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 单元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光现象 单元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9 22:1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 光现象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用来检查患者体温的体温计,量程是0℃-50℃
B.用高压锅煮食物时,锅内水沸腾时的温度保持在100℃不变
C.当我们逐渐靠近穿衣镜时,我们在镜中的像会变大
D.医院里装有氧气的钢瓶,使用一段时间后氧气的密度将减小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图是长河落日的美丽景象,关于水中的“落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落日”的位置在水的表面上
B.河水中水有多深,水中“落日”离水面就有多深
C.水中“落日”与天空中的太阳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水中“落日”是天空中的太阳在水中所成的实像
3.以下光的概念和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
C.我校艺术节上,小演员表演节目时黄光照在蓝裙子上,观众看到的是绿色
D.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B.最好选用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没有像出现
D.根据“物近像远”,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远离玻璃板同时变大
5.夜晚走在路灯下,就会形成影子,这说明(  )
A.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曲线传播的
B.光在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C.光在空气中很难传播
D.人能够透过比较少的光
6.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纸板ENF最好用光滑的白色纸板
B.把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法线两侧
C.若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不能在纸板上同时看到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
D.图中所示的入射角为46°
7.如图,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此平面镜可绕“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M”自由旋转,现将平面镜拉离竖直位置一个偏角θ至MN′的位置,释放镜的下端,在平面镜从MN′下摆到MN位置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的轨迹为圆弧
B.S′离轴M越来越近
C.S′轨迹对M轴的张角为θ
D.当θ大于90°时物体将不在此平面镜中成像
8.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光路中,一束光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角的大小为40°
C.当液面降低时,入射角会随之变大
D.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右移动
9.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人在阳光下的影子 B.小孔成像
C.水中倒影 D.光的色散
10.夜晚,小林在明亮房间里,通过一面窗户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而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对于此现象,他作出如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
B.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发生镜面反射,白天发生漫反射
C.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全部透过玻璃,没有反射
D.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更小
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B.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将变小
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则物体在镜中的像不是完整的像
D.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平面镜与像之间,像就会被遮挡住
12.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为(  )
A.3∶00 B.3∶30 C.9∶00 D.9∶30
13.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
A.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将蜡烛B也点燃
B.选择与蜡烛A等大的蜡烛B,采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C.将白纸放在像的位置,在蜡烛A一侧透过玻璃看到白纸上有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D.实验过程中,蜡烛B始终无法与A的像重合可能是由于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台
14.湖水深2m,在平静的湖面正上方5m处有一只小鸟,小鸟在湖中的像离湖面的距离为(  )
A.2m B.5m C.7m D.10m
15.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的大小为40°
B.当水面升高时,反射角将变大
C.当水面升高时,光斑A将向右移动
D.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经水平放置的平面镜反射后,射到竖直墙壁上的B点。OB与镜面的夹角是50°,则入射角为___________度。当AO逆时针转动到的位置(与AO的夹角为20°),若保持反射光线OB方向不变,则需将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过的角度为_________度。
17.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面上的积水,迎着月光走,地上______ (选填“明处”或“暗处”)是水。教室里不同位置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光的______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缘故。
18.耸立于碧波与云霄之间的“天塔”是津门十景之一、天塔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塔尖周围的“云雾”是水蒸气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
19.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看到“绿树”是树叶__(填“反射”、“折射”或“吸收” 绿光;“倒影”是正立、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的__像。
20.在探究小孔成像实验中,小红在一个不透明的纸板上弄一个小孔,并在这个纸板后面某一位置固定一个光屏,然后在纸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光屏上观察成像的情况时,发现所成的像是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三、综合题
21.2019年11 月4日,成功从背面登陆月球的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顺利完成第十一月昼工作后进入休眠期,表明我国的登月探测器已经步入世界最先进的行列之中 为实现我国的载人登月计划,科研人员用激光测距仪测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时,发时的激光束经2.56s返回地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
(2)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多少
(3)夜晚我们可以从水池中看到月亮的像,如果池水深5m,则月球在水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多少
22.如图所示,视力表AB放在人头部的后上方.人通过观察平面镜里视力表的像,来检查视力.要求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人相距5m.
(1)平面镜到人的距离为_____m.
(2)在图中画出:
①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A′B′.②视力表上A点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到达人眼的光路图.
