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9 18: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2.4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对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雪是升华形成的
B.岚拂纱巾湿,露沾蓑草衣——露是液化形成的
C.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是汽化形成的
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熔化形成的
2.对下面几幅图反映出来的各种现象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是在外面两个人说话,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图乙树杈上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图丙玻璃上的水是霜凝固形成的
D.图丁灯泡内壁上黑色的钨是钨蒸气凝华形成的
3.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4.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5.“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6.下列物态变化发生过程中放热的是(  )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
C.从冰箱里拿出的饮料会“出汗” D.夏天加入饮料杯中的冰块变小
7.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
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
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
8.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草叶上形成“露珠”
C.湖水结冰
D.草叶上形成“白霜”
9.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
10.都江堰市水资源丰富,下列有关水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冬季,都江堰山区会下起小雪,有时候雪不易堆积,因为雪落地后直接变成了水蒸气
B.夏天的早晨看见草叶上挂满晶莹的露珠,而到了初冬,却看见了一层薄霜,有同学认为霜是露变成的
C.深秋早晨,起床后发现玻璃窗户变模糊,是水蒸气液化成水珠附着在窗户的内表面
D.初冬季节,在家洗澡时发现浴室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11.在图所示各种自然现象中,其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冰雪消融 B.草木结露
C.晨间浓雾 D.松枝凝霜
1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要放出热量
C.“窗花”是水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要放出热量
D.冰块液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13.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A.冬至滴水成冰 B.仲夏白露沾草
C.初春冰雪消融 D.深秋霜满枝头
14.夏季,我们吃雪糕感到凉爽。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
A.熔化吸热 B.熔化放热 C.汽化吸热 D.升华吸热
15.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渭城朝雨浥轻尘”: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露似珍珠月似钩”: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D.“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雨雪天气中,路面极易结冰,人们为了出行方便,常常向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因为盐能尽快地融雪,而盐水在﹣20℃以下才能结冰,这说明晶体的熔点也会由于杂质的存在等原因而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冬天,温度长时间低于0℃时,积雪也会逐渐减少,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
17.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______而结于物体表面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雾凇发生时,树木如玉树琼枝,堪称人间奇景(填物态变化名称)。
18.(1)如图甲,在试管中放入一些干冰,再将气球紧套在试管口,过一会气球会鼓起来,这是由于干冰 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充入的。
(2)放置一段时间后,试管底部外壁出现了白霜,如图乙,这是由于干冰发生上述变化时需要 ___(选填“吸热”或“放热“),使试管底部温度降低,从而导致 ___(选填“二氧化碳”、“空气”或“水蒸气”)遇冷在外壁 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霜。
19.小明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夏天的早晨,室外的花草上常有小露珠,这是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20.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饮料瓶上出现的小水珠是由空气中水蒸气经过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寒冷的冬天,房间窗户玻璃______(选填“内”或“外”)表面会出现一层冰花,这种物态变化需要______热。
三、综合题
21.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雪的形成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低于4℃.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0℃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2020年12月超强寒流来袭,我国很多地区迎来大降雪.为了应对下雪可能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做好了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的准备预案。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下列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____(可多选)
A.云层水气充足
B.云层下气温较高
C.云层中气温较低
D.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__(选填“低”或“高”)。
22.人工降雨
人工增雨是采用人为方法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下雨或正在下雨的云层施加影响,开发云中潜在的降水资源,使降水量增加。
一个地区某天下了10毫米的雨水,这并不是说当天经过这个地区上空的云中只凝结了这么多水分,利用仪器对云中含水量进行探测的结果表明,云中凝结的水分比实际降水量多得多,只是因为云中某些条件不具备,更多的水分才没有形成降水落到地面。云中凝结的水分约有20%~80%转变成降水,具体依云的类型而定。
有人把云中的水比喻为一座水库中的水,闸门开启得小,流出的水量就小,人工增雨就是向云中播撒适量的催化剂,使“小水库”的闸门开大一点,以便让水多流出来一些,增大云的降水效率。
此外,云中的水蒸气变成水或冰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转换,1g水蒸气变成水约释放出600cal热量,1g水变成冰约释放出80cal热量。通过人工影响,利用这些释放的潜热可以增强云中的上升运动,从而促进大云中水蒸气的凝结量,达到人工增雨的目的。
干冰是一种常用的增雨催化剂,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通常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会变成无色液体,再降低温度,即会变成雪花般的固体,经过压缩,就会成干冰。论外貌,干冰和普通的冰确实很相像,其外形与冰一样。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受热后不会立即熔化,而是在﹣78.5℃时直接变成气体,销声匿迹,不像冰熔化后会留下水迹,因而得名“干冰”。正是由于“干冰”的特有个性,决定了它是一种比冰更好的致冷剂。干冰变为气体时使周围空气层温度下降,云层温度下降,从而引起水滴的凝结,凝结的水滴冰晶迅速加大增多,最后形成降雨。
(1)干冰喷洒在云层中,就会很快地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周围的热量,使空气冷却;
(2)要使二氧化碳气体变为干冰除了加压外还要使气体________;
