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9 16:3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文献中,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 )
A.《资政新篇》 B.《农政全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天朝田亩制度》
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争之歌,领导这场运动的是
A.李秀成 B.魏源 C.洪秀全 D.林则徐
3.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但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的是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4.某文献记载:“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文献应是( )
A.《南京条约》 B.《天朝田亩制度》 C.《天演论》 D.《资政新篇》
5.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的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邓世昌
6.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图。此图不能说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7.“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该事件( )
A.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B.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C.使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D.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8.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起义之后,没有尽一切可能争取知识分子,……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犯了兵家大忌。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后期作战,屡失良机。可见,引发天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
A.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B.领导集团内部的争斗
C.体制的不均等性 D.战略上不断失误
9.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本会以异族潜乱,天地惨黩,民不聊生,负澄清天下之任,使朱明之绪不绝,太平之师不熠,则犹汉家天下,政由己出,张驰自易。”符合材料中“太平之师”“政由己出”的史证是( )
A.火烧圆明园 B.定都天京 C.公车上书 D.成立同盟会
10.“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一理想出自(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劝世良言》 D.《天朝田亩制度》
1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集中力量,一鼓作气地攻下北京,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
A.阶级局限性 B.人心的向背 C.军队的士气 D.战略战术
12.李鸿章率淮军与太平军作战,发觉太平军之所以“猛不可当”是因为他们作战“专恃洋枪,每进队必有数千杆冲击”。他逐渐认识到中国的武器与西方的差距。这些思想对他后来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影响很大。由此可以看出
A.太平天国运动得到了列强的大力支持
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
C.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史进程
13.柳亚子在七言律诗《题太平天国战史》中写道:“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暗指争权夺利)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北伐失利 C.中外反动势力绞杀 D.天京变乱
14.李大钊曾说:“他们(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于( )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B.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缺乏警觉
C.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革命不彻底
15.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想要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为这个“理想社会”提供理论依据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革命军》 D.《临时约法》
二、综合题
16.太平天国运动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对中国近代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发生水灾、旱灾、虫灾,百姓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响应甚众,于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
(1)材料一中“宗教组织”指的是什么组织?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金田起义的原因。
材料二 1853年冬,太平天国天颁布了革命纲领,宣布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规定粮食、钱财等一切物资都要上交圣库,民众不得自行支配。
(2)材料二中太平天国革命纲领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对此你有何看法?
材料三 太平天国虽以平等为号召,但实际上等级森严。洪秀全大肆分封洪姓族人,其他将领纷纷攀比,也要求封王。太平天国后期甚至不惜大规模甩卖王爵封号,总共封了2700多位“王”。由于封王建制无法解决内部纷争,最终引发领导集团内讧。
(3)材料三领导集团内讧产生怎样的后果?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回答,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西征军攻占长江下游许多地方。全盛时,太平天国已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材料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太平军)
——慈溪民谣
材料三:盘踞在上海的英法侵略者,勾结地方宫绅,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的“洋枪队”抵抗太平军的进攻。
(1)太平天国北伐和西征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一、二反映了太平军在哪些方面优势?他们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太平军当时面对的敌人是谁?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外国侵略者之间关系。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洪仁玕写成了《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 经济、文化、外交主张,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A项正确;《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排除C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2.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851年,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反对清朝的统治,C项正确;李秀成属于太平天国运动的首领,但不是发起者,排除A项;魏源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者,排除B项;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是,《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但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B项正确;《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排除A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排除C项;《中华民国约法》是由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颁布,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B项正确;《南京条约》是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排除A项;《天演论》是一部由严复译述的中国近代较早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的著作,排除C项;《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向洪秀全提出的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5.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对人民的剥削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的矛盾日益尖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与虎门销烟有关,排除;B项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排除;D项是甲午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排除。故选C。
6.D
【详解】
