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9 18:1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4.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烛焰通过焦距为10cm的甲凸透镜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用焦距为15cm的乙凸透镜替换甲,关于乙凸透镜的成像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
A.若不移动透镜和蜡烛,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虚像
B.若不移动透镜和蜡烛,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
C.若不移动透镜和蜡烛,将光屏向右移动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若不移动透镜和光屏,将蜡烛向左移动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2.如图,小白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得到以下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蜡烛置于c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放大的像
B.蜡烛置于b点时,在光屏上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蜡烛从a点向b点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D.蜡烛从b点向c点移动,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刻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蜡烛移到刻线处,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蜡烛移到刻线处,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C.将蜡烛移到刻线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将蜡烛从刻线处移向刻线处的过程中,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
4.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A.10cm< f <15cm B.15cm< f <20cm
C.20cm< f <30cm D.30cm< f <40cm
5.如图所示,装满水的杯子类似一个透镜,在水杯后面放置一个小泥娃,透过水杯进行观察,看到“泥娃”变细了,可以判断泥娃处于(  )
A.焦点以内
B.焦点上
C.焦点和二倍焦距点之间
D.二倍焦距点以外
6.如图甲所示,珍珍将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虚像
C.此时漫画中的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应满足
D.将漫画离水杯远一些,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会变更“瘦”一些
7.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应放在离镜头(  )
A.大于2倍焦距处,倒立放置 B.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倒立放置
C.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正立放置 D.大于2倍焦距,正立放置
8.小亮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点燃的蜡烛放置在20cm刻度线处,光屏放置在7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  )
A.光屏上恰好能呈现烛焰的像
B.仅向左移动光屏到某个位置,屏上可能呈现烛焰的像
C.仅向右移动光屏到某个位置,屏上可能呈现烛焰的像
D.仅移动光屏,不可能在屏上呈现烛焰的像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主光轴上,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9cm B.10cm C.15cm D.20cm
10.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偏折
B.漫反射不遵循光反射定律
C.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利用凸透镜成像时,像一定是放大的
11.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此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将蜡烛移到0cm处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移动
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用不透明的纸板将凸透镜下半部分遮住,光屏上的像会变成一半
12.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后,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使屏远离透镜 B.使屏靠近透镜
C.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 D.光屏与蜡烛在透镜左侧
13.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③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14.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是10cm,蜡烛放在A处,位于C处的光屏(图中未画出)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B处,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关于光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距离L屏与蜡烛移动距离L烛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向右移动光屏,L屏<L烛
B.向左移动光屏,L屏<L烛
C.向左移动光屏,L屏>L烛
D.向右移动光屏,L屏>L烛
15.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医院、超市、车站等公共场所必须用手机扫健康码,如图所示,然后凭“绿码”放行,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照。下列关于“手机扫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描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等大的的虚像
D.当二维码靠近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小
二、填空题
16.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大家直播演示了很多有趣的小实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神奇的太空小水球”如图,一开始王亚平将水注入水膜之中最终形成一个漂亮的完整水球,可以看到一个倒立的___像,这个水球相当于一个_____。随后,王亚平向水球里注射一个气泡,神奇的一幕发生了,水球里竟然形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注入气泡后,中间部分相当于两个___组成的(以上两空选填“平面镜” “凸透镜”或“凹透镜”)。
17.2021年12月9日,“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如图是王亚平在演示“神奇的太空小水球”,一开始将水注入水膜之中形成一个漂亮的完整水球,可以看到一个倒立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随后,向水球里注射一个气泡,水球里竟然形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此时水球和中间气泡部分相当于两个________(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
18.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刷脸”支付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实像。
19.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________,并将光屏向_______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在光屏上会得到_________像。
20.富川县很多学校都安装了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像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三、综合题
21.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小于10cm B.大于10 cm C.大于20cm D.在10cm和20cm之间
选择理由:_________
22.基础问答、作图和计算
(1)如图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______ 透镜,图中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 ______ (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2)如下图甲,自行车器组成的“尾灯”是由许多很小的角反射器组成的,角反射器其实就是相互垂直的平面镜,请在图乙中准确画出所给入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______
(3)请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下图丙中作出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______
23.有一凸透镜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其中AC是从物点A发出的一条射到凸透镜上的光线.
