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诸侯国崛起,最先称霸的是( )
A.晋文公 B.吴王夫差 C.齐桓公 D.楚庄王
2.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3.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朝秦暮楚、围魏救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
A.民族交融加强 B.封建制度确立 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诸侯兼并争霸
4.春秋时期,诸侯并起,争霸战争连绵不断,国家剧烈动荡。下列对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使各诸侯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B.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地位
C.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没有任何正面影响
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5.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周桓王率陈、蔡、卫等国军队讨伐郑国,郑庄公派兵抵抗,两军战于繻葛,周王的军队大败。周桓王被射中肩膀。繻葛之战使周天子的威严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 B.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C.周天子失去共主地位 D.诸侯的实力逐渐增强
6.下列生产工具中,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钻孔石斧 B.骨耜 C.铁犁铧 D.(青)铜铲
7.春秋后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的是( )
A.磨制石器和骨耜的出现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C.青铜工具和牛耕的出现 D.青铜农具和井田制出现
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夏商周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周确立分封制②商朝用甲骨文记事③夏朝的建立④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9.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10.春秋时期的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主要得益于
A.分封制的推行 B.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C.各诸侯国为争霸大力发展经济 D.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11.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与周边的戎、夷、蛮、狄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大规模的
A.民族交融 B.民族分裂 C.民族战争 D.民族歧视
12.他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天子,攘四夷”为口号扩充疆域,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他”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13.2017年的古装励志剧《重耳传》根据晋文公重耳的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讲述了重耳历经宫斗、流亡、复国、称霸的传奇人生,是一部春秋版的王子历险记,下列哪一个不属于《重耳传》相关的历史背景( )
A.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 C.社会动荡 D.商鞅变法
14.“东周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从春秋到战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其中最深刻的变革体现在( )
A.礼乐崩坏,百家争鸣 B.追求功利,实力竞争
C.由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 D.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的革新和推广
15.春秋时期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
A.经济发展 B.王室衰微 C.诸侯争霸 D.三家分晋
二、综合题
16.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国。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元谋人、蓝田人、和县人化石出土的地层中,考古工作者均发现有人工打制的石器和骨器。这些工具多以单面加工为主,修制技术简单,器形不规整,大多未经第二步加工就直接使用。西侯度遗址还出土了带砍痕的鹿角。由于年代久远,木制工具已不复存在,但考古工作者认为,经简单加工的木器肯定曾广泛地被当作工具使用。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早期人类使用的工具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还有什么早期人类使用这种石器?请举出一例。
(2)观察材料二图片,指出使用“石斧”这种石器的时代。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和材料二中图一所示的工具有什么关系?
(3)观察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铁制农具和牛尊”在什么时期开始出现?它们的出现和推广有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生产工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7.观察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图一是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这种简单的生产工具,再加上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当时的原始人类,必须过怎样的生活才能生存下去?
(2)图二所示“钻孔石斧”主要反映了我国半坡居民的生产工具,他们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
(3)图三是“铁制农具”,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有什么重要影响?
(4)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再到铁制工具,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状态,周王室衰微,诸侯国崛起,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C项正确;晋文公、吴王夫差和楚庄王称霸都在齐桓公之后,排除ABD项。故选C项。
2.A
【详解】
春秋五霸指春秋时期五个诸侯之长。春秋时期,齐桓公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发展生产,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故A项正确;晋文公、楚庄王和越王勾践均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但晚于齐桓公称霸,排除BCD。故选A项。
【点睛】
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朝秦暮楚、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因战争、外交斗争而产生,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诸侯兼并争霸,D项正确;民族交融加强是和谐的一面,材料显示的是对抗,排除A项;材料显示的是战争和外交斗争,不是封建制度、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排除BC两项。故选D项。
4.D
【详解】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D项正确;各诸侯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导致春秋争霸的原因,排除A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出现大国兼并小国的趋势,周王室统治地位衰微,排除B项;争霸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在争霸过程中,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排除C项。故选D项。
5.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叙述的是周桓公大败威信一落千丈,这个事件说明诸侯争霸的时代的开启,周朝时期的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到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私田被大量开垦,井田制趋于解体,分封制也随之逐渐瓦解。因此,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B项正确;从材料“”可知,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周天子失去共主地位、诸侯的实力逐渐增强是这一局面造成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排除ACD项。故选B项。
6.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出现和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铁农具是代表古代人类社会发展水平最高的生产工具,C项正确;钻孔石斧和骨耜是原始社会时期的生产工具,排除A、B项;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数量极少,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B项正确;原始社会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排除A项;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军,但是很少。排除C项;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和井田制,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8.B
【详解】
约公元前 2070 年, 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约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商朝;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史称“西周”;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开启了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依据时间顺序,③②①④符合题意。排除A、C和D。故选B。
9.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A项正确;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春秋时期政治家,秦国第九位国君,“春秋五霸”之一,但是没有以上材料的说法,排除C项;楚庄王,北上争霸,邲之战击败晋国,饮马黄河,问鼎中原,位列春秋五霸,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发展,使农业得到较快发展,故D符合题意;分封制的推行是在西周,故A不符合题意;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这有利于华夏族的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各诸侯国为争霸大力发展经济,使分封制逐渐走上瓦解,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以春秋时期的农业得到较快发展为切入点,考查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掌握,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发展。
11.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选项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A。
12.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采纳管仲的建议,改革内政,发展生产,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天子,攘四夷”为口号扩充疆域,终于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A项正确;晋文公是第二任霸主,排除B项;楚庄王是第三任霸主,排除C项;秦穆公是第四任霸主,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3.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晋文公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故AB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4.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是多方面的,属于最深刻的变革属于经济领域的变革,其他领域的变革均建立在经济领域变革基础之上,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的革新和推广推动了生产的极大发展,D项正确;礼乐崩坏,百家争鸣指的是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变革,排除A项;追求功利,实力竞争体现在军事上的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排除B项;由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是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大夫瓜分,故“三家分晋”发生在战国时期,D项符合题意;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发展,排除A项;周平王内迁前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减弱,周王虽然是名义上的“共主”,但以无力控制诸侯,排除B项;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16.(1)打制石器、骨器、木器。北京人(山顶洞人)。
(2)新石器时代。石斧和骨耜等生产工具促使农业发展,为我们的祖先提供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是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3)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4)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
【详解】
详解
(1)根据“考古工作者均发现有人工打制的石器和骨器”可得出打制石器、骨器、木器。北京人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1929年,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可以发现人类的进化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
(2)根据所学可得出“石斧”所在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所学可得出,石斧和骨耜等生产工具促使农业发展,为我们的祖先提供较为稳定的食物来源,是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3)根据所学,“铁制农具和牛尊”出现于春秋时期。根据所学,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是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4)结合材料的内容和所学可得出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
17.(1)过群居生活。
(2)黄河流域。
(3)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得到改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1)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所以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这种简单的生产工具,再加上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当时的原始人类,只有过群居生活才能生存下去。
(2)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等,因此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
(3)
依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范围得到扩大,铁农具具有坚硬、耐磨损等优点,铁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可知,“铁制农具”,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再到铁制工具,是人类生产工具的进步,这说明了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社会生力产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得到改进,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