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可见作者的宗旨是( )
A.提升民众思想的觉悟 B.抨击国民党一党专治
C.否定民主政治的基础 D.鼓吹国民革命的开展
2.图中是某部历史著作的部分目录。该目录中“……”处最恰当的是( )
A.发展工业 B.民主自由 C.民主科学 D.民主平等
3.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
A.《民报》 B.《青年杂志》 C.《时务报》 D.《国闻报》
4.胡适将旧“三从四德”改为反映男女平等、自由的新“三从四德”,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讲话要听从,太太出错要盲从;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上述情形有可能出现在哪一运动之中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
5.针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提倡(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6.《新青年》这本杂志的创办人是( )
A.李大钊 B.胡适 C.陈独秀 D.鲁迅
7.2021年,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通过荧幕,我们看到一批有良知和远见的文人高举新文化大旗,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一次次去唤醒民众的自觉心和爱国心。通过这部电视剧,我们可以了解到( )
A.鲁迅创办《新青年》杂志 B.陈独秀提出民主和科学
C.李大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胡适发表《狂人日记》
8.《文学改良刍议》:“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呤。五曰,务去滥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谫,不避俗字俗语。”这段材料体现了什么观点( )
A.反对古文,提倡白话文 B.反对封建礼教
C.反对旧封建文学,提倡新文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9.漫画也是反映历史的一种题材,根据漫画可知,这场运动的性质是
A.地主阶级革命飞整不住的 B.农民革命运动飞
C.思想解放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
10.绍兴是一座文化名城,文人辈出口在北大四位绍兴籍校长中,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从而使北大迅速成为新文化运动大本营的是( )
A.何燮侯 B.蔡元培 C.蒋梦麟 D.马寅初
11.这部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的形象以及自述式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这部小说是( )
A.《狂人日记》 B.《文学改良刍议》 C.《尝试集》 D.《敬告青年》
12.下面的资料为新潮社社团杂志的征稿要求,其反映的历史现象会出现在
须与本志有精神之同情 其古典主义之骈文与散文概不登载句读须用西文式 小说、诗、剧等文艺品尤为欢迎但均以白话新体为限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3.它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为“它”作出突出贡献的是( )
A.《资政新篇》和天京事变 B.《时务报》和百日维新
C.《民报》和武昌起义 D.《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14.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其广泛传播的表现有
①出现了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②知识分子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
③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1926年胡适在英国进行了三次演讲。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英方所称的“中国文艺复兴”是指
A.启蒙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保路运动 D.三大改造
二、综合题
16.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 “中体”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西学”为“中体”服务。
——晚清重臣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公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四:“……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地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材料一“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哪一运动中得以实践?这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立宪开国会”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请问拉开这场“立宪开国会”运动的序幕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革命纲领”被孙中山阐发为什么重要思想?
(4)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什么历史运动?
(5)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什么趋势?
17.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个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
(3)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今年(2011年)是该事件发生多少周年?
(4)材料二中“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试举出该事件的代表人物.(一位即可)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能从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说明作者认为实现立宪政体的唯一根本的条件是多数国民具有主人翁意识,其宗旨是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A项正确;题干针对是国民,而不是国民党,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民主政治的基础,排除C项;“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指的民众的思想意识,而不是要开展国民革命,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
据材料“新文化运动的目录”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播了“民主、科学”,C正确;新文化运动是思想文化运动,故A排除; 新文化运动播了“民主、科学”,而未涉及“自由”“平等”,B、D错误。
3.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主张科学与人权并重,新文化运动开始了,故B符合题意。《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时务报》、《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故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4.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三从四德”的变化体现了对封建旧道德旧文化的批判,B项正确;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排除A项;戊戌变法学习的是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胡适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尊孔复古,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把斗争锋芒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孔教,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复辟帝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针对他的倒行逆施,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革新运动。这场运动是新文化运动。D项正确;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主张,排除A项;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主张,排除B项;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青年》这本杂志的创办人是陈独秀,C项正确;李大钊代表作是《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作品发表在《新青年》上,排除A项;胡适的《文学革命论》发表于《新青年》,排除B项;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新青年》,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视剧《觉醒年代》中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一批有良知和远见的文人,他们高举新文化“民主和科学”的大旗,著文章,办讲座,不遗余力做时代的闹钟,声嘶力竭的奔走呼号,一次次地唤醒着民众的自觉心和爱国心。其中,陈独秀首先提出民主和科学,B项正确;创办《新青年》杂志的是陈独秀,A项错误,排除A项;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的是胡适,C项错误,排除C项;发表《狂人日记》的是鲁迅,D项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8.A
【详解】
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一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即反对古文,提倡白话文,A项正确;B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项。
【点睛】
9.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5年,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导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它主张德先生和赛先生,打击了旧思想,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C项正确;当时,民主和科学是资产阶级思想,不是地主阶级、农民阶级、无产阶级思想,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0.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在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争论,各不相让。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1.A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A项正确;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排除B项;胡适出版了《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排除C项;《敬告青年》是陈独秀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2.D
【详解】
根据材料“须与本志有精神之同情、其古典主义之骈文与散文概不登载句读须用西文式、小说、诗、剧等文艺品尤为欢迎但均以白话新体为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D项正确;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都没有对文学进行革命,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13.D
【详解】
根据题干“它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D项正确;《资政新篇》和天京事变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排除A项;《时务报》和百日维新与戊戌变法有关,排除B项;《民报》和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其广泛传播的表现有出现了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知识分子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①②③符合题意;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当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诞生,④不符合题意。所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5.B
【详解】
1915 年 9 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是借助批判传统的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因此,新文化运动被英方称为“中国文艺复兴”,B项正确;启蒙运动是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排除A项;保路运动是保护铁路修筑权的运动,排除C项;三大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事件,排除D项。故选B项。
16.(1)洋务运动 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戊戌变法(或维新变法)、公车上书
(3)三民主义
(4)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
(5)由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言之成理即可)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实践的是“中体西用”的思想。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依据材料二的“康有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立宪开国会”指的是康有为等领导的戊戌变法。1895年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也就是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
(5)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由此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近代有识之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趋势是:由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17.(1)《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2)洋务运动。
(3)辛亥革命;孙中山;100周年。
(4)新文化运动。
(5)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也行不通;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等等。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在鸦片战争惨败后,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侵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惨败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为维护统治,清政府掀起了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等口号。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据此可知,材料二中的“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辛亥革命,其领导人是孙中山;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据此可知,材料二中“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可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中任举一位。
(5)
根据材料涉及的中国近代抗争和探索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也行不通;要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等角度进行回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