(1)请做出这条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________
(2)如果AB向左移动,则它成的像将向__移动(选填“左”或“右”);
(3) 主光轴上有刻度,每一小格代表1cm,请你通过作图读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m.
24.小明同学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
(1)如图甲所示,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________的而形成的虚像,真正的虾在水中_____(选填“C”、“D”、“E”或“F”)点.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选填“B”、“C”、“D”、“E”或“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小明同学用照相机给虾拍照,则虾经照相机所成的像是_______的(选填“缩小”、“放大”、或“等大”).拍照得到虾的胶片后,他用图乙所示的幻灯机展示给同学们,看到屏幕上的虾头朝上.
①胶片上虾的头部朝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
②测得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____.
A.2cm B.7cm C.9cm D.10cm.
25.如图所示,光电鼠标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照亮鼠标垫,鼠标垫通过成像透镜在光学感应器上成像.当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产生的结果会传回计算机,电脑屏幕上的光标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
(1)为了使被照亮的鼠标垫能在光学感应器上成像,鼠标垫应选用__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的材料.
(2)当鼠标平放在鼠标垫上,成像透镜距鼠标垫7mm,光学感应器距成像透镜3mm,则在光学感应器上成__________(选填“正立、放大的虚”、“倒立、放大的实”或“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鼠标向前推移时,所成的像相对于光学感应器在向________(选填“前”或“后”)移动.
(4)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并不移动,是因为像成在光学感应器的 ________(选填“上”或“下”)方,而且所成的像 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如图是小莉、小华和小明三人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26.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至屏上呈现出________的光斑,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10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________cm.
27.小华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_________的光斑,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内,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_________的光斑(填“不变”、 “变大”、 “变小”).
28.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小华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上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透镜,小莉应将透镜向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改正后若实验时固定蜡烛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当蜡烛距离凸透镜10.3cm时,无论怎么样移动光屏都得不到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小明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清晰的
倒立、________实像,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0.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光屏向_______(左/右)移动.
②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情况的是( ).
A.乙 甲 B.丙 甲 C.乙 丁 D.丙 丁
31.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小明用书遮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实验时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程度将______(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
32.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 ( )
A.不能成像
B.可以成像,但要适当移动位置
C.可以成像,像大小不变
D.可以成像,像变小
33.蜡烛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清晰的像,若拿下光屏,移动眼睛的位
置_______(“能”或“不能”)看到像.
34.一物距应只有唯一的像距,他们三人将蜡烛都放在透镜前15厘米处时,但他们所测得的像距却并不相同,分别为28cm,30 cm,31cm,他们的数据不是因为测量长度误差造成的,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小华又将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这像是___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____________(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 B.若不移动透镜和蜡烛,物距为30cm,等于两倍的焦距,移动光屏,可以得到一个等大的倒立的实像,故AB错误;
C.若不移动透镜和蜡烛,物距等于两倍的焦距,此时的像距也等于两倍的焦距,故需要将光屏向右移动,故C正确;
D.若不移动透镜和光屏,像距等于1倍的焦距,无法承接到实像,因为当物距在两倍的焦距以外时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在两倍焦距以外,光屏不可能在一倍焦距上承接到像,故D错误。
故选C。
2.C
【详解】
A.蜡烛置于c点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A错误;
B.蜡烛置于b点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蜡烛从a点向b点移动,由于此时的物距都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光屏上的像逐渐变大,故C正确;
D.蜡烛从b点向c点移动,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实像,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光屏上的像变大,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虚像,光屏上不能成像,故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
A.将蜡烛移到刻线处,物距为40cm,大于两倍焦距,故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将蜡烛移到刻线处,物距为5cm,成的是虚像,光屏上无法承接,故B错误;
C.将蜡烛移到刻线处,物距为15cm,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故成像特点倒立的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故C错误;
D.将蜡烛从刻线处移向刻线处的过程中,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故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
由题意可知,物距为30cm,像距为20cm,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满足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
2f <30cm
f<20cm<2f
可知
10cm故选A。
5.D
【详解】
A.透过水杯进行观察,看到“泥娃”变细,说明泥娃的像是缩小的,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泥娃若在焦点上,将不成像,故B不符合题意;
C.泥娃若在凸透镜焦点和二倍焦距点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泥娃若在凸透镜二倍焦距点以外,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详解】
A.圆柱形玻璃杯盛满水,圆柱形玻璃杯中的水中间厚边缘薄,形成凸透镜,故A错误;
B.该凸透镜能使图片横向放大、颠倒;由乙图可知,此时的老鼠的像与甲图中的老鼠相比,是放大的,左右颠倒的实像,故B错误;
C.老鼠的像与甲图中的老鼠相比,是放大的,左右颠倒的实像,是投影仪原理,此时物距,故C错误;
D.将漫画离水杯远一些,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所以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会变更“瘦”一些,故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
放映幻灯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故幻灯片应放在离镜头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将幻灯片倒立放置,成倒立放大的像时画面再次翻转,人们才能看到正常的正立的画面,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
