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选择题
1.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 )
A.新疆 B.西藏 C.台湾 D.内蒙古
3.“从纪元开始,中国领导世界的技术,直到大约公元1600年。”中国在两汉时期创造的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
①甲骨文 ②都江堰 ③蔡侯纸 ④《伤寒杂病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4.下图是我们济南地铁LOGO“泉城蓝”,由篆体“泉”字变形而来,该字的字体第一次成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
A.商朝 B.周朝 C.秦朝 D.西汉
5.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各处分封制弊端 B.削弱王国势力 C.清除宦官专权 D.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6.西汉初期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灭亡的教训,采取了政策
A.文景之治 B.商鞅变法 C.尊王攘夷 D.休养生息
7.为安定北边、抵御匈奴的侵扰,秦朝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A.统一度量衡 B.修筑长城 C.焚书坑儒 D.兴修灵渠
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秦王”在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下列史实与此相符的是( )
A.罢黜百家 B.建立皇帝制度 C.推行县制 D.实行盐铁官营
9.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下列选项中与成语“楚汉之争”有关的是( )
A.商纣和周武王 B.夏桀和商汤 C.秦二世和陈胜 D.项羽和刘邦
10.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造成秦朝统治“短命”的根本原因是( )
A.北击匈奴 B.焚书坑儒 C.统一货币 D.实行暴政
11.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开展“阅读史学经典,品悟汗青墨韵”的读书活动。下图出自推荐( )
A.汉高祖 B.汉又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内容与主题无关的是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D.北击匈奴
13.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 D.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14.他的对策得到了武帝的赏识,使儒学一跃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从此实现了历代儒家所追求的以儒学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夙愿。他的“对策”是( )
A.焚书坑儒 B.实行推恩令 C.“独尊儒术” D.八股取士
15.下图所示的技术工艺流程当属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二、综合题
16.秦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它的辉煌与短暂留给后人太多的追思与遐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位列诸侯】
材料一: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带领)兵救周……有功。周……东徙雒邑(即洛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史记 秦本纪》
(1)材料反映了周朝实行哪一制度?
【傲视西方】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 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 食货志上》
(2)材料体现了“商君”改革的哪些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统一天下】
材料三: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奔忙于救助百姓、医治战争创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刘邦为讨伐韩王被匈奴困于平城,为平定英布叛乱被乱箭射伤),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背叛朝廷的王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3)材料三反映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什么制度?联系材料四说明这一制度的历史作用。
17.秦始皇(图一)自古以来评说不一,李白赞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司马迁说他“刻薄寡恩,心如虎狼……”请你也来参与评价一下秦始皇。
图一 图二
【搜集资料】
(1)班级的同学们从不同途径搜集了有关秦始皇的史料:影视作品、历史小说、文物古迹、民间传说、网络资源等。你认为哪一种史料是最可信的?为什么?
【整理资料】①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②统一文字③统一度量衡④有车裂等十多种死刑⑤统一货币⑥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⑦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见图二)。
(2)A组同学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可以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
B组同学认为: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能够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
【论从史出】
(3)分析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说你对秦始皇的看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灭六国以后,统一了文字,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在全国推广,C项正确;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排除A项;金文指的是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排除B项;隶书是在秦统一文字为小篆之后发展而来的字体,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2.A
【详解】
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因此新疆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故A符合题意。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始于元朝设立宣政院,台湾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始于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内蒙古也是在元朝时期正式成为中国的领土,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注意识记西域都护设置的历史意义。
3.B
【详解】
①甲骨文出现在商朝,不符合题意;②都江堰是在战国时期修建,不符合题意;③蔡侯纸是在东汉时期出现,符合题意;④《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时期的张仲景所著,符合题意。所以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4.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济南地铁LOGO“泉城蓝”,由篆体“泉”字变形而来”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为消除战国时遗留下的文字差异,命令李斯等人制定小篆,将其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故C正确;ABD错误。综上故选C。
5.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所以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故选D。
6.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D项正确;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A项;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的变法,排除B项;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项;
7.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他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后来又让蒙恬负责修筑了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B正确;统一度量衡是为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方便,A排除;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进行了焚书坑儒,C排除;兴修灵渠是为了开发东南、岭南地区的经济,D排除;故选B。
8.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王”嬴政在统一全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国家政权。在政治方面,嬴政首创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览国家大权。故B符合题意;罢黜百家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排除A;推行县制是商鞅变法的措施,排除C;实行盐铁官营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排除D。故选B。
9.D
【详解】
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故选择D。
10.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所以造成秦朝统治“短命”的根本原因是实行暴政,D项符合题意;AC项都是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排除;B项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但不是“短命”的根本原因,排除。故选D。
11.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建立汉朝、休养生息”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由于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汉高祖释放奴婢为平民,“兵皆罢归家”,减轻农民的蚊税,故A符合题意;汉武帝、汉文帝、汉景帝不是西汉的建立者,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修筑驰道,统一车轨”是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C项符合题意;汉武帝采取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了封国的势力,排除A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排除B项;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可知,历史学家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确立,是从秦始皇后开始实行的。结合所学可知:秦实现统一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正确;皇帝制、郡县制是中央集权的组成部分,排除AC项;三公九卿制度是在夏朝时确立,排除B项。故选D。
14.C
【详解】
根据材料“他的对策得到了武帝的赏识,使儒学一跃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思想,故选C;A是秦始皇时期,排除;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策略,实行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不符合题意,排除B;八股取士是明朝开始,D错误。
15.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图中蒸煮、舂捣、制浆、捞取纸浆、晾晒、码放是造纸工艺流程,A项正确;其他技术均无此流程,排除BCD项。故选A项。
16.(1)分封制。
(2)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详解】
(1)根据材料“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可知,此制度为分封制。
(2)根据材料“坏井田,开阡陌,”可知为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根据材料“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可知为郡县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
17.(1)文物古迹。
(2)A组:②③⑤⑦。B组:①④⑥
(3)既是“千古一帝“又是暴君,但不失为“千古一帝”。或:有功也有过,但功大于过。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对于调查研究,同学们从不同途径收集了有关秦始皇的史料:如影视作品、历史小说、文物古迹、民间传说等,对于搜集到的这些资料,文物古迹最可信,因为影视作品、历史小说、文物古迹都加入了人的主观意志。
(2)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因为秦始皇②统一文字③统一度量衡⑤统一货币⑦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些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故A组对应的是②③⑤⑦;之所以说秦始皇是暴君,是因为①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④有车裂等十多种死刑。⑥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人民的利益,B组对应的是①④⑥。
(3)根据所学知识,秦始皇一生中,既有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等重大贡献,为后世所沿用,又有修建阿房宫等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但是贡献要大于过失,因此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暴君,但不失为“千古一帝”。或:有功也有过,但功大于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