所消耗汽油的质量
.
18. 分子无规则运动 起电 变小 下调 8.4
【详解】
(1)[1][2]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汽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工作人员穿化纤衣服时,容易摩擦起电,使衣服带上电荷,存在安全隐患.
(2)[3][4]和大多数物体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到了夏季,汽油的温度升高,汽油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体积增大,每升汽油中汽油的质量减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价格降低.
(3)[5]由表可知,汽车正常行驶200 km消耗汽油的体积
由密度的变形公式得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
19. 静电 吸引轻小物体 B 异种 吸引
【详解】
(1)[1][2]医用口罩的过滤层,由聚丙烯制造而成,是一种静电纤维,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当含有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后会被吸附在表面,让病毒无法透过。
(2)[3]“驻极处理”的原理是:使聚丙烯网状纤维带上足够量的电荷,当含有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后,就会被静电吸附在熔喷布表面,利用的是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A.拍打脏衣服除灰尘,利用的是惯性,故A不符合题意;
B.静电式空气净化器除灰尘,利用的是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B符合题意;
C.扫地机器人吸灰尘,利用的是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利用声波清理手机扬声器的灰尘,利用的是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4][5]秋冬季节用塑料梳子梳头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这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后带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会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头发随梳子飘起来是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0.
【详解】
(1)[1] 物理学中规定: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量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用表示,所以 ;
(2)[2] 点电荷对距离的点处点电荷的电场力;
[3] 点电荷在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
21. ACB 不属于 BD
【详解】
(1)[1]由题意知,飞沫的尺寸大约为6到12微米、一般的分子直径约为10纳米左右、病毒的大小约为60纳米,所以物质的尺度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飞沫、病毒、分子。
(2)[2]虽然我们肉眼难以察觉到飞沫,但它仍属于液体颗粒,所以飞沫传播不属于扩散现象。
(3)[3]口罩的过滤层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熔喷层通过静电吸附病毒原理,即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可以进一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A.拍打除尘是利用惯性,故A不符合题意;
B.静电除尘是利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B符合题意;
C.真空吸尘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静电分离是利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