由图得,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依题意得,此时凸透镜的物距为
所以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为
图中光屏距离凸透镜
A.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时光屏的位置不是成像的位置,故A不符合题意;
BD.仅向左移动光屏到某个位置,光屏靠近凸透镜,当光屏的位置为成像的位置时,屏上能呈现烛焰的像,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C.仅向右移动光屏到某个位置,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不可能呈现烛焰的像,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
物体离凸透镜20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所以这个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
2f>u>f

2f>20cm>f
解得
20cm>f>10cm
故选C。
10.C
【详解】
A.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故A错误;
B.漫反射也属于光的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各种颜色的色光,故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色光混合而成,故C正确;
D.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
A.由图可知,当蜡烛放在10.0cm处,物距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将蜡烛移到0cm处的过程中,即蜡烛远离焦点,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将蜡烛向左移动,光屏也要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故B正确;
C.如图所示,光屏上呈现缩小、倒立清晰的实像,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故C错误;
D.挡住了透镜上半部分,光能通过下半部分会聚成像,只是光线变少了,能成一个变暗的完整的像,故D错误。
故选B。
12.A
【详解】
AB.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说明
则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
若保持物距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8cm的凸透镜后,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要想呈现一个清晰的像,需要将光屏移至大于二倍焦距的位置,所以要使屏远离透镜。故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
C.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并不会改变像距和物距,此时更换的凸透镜的焦距为8cm,因此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光屏与蜡烛在透镜同一侧时,光屏无法承接蜡烛的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D
【详解】
①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AB.由上述分析可知,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故AB错误;
CD.由上述分析可知,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像是②,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③④,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
蜡烛放在A处时物距为
u=50.00cm-23.00cm=27.00cm
满足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为
10.00cm
60.00cm即C位置在60.0cm至70.0cm之间;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B处时物距为
u'=50.00cm-30.00cm=20.00cm
满足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则像距也在2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C位置在70.00cm处,应向右移动光屏;在此过程中像距一直小于物距,则光屏移动距离L屏(像距变化量)小于蜡烛移动距离L烛(物距变化量)。
故选A。
15.B
【详解】
A.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是亮的,这是因为二维码反射的光造成的,自身不能发光,所以二维码不是光源,故A错误;
BC.手机镜头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所以扫描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故B正确C错误;
D.手机镜头成实像时,物距变小,相距变大,像变大。所以当二维码靠近摄像头时,物距变小,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大,故D错误。
故选B。
16. 实 凸透镜 凹透镜
【详解】
[1][2]水球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王亚平处在此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如图所示,中间部分中间薄,边缘厚,相当于两个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所以水球里形成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
17. 实 凹透镜
【详解】
[1]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则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以可以看到王亚平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2]向水球里注射一个气泡,由图可知,中间部分相当于两个凹透镜,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所以水球里形成了一正一反的两个人像。
18. 凸 缩小
【详解】
[1][2]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使用时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9. 高度 靠近透镜 倒立缩小的实
【详解】
[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所以光屏应向上调整,即应调整光屏的高度。
[2][3]由题意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凸透镜放在了50cm刻度处,当蜡烛在15cm刻度处时,物距为
u=50cm-15cm=35cm
此时u>2f,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并且像处于f<v<2f之间,现在光屏放在了70cm处
70cm-50cm=20cm
正好在2倍焦距上,所以光屏应靠近透镜。
20. 凸 会聚
【详解】
[1]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能够成像,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能够将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
21. A 见解析
【详解】
[1]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焦点,并且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为焦距,则这个凸透镜的焦距为
f=10cm
而当物距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故若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选择的理由: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22. 凸透镜 远离
【详解】
(1)[1]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应用凸透镜成实像时,当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由图中乙和丙可知,汽车的像逐渐减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说明汽车远离摄像机镜头,像距减小。
(2)[3]如(2)问乙图,入射光线与竖直位置平面镜的夹角是45°,因为过该入射点的法线与该平面镜垂直,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则根据几何知识可知,该入射角的度数是
90°-45°=45°
根据所给入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的画法: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光线到达下面的反射面再次进行反射,而且最后的反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平行(方向相反),法线要用虚线,反射光线的作图和要求标注的入射角如图所示
(3)[4]由(3)问图丙,先作出物体AB的端点A、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连接、 点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注意辅助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23. 左 0.109~0.121m均可给分
【详解】
(1)[1]物点发出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一定过像点.
