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22.2 核能
一、单选题
1.关于信息、能源和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B.光纤通信利用电信号传递
C.节能光源LED灯的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主要材料是半导体
D.目前投入生产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获得核能的
2.月球表面为真空,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60,夜间最低温度可达﹣180,环境极端严酷,然而月球含有丰富的可用于核聚变反应的氦3资源。2019年1月3日10点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拍摄的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月背影像图如图所示,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地球,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在月球表面可以通过说话进行交流
B.月球背面的照片是通过中继星利用电磁波传回地球的
C.目前核电站使用的是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
D.在月夜可利用超导材料发热为月球车提供热量
3.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华为手机的芯片中含有半导体材料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它们是清洁能源
C.太阳能、风能和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D.秦山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电站发电时将利用核聚变将核能转化为电能
B.通电铜导线中的电流方向与该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一致
C.电动车电池在充电时是将电能变成化学能
D.风能、水能、太阳能和核能都是一次能源且均为可再生能源
5.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能路灯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工作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光纤通信是激光借助光的折射原理来传递信息的
C.倒车雷达利用电磁波进行回声定位
D.核能是通过核裂变或核聚变获得的,属于二次能源
6.关于原子、原子核和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质子组成的
B.原子弹是利用核聚变制造的毁灭性武器
C.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裂变反应释放核能的设备
D.核反应堆有厚重的保护层是为了避免核燃料逸出
7.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神山医院是全世界首家全面使用5G网络的医院,5G网络远程传递信息的媒介是超声波
B.我国已建成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发电的
C.太阳能、石油、风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二极管使用的材料是超导材料
8.能源是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基石,信息和材料是社会发展的保障。下列有关能源、信息和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来发电的
B.我国自主建立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主要是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C.光纤通信是光在光导纤维中多次发生折射来传递信息的
D.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一次能源,也是不可再生能源
9.下列关于信息和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发电的
B.电磁波与声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D.手机之间信息的传递是电磁波在空中的传播来完成的
10.下列关于能源信息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前人类已建立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聚变发电的
B.光缆通信是通过光在光导纤维内壁上多次反射传递信息的
C.打电话时,出现“占线”现象,一定是对方的话机在使用
D.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天线,它们只是用来发射电磁波的
二、填空题
11.近代物理揭示了原子由原子核和______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电站是利用核能发电的,使原子核之间发生______(选填“核聚变”或“核裂变”)释放巨大能量,核能属于______(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
12.2020年12月4日,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在上亿度的高温状态下,物质呈现等离子态,高温粒子束缚在真空室有限的环形轨道内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该装置是利用通过强大______所产生的强大磁场把等离子体约束的。其反应原理与太阳类似,通过______(填“裂变”或“聚变”)释放巨大的核能。
13.2019年4月10日,人类发布了首张黑洞照片,为解开星系演化之谜提供了宝贵资料。
(1)质量巨大的天体,像太阳一样,其内部一直发生着核___________ (选填“聚变“或“裂变”)反应,并___________ (选填“吸收”或“释放”)大量的能量,当天体的能量即将耗尽时。在自身___________(选填“重力”或“惯性”)的作用下发生塌缩,就形成了黑洞。
(2)照片中的黑洞距离我们5500万___________ (选填“年”或“光年”),它是根据接收到的高能射线经过计算机处理而形成的。