(3)文中提到的两种放热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23.如图所示是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图,制冷剂在电动压缩机的驱使下,在密封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将冰箱内的热量带到冰箱外,达到制冷的目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冷剂会在冷凝器里发生_____,在冷冻室里发生_____,达到搬运热量的目的。(均选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2)正常使用时,小明发现家里冰箱下部的冷藏室(温度为4℃)里面有水流到外部的接水盘,这些水是内部的_____发生_____形成的。
(3)小明发现家里冰箱的冷冻室(温度为﹣15℃)总是结有厚厚的霜,铲掉这些霜后不久又有了,但其他同学家的电冰箱并没有这种现象,他通过网上查询得知需要更换冷冻室门上的密封条,以防止外部空气进入。请你解释这些霜的形成原因______。
24.(1)一个透明杯子装有适量的冷水,小凯把一大块烧红的工件浸没水中,发现工件周围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如图所示。
①工件周围的水沸腾了吗?__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
②“白雾”是如何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工降雨时,常利用飞机将干冰洒到云层里,干冰在云层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该过程是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过程。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雪花落水也有声
通常人们认为雪花落水是静悄悄的,毫无声响。不过,有科学家发现,雪花落水其实也会发出声波。
刚开始有人发现,在下雨的时候,水下声呐的工作效果不好,常有噪声干扰。通过实验断定,这些声音不是雨滴撞击水面发出的,而是含在雨滴中的气泡振动发出的。而且,大气泡振动产生低频声波,小气泡振动产生高频声波。
渔民们常抱怨,在下雪时他们的声呐也常常侦听不到鱼群。一开始,科学家们并不相信,因为雪花中含有90%以上的水,空气不多。过了一段时间,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科学家们在一个汽车旅馆的游泳池中找到了证据,证实雪花落水时也会产生气泡,同样,这些气泡也会振动,从而发出声波。不过,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海里的鲸鱼可以听到该声音,并显得异常烦燥。
(1)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属于 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发射和接收的声波的频率 ___________;
A.等于20000Hz
B.等于2000Hz
C.小于20000Hz
D.大于20000Hz
(3)雪花落水发出的声音对人来讲不是噪声,对鲸鱼来讲 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噪声;
(4)请你从以上材料中提出一个相关的物理问题,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
温馨提示:不得与第(1)(2)(3)问内容及以下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问题:雪花落水时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物理知识:是由气泡振动产生的。
物理问题: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
26.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1)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______;
A.吃冰棒解热
B.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
C.烧开水时冒“白气”
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2)分析“简易冰箱”增强制冷效果的两个措施是:
①______;
②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2.D
先要根据图反映的情景,说出每幅图观察到的现象。然后结合物态变化过程给予解释说明即可。
【详解】
A.图甲是在外面两个人说话,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故A错误;
B.图乙树杈上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
C.图丙玻璃上的水是霜熔化形成的。故C错误;
D.图丁灯泡内壁上黑色的钨是钨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因为樟脑丸直接变成了气体挥发了,属于升华,故A符合题意;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是液体变成固体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是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是因为冰箱内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
A.露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雾的形成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冰的形成是水的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
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A错误;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水珠,遇到凝结核后变成大水珠,然后由于重力作用掉落到地面形成的,是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C正确;
D.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该过程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6.C
【详解】
A.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灯丝直接升华为气态,此过程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会变干,是水的汽化现象,汽化过程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会“出汗”,是空气中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液化过程放热,故C符合题意;
D.夏天喝饮料,常在杯中加入冰块,一会儿冰块变小,是冰的熔化现象,熔化过程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
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在较低温的天气里,能容易熔化,故A错误;
B.严冬,室内的温度比室外的温度高,窗户把室内室外隔开,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上温度较低的冰冷窗户,会放热凝华成“冰花”,所以结在玻璃的内侧,故B错误;
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由于瓶内的高温水蒸气流动出来后,遇上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故C错误;
D.一般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中的,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
A.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草叶上形成“露珠”是空气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湖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故C不符合题意;
D.草叶上形成“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
AB.冰棒周围会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由于小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白气”应向下运动,故AB错误;
C.吃冰棒解热是因为冰棒熔化需要吸收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故C正确;
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冰棒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
A.有时候雪不易堆积,因为雪落地后熔化变成了水,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霜不是露变成的,故B错误;
C.深秋早晨,起床后发现玻璃窗户变模糊,是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水珠附着在窗户的内表面,故C正确;
D.洗澡时发现浴室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
