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5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9 20: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小明在学校组织的期中考试中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两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现在发现问题所在,只要好好努力,下次就会取得好成绩。”材料中老师引用了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来开导小明( )
A.法家 B.道家 C.墨家 D.儒家
2.以下图片选自《漫画中国通史故事》,图中人物正在就治国理政展开辩论。请问漫画所画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
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3.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4.孔子在世界思想文化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核心思想是( )
A.王位世袭制 B.“仁”的思想 C.提倡节俭 D.主张法治
5.四位学生在为穿什么样的衣服展开辩论:甲认为:穿衣应根据四季气候;乙认为:穿衣应根据身份而定;丙认为: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认为:由上面规定,大家穿一样的制服,根据他们的观点对应的思想是( )
A.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 B.甲一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
C.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一儒 D.甲一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
6.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历史上称为
A.文字创新 B.制度变革 C.百家争鸣 D.百花齐放
7.《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事物之间在不停地转换,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百家争鸣时期,符合这一思想的学派是
A.道家
B.兵家
C.墨家
D.法家
8.下列关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B.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C.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D.孟子强调依法治国
9.右图是唐代吴道子所画的《先师孔子行教图》,该画像
A.是研究孔子讲学的直接证据 B.真实再现了孔子行教的场景
C.表达了后人对孔子的崇敬与缅怀 D.反映了唐代重视教育
10.秦始皇自称皇帝,统一文字,还在统一法律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据此和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指导思想主要来自于
A.法家学派 B.墨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儒家学派
11.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文化昌盛的时代,各种学说蓬勃兴起。以下关于各学派代表人物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庄子﹣﹣以法治国
B.荀子﹣﹣主张“礼治”
C.孟子﹣﹣倡导“民贵君轻”
D.墨子﹣﹣提出“兼爱”“非攻”
12.(子墨子)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大害也。”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依法治国
13.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兼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大成果。追根溯源,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提出法治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墨子
15.春秋战国时期哲人辈出,国家靠什么治理, 需要建立怎祥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已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其中,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的派别是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个学派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个学派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
(2)材料二中的图片与谁有关?他在思想上和教育上分别有哪些成就?(分别写出两点即可)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战国时期“学派繁茁”的局面是什么?分别列举“儒墨道法”四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各一人。
(2)根据材料二说明习主席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根据材料“失败是成功之母,两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事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体现的是老子的辩证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B项正确;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排除A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儒家主张仁者爱人,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事情,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形成不同学派。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分析题干漫画不同的人在治国理政进行辩论,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B项正确;题干漫画治理理政争辩最早出现时期不是夏商西周时期,排除A项;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从此儒家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没有治国理政争辩局面,排除CD项。故选B项。
【点睛】
3.C
【详解】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由材料“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可见爷爷的言论体现了好坏转化的关系,与道家的辩证法思想最接近,故C项正确;儒家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排除A项;法家思想主张是以法治国,排除B项;墨家思想主张是“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C项。
4.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B项正确;王位世袭制是政治制度,墨子提倡节俭,韩非子主张法治,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5.D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甲认为:穿衣应根据四季气候,属于道家学派的观点;战国时期道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乙认为:穿衣应根据身份而定,这是儒家学派的观点;儒家学派的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丙认为: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这是墨家学派的观点;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墨子,他主张“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和“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提倡节俭,反对浪费。丁认为:由上面规定,大家穿一样的制服,这是法家学派的观点。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故正确答案为D。ABC均与题意不符,故选D。
6.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7.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他善于从正反两反面考虑问题,塞翁失马,焉知非祸的观点最能体现道家思想,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C项主张“兼爱”“非攻”,D项主张法治,提倡改革。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8.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因此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的描述错误的是“孟子强调依法治国”。D项复合体验;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都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9.C
【详解】
根据材料《先师孔子行教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孔子行教,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根据材料“唐代吴道子”可知,这是后人对孔子的崇敬与缅怀,C项正确;《先师孔子行教图》是后代人的作品,掺杂了人的主观意念,因此不能作为研究的直接证据,也不能再现孔子行教的场景,排除AB项;材料没有涉及唐代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0.A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自称皇帝,统一文字,还在统一法律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由此可知,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指导思想主要来自于法家学派,A项正确;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排除B项;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排除C项;儒家学派提倡“仁”、“礼”、“德治”,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11.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以法治国是法家学派韩非子的主张,A项正确;荀子是战国时期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排除B项;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即“民贵君轻”的思想,排除C项;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即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残害生命,排除D项。故选A项。
12.A
【详解】
根据材料“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大害也。”可知意思是如果大国去攻打小国家,大家族去掠夺小家族,强者抢劫弱者,人多欺负稍等,狡诈的欺负愚笨的,高贵的傲视贫贱的,这些都是天下的大害。所以材料反映的是战争是天下的大害,反对贵贱等级,体现的是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A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排除B项;民贵君轻是孟子的观点,排除C项;依法治国是法家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与礼,强调个人德行与修养的提升。“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孔子的主张,故①②③符合题意,A正确;“兼爱”是墨家的思想,与题干无关,故含有④的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兼爱”是墨家的思想主张,故采用排除法,排除含有④的BCD便可得出答案。
14.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依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C正确;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A排除;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B排除;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D排除;故选C。
15.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是法家,D项正确;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A项;儒家主张仁政,排除B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故选D项。
16.(1)法家;儒家。
(2)孔子;思想上: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教育上:孔子是个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等。
(1)
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儒家主张以德治国,实行民本思想。因此,服务于“专制主义”是法家;体现“以民为本”的是儒家。
(2)
材料二左图体现的是孔子周游列国,中间体现的是孔子教育图,右侧体现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此,图二与孔子有关;依据所学可知,孔子在思想主张是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以德治国”;教育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等。
【点睛】
17.(1)百家争鸣孔子或孟子墨子老子或庄子韩非。
(2)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
问题一: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学派繁茁”的局面是百家争鸣。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孔子或孟子;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墨子;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老子或庄子;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韩非。
(2)
根据材料二信息“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可知,习主席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