14.“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工程一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2号(K﹣2)机组建成,各项性能指标达标,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自主三代核电“走出去”的首台机组顺利建成。核电站是利用______(填“核聚变”或“核裂变”)产生巨大能量来发电的;近期各单位的LED显示屏上都滚动显示“创文,创卫”宣传标语,LED灯发光二极管采用______(填“半导体”或“超导体”)材料制作。
15.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核能属于_________(可再生/不可再生)能源,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时,为降低核反应堆的温度,用水对其冷却,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2020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批准福岛核电站将被污染过的冷却水排放入海,这对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具有危害,因为其中含有具有________的核废料。
三、综合题
16.2011年3月11日14点46分,日本本州岛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瞬间扑向几乎日本全部沿海地区,继而造成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露,如图所示:
(1)海啸时产生的“水墙”速度很大,具有很大的_______能,破坏力很强;
(2)为了给处于高温中的核反应堆外壳降温,消防员通过喷水的方法来有效降温,这是利用了水的________大的特性;
(3)福岛核事故达到了七级,使得大量的核燃料外泄,周围的人们处在核污染中。图中是核辐射标志的是________;
(4)如果核电站每年需要50t的核燃料,而同等规模火电站每年需要6×106t的煤炭,则6×106t的煤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J(煤炭的热值为3×107J/kg);
(5)“能源和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要从我做起,下列说法中需要改正的是________。
A.尽可能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
B.养成及时关掉水龙头和人走关灯的习惯
C.用洗脸水冲厕所,将废报纸、空酒瓶等送到废品收购站
D.及时将生活垃圾,废电池装在一起丢入垃圾箱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造太阳
目前全球各国科学家都在集中力量,寻求可控核聚变反应的技术突破,一旦实现,那人类的历史将会彻底改写。实现核聚变反应必须将聚变燃料加热至极高温度并予以有效约束。核聚变通常由三种方式来产生,分别是引力约束、惯性约束和磁约束。太阳就是典型的引力约束聚变;氢弹则是一种惯性约束聚变,是不可控制的热核聚变反应;磁约束核聚变是目前实现核聚变发电最有效的途径。我国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持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标志着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设跃上新台阶。
目前化石能源未来有枯竭的危险,还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而“人造太阳”核聚变反应所需的原材料在地球上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成物也没有危害,被认为是理想的“终极能源”。 “人造太阳”非常复杂,要让上亿摄氏度高温与零下269摄氏度低温1米内共存,上万个零部件,有一点点瑕疵,实验可能就会失败。“超高温”与“超低温”共存,“超强磁场”与“超大电流”并行,要在地球上造出“人造太阳”,必须要有性能极其特殊的材料承载。产生核聚变反应需要几千万摄氏度乃至上亿摄氏度的高温,常规材料无法承受这么高的温度,一个可行方案是用磁力将其约束在“磁笼子”里。上亿度的一团火球,碰到什么烧什么。“人造太阳”的腔体器壁材料是另一个难点,虽然有强磁场约束,仍然会有一些“不听话”的高温等离子体逃逸,打在器壁上造成损伤。自主研发的钨铜合金材料,热负荷能力提升到每平方米20兆瓦。我国科学家从无到有、刻苦攻关、后来居上,自立自强的精神,托起“人造太阳”的“核心超级材料”,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跨越,把人类核聚变能源研究推向一个新高度。
(1)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______;
(2)目前人类无法利用核聚变反应放出的热量来发电,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无法消除核聚变产生核的污染
B.无法实现核聚变反应
C.无法控制核聚变反应的速度
(3)该文中提到的化石能源应该有很多,请你写出利用最广泛的例子:______(请写出其中一种);
(4)“人造太阳”的腔体器壁材料钨铜合金除了耐高压外,还应具有______特点;
(5)实现“超强磁场”与“超大电流”最理想的导体材料是______;
(6)目前人类利用最多的核聚变能量来自______聚变方式。
18.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CAP1400核能发电机
CAP1400核能发电机是大型核电站核心设备。它采用水氢氢冷却方式(水氢氢冷却即定子线圈采用水内冷,转子线圈采用氢内冷,静子铁芯及其他构件采用氢气表面冷却)。CAP1400在计算方法、结构布置、结构材料、绝缘技术等方面有多项设计创新,采用自主开发的电磁计算程序、新型通风冷却技术、绝缘系统以及静态励磁系统、整体式定子结构等,发电机的效率达到99%。
(1)核能发电机是大型核电站核心设备,其能量转化是:先将反应堆的核能转化为蒸汽发生器的______能,再转化为汽轮机的______能,最后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输出。
(2)核能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CAP1400核能发电机的定子线圈采用水内冷,即利用水进行冷却,是因为水的______大。
(3)单机容量为1550MW(1MW=106W)的CAP1400核能发电机,在1h内最多可提供______J的能量。若要提取这么多能量,需要消耗0.38kg铀燃料。如果CAP1400发电机的效率达到99%,则8h消耗了______kg的铀燃料。(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9.我国某核潜艇(如图甲所示),进行战略巡航.