A.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A符合题意;
B.草木结露是液化现象,向外放出热量,故B不符合题意;
C.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向外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向外放出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详解】
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A错误;
B.用铁水浇铸工件是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B正确;
C.“窗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错误;
D.冰块熔化为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13.B
【详解】
A.滴水成冰是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白露沾草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B符合题意;
C.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霜满枝头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A
【详解】
夏季,我们吃雪糕时,雪糕由固态变为液体需要吸收热量,发生熔化现象;同时雪糕温度较低,周围的水蒸气越冷液化,放出热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D
【详解】
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A.雨是水蒸气(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故A不正确;
B.雪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故B不正确;
C.露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现象,故C不正确;
D.霜的形成是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16. 降低 升华
【详解】
[1]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因积雪中加入了杂质,盐水在﹣20℃以下才能结冰,说明加入盐后降低了水的凝固点,对于同一种物质凝固点和熔点是相同的,从而降低了雪的熔点,更容易熔化。
[2]温度长时间低于0℃时,积雪也会逐渐减少,是固体雪直接变成了气体,是升华现象。
17.凝华
【详解】
水蒸气直接变为固体,故是凝华。
18. 升华 吸热 水蒸气 凝华
【详解】
(1)[1]试管中固态的干冰吸热升华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充入气球中,使气球鼓起。
(2)[2][3][4]干冰升华吸热使试管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试管外壁放热凝华成固态的霜附在试管外壁上。
19. 凝华 液化
【详解】
[1]由于冷冻室的温度低于0℃,水蒸气在低温环境中放热直接变成了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故侧壁上有很多霜是凝华形成的。
[2]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变成的小水珠形成的,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要放热,故露的形成过程是液化。
20. 液化 内 放
【详解】
[1]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饮料瓶的温度较低,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外表面。
[2][3]寒冷的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时放热,凝华成冰花,所以冰花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21. 凝华 放热 ACD 低
【详解】
(1)[1][2]由题意可知,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直接变成固态雪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凝华过程中水蒸气需要放热。
(2)[3]阅读材料可知,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而云层中气温较低是形成晶核的条件,故选ACD符合题意。
(3)[4]由于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且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向路面撒盐可以让雪在低温下熔化以达到除雪的目的。
22. 升华 降温 液化 凝华
【详解】
(1)[1]从材料中可看到,干冰在﹣78.5℃时直接变成气体,这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所以干冰喷洒在云层中,就会很快地升华,吸收周围的热量,使空气冷却。
(2)[2]通常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会变成无色液体,再降低温度,即会变成雪花般的固体,经过压缩,就会成干冰;所以要使二氧化碳气体变为干冰除了加压外还要使气体降温。
(3)[3][4]从材料中可看到,云中的水蒸气变成水或冰,都会放出热量,这物态变化分别是液化和凝华。
23. 液化 汽化 水蒸气 液化 见解析
【详解】
(1)[1][2]制冷剂是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物质,工作时电动压缩机使制冷剂蒸气压缩而液化;冷凝器里的液态制冷剂,经过一段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里,在这里迅速汽化,从冰箱的内部吸收热量,达到搬运热量的目的。
(2)[3][4]冷藏室内有水,是进入冰箱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
(3)[5]如果冰箱密封不严,外界空气进入冰箱内部,由于外界空气温度高于冰箱内部的温度,根据热传导定律,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放热,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发生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霜,所以加上密封条外部空气不能进入冰箱,这样就不会有水蒸气凝华形成霜。
24. 沸腾了 见解析 见解析 升华 吸热
【详解】
(1)①[1][2]工件周围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由下往上变大,说明水沸腾了。
②[3]“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2)[4][5]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云层里,干冰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
25. 超声波 D 是 雪是怎么形成的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详解】
(1)[1]由于雪花落水发出的声波频率在50000Hz到2×105Hz之间,高于人们能听见的声波频率,故其所发出的声波是超声波。
(2)[2]声呐装置是利用仿生学原理制成的,它模仿的是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它发射和接收的声波的频率在20000Hz以上,属于超声波,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3] “海里的鲸鱼就能听到雪花落水所产生的声响,并且这些声响令鲸鱼异常烦躁”,故这些声音对于鲸鱼来说是噪音。
(4)[4]我们还可以从雨、雪等形成过程来提问,如果可以提出物理问题:雪是怎么形成的?
[5]雨的形成主要是液化现象,雪的形成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故雪的形成涉及的物理知识: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26. B 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 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加快蒸发
【详解】
(1)[1]由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它是借助了蒸发(汽化)吸热来给食物降温的。
A.吃冰棒解热,是利用熔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利用汽化吸热,故B符合题意;
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樟脑丸逐渐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蒸汽的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①[2]首先将该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制冷效果更好;
②[3]其次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蒸发,制冷效果更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