(2)[2]像和物移动方向相同,或者说一个变大一个变小.AB向左移动,它成的像也向左移动.AB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
(3)[3]过A点作一条平行主光轴的光线,和透镜相交于D点,连接DA′和主光轴的交点是F,F到O的距离是焦距.
【点睛】
24. 折射 E C 缩小 下 B
【详解】
(1)由光的折射现象知道,他看到的“虾”是因为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真正的虾在水中更深的位置,即在E处;根据光路的可逆性,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B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即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①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与物是相互倒立的,所以,当看到屏幕上的虾头朝上时,胶片上虾的头部应该在下方;
②由于投影仪的原理是:物距大于f小于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f<8cm<2f,即4cm<f<8cm,故只有B选项符合题意.
25. 粗糙 倒立、缩小的实 后 下 变小
(1)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会射向各个方向,这就是漫反射;
(2)鼠标中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分析像的特点;
(3)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减小,像变小.据此可对其变化的规律做出判断.
【详解】
(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反射光线会射向各个方向,会发生漫反射;
(2)由题意可知,当鼠标平放在鼠标垫上,成像透镜距鼠标垫7mm,光学感应器距成像透镜3mm,即物距大于像距,因此,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鼠标向前推移时,二极管、成像透镜均向前移动,所以感光器件上的像相对于光学感应器也在向前移动;
(4)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此时像距减小,像成在光学感应器的下方,而且所成的像变小,因此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并不移动.
26. 最小最亮 10
27. 不变 变大
28. 下 像距大光具座不够长
29. 放大 投影仪
30. 左 B
31. 完整 变暗
32.D
33.能
34.移动光屏成像清晰程度不一样
35. 缩小 C
26.太阳光看做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在焦点,成最小最亮的亮斑,透镜到光斑的距离为焦距.
27.在焦点位置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是平行于主光轴的方向,其在光屏上是一个亮斑,由于光线平行,所以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光斑不变,在焦点以内,从烛焰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是一个发散光束,所以光屏越远光斑越大.
28.凸透镜成像时物像上下相反,图中像偏上,要在光屏的中心像要下移,则蜡烛要上移,蜡烛不动,凸透镜向下移动相当于蜡烛上移.屏上不出现清晰像,说明光屏没有处在成像的位置,有可能是像距大光具座不够长.,也有可能是蜡烛处在时不能成像.
29.15cm 处是,此位置成像是放大的,投影仪的原理就是利用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30.因为近视眼成像是在视网膜之前,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放近视眼镜相当于近视眼被矫正正常,拿掉眼镜则成像在光屏之前,所以光屏左移,B图正确.
31.如果小明用书遮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变少,像变暗,但仍能成像完整.
32.成放大的清晰的像时物距,像距,对调时,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D正确.
33.能在光屏上成像说明是实像,而实像也可以用眼睛看到.
34.像距是光屏上成像最清晰时的位置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由于实验时判断清晰度不同,所以造成测量的像距不同.
35.从图中可得物距大于相距,在时,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像是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像左右相反,A蜡烛和D像对应,B蜡烛和C像对应,所以挡住A处的烛焰,B蜡烛仍在C处成像.
【考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