(1)核潜艇的燃料是铀,利用______(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提供动力,核能属于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潜艇在某高密度的深海区域内沿水平方向匀速潜航,潜艇总质量为3.15×103t,体积为3×103m3,求高密度海水的密度为多少kg/m3________?
(3)当仪表显示海水压强为3.6×106Pa时,潜艇表面面积为500cm2的观察窗受到海水压力为多大____?
(4)潜艇在水下以每小时30节(kn)的速度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到距离2700km外的某海域执行任务,需要多长时间_______?运动中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它的动力功率是多少______?[一节(kn)=0.5m/s]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传递信息的,不是应用电信号,故B错误,符合题意;
C.节能光源LED灯的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制作二极管的材料是半导体材料,常用的有硅、锗等材料,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目前投入生产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重核的裂变,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详解】
AB.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中继星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月球背面的照片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A错误,B正确;
C.核电站是利用可控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故C错误;
D.超导体没有电阻,通电后不会发热,因此无法利用超导材料发热为月球车提供热量,故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
A.目前,我们使用的智能设备中都大量使用了半导体材料,所以华为手机的芯片中含有半导体材料,故A正确;
B.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能源,它们燃烧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不是清洁能源,故B错误;
C.太阳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可从自然界不断获得且可重复利用;核能会越用越少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秦山核电站利用的是可控的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故D错误。
故选A。
4.C
【详解】
A.核电站工作过程中,利用核裂变将核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自由电子带负电,铜导线中的电流方向与该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故B错误;
C.电池在充电时,消耗的是电能,得到了化学能储存在电池中,故C正确;
D.风能、水能、太阳能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的获得,属于可再生能源,核能属一次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故D错误。
故选C。
5.A
【详解】
A.目前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集热器把水等物质加热;另一种使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
B.光纤通讯是依靠激光借助光的反射原理来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的,故C错误;
D.核能属于不可再生的二次能源,核聚变目前不可控制,核能是通过核裂变获得的,故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故A错误;
B.原子弹是利用核裂变原理制成的一种核武器,故B错误;
C.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裂变(链式反应)释放能量的,故C正确;
D.核辐射是对环境污染很严重的,厚重的保护层,是为了避免核辐射,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7.B
【详解】
A.火神山医院是全世界首家全面使用5G网络的医院,5G网络远程传递信息的媒介是电磁波,故A错误;
B.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故B正确;
C.太阳能、风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二极管使用的材料是半导体材料,故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
A.核电站是利用铀核裂变发生链式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核能来发电的,是可控链式反应,故A错误;
B.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从光纤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后在另一端射出来,然后在接收端,检测器收到光信号后把它变换成电信号,经解调后恢复原信息,故C错误;
D.煤炭、石油、天然气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属于一次能源,且消耗后不能在短期内从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故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
A.由于裂变是可控的,核电站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石油、天然气在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错误;
D.手机之间就是靠电磁波在空中的传播来传递信息的,故D正确。
故选D。
10.B
【详解】
A.目前人类还不能控制核聚变的反应速度,目前已建立的核电站,都是利用核裂变发电的,故A错误;
B.光纤通信是利用激光从光纤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后在另一端反射出来,然后在接收端的检测器收到光信号后把它变换成电信号,经解调后恢复原信息,故B正确;
C.打电话时,出现“占线”可能是由于对方正在使用电话,也可能是对方电话没有放好,也可能是使用电话的人太多,故C错误;
D.天线既能发射电磁波,同时也能接收电磁波,故D错误。