( )
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汽车
汽车是我们生活中的代步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也越来越智能化。冬天,前挡风玻璃上出现白雾时,汽车能自动启动除雾功能,向前挡玻璃吹出热风,一会儿白雾就消失了。车身配有多个雷达,能够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充分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车窗采用“智能玻璃”,这种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而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这种玻璃还能根据车外的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如图像甲。
(1)冬天行车时,汽车挡风玻璃的______(选填“内”或“外”)侧容易出现一层白雾,这是______现象(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2)下列与汽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汽车雷达能够发出次声波,判断车与障碍物的距离
B.透过玻璃看到的“车外的景物”是景物的虚像
C.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时,光路是不可逆的
D.汽车倾斜的前挡玻璃,使车内物体成的像位于司机平视的下方,不妨碍司机视线
(3)薄膜式太阳能电板应设计成______(选填“黑色”或“白色”);
(4)车窗“智能玻璃”在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朝向车______(选填“内”或“外”)一侧;根据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的关系图甲可知,当车外光照度为120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为______%;
(5)在某段区间测速路段,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乙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速度是340m/s),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0.95s,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多少米______?汽车速度又是多少米每秒______。(写出具体解答过程)
2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墨子号”卫星
如图所示,我国科学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将“墨子号”卫星发射升空,运载火箭点火后离开发射台升空的瞬间,只见火箭底部涌出庞大的白色气团,其实这不是火箭喷出的废气。我们知道,当火箭刚点火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此时任何物质遇到如此高温的火焰都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的底座航天工程师在底座旁建造了一个大水池,就巧妙地攻克了这项技术难关。
“墨子号”在火箭强大推力的作用下加速上升,到达预定轨道后与火箭成功分离,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它是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说,墨子最早提出光传播的特点,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量子通讯的信息传输速度尽管不会超过光速,但会大大加强通信的安全性。“墨子号”以中国古代伟大科学家墨子的名字命名,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1)火箭升空瞬间,庞大的白色气团产生的原因是_____ ;
(2)“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所用燃料为液态的氢和氧,在通常情况下,氢和氧是气态的,科技人员是采用_____的方法使它们液化的;
(3)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_____;
(4)利用量子通讯的优点是_____。
25.检查视力的时候,为节省空间,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通过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来完成检查(如图所示)。
(1)小莉在检查视力时,通过平面镜正好能看见自己的脚(图中A点)所成的像,请作出A点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眼睛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2)若要求眼睛到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
26.如图所示,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都是斜的。
(1)请在图中画出司机眼睛(A点)通过挡风玻璃看到车内装饰物(B点)的像的光路图;
(2)请根据上图,分析轿车的前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故A错误;
B. 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用高压锅煮食物时,锅内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压,这时锅内水的沸点将高于100℃,故B错误;
C.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知,像和物大小相等,当我们逐渐靠近穿衣镜时,我们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C错误;
D. 医院里装有氧气的钢瓶,使用一段时间后氧气的质量减小,体积不变,密度将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
ACD.根据题意,水中的落日是太阳在水面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所成的虚像,由于反射面为水平,所以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AD错误,C正确;
B.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即落日到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太阳到水面的距离,与水的深度无关。故B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故A错误;
B.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3×105km/s,故B正确;
C.小演员表演节目时黄光照在蓝裙子上,黄光会被吸收,裙子不反射光,观众看到的是黑色,故C错误;
D.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D错误。
故选B。
4.D
【详解】
A.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在较暗的环境中人更容易看清出玻璃板上所成的像,若环境太亮,周围光线进入人眼太强了,人就看不清玻璃板所成的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此实验中要选用较薄的玻璃板,避免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在另一侧各成一个像,难以确定像的位置,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因此,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没有像出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应该是“物近像近,物远像远,且像的大小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
灯光下形成的影子是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B正确.故选B.
6.C
【详解】
A.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较粗糙,光线射在上面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能看得清楚,故A错误;
B.把纸板NOF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故B错误;
C.法线在纸板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故C正确;
D.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6°,所以入射角为
90°-46°=44°
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出平面镜在MN处S的像S′和平面镜在MN′处S的像S″,然后进行分析;
由图可知,S点绕M以SM长为半径转动,所以它的像的轨迹应该是圆弧;由图可知,S′轨迹对M轴的张角大于θ,S′离轴M的距离始终不变;当θ大于90°时物体仍能在此平面镜中成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A
【详解】
A.由题意可知,光电控制液面高度仪器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确;
B.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由题意可知入射角为
90°-40°=5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50°,故B错误;
C.当液面降低时,入射点右移,入射光线与水面间的夹角不变,则入射角不变,故C错误;
D.当液面升高时,入射点左移,反射光线整体也会左移,则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左移动,故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
A B.人在阳光下的影子和小孔成像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B不符合题意;
C.水中倒影属于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
D.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
ACD.小林通过窗户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夜晚和白天都可能通过玻璃成像。白天、晚上射向玻璃的光都是部分透过,部分反射,而白天因环境光线太强,不易观察到玻璃中的像,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白天、夜晚所成的像的大小应相同。故A正确,CD错误;
B.射向玻璃的光,无论白天夜晚都是发生镜面反射,故B错误。
故选A。
11.A
【详解】
