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割据
一、选择题
1.下面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袁世凯逼清朝皇帝退位——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着龙袍戴冠冕
A.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 B.维护共和,进行护法运动
C.清朝皇帝在历史上消失 D.践行三民主义,创建中华民国
2.电视剧《觉醒时代》有这样一段叙述: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后,北京、广州、武汉、青岛等地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多地工人也举行罢工,拒不承认“二十一条”誓雪国耻。“二十一条”是国耻,是因为它
A.是与日本签订的条约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日本侵占山东 D.牺牲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3.“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联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此处的“民贼”指的是( )
A.溥仪 B.张作霖 C.袁世凯 D.段祺瑞
4.孙中山在《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中说道:“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孙中山继续革命 B.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
C.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 D.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5. 下图为“洪宪元年银币”。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湖北军政府成立 C.宣统下诏退位 D.袁世凯复辟帝制
6.下表中的历史现象出现在1914-1919年间,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农户减少 1500多万户
耕地减少 2600多万亩
荒地增加 4900多万亩
陆军增加 92万多人
军费增加 5000多万元
A.八国联军侵华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军阀割据混战 D.国民革命军北伐
7.二次革命发生在
A.同盟会成立时 B.宋教仁被刺后
C.中华民国建立前 D.新文化运动开始后
8.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C.“二十一条” D.德国的权利转交给日本
9.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写道:“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不聊生矣!”他强调的是( )
A.清政府的腐败统治 B.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C.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0.1915年8月,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称帝,在社会上激起强烈反响。这说明了( )
A.梁启超转变为革命派 B.袁世凯曾出卖维新派
C.袁世凯称帝不得人心 D.袁世凯勾结帝国主义
11.下列是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袁世凯复辟帝制②二次革命③护国战争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②③① B.②④①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12.1922年,中国流传的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该诗的主要结论是
A.封建帝制死灰复燃 B.革命任务是除军阀
C.社会性质并未改变 D.人民群众未受重视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精心策划】
材料一 新修的《中华民国约法》规定: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袁世凯继而又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为10年,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1)材料一反映了袁世凯什么样的企图?
【倒行逆施】
材料二 他(袁世凯)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批大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袁世凯为了称帝采取了哪些行动?
【幻想破灭】
材料三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勠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撤文》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是什么?这次革命党人为保卫民主共和而进行的战争名称和结果。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子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一-摘编自《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改良运动"、"暴力革命派夺取国家政权"各指什么事件 两者共同的结局是什么
材料二∶面对国内军阀割据的现实,孙中山不无哀痛地说∶"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摘编自张晨怡《教科书里没有的民国史》
(2)材料二中"民国由之立矣"指的是那次起义 "革命之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材料三;盖责任内阁制之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任是也。
——宋教仁
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
——袁世凯
(3)材料三中宋教仁主张的责任内阁制的实质是什么 对袁世凯的权力有何威胁 袁世凯用什么手段解决了他的∶"怕"
材料四∶"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励,冒死以进,真黔独土,文意豁然。"
——《孙中山选集》
(4)材料四中"一人称帝"指的是"哪一人" "吾同志"发动了哪次革命 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滇黔独立"的军队领导人都有谁
材料五∶他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级大政客。……与日本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等到他于民国五年六月六日死的时候,他没有做一件于国有益、于已有光的事情。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5)材料中"民国四年"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 材料中的"条约"又指的是什么 他死后,中国的政局又是怎样的状态
材料六: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蔡元培在挽联中如此高度评价孙中山 (至少写出两点)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材料二:……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
第四十九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第五十条:法院之审判须公开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 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檄文》
农户 1914- 1918 年
耕地 1914- 1918 年 减少 2600 多万亩
荒地 1914- 1918 年 增加 4900 多万亩
陆军 1914- 1919 年 增加 92 万人
军费 1916- 1918 年 增加 5000 多万元
(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 ,说说该“革命”有哪些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第二条、第五条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地位。
(3)材料三中孙中山发表 《讨袁檄文》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三,说说军阀割据混战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文字显示袁世凯通过种种手段实现个人目的的过程,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分析题干,描述了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所以题干中的文字显示袁世凯通过种种手段实现个人目的的过程,反映的主题是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A项正确;BD都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题意不符,排除BD项;清朝皇帝在历史上消失说法错误,应是袁世凯逼清朝皇帝退位,排除C项。故选A项。
2.D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袁世凯为赢得日本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不惜以出卖国家权益为代价,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们不承认“二十一条”的原因,而非国家,排除A项;B项是“袁世凯与日本签约的目的”,不符题意,排除B项;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允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3.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出自孙中山发表的《讨袁檄文》。此处“民贼”指的是袁世凯。1915年底,袁世凯准备元旦登极,复辟帝制。孙中山发表了《讨袁檄文》,号召人民起来打倒中华民国的叛徒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度。C项正确;溥仪是末代皇帝,排除A项;张作霖和段祺瑞是袁世凯去世后军阀割据状态下的各地军阀,排除BD项。故选C项。