故选B。
11. 电子 核裂变 一次
【详解】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2]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的能量来发电的。
[3]核能是自然界中的天然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属于一次能源。
12. 运动状态 电流 聚变
【详解】
[1]高温粒子束缚在真空室有限的环形轨道内运动,高温粒子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在强电流的作用下,高温粒子束缚在真空室有限的环形轨道内运动,说明该装置可以通过强大电流产生强大磁场。
[3]“人造太阳”和太阳原理一样,通过核聚变释放巨大核能。
13. 聚变 释放 重力 光年
【详解】
(1)[1][2]太阳靠自身的核聚变对外发光、发热,因为质量巨大的天体,像太阳一样,其内部一直发生着核聚变反应,并释放量的能量,当天体的能量即将耗尽时。
[3]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质量巨大的天体在自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塌缩,形成具有很大引力的黑洞。
(2)[4]天体间的距离很大,一般以光年作为单位,故照片中的黑洞距离我们5500万光年。
14. 核裂变 半导体
【详解】
[1]目前核聚变是不可控制的,核裂变是可控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来发电的;
[2]LED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制作的。目前超导体还没有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应用。
15. 不可再生 比热容 放射性
【详解】
[1]核能在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不可再生能源。
[2]用水对核反应堆进行冷却,是因为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与同质量的其它物质比较,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温较慢。
[3]核电站排放的被污染过的核废水中含有具有放射性的核废料。
16. 动 比热容 C 1.8×1017 D
【详解】
(1)[1]海啸时产生的“水墙”速度很大,因此具有很大的动能,破坏力很强。
(2)[2]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消防员可以进行有效降温。
(3)[3]图中表示核辐射标志的是C。
(4)[4] 6×106t的煤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5)[5]ABC.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角度来分析,“尽可能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电热水器”,“养成及时关掉水龙头和人走关灯的习惯”,“用洗脸水冲厕所,将废报纸、空酒瓶等送到废品收购站”等,都是很好的习惯和做法,值得提倡,故ABC不符合题意;
D.将废电池与生活垃圾装在一起丢入垃圾箱的做法不妥,因为电池含有汞等重金属,可污染土壤和水源,应单独存放与处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 原子核 C 石油(或煤,或天然气) 耐高温 超导体 引力约束
【详解】
(1)[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而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2)[2]实现核聚变反应必须将聚变燃料加热至极高温度并予以有效约束,人类能制造氢弹说明可以实现核聚变反应,所以核聚变到目前为止不可控的原因是无法控制核聚变反应的速度,故选C。
(3)[3]化石能源指的是石油(或煤,或天然气)。
(4)[4] “人造太阳”的腔体器壁材料钨铜合金除了耐高压外,一些“不听话”的高温等离子体逃逸,打在器壁上造成损伤,故需要耐高温。
(5)[5]实现“超强磁场”与“超大电流”最理想的导体材料是即电流比较大,磁场强,电压一定时,电阻最好为零,电流才能更大,故最好是超导体材料。
(6)[6]目前人类利用最多的核聚变能量来太阳,太阳就是典型的引力约束聚变。
18. 内 机械 不可再生 比热容 5.58×1012 3.04
【详解】
(1)[1][2]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加热水,用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作为动力,推动蒸汽涡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的。核能发电机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先将反应堆的核能转化为蒸汽发生器的内能,再转化为汽轮机的机械能,最后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输出。
(2)[3]核燃料一旦消耗,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4]核能发电机的定子线圈采用水内冷,即利用水进行冷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相比,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热多。
(3)[5][6]核能发电机在1h内最多提供的能量
W=Pt=1550×106W×3600s=5.58×1012J
由题意可知,提取5.58×1012J的能量,1小时内需要消耗0.38kg铀燃料,则8小时消耗的铀燃料为
m=0.38kg×8=3.04kg
19. 核裂变 不可再生 .05×103kg/m3 1.8×105N 1.8×105s 9×106W
【详解】
第一空.核裂变是可控的,故核动力潜艇“长城号”利用核裂变反应提供动力的;
第二空.核能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它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第三空.潜艇在高密度海水区域内沿水平方向潜航,悬浮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物体的平均密度与所浸入的液体密度相同.
潜艇的平均密度为,
所以高密度海水的密度为ρ海水=ρ潜艇=1.05×103kg/m3;
第四空.根据可得:
F=pS=3.6×106Pa×500×10﹣4m2=1.8×105N;
第五空.核潜艇水下最大航速v=30×0.5m/s=15m/s,s=2700km=2.7×106m,
由得所用时间:
第六空.核潜艇在水下巡航时,做水平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它在水下航行速度为30节时,由图象可知:F=f=60×104N.
所以P=Fv=60×104N×15m/s=9×106W.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