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正确;
B.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当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它在镜中的像不变,故B错误;
C.如果物体比平面镜大,此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仍然是完整的,故C错误;
D.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照到像点,所以镜子背面放什么物体都不会影响成像;所以如果用一块不透明的木板挡在像的前面,是不会影响成像的,故D错误。
故选A。
12.A
【详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此时表的时间为9∶00,则实际时间
12∶00-9∶00=3∶00
故选A。
13.D
【详解】
A.实验中若将另一侧的蜡烛点燃,结果使得玻璃后面太亮,更不容易发生反射,所以像会更不清晰,效果更不明显,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两只等大的蜡烛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B不符合题意;
C.光屏只能承接实像,不能承接虚像,而平面镜成虚像,故取下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一张白纸,白纸上不会出现蜡烛A的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与水平台不垂直,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无法重合,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B
【详解】
由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可知,物距等于像距,由题意可知,小鸟到湖面的距离为5m,即物距等于5m,则像距也为5m,故小鸟在湖中的像离湖面的距离为5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5.D
【详解】
A.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为
90°-40°=50°
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的大小为50°,故错误;
B.当水面升高时,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变,即入射角不变,则反射角大小不变,故错误;
C.当水面升高时入射点向左移动,因为入射角与反射角大小不变,因此光斑向左移动,故错误;
D.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关系,当水面升高时S′到水面的距离变小,故正确。
故选D。
16. 40 10
【详解】
[1]由图可知,OB与镜面的夹角为50°,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法线与镜面是垂直的,所以反射角为
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为40°。
[2]当AO逆时针转动到的位置时(与AO的夹角为20°),若保持反射光线OB方向不变,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了2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和入射角都增大了10°,由于反射光线位置不变,所以法线逆时针转过了10°,而法线与镜面总是垂直的,所以需将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过的角度为10°。
17. 明处 漫反射
【详解】
[1]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能够使更多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中,所以看到的亮处(明处)是水,地面发生的是漫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进入人的眼睛的光较少,地面看起来是暗的。
[2]黑板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可以将射来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发生漫反射,这样,教室里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
18. 反射 液化
【详解】
[1]天塔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云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液化形成的。
19. 反射 等大 虚
【详解】
[1]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其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其颜色不同的色光。因此,我们看到树叶之所以呈现绿色,是因为它们反射绿光的缘故;
[2][3]楼台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0. 倒立 实
【详解】
[1][2]点燃的蜡烛通过小孔在光屏上成像,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因为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21.(1);(2);(3)
【详解】
(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2)激光束经2.56s返回地球,激光束运动的距离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2倍,则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
答:(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2)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
(3)月球在水中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22. 2
【详解】
(1)被测者到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的距离是5m,被测者到视力表的距离是1m,所以视力表到视力表像的距离是6m,故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则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1m=2m;
(2)①分别作出视力表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②连接眼睛C和像点A′,交平面镜于O点,连接AO即入射光线,OC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3. 内 液化 B 黑色 外 50 34m 40m/s
【详解】
(1)[1][2]白雾的实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冬天室外温度低,车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在玻璃内测发生液化。
(2)[3]A.汽车雷达发出的是超声波而不是次声波,故A选项不正确;
B.透过玻璃窗,我们看到的“车外的景物”是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虚像,故B选项正确;
C.单向玻璃的透过的光也是具有可逆性的,只不过玻璃上镀了一层膜,导致亮的一面有强烈的反射光,所以只能单向透光,故C选项不正确;
D.汽车倾斜的前挡玻璃,使车内物体成的像位于司机平视的上方,妨碍司机视线,故D选项不正确。
故选B。
(3)[4]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吸收所有色光,黑色能够减少光的反射,所以应该设计成黑色。
(4)[5]智能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所以反射面必须在玻璃外侧。
[6]根据图丙可知,车内光照度
300Lx×20%=60Lx
当车外光照度为120Lx时,透明度会调节
(5)[7][8]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5s,由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15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15s=51m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s'=s1'-s2'=85m-51m=34m
这34m共用了
t'=t-t1'+t2'=0.95s-0.25s+0.15s=0.85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24. 水蒸气遇冷液化 压缩体积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会大大加强通信的安全性
【详解】
(1)[1]火箭刚点火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喷射到水池中,使池中的水剧烈汽化,产生的水蒸气上升时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庞大的白色气团。
(2)[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在火箭中,是在常温下使氢和氧液化的,所以是采取了压缩体积的方法。
(3)[3]小孔成像是使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后,在另一侧的屏上形成像,它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4]由文中可知,利用量子通讯的优点是会大大加强通信的安全性。
25.(1)
(2)2m
【详解】
(1)首先由A点向平面镜作垂线并延长至,使镜里、镜外垂线段长度相等,即脚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眼睛和与平面镜相交于 O点,则O点到眼睛的光线就是反射光线,连接AO,AO就是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由图可知,视力表距平面镜3m,则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3m,要求眼睛到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则眼睛到平面镜的距离应为2m。
26.(1);(2)见解析
【详解】
(1)作出车内装饰物(B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连接A交平面镜于点O,连接BO画出入射光线,沿OA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小轿车前面的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如果竖直安装,像会在正前方,干扰司机观察路况,如果玻璃是倾斜的,使驾驶室内物体的像成在司机的视线的上方,不干扰司机观察路况,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