4.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革命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实行独裁专制统治,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之中,所以相比之下,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来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D项正确;孙中山继续革命是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排除A项;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是辛亥革命后十三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源头,但相比之下,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时间更长,排除B项;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是袁世凯卖国求荣,复辟帝制的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
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洪宪元年是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称帝,D项正确;中华民国成立是1912年元旦成立的,且中华民国改用公历,以公元纪年,排除A项;湖北军政府成立是1911年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没有国号、年号,排除B项;宣统下诏退位是1912年,宣告清朝统治结束,与铸造钱币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
根据表格看出,1914-1919年间,农户、耕地大幅减少,荒地增加,陆军和军费增加,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处于军阀割据混战时期,军阀割据混战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大量土地荒芜,军队和军费增加,故C项正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排除A项;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1916年袁世凯取消帝制,并且袁世凯复辟帝制,与农户、耕地大幅减少,陆军和军费增加,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排除B项;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7.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底,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准备组织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车站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号召讨袁,7月12日,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江西湖口宣布独立,发布讨袁檄文,黄兴也在南京宣布独立。接着,广东、安徽、福建、湖南、四川等省也相继宣告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接受了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C项正确;《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是1918年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订的卖国协定,排除A项;承认外蒙自治是二战期间的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以外蒙独立为代价换苏联东征日本在我国东北的侵略军,排除B项;德国的权利转交给日本是巴黎和会上《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之后袁世凯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历史进入到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列强侵略加剧、军阀混战不已、民不聊生。C项正确;1911年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排除A项;1916年袁世凯已经去世,排除B项;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是在1912年,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0.C
【详解】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意图称帝,不得人心,遭到国人的反对,C项正确;梁启超属于维新派,此时并没有转变为革命派,排除A项;袁世凯曾出卖维新派是戊戌变法时期,排除B项;处理中说明的是袁世凯称帝,不是勾结帝国主义,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1.D
【详解】
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定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结果失败。为复辟帝制,袁世凯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是在1915年12月,护国运动发生在1915年袁世凯称帝后,④②①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
12.C
【详解】
题干中的诗歌说明辛亥革命十年后,清除余孽继续掌握政权,列强勾结军阀,对人民掠夺变本加厉,从本质上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并未发生改变,C项正确;1922年是北洋军阀当政,没有复辟帝制,排除A 项;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排除B项;题干诗没体现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3.(1)企图:复辟帝制。
(2)行动:刺杀宋教仁;扩充北洋军队的势力;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3)态度:反对;名称:护国运动;结果:护国运动取得胜利,袁世凯取消帝制。
(1)
企图:根据材料“……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可得出,材料一反映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
(2)
行动:根据材料“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可得出,刺杀宋教仁;根据材料“……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可得出,扩充北洋军队的势力;根据材料“与日本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可得出,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3)
态度:根据材料“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勠此民贼”可得出,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称帝。
名称:根据所学可得出,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结果:根据所学可得出,护国运动取得了胜利,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点睛】
14.(1)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
(2)武昌起义;三民主义或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3)责任内阁的实质是总统不负责任,内阁向议会负责任;袁世凯担任的总统没有权力;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
(4)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袁世凯宣布退位;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5)1915年;《二十一条》;军阀割据;
(6)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领导二次革命等等(任意两点即可)
(1)
根据材料一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可知改良运动是维新变法,再根据“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可知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均已失败而告终
(2)
根据材料二"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及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后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为三民主义。
(3)
根据材料三“改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会负贵任是也”,结合所学可知,宋教仁主张实行的内阁的实质是总统不负责任,内阁对议会负责,效仿西方走政党政治、议会道路;这一政体限制了袁世凯。因此袁世凯用政治流氓的暗杀手段刺杀了宋教仁,解散了国民党,解散了国会。
(4)
根据材料四可知"一人称帝"指的是袁世凯。"吾同志"发动了护国战争。取得了成果是袁世凯退位。根据所学可知"滇黔独立"的军队领导人有蔡锷、李烈钧、唐继尧。
(5)
根据材料中"民国四年"是以1911+4=1915,因此“民国四年”是指公元11公1915年。材料四中的"条约"又指的是《二十一条》。“他”是指袁世凯,袁世凯死后,中国的政局进入军阀混战状态。
(6)
根据材料六“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结合所学可从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等方面回答孙中山获得的高度评价。
15.(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民权主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空前灾难,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详解】
(1)第一小问据材料“1911年10月10日 ,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第二小问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2)第一小问材料二中的第二条、第五条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核心——民权主义;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3)第一小问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发表 《讨袁檄文》的原因是袁世凯复辟帝制,破坏共和;第二小问据材料三中数据可知,军阀割据混战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空前灾难,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