太平天国与清王朝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是符合当时史实的,可是图示没有反映,D项符合题意;根据题干图示信息“反侵略”,“反封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排除A项;根据“镇压”,“联合”可知,西方列强与清政府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排除BC项。故选D项。
【点睛】
7.A
【详解】
依据“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可知,1856年,杨秀清逼封万岁,结果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太平军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这就是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致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A项正确;天京沦陷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排除B项;天平天国控制了从湖北武昌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沿岸城镇,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排除C项;太平天国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8.D
【详解】
从材料中“犯了兵家大忌”“形同流寇”的信息说明整个运动过程中,太平军出现众多战略上失误,从而引发整个运动最终走向失败,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
9.B
【详解】
根据所学,1852年,太平军从永安北上,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符合材料中“太平之师”“政由己出”的史证,B项正确;A项是第二次鸦战争中英法联军的罪行,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排除A项;C项是维新运动的序幕,D项是革命派建立的革命政党,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点睛】
10.D
【详解】
根据“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可得出是《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D项正确;A项是魏源写的,与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排除A项;《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排除B项;《劝世良言》是基督教新教派最早的中文布道书,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1.D
【详解】
材料“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反映的是由于偏师北伐,这是军事战略上的失误。D项正确;ABC三项材料均没有体现。故选D项。
12.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逐渐认识到中国的武器与西方的差距”是在与太平军作战中得出的认识,这对他后来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影响很大,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开端,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B项正确;“专恃洋枪,每进队必有数千杆冲击”不能说明太平军得到列强的大力支持,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及经济发展,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及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
依据“煮豆燃萁(暗指争权夺利)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和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科学的理论和纲领指导革命斗争,天京变乱这一太平天国内部的严重内乱导致太平天国由盛而衰,就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体现,A项正确,排除D项;北伐失利属于战略失误,不是失败的根源,排除B项;中外反动势力绞杀属于失败的客观原因,但不是根源,排除C项。故选A项。
14.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由“采用了宗教”、“建设天国”,意思是太平天国利用宗教组织发动,没有提出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是农民战争,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因此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缺乏警觉,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不彻底,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5.A
【详解】
1853 年 3 月,太平军攻下南京,改名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该文献提出要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社会,A项正确;《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排除B项;《革命军》是辛亥革命时期宣传革命思想的著作,排除C项;《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时期限制袁世凯权力的法律文献,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6.(1)拜上帝会。原因:清王朝的封建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把军费开支及赔款转嫁到百姓身上,致使农民负担进一步加重;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又值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等要素。
(2)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看法:《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具体鲜明地表达了广大贫苦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和压迫,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所以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这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也并没有真正执行。
(3)领导集团内讧使太平天国迅速走向衰落。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领导集团内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等原因。
【详解】
(1)根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发生水灾、旱灾、虫灾,百姓无以为生,纷纷起来反抗。洪秀全利用宗教组织宣传发动民众,响应甚众,于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利用的“宗教组织”指的是拜上帝会。金田起义的原因是清王朝的封建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把军费开支及赔款转嫁到百姓身上,致使农民负担进一步加重;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又值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等要素。
(2)根据材料二“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天朝田亩制度》第一次具体鲜明地表达了广大贫苦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剥削和压迫,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所以具有一定的革命性。但这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也并没有真正执行。
(3)根据材料三“由于封王建制无法解决内部纷争,最终引发领导集团内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使太平天国迅速走向衰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领导集团内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等。
17.(1)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2)作战勇猛,战斗力强。体现了坚决反对封建主义压迫,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精神。面对的敌人是清政府和西方侵略者(或中外反动势力)。
(3)既斗争又勾结。
【详解】
(1)目的: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得出太平天国北伐和西征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巩固政权。影响:根据“全盛时,太平天国已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太平天国西征胜利后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2)优势:根据材料一、二内容反映出太平军具有的优势是作战勇猛,战斗力强。精神:根据材料一、二可见太平军身上体现了坚决反对封建主义压迫,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精神。敌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军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的,得出面对的敌人是清政府和西方侵略者(或中外反动势力)。
(3)根据材料三“盘踞在上海的英法侵略者,勾结地方宫绅,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的“洋枪队”抵抗太平军的进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外国侵略者之间既斗争又勾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